城市道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XX市**二路改造工程(一期)

建设单位: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

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成立于2006年,下设6个科室,各科室主要职能为:

(1)综合计划科:主要负责日常综合协调及文秘、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市政公用事业及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市政公用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论证、申报工作;负责协调市政建设中综合管线计划。

(2)市政工程管理科:主要负责城市道路、桥梁筹建项目的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设施移交等工作。

(3)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科:主要负责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等设施的养护维修;负责对街道办事处(园区)所管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城市市政设施的监督检查。

(4)公用事业管理科:主要负责对城市燃气、城市供热实施行业管理。

(5)排水管理科: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城市排水管理办法;负责全市市政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有关项目的建设审查、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设施移交、档案管理等工作;负责城区排水设施运行和养护的管理;负责对街道(园区)所辖排水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城区防洪排涝工作;指导污水处理厂、泵站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负责对排水户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使用及破坏排水设施的行为。

(6)路灯管理科:主要负责对全市新建、改造公益性质的路灯、景观灯

饰及其它灯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负责路灯、景观灯饰及其配套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1.2 项目概况

1.2.1 建设地点

**二路南起滨海公路,北至大田路,全长约5200米,沿途分别与规划岭海西路、规划果岭一路、规划果岭二路、规划湾北路等道路相交。

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路,路段全长1600米。

1.2.2 建设内容及规模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现状路宽15米,规划该路段采用二块板形式,横断面70米宽,其中中央分隔带宽5米,两侧车行道各11.5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两侧绿化带各13米。

雨污水管线工程:现状雨、污水管线约1700米全部废除。设计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均布置在人行道;设计K0+000至K1+600道路西侧单侧布置污水管道。

照明工程:道路双侧每隔35米设置一盏单臂路灯,电缆线下地。

绿化景观环境工程:以湾北路与果岭一路为界,把温泉二路分为北、中、南三段来设计,三段以统一的国槐行道和分车带形式贯穿始终。

1.2.3 实施期

项目建设期13个月,建设期从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底。

1.2.4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5986.5万元,资金来源由XX市财政拨款。

1.3 编制依据

1、《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2、《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247-103-96)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之南》;

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11、 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 XX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4、 XX市综合交通规划;

15、 项目单位提供的资料。

1.4 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突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水平。

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

3、结合XX市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城区境内城市道路、部分污水管网进行完善。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

1.5 研究范围

我公司在广泛收集既有道路设计、施工、改造及交通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测,对工程地质、河流水文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影响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国防战备等有关资料,分析了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交通量的适应程度。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建设管理、工程进度计划、招投标、投资估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及研究,并得出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各方面的效益。

1.6 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XX市基础配套设施,对城市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XX市城市化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2、项目的建设符合XX市城市发展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良好。

3、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及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可完善XX市交通管网。

总之,该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城市道路路网规划的要求,是交通运输大战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项目建设尽快实施,有利于路网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道路网络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改善路网主骨架的通行能力,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需要;有利于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益。根据XX市交通、排水现状及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内容合理、规模适当、建设任务紧迫,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建议实施该项目的建设。

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2.1 区域概况

XX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目前全市共有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4.2%,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市入选“中国城市软实力”前200强,名列福布斯“2009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8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蝉联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19位。

2009年,是宏观形势多变、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函复杂多变,美国次贷款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下滑或衰退;国内红宏观经济经历了“两防”、“一保一控”到“保增长”的快节奏、高密度调整。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克难求进,提升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突出民生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9年XX市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稳步改善。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总量和增幅稳居XX五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6亿元,增长1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4%,拉动GDP增长

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04.4亿元,增长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增速持续平稳,经济运行进一步由高速扩张向协调稳健转变。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7.8:55.1:37.1调整为7.5:54.4:38.1,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市经济的主导支撑。经济结构有了新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三资企业及私营经济类型分别占到1.8%、1.1%、14.5%、39.7%和42.9%;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8.6%、2.5%、84.6%、2.0%和2.3%。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0%,截止2009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8.8万户,年内新发展5025户;民营企业达8600户,年内新发展490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2.7万人,民营经济新吸纳劳动就业3.8万人。民营经济税收23.1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5.3%。民营经济投资169.8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7.6%。

2.2 区域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

XX的交通发展状况良好,优势明显,基本上形成陆海空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和市内市外相融洽的基本框架。综合交通优势和交通区位是XX市交通方面的最大优势。综合交通优势在于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机场、港口、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全面,要进一步整合这些交通资源,构建综合交通的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在于即墨处于XX对外联系的门户位置,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青岛、威海、烟台区域一体化的进程,XX的交通重心位置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

根据《XX市公路网规划》,构筑与即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布局、资源开发相协调,与城市公路一体化发展,与其它运输方式相协调,规模适当、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的公路网络,适应XX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融入大XX的公路交通体系,全面提升XX与半岛都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对外强化XX与周边区域公路网的交通衔接,对内优化整合XX市域内公路网路系统,缩短中心城区与各组团

之间的空间距离;发挥交通先导作用,突出XX城市特使,增强XX市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努力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到2020年,XX市公路的路网密度和服务水平将全面提高,形成以县道为区域股价、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2020年公路网密度达到97.9km/百平方公里;县到乡公路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乡到行政村公路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标准。

2.3 项目提出的背景

XX市作为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之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改进XX市交通,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已成为XX市政府关注的焦点,为此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随着XX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小汽车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大力发展道路交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为加快城市主干道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对接,构建起城市外围快速交通网络。打通城市环形路,增加城市道路网密度,完善城区交通路网,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城市通行能力,XX市委市政府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将市区内的交通网络建设成循环开放的交通系统。

目前我市建成区内共有道路129条,面积442万㎡。其中,属建设局管理的市政道路有46条,面积169万㎡;属各办事处、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管理的有79条,面积165万㎡;属公路局管理的有4条,面积108万㎡。在道路运行过程中,受年久老化和车辆载荷作用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道路路面出现坑槽、裂纹、破皮及松散等病害现象,并且部分道路地下管网、港湾式公交车站等设施不完善。为了改善我市城区道路的总体状况,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即墨市城乡建设局制定了2011年道路整修计划,拟对即墨市20条道路进行

整修,总面积67万㎡。

在以上建设背景下,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是对**二路的改造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投资方案,并对项目涉及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XX市城市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环境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发展速度及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XX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项目建设符合即墨市总体规划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振兴经济的蓬勃发展,XX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区土地开发的需求更大,投资环境更应改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不仅拓展了城区规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对缓解城区的用地、交通、疏散密集人口等缓解起到重要作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沿线的土地开发,促进区域建设,从而完善了城区的合理布局,增强城区功能,为吸引各方面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不影响《即墨市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不畅对城市建设的不利影响,该道路改造项目可行。

2.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XX市发展,引领经济腾飞

在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要先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发展规划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基础设施的载体是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工程。只有建好完善功能的市政基础设施,才能有效地带动城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负担起城区巨大的物质能量消耗,才能吸引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企业落户,才能不断地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发展。随着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落实完善,必将彰显出城区

巨大的发展潜力。

该项目道路由于原设计标准低,长期超负荷使用,现状道路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路面出现大面积的龟裂、松散、坑槽,经现场调查路面破坏大部分为路基在重交通荷载下形成的,裂缝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功能。该项目作为XX市的交通主干道,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周边商业、企业的发展的必要的保证。建议尽快实施本项目,以期进一步增强XX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XX市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3、本项目的建设是交通量增长的要求

随着XX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辆的保有量逐年增长,交通流量也将随之不断增长,现有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可提高行车速度,降低运输成本,改善XX市路网结构,完善路网体系,消除现状道路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方便。

4、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城区建设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XX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增强其为XX市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XX市的城市化水平。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XX市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大青岛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XX市工业基地的建设,从而引领XX市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3.1 项目建设地点

