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B.魏特墨 C.考夫卡 D.苛勒
2.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邻近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闭合原则 D.同域性原则
3.(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相对大小 D.遮挡
4.看《三国演义》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的形象,这是( )。A.再造想象
5.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 )。B.音位
6。由乔姆斯基提出来的“与语言相关”的概念或理论是( )。
A.转换生成语法 B.语言获得装置 D.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7.“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 )的观点。D.詹姆斯
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马斯洛 D.罗杰斯
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 )。 A.适应性障碍
10.下列哪些问题应该纳入发展性辅导的范围?() A.学习问题 B.生活技能缺乏 D.生涯规划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 人格等三部分。
12.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3.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 性和活动能力。
14.人格: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有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精致性:
16.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参考答案:
(1)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7.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 参考答案:
(1)知觉到需要; (2)个人的责任; (3)权衡成本和收益;
(4)决定如何给予帮助。
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 18.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 参考答案:
(1)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信息输入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保留下来的过程。感觉记忆只停留在感官层面,不加以注意则转瞬即逝。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图像记忆,保存时间大概在500毫秒以内。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声像记忆,大概能保持3-4秒。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是指保存时间少于1分钟的记忆。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信息数量约为7±2个组块。复述是使短时记忆信息保存下来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的保留下来。容量大和保存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从容量上讲,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储存我们关于整个世界的一切知识。从保存时间上讲,其保存时间可达几年甚至终生。
19.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参考答案: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亲友的期望;有的学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希望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服务;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1
动机,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等。这些不同的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另外,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几个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剧院,有的去散步,有的去划船等。(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在活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情况也非常复杂。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一个孩子想帮父母干点家务活,但不小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或撞倒了桌上的花瓶。从动机讲无可非议,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却产生了不好的活动效果。(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一道德森定律。
2
2014年7月中央电大本科《心理学》
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含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B.魏特墨 C.考夫卡 D.苛勒
2.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 A.邻近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闭合原则 D.同域性原则
3.( )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相对大小 D.遮挡
4.看《三国演义》时,在头脑中浮现出诸葛亮的形象,这是( )。A.再造想象
5.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 )。B.音位
6。由乔姆斯基提出来的“与语言相关”的概念或理论是( )。
A.转换生成语法 B.语言获得装置 D.语言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7.“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 )的观点。D.詹姆斯
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马斯洛 D.罗杰斯
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 )。 A.适应性障碍
10.下列哪些问题应该纳入发展性辅导的范围?() A.学习问题 B.生活技能缺乏 D.生涯规划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 人格等三部分。
12.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3.积极情绪: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 性和活动能力。
14.人格: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有四个重要特征,分别是:新颖性、流畅性、灵活性和精致性:
16.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参考答案:
(1)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7.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 参考答案:
(1)知觉到需要; (2)个人的责任; (3)权衡成本和收益;
(4)决定如何给予帮助。
四、论述题(从下列2题中任选1题完成,20分) 18.试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 参考答案:
(1)感觉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信息输入感觉器官后,感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保留下来的过程。感觉记忆只停留在感官层面,不加以注意则转瞬即逝。视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图像记忆,保存时间大概在500毫秒以内。听觉的感觉记忆被称作声像记忆,大概能保持3-4秒。
(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是指保存时间少于1分钟的记忆。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信息数量约为7±2个组块。复述是使短时记忆信息保存下来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的保留下来。容量大和保存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从容量上讲,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可以储存我们关于整个世界的一切知识。从保存时间上讲,其保存时间可达几年甚至终生。
19.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参考答案: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亲友的期望;有的学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希望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服务;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1
动机,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等。这些不同的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另外,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几个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剧院,有的去散步,有的去划船等。(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在活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情况也非常复杂。一般来说,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这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动机与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一个孩子想帮父母干点家务活,但不小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或撞倒了桌上的花瓶。从动机讲无可非议,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却产生了不好的活动效果。(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如学习的动机太强、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了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学习效率降低。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是由动机过强造成的。(注:只要阐述合理举其他例子也可以给分)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一道德森定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