该**二路建设项目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二路,全长约1600米。

3.2 交通条件

XX扼XX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

3.3 自然条件

3.3.1 气候

XX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和季风的影响,市区及沿海呈明显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2℃,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平均气温0.3℃,夏季平均气温23℃。

XX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主要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5.3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73%,年降水量为776毫米左右,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海雾较频繁,3-7月为雾季,7月为甚,全年平均有浓雾(能见度小于1000米)48.6天,轻雾52.9天。

3.3.2 气压

本区年平均气压1008.0hpa。冬季平均气压 1016.9hpa,夏季平均气压

997.2hpa。

3.3.3 风况

项目区全年最多风向是SE向,频率为12%,其次是N和NNW向,频率都是11%,再其次是ESE 和SSE向,频率均是9%。出现频率最少风向是ENE、 NE和WSW向,频率是1~2%。

项目区年平均风速为5.5m/s,冬半年各月平均风速较大,11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风速在6.0~6.4m/s之间,其中11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下半年风速较小,其中7、8两月最小,月平均风速都是4.7m/s,其次是6月份,为5.0m/s。

项目区的强风向为WNW和 NNW,最大风速是21.3m/s,出现于3月和12月份,次强风向为N,最大风速22m/s,出现于1月河10月份。

3.3.4 水文

XX市沿海海流一般都沿着海岸向南西和北东流动,沿海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2.52米,最大潮差4.94米,最大波高6.5米。

3.4 地质地貌

本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鲁东隆起区东南部,Ⅲ级构造单元胶莱坳陷中部及胶南隆起东北部,Ⅳ级构造单元朱吴—即墨凹陷南部及胶南凸起东北部,Ⅴ级构造单元即墨—沧口凹陷区。地层从新到老可以分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和中生界白垩系地层。

1、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为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主要为侵蚀构造地貌;丘陵约占25.1%,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平原约占37.8%,主要为堆积地貌;洼地约占21.7%。 2、全市有三个山系。东南为崂山山脉,主峰海拔1133米;北部为大泽

山,海拔763.7米;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藏马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此外,市区有浮山、太平山、信号山等山岭。

3、全市海岸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有岬湾相间的基岩岸、 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浅海海底有水下浅滩、 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海岸线全长710.9公里,沿岸岛屿70个,主要为基岩岛屿。

4、胶州湾为半封闭性深水海湾,位于东部主城和西部辅城之间,东西宽28公里,南北长33公里,零线以下水域面积298.5平方公里,口窄内宽,口门最狭处(团岛至薛家岛)3.38公里,环胶州湾岸线全长163公里。

3.5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青岛市属于基本烈度六度地区。又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暂行规定”、“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抗震设防和加固的暂行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1)等文件的规定,该项目为六级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3.6 施工条件

本工程所处场地平坦开阔,交通运输便利,筑路材料比较丰富,均可由当地材料市场供应,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采用汽车和拖拉机运输,运距较短,有利于本项目的建设。

项目用水可由道路沿线市政管线接入,本区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工程建设条件良好。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4.1 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骨架,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主要载体,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通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即墨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即墨市的特点,改善并提高城区道路交通条件。

2、结合本路段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道路路线尽量依照原路,并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合理利用地形和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4.2 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90); 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2006年版);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1999年版); 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2009年版);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9、《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07);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2004); 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2、国家有关政策和交通部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4.3 工程沿线现状

4.3.1 道路现状

拟建项目从滨海大道至原**二路段,由于原设计标准低,长期超负荷使用,现状道路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路面出现大面积的龟裂、松散、坑槽,经现场调查路面破坏大部分为路基在重交通荷载下形成的,裂缝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功能。该段现状宽15米,路宽远未达到规划宽度,随着周边的发展,道路交通流量的增加,拓宽改造势在必行。此外,该段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也未实施。

4.3.2 管网现状

**二路(滨海公路至果岭一路段)长约1700米,为现状道路,现状管线主要有污水、雨水;温泉二路(果岭一路—大田路)长约3500米,为新建道路,无现状管线。

**二路(滨海公路至果岭一路段)现状雨污水井盖、雨水箅子存在缺失及破损情况。

4.3.3 环境现状

**二路沿线整体自然环境呈现独特的山海地貌特征。现状地形起伏不平、变化多端,形成丰富的天然微地形。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道路两侧原多为农业用地,土质优良,土层深厚肥沃,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优越的土壤条件。

4.4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次**二路改造工程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二路,全长约1600米。本工程道路线形及走向基本均按照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根据规范规定的线形参数初步定线后并经当地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雨水、污水管线工程,其他各专业管线工程,照明工程、景观环境等工程。

4.5 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主要技术标准

2.桥梁荷载标准:公路-I级,人群3.0Kpa。 3.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4.桥梁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 。 5.桥梁所在地为II类环境。

6.桥梁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7.雨水管道设计标准为:设计重现期为3年,综合径流系数0.65; 涵洞设计标准为:设计重现期为20年,综合径流系数0.65。 8.污水管道设计标准为:

根据XX市总体规划,居民生活用水指标2020年用水定额为120升/人.日,公共事业用水指标2020年用水定额为65升/人日。此次规划2020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采用200升/人.日。项目区综合污水排放系数取0.85。

9.电力(含路灯)、电信、热力、煤气、给水等管道均按相关专业标准设计,各种管线均入地下。

4.6 道路工程

4.6.1 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型式:

温泉二路横断面

**二路段采用二块板形式,横断面70米宽,其中中央分隔带宽5米,两侧车行道各11.5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两侧绿化带各13米。

4.6.2 路面结构

**二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3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1L/m2透层沥青、18cm厚6%水泥稳定砂砾、18cm 5%水泥稳定砂砾。

人行道采用5cm彩色混凝土道板或精砖,其下设3cm 1:3水泥砂浆,12cm 6%水泥稳定砂。

车行道及人行道结构断面图如下:

4.6.3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与信号灯设施

交通标志、标线与信号灯主要用来实施交通管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交通标志、标线与信号灯实施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中有关规定执行,建议**二路全线增设信号灯,电缆下地,将**二路设计为交通绿波带,保证车辆安全畅通。

4.6.4 无障碍设计

为方便残疾人及行动不便的行人,全线人行道依据有关规范设置盲道及无障碍坡道。

4.7 排水工程

**二路现有的市政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周边区域开发建设的需要,因此,亟需建设**二路的管网工程,以提高有利于提升XX东部规划区的层次,提高规划区对人口和项目的承载能力,促进规划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路一期工程范围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二路,全长1600米。 雨水:近期实施道路全线共设3座过路涵洞。

现状雨水管线约1700米因道路纵段面调整,全部废除。设计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均布置在人行道。雨水设计管径为DN400—DN1200,雨水根据地势情况分别排入新设涵洞及社生河或直接接入领海规划护城河。

污水:现状污水管线约1700米因道路纵段面调整,全部废除。设计K0+000至K1+600道路西侧单侧布置污水管道(道路东侧领海项目地势低于**二路,污水由项目自设泵站提升)。污水管道均布置在人行道。根据温泉排水规划及领海项目控制详细规划,社生河流域规划污水量为0.6万吨/日,领海项目规划污水量为1.5万吨/日;根据建设单位意见社生河流域及领海项目污水均汇入K3+518处规划污水泵站,最终经泵站提升排至大任河污水处理厂;其中领海区域污水由领海自行提升排入设计温泉二路污水管,污水设计管径为DN400—DN800。

4.8 景观环境工程

根据山连绵、起伏、浑厚与海自然、流畅、大气的特征抽象出以下设计风格:

a.自然流畅,突出植物层次; b.大开大合,观山透海;

c.疏密有致,既要考虑车行尺度,又能展示立面景观。

形式构成上,根据不同路段特点,我们以湾北路与果岭一路为界,把**二路分为既有变化又协调统一的北、中、南三段来设计。三段以统一的国槐行道和分车带形式贯穿始终。通过不同的季相景观和不同的种植密度来展示三段时空的变化。

同时对四个道路交叉点节点进行精心设计,从而形成一轴三段四点的景观特色。

三段密度自北向南依次递减,配植形式分别采用乔灌混合林带、疏林+模纹与疏林+精致组景的方式,使观感由山林的繁茂葱郁引向滨海的精致青翠。

在整条路段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每一分段的主导植物分别表达不同的季节表情:

春来唱晚:垂柳、杜梨、碧桃、西府海棠、连翘、榆叶梅、丁香等。 夏吐芳菲:白蜡、苦楝、合欢、紫薇、石榴、倭海棠等。 秋日盈盈:千头椿、火炬树、木槿、锦带、月季等。

贯穿始终的背景植物、色叶植物及常绿植物:黄山栾、紫叶李、大叶女贞、龙柏、蜀桧等。

4.9 照明工程

道路双侧每隔35米设置一盏单臂路灯,电缆线下地,路灯造型结合周围环境,选用美观、大方、协调的型式。

本工程作为温泉镇主要路段,在满足该路段日常的汽车及人行的照度要求下,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本设计构思本着节能的角度考虑所以选择了更为节能的多路控制,这种方式控制路灯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例如在后半夜

可以有选择的关掉其中几路路灯。实行半夜灯的方式也满足了国家提倡的节能准则。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第6.0.5条

除居住区道路和少数街道以外,均应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实行半夜灯。

一、可采用双光源灯具,下半夜关掉一盏灯;

二、可采用下半夜能自动降低灯泡功率的镇流器,以降低灯泡消耗的功率;

三、关掉不过半数的灯具,但不允许关掉沿道路纵向相邻的两盏灯具的要求,采用此控制方式。

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

5.1 环境影响预测

该建设工程的实施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期间以下几方面:

1、工程开挖会导致局部生态环境暨生态影响破坏。

2、施工扬尘,会对施工区的局部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施工机械运行及运输车辆流动对施工区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4、基坑开挖弃渣,就地堆放,对地面环境质量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5、施工材料在施工区堆放,对施工区人员、车辆往来有一定影响。

5.2 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5.3 环境影响分析

5.3.1 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项目建成后为该区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刺激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土地资源进一步利用与开发,带动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该道路整修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

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少量土建工程,对施工路段周边会产生微量的影响,可能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短暂的不便,而这只发生在建设期,项目完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生态及景观环境

本道路施工长度为1600m。施工中地面开挖等工程的实施,将会扰动原有地表产生裸露作业面,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易产生水土流失,将对施工场地周边城市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产生短暂的不利影响。

(2)施工噪声、振动

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如装载机、破碎机、汽车、切割机等产生的施工噪声、施工振动,也会对周边居民建筑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本项目道路及管道施工主要在城区范围内,施工噪声、振动对周边人居环境的影响比较突出。

(3)施工废气

施工过程中路面拆除、混凝土搅拌、车辆运输、建材装卸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以无组织排放的形式;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会有燃油烟气产生,燃油烟气中含有少量的THC、CO、NO2等;由于本项目周边人居建筑较多,施工产生的扬尘、烟气、沥青烟等施工废气会污染周边空气。

(4)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间地面开挖、边坡防护、场地平整等产生松动土,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冲刷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或地表水体,会增加雨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堵塞城市管网或影响地表水质。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暴雨冲刷后产生的油污进入地表水体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也会对地表水体将产生一定影响。

(5)施工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废弃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周边环境及环境卫生产生不利影响。

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生态及景观环境

本项目是道路改造工程,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容貌,路面为沥青路面,沿线重新铺设污水管道。道路两侧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垃圾处理及清运设备业有助于改善城市容貌,因此,项目建成后将较大地改善原有道路交通及配套市政管网系统,项目区城市生态及景观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提升,生态及景观环境正效益明显。

(2)交通噪声

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源于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声级的大小交通量、车辆的类型及路面状况等因素有关。本项目实施后由于路面、路况的改善,将减少鸣笛、刹车、车辆颠簸等产生的交通噪声,在车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项目实施后声环境状况较现状会有较大的改善。

(3)废气

在营运期,影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车尾气及道路扬尘,以CO、NO2、TSP、PM10为代表性污染因子。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与交通量成正比,与车辆的类型及汽车运行情况有关。本项目实施后由于路面、路况的改善,汽车尾气及路面扬尘的污染物排放量会较现有污染状况有较大的改善。

(4)废水

城市道路营运期废水主要为雨季初期雨水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由于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路面径流中主要为少量泥沙,初期雨水经城镇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地表水体,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影响较目前现状有较大改善。

(5)固体废物

营运期固体废物为少量的车辆行驶过程中漏撒的运输物质。

5.3.2 主要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

1、生态及景观环境

施工期项目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管理,预先做好防护、迁移、遮盖等工作;施工期在人员密集域内,须应留出必要的安全防护通道,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施工场地的封闭、遮盖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期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环境的影响。

2、噪声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须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在施工场地及施工运输道路附近发布安民告示;优先选用优质低噪声、低振动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施工中加强设备维护,杜绝非正常运行;施工期在人居密集区、学校、医院等需要特殊安静的区域,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隔声罩或施工场地设置隔声挡护屏障等措施,以减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强振动等机械作业时间应避开在夜间(22:00-6:00)。对运营期交通噪声的干扰,通过采取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在学校、居民区集中地带设置禁鸣标志,减缓或控制交通噪声影响。

3、废气治理措施

施工期应对施工场地、施工运输通道定期洒水抑尘,人居密集或扬尘严重的施工场地应使用防尘帏幕,运输车辆加遮盖蓬布密闭运输;对于本项目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合站不应设置在城镇区域内,应远离城镇居民区下风向设置。营运期通过绿化带建设,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空气环境。

4、废水治理措施

道路施工应按施工段建设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入雨水系统;施工人员应就近租住当地居民房,生活污水排入既有排水系统。

5、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挖方、建筑垃圾、废弃施工材料等尽量用于道路回填或绿

化,不能利用的,经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生活垃圾设置临时垃圾收集设备,定期清运到城市活生垃圾处理场处理。营运期加强路面清扫,加强路面环境卫生管理。

6、其他保障措施

(1)路线优化设计

路线走向沿原有道路走向布设,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平面、纵断面技术指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2)水土保持

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原有道路的地形,无法避免的废弃物均应统一规划;施工时避免在雨季开挖修筑路基;做好临时排水工作,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土流失。

(3)绿化

尽量保证道路达到规范规定的绿地率,在宽的绿化带和人行道上可以考虑种植枝叶茂盛、隔声降噪效果好的乔木,以减少道路通车后灰尘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水土资源保护

施工人员居住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点;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以防污染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有防雨材料遮盖;施工结束后废料要及时清运。

(5)施工临时占地

施工临时占地尽可能的占用废弃地和荒地,划出施工范围以避免机械碾压其他道路。

(6)公用设施

如需对沿线电缆、电线等公用设施进行拆迁,应在拆迁前与有关部门协商一致,保证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5.4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主要位于既有城市区域,属非污染类的项目,不涉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项目作业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加强施工期与营运期管理等,不利影响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加强施工期管理等,其影响可以得到缓减或消除。工程完工后,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第六章 劳动安全

6.1 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6.1.1 执行的法律法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纺织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对劳动安全进行方案设计。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发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3、原国家经贸委组织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6.1.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的分析

道路工程施工作业为带状工作面,作业面广,较分散,难于集中管理,给予施工生产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事先分析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加以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做出必要的评价,此外,在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安全措施上做出科学的合理安排。该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生产安全危害表现为:施工中的机械噪音、灰土以及路面施工中面层料的生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都将对生产人员以及沿线居民造成身心健康上的损害,对沿线水土的保持以及环境保护均不同程度的构成了一定的危害。

6.2 防护及监控措施

基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害的原因及危害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在施工中乃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因素多来源于机械噪音、灰土以及路面施工中面层料的生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因此,在施工乃至运营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存在不良地质引发的地质危害。但仍必须注意以科学的设计方案和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安全进行防护及监控。

在施工中,砼拌合场、堆料场,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保区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危害。应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和维修以减少噪声。在人口稠密区,在夜间施工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施工期。要求施工和运输车辆在装载、行车速度、行车路线等都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对施工和运输道路要经常修复,增加安全,减少事故。

严禁与施工无关人员穿越施工现场或停留施工现场,经常性的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对带病作业的施工机械给予坚决杜绝;对关键性的工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并采取措施给予扑灭。

第七章 建设管理

7.1 建设期项目管理

本项目作为XX市重点建设项目,对工程质量要求起点高、质量好,在建设全过程中,要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建设中将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质量规范,对各专项工程的设计按规定选用具备国家要求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各项工程施工队伍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建设全过程监理,切实保证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及采购、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各环节均按照国家有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7.2 建设期组织机构

项目建设由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专职人员成立工程项目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部下设办公室、工程管理部、材料部、预算部等部门,负责新建项目的前期筹备、筹建、监督、管理工作。项目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1、行政管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以及与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等工作。

2、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作与手续,以及资金使用安排及收支手续。

3、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交流,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

4、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施工安装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

的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

5、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验收工作。

7.3 项目运营期管理

项目建设完工后由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负责该项目的日常运营及维护。

第八章 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期13个月,建设期从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

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特制订本项目招投标方案。

9.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第30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3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5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 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9号令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9.2 招标范围及内容

按照《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办法》和《XX市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监理招标评标定标办法》的规定,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2、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土石方、桩基础、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幕墙、防水等专业工程;

3、凡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其他工程

造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

根据以上规定,本项目中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的供应,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供应商,其它辅助设备、材料、小批量及非标产品采取直接订货购买。

9.3 招标方式

项目招标均均采用国内公开招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本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招标前,在国内相关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初选入围单位,在入围单位中确定中标单位。

9.4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本项目质量要求高,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

根据道路改建工程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 1、公告。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2、投标。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20日内,具有承担投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相应 。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以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

3、开标。开标时由项目委托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投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或者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经评审 的价格合理。

4、评标。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5、中标。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担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9.5 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1、根据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及国家、省市有关招投标法规、规定及项目的特点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和评标、决标小组。

2、评标原则:报价合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单位资信业绩良好。

3、决标:评标专家组根据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向招标小组推荐候选单位,并提供详细的评标报告。招标领导小组经综合考虑后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向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

9.6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 ,在招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 ,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

1、评标委会人员组成

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办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根据本方案在项目开标当天从当地有关部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资深的专家担任,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纸,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投标采用打分制,以得分高者当选。

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质要求

评委会成员职称在副高(副教授)级以上,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

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投标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 投资估算

10.1.1 投资估算范围

工程投资估算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各专业管线改造工程、景观环境工程和其它附属工程。

10.1.2 投资估算依据

1、《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2、《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1996); 3、《XX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 4、《XX市工程建设材料预算价格》;

5、当地类似工程造价;材料及设施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估算。 10.1.3 建设投资

经测算本项目建设投资5986.5万元,构成如下。

10.1.4 工程费

项目的工程造价按照XX市同类工程造价指标估算,经测算,本项目建安工程费总投资4147万元。

一、排水工程: 830 万元 二、道路工程(含照明): 2500 万元 三、绿化工程: 817 万元 工程费用合计: 4147 万元

10.1.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本项目其他费用投资1539.50万元,征地费954.5万元,拆迁补偿费185万元,其他费用400万元,各项收费按照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收费标准计取,详见下表9-2:

10.1.6 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5986.5万元,各项费用详见下表9-3。

10.2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986.50万元,计划在1年内投入,项目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拨付。

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

为了应付目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投资政策,我市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将需完善的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列入市政府投资计划,争取完善即墨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形象,促进XX市招商引资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为市政道路改造项目,属公益事业范畴,以服务于社会,改善交通环境,保障行车安全、行人人身安全为主要目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外部效果,所产生的效益难以用货币量化表示,本项目大部分表现为环境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以宏观的特点,把该道路整治工程与交通条件改善等宏观效益综合在一起来评价,综合进行分析。

11.1 社会效益

根据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二版)第六十九条规定:“城市给水排水、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项目的效益,除一部分可以量化外,大部分难以用货币计算,如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文化水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较少污染,改善环境等等。对这些项目应按其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作定性描述。”故本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来形容,但其产生的间接效益是无可比拟的。

该路段道路改造工程不仅解决了原道路路况差的难题,也是改善XX市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该道路现状路面的平整度,提升车辆行驶速度,提高办事效率,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通过排水工程的建设可加快污水的排放,避免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XX市整体形象;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改善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从而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

件,吸引更多外资的投入,拉动XX市经济的发展,同时环境的改善也势必将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11.2 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是提高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公益事业,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时间节省的经济效益、运输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交通事故下降的经济效益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改善区域道路交通环境质量,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XX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利于推进即墨市经济发展,促进招商引资。

实践证明,该项目的实施是加快XX市发展的有效举措,可以提升XX周边未开发土地价值,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项目建设地区参与房地产开发,其间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11.3 环境效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环境保护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项目在设计和建设中,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始终围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把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

项目的环境效益包括灰尘量的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减少,道路及周边环境的改善等。工程通过提升行车速度,完善排水管网的方式可大大改善其周边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可取得预计的环境效益。随着项目实施,本项目的建成将在旅游业和城市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其重要作用,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XX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1.4 评价结论

**二路改造工程实施以后,能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不仅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威信,保障污水排放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可见该项目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实施,在总体上有利于改善路网主干路的通行能力,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需要;在区域经济上有利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道路的使用效益;在周边人民群众中是直接发挥了便利出行,减少运输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在文化信息上改善项目所在地交通状况,将加强周边乡镇以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对加快人民致富步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本项目尽快实施。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XX市**二路改造工程(一期)

建设单位: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

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成立于2006年,下设6个科室,各科室主要职能为:

(1)综合计划科:主要负责日常综合协调及文秘、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市政公用事业及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市政公用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论证、申报工作;负责协调市政建设中综合管线计划。

(2)市政工程管理科:主要负责城市道路、桥梁筹建项目的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设施移交等工作。

(3)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科:主要负责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等设施的养护维修;负责对街道办事处(园区)所管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城市市政设施的监督检查。

(4)公用事业管理科:主要负责对城市燃气、城市供热实施行业管理。

(5)排水管理科: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城市排水管理办法;负责全市市政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有关项目的建设审查、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设施移交、档案管理等工作;负责城区排水设施运行和养护的管理;负责对街道(园区)所辖排水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城区防洪排涝工作;指导污水处理厂、泵站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负责对排水户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使用及破坏排水设施的行为。

(6)路灯管理科:主要负责对全市新建、改造公益性质的路灯、景观灯

饰及其它灯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负责路灯、景观灯饰及其配套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1.2 项目概况

1.2.1 建设地点

**二路南起滨海公路,北至大田路,全长约5200米,沿途分别与规划岭海西路、规划果岭一路、规划果岭二路、规划湾北路等道路相交。

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路,路段全长1600米。

1.2.2 建设内容及规模

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现状路宽15米,规划该路段采用二块板形式,横断面70米宽,其中中央分隔带宽5米,两侧车行道各11.5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两侧绿化带各13米。

雨污水管线工程:现状雨、污水管线约1700米全部废除。设计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均布置在人行道;设计K0+000至K1+600道路西侧单侧布置污水管道。

照明工程:道路双侧每隔35米设置一盏单臂路灯,电缆线下地。

绿化景观环境工程:以湾北路与果岭一路为界,把温泉二路分为北、中、南三段来设计,三段以统一的国槐行道和分车带形式贯穿始终。

1.2.3 实施期

项目建设期13个月,建设期从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底。

1.2.4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为5986.5万元,资金来源由XX市财政拨款。

1.3 编制依据

1、《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2、《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247-103-96)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之南》;

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11、 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 XX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4、 XX市综合交通规划;

15、 项目单位提供的资料。

1.4 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突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水平。

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

3、结合XX市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城区境内城市道路、部分污水管网进行完善。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

1.5 研究范围

我公司在广泛收集既有道路设计、施工、改造及交通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测,对工程地质、河流水文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影响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国防战备等有关资料,分析了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交通量的适应程度。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建设管理、工程进度计划、招投标、投资估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及研究,并得出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各方面的效益。

1.6 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XX市基础配套设施,对城市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XX市城市化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2、项目的建设符合XX市城市发展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良好。

3、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及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可完善XX市交通管网。

总之,该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城市道路路网规划的要求,是交通运输大战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项目建设尽快实施,有利于路网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道路网络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改善路网主骨架的通行能力,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需要;有利于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益。根据XX市交通、排水现状及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内容合理、规模适当、建设任务紧迫,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建议实施该项目的建设。

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2.1 区域概况

XX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目前全市共有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城市化水平达到54.2%,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市入选“中国城市软实力”前200强,名列福布斯“2009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8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蝉联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19位。

2009年,是宏观形势多变、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函复杂多变,美国次贷款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下滑或衰退;国内红宏观经济经历了“两防”、“一保一控”到“保增长”的快节奏、高密度调整。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克难求进,提升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突出民生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9年XX市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稳步改善。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总量和增幅稳居XX五市首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6亿元,增长1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4%,拉动GDP增长

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04.4亿元,增长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伴随着经济增速持续平稳,经济运行进一步由高速扩张向协调稳健转变。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7.8:55.1:37.1调整为7.5:54.4:38.1,二产继续保持对全市经济的主导支撑。经济结构有了新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三资企业及私营经济类型分别占到1.8%、1.1%、14.5%、39.7%和42.9%;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外商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8.6%、2.5%、84.6%、2.0%和2.3%。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60%,截止2009年末,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8.8万户,年内新发展5025户;民营企业达8600户,年内新发展490户;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2.7万人,民营经济新吸纳劳动就业3.8万人。民营经济税收23.1亿元,占全市税收的65.3%。民营经济投资169.8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57.6%。

2.2 区域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

XX的交通发展状况良好,优势明显,基本上形成陆海空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和市内市外相融洽的基本框架。综合交通优势和交通区位是XX市交通方面的最大优势。综合交通优势在于交通运输方式多样,机场、港口、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全面,要进一步整合这些交通资源,构建综合交通的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在于即墨处于XX对外联系的门户位置,随着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青岛、威海、烟台区域一体化的进程,XX的交通重心位置的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

根据《XX市公路网规划》,构筑与即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镇布局、资源开发相协调,与城市公路一体化发展,与其它运输方式相协调,规模适当、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明确、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高的公路网络,适应XX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融入大XX的公路交通体系,全面提升XX与半岛都市群之间的交通联系;对外强化XX与周边区域公路网的交通衔接,对内优化整合XX市域内公路网路系统,缩短中心城区与各组团

之间的空间距离;发挥交通先导作用,突出XX城市特使,增强XX市对外经济辐射能力,努力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

到2020年,XX市公路的路网密度和服务水平将全面提高,形成以县道为区域股价、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2020年公路网密度达到97.9km/百平方公里;县到乡公路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标准;乡到行政村公路达到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标准。

2.3 项目提出的背景

XX市作为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之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交通需求日益增长,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改进XX市交通,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已成为XX市政府关注的焦点,为此市委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随着XX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小汽车逐步进入百姓家庭,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大力发展道路交通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为加快城市主干道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对接,构建起城市外围快速交通网络。打通城市环形路,增加城市道路网密度,完善城区交通路网,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提高城市通行能力,XX市委市政府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将市区内的交通网络建设成循环开放的交通系统。

目前我市建成区内共有道路129条,面积442万㎡。其中,属建设局管理的市政道路有46条,面积169万㎡;属各办事处、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管理的有79条,面积165万㎡;属公路局管理的有4条,面积108万㎡。在道路运行过程中,受年久老化和车辆载荷作用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道路路面出现坑槽、裂纹、破皮及松散等病害现象,并且部分道路地下管网、港湾式公交车站等设施不完善。为了改善我市城区道路的总体状况,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即墨市城乡建设局制定了2011年道路整修计划,拟对即墨市20条道路进行

整修,总面积67万㎡。

在以上建设背景下,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是对**二路的改造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投资方案,并对项目涉及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XX市城市建设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环境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发展速度及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随着XX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需求与供应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项目建设符合即墨市总体规划

进入“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振兴经济的蓬勃发展,XX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城区土地开发的需求更大,投资环境更应改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不仅拓展了城区规模,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对缓解城区的用地、交通、疏散密集人口等缓解起到重要作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推动沿线的土地开发,促进区域建设,从而完善了城区的合理布局,增强城区功能,为吸引各方面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不影响《即墨市总体规划》,有效控制城市建设规模,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不畅对城市建设的不利影响,该道路改造项目可行。

2.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XX市发展,引领经济腾飞

在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要先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发展规划中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基础设施的载体是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通讯等工程。只有建好完善功能的市政基础设施,才能有效地带动城区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负担起城区巨大的物质能量消耗,才能吸引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无污染、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型工业企业落户,才能不断地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发展。随着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落实完善,必将彰显出城区

巨大的发展潜力。

该项目道路由于原设计标准低,长期超负荷使用,现状道路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路面出现大面积的龟裂、松散、坑槽,经现场调查路面破坏大部分为路基在重交通荷载下形成的,裂缝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功能。该项目作为XX市的交通主干道,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周边商业、企业的发展的必要的保证。建议尽快实施本项目,以期进一步增强XX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促进XX市在新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3、本项目的建设是交通量增长的要求

随着XX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车辆的保有量逐年增长,交通流量也将随之不断增长,现有道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可提高行车速度,降低运输成本,改善XX市路网结构,完善路网体系,消除现状道路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方便。

4、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满足城区建设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XX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增强其为XX市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提升XX市的城市化水平。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XX市的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大青岛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XX市工业基地的建设,从而引领XX市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3.1 项目建设地点

该**二路建设项目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二路,全长约1600米。

3.2 交通条件

XX扼XX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

3.3 自然条件

3.3.1 气候

XX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和季风的影响,市区及沿海呈明显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2℃,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平均气温0.3℃,夏季平均气温23℃。

XX冬半年盛行西北风,夏半年主要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5.3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73%,年降水量为776毫米左右,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海雾较频繁,3-7月为雾季,7月为甚,全年平均有浓雾(能见度小于1000米)48.6天,轻雾52.9天。

3.3.2 气压

本区年平均气压1008.0hpa。冬季平均气压 1016.9hpa,夏季平均气压

997.2hpa。

3.3.3 风况

项目区全年最多风向是SE向,频率为12%,其次是N和NNW向,频率都是11%,再其次是ESE 和SSE向,频率均是9%。出现频率最少风向是ENE、 NE和WSW向,频率是1~2%。

项目区年平均风速为5.5m/s,冬半年各月平均风速较大,11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风速在6.0~6.4m/s之间,其中11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下半年风速较小,其中7、8两月最小,月平均风速都是4.7m/s,其次是6月份,为5.0m/s。

项目区的强风向为WNW和 NNW,最大风速是21.3m/s,出现于3月和12月份,次强风向为N,最大风速22m/s,出现于1月河10月份。

3.3.4 水文

XX市沿海海流一般都沿着海岸向南西和北东流动,沿海潮汐属正规半日潮。平均潮差2.52米,最大潮差4.94米,最大波高6.5米。

3.4 地质地貌

本地区位于中朝准地台鲁东隆起区东南部,Ⅲ级构造单元胶莱坳陷中部及胶南隆起东北部,Ⅳ级构造单元朱吴—即墨凹陷南部及胶南凸起东北部,Ⅴ级构造单元即墨—沧口凹陷区。地层从新到老可以分为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和中生界白垩系地层。

1、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为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主要为侵蚀构造地貌;丘陵约占25.1%,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平原约占37.8%,主要为堆积地貌;洼地约占21.7%。 2、全市有三个山系。东南为崂山山脉,主峰海拔1133米;北部为大泽

山,海拔763.7米;南部为大珠山、小珠山、铁橛山、藏马山等组成的胶南山群。此外,市区有浮山、太平山、信号山等山岭。

3、全市海岸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有岬湾相间的基岩岸、 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浅海海底有水下浅滩、 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海岸线全长710.9公里,沿岸岛屿70个,主要为基岩岛屿。

4、胶州湾为半封闭性深水海湾,位于东部主城和西部辅城之间,东西宽28公里,南北长33公里,零线以下水域面积298.5平方公里,口窄内宽,口门最狭处(团岛至薛家岛)3.38公里,环胶州湾岸线全长163公里。

3.5 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青岛市属于基本烈度六度地区。又据“建设部、国家计委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暂行规定”、“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抗震设防和加固的暂行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1)等文件的规定,该项目为六级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3.6 施工条件

本工程所处场地平坦开阔,交通运输便利,筑路材料比较丰富,均可由当地材料市场供应,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采用汽车和拖拉机运输,运距较短,有利于本项目的建设。

项目用水可由道路沿线市政管线接入,本区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工程建设条件良好。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4.1 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骨架,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主要载体,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通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即墨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即墨市的特点,改善并提高城区道路交通条件。

2、结合本路段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道路路线尽量依照原路,并按相应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合理利用地形和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4.2 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90); 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2006年版); 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1999年版); 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2009年版);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9、《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07); 1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D60-2004); 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2、国家有关政策和交通部现行标准、规范和规程。

4.3 工程沿线现状

4.3.1 道路现状

拟建项目从滨海大道至原**二路段,由于原设计标准低,长期超负荷使用,现状道路破损严重,路面坑洼不平,路面出现大面积的龟裂、松散、坑槽,经现场调查路面破坏大部分为路基在重交通荷载下形成的,裂缝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功能。该段现状宽15米,路宽远未达到规划宽度,随着周边的发展,道路交通流量的增加,拓宽改造势在必行。此外,该段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也未实施。

4.3.2 管网现状

**二路(滨海公路至果岭一路段)长约1700米,为现状道路,现状管线主要有污水、雨水;温泉二路(果岭一路—大田路)长约3500米,为新建道路,无现状管线。

**二路(滨海公路至果岭一路段)现状雨污水井盖、雨水箅子存在缺失及破损情况。

4.3.3 环境现状

**二路沿线整体自然环境呈现独特的山海地貌特征。现状地形起伏不平、变化多端,形成丰富的天然微地形。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道路两侧原多为农业用地,土质优良,土层深厚肥沃,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优越的土壤条件。

4.4 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次**二路改造工程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二路,全长约1600米。本工程道路线形及走向基本均按照规划确定的道路红线,根据规范规定的线形参数初步定线后并经当地主管部门同意后进行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雨水、污水管线工程,其他各专业管线工程,照明工程、景观环境等工程。

4.5 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主要技术标准

2.桥梁荷载标准:公路-I级,人群3.0Kpa。 3.桥梁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4.桥梁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 。 5.桥梁所在地为II类环境。

6.桥梁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7.雨水管道设计标准为:设计重现期为3年,综合径流系数0.65; 涵洞设计标准为:设计重现期为20年,综合径流系数0.65。 8.污水管道设计标准为:

根据XX市总体规划,居民生活用水指标2020年用水定额为120升/人.日,公共事业用水指标2020年用水定额为65升/人日。此次规划2020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采用200升/人.日。项目区综合污水排放系数取0.85。

9.电力(含路灯)、电信、热力、煤气、给水等管道均按相关专业标准设计,各种管线均入地下。

4.6 道路工程

4.6.1 道路横断面

道路横断面型式:

温泉二路横断面

**二路段采用二块板形式,横断面70米宽,其中中央分隔带宽5米,两侧车行道各11.5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两侧绿化带各13米。

4.6.2 路面结构

**二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为:3cm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1L/m2透层沥青、18cm厚6%水泥稳定砂砾、18cm 5%水泥稳定砂砾。

人行道采用5cm彩色混凝土道板或精砖,其下设3cm 1:3水泥砂浆,12cm 6%水泥稳定砂。

车行道及人行道结构断面图如下:

4.6.3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与信号灯设施

交通标志、标线与信号灯主要用来实施交通管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与畅通。交通标志、标线与信号灯实施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中有关规定执行,建议**二路全线增设信号灯,电缆下地,将**二路设计为交通绿波带,保证车辆安全畅通。

4.6.4 无障碍设计

为方便残疾人及行动不便的行人,全线人行道依据有关规范设置盲道及无障碍坡道。

4.7 排水工程

**二路现有的市政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周边区域开发建设的需要,因此,亟需建设**二路的管网工程,以提高有利于提升XX东部规划区的层次,提高规划区对人口和项目的承载能力,促进规划区又好又快发展。

**二路一期工程范围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二路,全长1600米。 雨水:近期实施道路全线共设3座过路涵洞。

现状雨水管线约1700米因道路纵段面调整,全部废除。设计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均布置在人行道。雨水设计管径为DN400—DN1200,雨水根据地势情况分别排入新设涵洞及社生河或直接接入领海规划护城河。

污水:现状污水管线约1700米因道路纵段面调整,全部废除。设计K0+000至K1+600道路西侧单侧布置污水管道(道路东侧领海项目地势低于**二路,污水由项目自设泵站提升)。污水管道均布置在人行道。根据温泉排水规划及领海项目控制详细规划,社生河流域规划污水量为0.6万吨/日,领海项目规划污水量为1.5万吨/日;根据建设单位意见社生河流域及领海项目污水均汇入K3+518处规划污水泵站,最终经泵站提升排至大任河污水处理厂;其中领海区域污水由领海自行提升排入设计温泉二路污水管,污水设计管径为DN400—DN800。

4.8 景观环境工程

根据山连绵、起伏、浑厚与海自然、流畅、大气的特征抽象出以下设计风格:

a.自然流畅,突出植物层次; b.大开大合,观山透海;

c.疏密有致,既要考虑车行尺度,又能展示立面景观。

形式构成上,根据不同路段特点,我们以湾北路与果岭一路为界,把**二路分为既有变化又协调统一的北、中、南三段来设计。三段以统一的国槐行道和分车带形式贯穿始终。通过不同的季相景观和不同的种植密度来展示三段时空的变化。

同时对四个道路交叉点节点进行精心设计,从而形成一轴三段四点的景观特色。

三段密度自北向南依次递减,配植形式分别采用乔灌混合林带、疏林+模纹与疏林+精致组景的方式,使观感由山林的繁茂葱郁引向滨海的精致青翠。

在整条路段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上,每一分段的主导植物分别表达不同的季节表情:

春来唱晚:垂柳、杜梨、碧桃、西府海棠、连翘、榆叶梅、丁香等。 夏吐芳菲:白蜡、苦楝、合欢、紫薇、石榴、倭海棠等。 秋日盈盈:千头椿、火炬树、木槿、锦带、月季等。

贯穿始终的背景植物、色叶植物及常绿植物:黄山栾、紫叶李、大叶女贞、龙柏、蜀桧等。

4.9 照明工程

道路双侧每隔35米设置一盏单臂路灯,电缆线下地,路灯造型结合周围环境,选用美观、大方、协调的型式。

本工程作为温泉镇主要路段,在满足该路段日常的汽车及人行的照度要求下,采取合理的节能措施。本设计构思本着节能的角度考虑所以选择了更为节能的多路控制,这种方式控制路灯的工作时间更加灵活。例如在后半夜

可以有选择的关掉其中几路路灯。实行半夜灯的方式也满足了国家提倡的节能准则。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第6.0.5条

除居住区道路和少数街道以外,均应选择下列方法之一实行半夜灯。

一、可采用双光源灯具,下半夜关掉一盏灯;

二、可采用下半夜能自动降低灯泡功率的镇流器,以降低灯泡消耗的功率;

三、关掉不过半数的灯具,但不允许关掉沿道路纵向相邻的两盏灯具的要求,采用此控制方式。

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

5.1 环境影响预测

该建设工程的实施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期间以下几方面:

1、工程开挖会导致局部生态环境暨生态影响破坏。

2、施工扬尘,会对施工区的局部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施工机械运行及运输车辆流动对施工区声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4、基坑开挖弃渣,就地堆放,对地面环境质量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5、施工材料在施工区堆放,对施工区人员、车辆往来有一定影响。

5.2 评价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5.3 环境影响分析

5.3.1 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项目建成后为该区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刺激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土地资源进一步利用与开发,带动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该道路整修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的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环境、

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少量土建工程,对施工路段周边会产生微量的影响,可能给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短暂的不便,而这只发生在建设期,项目完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生态及景观环境

本道路施工长度为1600m。施工中地面开挖等工程的实施,将会扰动原有地表产生裸露作业面,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易产生水土流失,将对施工场地周边城市生态环境及景观环境产生短暂的不利影响。

(2)施工噪声、振动

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如装载机、破碎机、汽车、切割机等产生的施工噪声、施工振动,也会对周边居民建筑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本项目道路及管道施工主要在城区范围内,施工噪声、振动对周边人居环境的影响比较突出。

(3)施工废气

施工过程中路面拆除、混凝土搅拌、车辆运输、建材装卸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粉尘,以无组织排放的形式;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施工机械会有燃油烟气产生,燃油烟气中含有少量的THC、CO、NO2等;由于本项目周边人居建筑较多,施工产生的扬尘、烟气、沥青烟等施工废气会污染周边空气。

(4)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间地面开挖、边坡防护、场地平整等产生松动土,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冲刷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或地表水体,会增加雨水中的泥沙等悬浮物,堵塞城市管网或影响地表水质。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暴雨冲刷后产生的油污进入地表水体将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也会对地表水体将产生一定影响。

(5)施工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废弃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置会对周边环境及环境卫生产生不利影响。

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生态及景观环境

本项目是道路改造工程,将有助于改善城市容貌,路面为沥青路面,沿线重新铺设污水管道。道路两侧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垃圾处理及清运设备业有助于改善城市容貌,因此,项目建成后将较大地改善原有道路交通及配套市政管网系统,项目区城市生态及景观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提升,生态及景观环境正效益明显。

(2)交通噪声

营运期噪声污染主要源于车辆行驶产生的交通噪声,声级的大小交通量、车辆的类型及路面状况等因素有关。本项目实施后由于路面、路况的改善,将减少鸣笛、刹车、车辆颠簸等产生的交通噪声,在车流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项目实施后声环境状况较现状会有较大的改善。

(3)废气

在营运期,影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车尾气及道路扬尘,以CO、NO2、TSP、PM10为代表性污染因子。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污染物排放量与交通量成正比,与车辆的类型及汽车运行情况有关。本项目实施后由于路面、路况的改善,汽车尾气及路面扬尘的污染物排放量会较现有污染状况有较大的改善。

(4)废水

城市道路营运期废水主要为雨季初期雨水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由于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路面径流中主要为少量泥沙,初期雨水经城镇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地表水体,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影响较目前现状有较大改善。

(5)固体废物

营运期固体废物为少量的车辆行驶过程中漏撒的运输物质。

5.3.2 主要污染防治对策及措施

1、生态及景观环境

施工期项目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期间必须加强管理,预先做好防护、迁移、遮盖等工作;施工期在人员密集域内,须应留出必要的安全防护通道,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做好施工场地的封闭、遮盖工作,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期对城市生态及景观环境的影响。

2、噪声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须向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并在施工场地及施工运输道路附近发布安民告示;优先选用优质低噪声、低振动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施工中加强设备维护,杜绝非正常运行;施工期在人居密集区、学校、医院等需要特殊安静的区域,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隔声罩或施工场地设置隔声挡护屏障等措施,以减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强振动等机械作业时间应避开在夜间(22:00-6:00)。对运营期交通噪声的干扰,通过采取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在学校、居民区集中地带设置禁鸣标志,减缓或控制交通噪声影响。

3、废气治理措施

施工期应对施工场地、施工运输通道定期洒水抑尘,人居密集或扬尘严重的施工场地应使用防尘帏幕,运输车辆加遮盖蓬布密闭运输;对于本项目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沥青拌合站不应设置在城镇区域内,应远离城镇居民区下风向设置。营运期通过绿化带建设,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空气环境。

4、废水治理措施

道路施工应按施工段建设施工废水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处理后方可排入雨水系统;施工人员应就近租住当地居民房,生活污水排入既有排水系统。

5、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施工期产生的挖方、建筑垃圾、废弃施工材料等尽量用于道路回填或绿

化,不能利用的,经统一收集后清运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生活垃圾设置临时垃圾收集设备,定期清运到城市活生垃圾处理场处理。营运期加强路面清扫,加强路面环境卫生管理。

6、其他保障措施

(1)路线优化设计

路线走向沿原有道路走向布设,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拆迁;平面、纵断面技术指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2)水土保持

设计中应高度重视原有道路的地形,无法避免的废弃物均应统一规划;施工时避免在雨季开挖修筑路基;做好临时排水工作,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土流失。

(3)绿化

尽量保证道路达到规范规定的绿地率,在宽的绿化带和人行道上可以考虑种植枝叶茂盛、隔声降噪效果好的乔木,以减少道路通车后灰尘及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水土资源保护

施工人员居住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点;生活垃圾,特别是粪便要集中处理,以防污染水源;含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堆放点要远离水源地,并有防雨材料遮盖;施工结束后废料要及时清运。

(5)施工临时占地

施工临时占地尽可能的占用废弃地和荒地,划出施工范围以避免机械碾压其他道路。

(6)公用设施

如需对沿线电缆、电线等公用设施进行拆迁,应在拆迁前与有关部门协商一致,保证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5.4 环境影响评价

项目主要位于既有城市区域,属非污染类的项目,不涉及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项目作业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加强施工期与营运期管理等,不利影响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及加强施工期管理等,其影响可以得到缓减或消除。工程完工后,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

第六章 劳动安全

6.1 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6.1.1 执行的法律法规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纺织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对劳动安全进行方案设计。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发布的《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3、原国家经贸委组织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6.1.2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的分析

道路工程施工作业为带状工作面,作业面广,较分散,难于集中管理,给予施工生产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事先分析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加以分析,对其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做出必要的评价,此外,在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安全措施上做出科学的合理安排。该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生产安全危害表现为:施工中的机械噪音、灰土以及路面施工中面层料的生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都将对生产人员以及沿线居民造成身心健康上的损害,对沿线水土的保持以及环境保护均不同程度的构成了一定的危害。

6.2 防护及监控措施

基于对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害的原因及危害程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在施工中乃至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因素多来源于机械噪音、灰土以及路面施工中面层料的生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因此,在施工乃至运营过程中应采取科学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手段。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存在不良地质引发的地质危害。但仍必须注意以科学的设计方案和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安全进行防护及监控。

在施工中,砼拌合场、堆料场,应远离人口稠密区和环保区域,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当地居民的危害。应对施工机械经常检查和维修以减少噪声。在人口稠密区,在夜间施工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施工期。要求施工和运输车辆在装载、行车速度、行车路线等都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对施工和运输道路要经常修复,增加安全,减少事故。

严禁与施工无关人员穿越施工现场或停留施工现场,经常性的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修,对带病作业的施工机械给予坚决杜绝;对关键性的工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并采取措施给予扑灭。

第七章 建设管理

7.1 建设期项目管理

本项目作为XX市重点建设项目,对工程质量要求起点高、质量好,在建设全过程中,要全面实行招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建设中将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质量规范,对各专项工程的设计按规定选用具备国家要求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各项工程施工队伍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建设全过程监理,切实保证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及采购、材料采购、工程施工各环节均按照国家有关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执行。同时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验收。

7.2 建设期组织机构

项目建设由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专职人员成立工程项目部,全面负责本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部下设办公室、工程管理部、材料部、预算部等部门,负责新建项目的前期筹备、筹建、监督、管理工作。项目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

1、行政管理:负责日常行政工作以及与项目履行单位的接待、联络等工作。

2、计划财务:负责项目的财务计划和实施计划安排与项目履行单位办理合同协作与手续,以及资金使用安排及收支手续。

3、技术管理:负责项目的技术文件、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持设计图纸的会审,处理有关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交流,组织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考核等工作。

4、施工管理:负责项目的土建施工安装的协调与指挥,施工进度与计划

的安排,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

5、设备材料管理:负责项目设备材料的订货、采购、保管、调拨等验收工作。

7.3 项目运营期管理

项目建设完工后由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负责该项目的日常运营及维护。

第八章 项目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期13个月,建设期从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

第九章 项目招投标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特制订本项目招投标方案。

9.1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第30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3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4、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5号令 《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 5、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第9号令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9.2 招标范围及内容

按照《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定标办法》和《XX市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监理招标评标定标办法》的规定,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2、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土石方、桩基础、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幕墙、防水等专业工程;

3、凡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其他工程

造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

根据以上规定,本项目中单位工程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的供应,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供应商,其它辅助设备、材料、小批量及非标产品采取直接订货购买。

9.3 招标方式

项目招标均均采用国内公开招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组织本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招标前,在国内相关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初选入围单位,在入围单位中确定中标单位。

9.4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本项目质量要求高,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

根据道路改建工程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 1、公告。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2、投标。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20日内,具有承担投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相应 。招标文件的内容应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以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

3、开标。开标时由项目委托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投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或者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经评审 的价格合理。

4、评标。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

5、中标。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 ,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担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9.5 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1、根据七部委《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及国家、省市有关招投标法规、规定及项目的特点组成招标领导小组和评标、决标小组。

2、评标原则:报价合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单位资信业绩良好。

3、决标:评标专家组根据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向招标小组推荐候选单位,并提供详细的评标报告。招标领导小组经综合考虑后择优选定中标单位,向中标单位发放中标通知书。

9.6 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 ,在招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 ,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

1、评标委会人员组成

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办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根据本方案在项目开标当天从当地有关部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资深的专家担任,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纸,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投标采用打分制,以得分高者当选。

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质要求

评委会成员职称在副高(副教授)级以上,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

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投标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 投资估算

10.1.1 投资估算范围

工程投资估算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各专业管线改造工程、景观环境工程和其它附属工程。

10.1.2 投资估算依据

1、《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 2、《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1996); 3、《XX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 4、《XX市工程建设材料预算价格》;

5、当地类似工程造价;材料及设施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估算。 10.1.3 建设投资

经测算本项目建设投资5986.5万元,构成如下。

10.1.4 工程费

项目的工程造价按照XX市同类工程造价指标估算,经测算,本项目建安工程费总投资4147万元。

一、排水工程: 830 万元 二、道路工程(含照明): 2500 万元 三、绿化工程: 817 万元 工程费用合计: 4147 万元

10.1.5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本项目其他费用投资1539.50万元,征地费954.5万元,拆迁补偿费185万元,其他费用400万元,各项收费按照国家及地方规定的收费标准计取,详见下表9-2:

10.1.6 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5986.5万元,各项费用详见下表9-3。

10.2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986.50万元,计划在1年内投入,项目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拨付。

第十一章 效益分析

为了应付目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投资政策,我市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将需完善的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列入市政府投资计划,争取完善即墨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形象,促进XX市招商引资的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为市政道路改造项目,属公益事业范畴,以服务于社会,改善交通环境,保障行车安全、行人人身安全为主要目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外部效果,所产生的效益难以用货币量化表示,本项目大部分表现为环境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以宏观的特点,把该道路整治工程与交通条件改善等宏观效益综合在一起来评价,综合进行分析。

11.1 社会效益

根据原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二版)第六十九条规定:“城市给水排水、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项目的效益,除一部分可以量化外,大部分难以用货币计算,如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文化水平,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较少污染,改善环境等等。对这些项目应按其不同类型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作定性描述。”故本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来形容,但其产生的间接效益是无可比拟的。

该路段道路改造工程不仅解决了原道路路况差的难题,也是改善XX市城市总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该道路现状路面的平整度,提升车辆行驶速度,提高办事效率,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通过排水工程的建设可加快污水的排放,避免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可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提升XX市整体形象;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改善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从而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

件,吸引更多外资的投入,拉动XX市经济的发展,同时环境的改善也势必将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11.2 经济效益

该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是提高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公益事业,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时间节省的经济效益、运输成本下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交通事故下降的经济效益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彻底改善区域道路交通环境质量,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XX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利于推进即墨市经济发展,促进招商引资。

实践证明,该项目的实施是加快XX市发展的有效举措,可以提升XX周边未开发土地价值,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项目建设地区参与房地产开发,其间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11.3 环境效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促进社会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环境保护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项目在设计和建设中,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始终围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把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目标。

项目的环境效益包括灰尘量的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减少,道路及周边环境的改善等。工程通过提升行车速度,完善排水管网的方式可大大改善其周边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可取得预计的环境效益。随着项目实施,本项目的建成将在旅游业和城市自身发展的同时,发挥其重要作用,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使XX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1.4 评价结论

**二路改造工程实施以后,能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不仅有利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政府威信,保障污水排放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可见该项目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评价结果表明,本项目的实施,在总体上有利于改善路网主干路的通行能力,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需要;在区域经济上有利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道路的使用效益;在周边人民群众中是直接发挥了便利出行,减少运输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在文化信息上改善项目所在地交通状况,将加强周边乡镇以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对加快人民致富步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本项目尽快实施。


相关文章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1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工程规划编制工作. 第三条 管廊 ...查看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
  •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 划编制指引>的通知    [颁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建城[2015]70号 [颁布时间]2015-5-26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规划 ...查看


  • 特色小城镇苗族风情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建议书
  •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3 1.1项目概况 ................................................ 3 1 ...查看


  • 园林道路功能设计及设计原则
  • 园林道路功能设计及设计原则 摘要: 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索,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它象人体的脉络一样,贯穿于主园各区,景点之间,不同的道路设计,决定园林的形式,表现不同的园林内涵.园林道路的设计是否 ...查看


  • 南山区大冲村旧村改造规划简介
  • 南山区大冲村旧村改造规划简介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孙畅 一.规划背景 弹指20余年,深圳以超常规的速度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爆炸式洗礼.就在即将跨过现代化的门槛.率先完成中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深圳发现,一直与 ...查看


  • 园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园林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论证,包括对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 ...查看


  •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 滨政发[2004]71号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查看


  • 河南省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印发河南省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 豫政办 [2010]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查看


  • 对当前旧城改造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_孙力如
  • 第38卷第11期2012年4月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1-0029-02 SHANXI 山西 ARCHITECTURE 建筑 Vol.38No.11Apr.2012 ·29· 对当前旧城改造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孙力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