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共同体的创建
摘要:班级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场所,为了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共同体,文章提出了班级共同体创建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创建方法主要有永远相信学生,不过度使用奖罚,创设快乐、积极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获得“沉浸体验”等;创建原则有民主、科学。
关键词: 班级共同体 方法 原则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其他方面一样,中小学课堂管理和班级建设也处在理念、方法和内容的转型期。但是,一些学校还盛行着某种传统的课堂管理观和班级建设观:学生还被当作等待教师建构知识的消极容器,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在班级中完成教师要求他们做的各种事。这些都与当代许多教育观念相违背,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学生被动的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班级共同体的创建显得尤为重要。
二、 班级共同体的含义及构成
1、 班级共同体的含义
班级共同体是一种在班级成员平等交流与交往的基础上,追求一种道德伦理并关注班级共同愿景实现的组织,具有促进班级成员学会关心、发展学生人格、正确地理解人性、享受道德生活及有效实施班级道德领导的价值意蕴。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场”、体现“人”的特性及道德责任感的构建要求。
2、 班级共同体的构成
(1) 班级学习共同体
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有序性的特征。
(2) 班级民主共同体
班级民主共同体指班级各成员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尊重和促进,实现班级的共同愿景,促进班级成员得到发展。
三、 班级共同体创建的方法
1、 班级学习共同体创建的方法
(1) 永远相信学生
永远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不是一张“白板”,被动的等到着教师的写画,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智慧,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建构知识;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提出许多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老师无法也不应该替代的,应该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任务完成的非常精彩,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2) 不过度使用奖罚
教师具有权威和魅力,对学生适度的奖罚能激励和促进学生上进。但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的“人”,不是普通的动物,不能够一味的采用“刺激—反映”来迫使学生学习。而是应该适时肯定学生值得表扬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一般情况下不能惩罚学生,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改过,得到成长和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即使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不能忘了“教育性”这一本质的属性和目标。
(3) 创设快乐、积极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就要想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它不只是追求结果,而更注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下才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才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已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而且,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快乐、积极的学习情境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学习。
(4)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布鲁纳谈及学习动机与情感的关系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能够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的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要让学生有所发现,教师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建构,获得新的认识,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系统。而且,教师所选的材料也需要是生活中有趣的材料,那些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5) 让学生获得“沉浸体验”
教师充分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恰当的任务和时间,让学生积极认真的思考,让学生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养成积极认真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6) 给学生的表现以恰当的反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予以恰当的反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对客观世界有正确合理的认识。
(7) 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当然,任务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得到发展。其次,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探索出多样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得到结果的过程中获得信心,体验成就感。而且,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得到不同的发展。
(8) 认识、了解、思考不确定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不仅要关注已解决的问题,获得基本的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2、 班级民主共同体创建的方法
(1) 创设文化相容的课堂
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代表着不同文化的学生。首先,带领学生彼此尊重代表着不同家庭文化的学生,让学生相互团结,在快乐的集体中得到共同发展。其次,组织引导学生尊重代表不同兴趣爱好文化的特征,促进学生
相互宽容、理解,相互影响和促进,构建和谐进取的班级。在次,组织不同组织的学生相互理解和尊重,不论班级的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教师都要平等的对待他们,不组织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2) 创设性别平等的课堂
组织学生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相待,男女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对男女生予以同等的期待,让男女生都能体验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充分享受学习的成果和快乐。
四、 班级共同体创建的原则
1、 民主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班级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二者彼此相容,相互扩充,共同完善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去组织和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的思考和探究,不断取得进步,实现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建立民主平等的生生关系
组织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学生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班级是一个整体,要让全体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享受班级建设的成果。因此,不管代表着那些文化类型的学生,不管是那种学习水平的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进而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促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 科学
(1) 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建设班集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习惯,明白学生的困难、需求和最近发展区。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教师要善于和家长联系和沟通,明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的家庭因素,进而采取更加适合的教育方法,顺势而教,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发展。最后,教师要善于和学生的其他老师沟通,协调好彼此的关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
全面健康发展。
(2) 营造良好的环境
物理环境方面,尽量将教室装饰的宽敞明亮,色调和谐,拥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的不同类型位置,让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促进班级的团结和进步。班级人数合理,尽量不要形成超大人数的班级。
文化环境方面,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共同进步和发展。和学生家长进行友好交流,促进家校间进行成和谐的文化。
(3) 善于利用现代科技
一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和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进而相互配合,形成促进班级发展的合力,更好的促进班级的发展和进步。
班级共同体的创建
摘要:班级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场所,为了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共同体,文章提出了班级共同体创建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创建方法主要有永远相信学生,不过度使用奖罚,创设快乐、积极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获得“沉浸体验”等;创建原则有民主、科学。
关键词: 班级共同体 方法 原则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其他方面一样,中小学课堂管理和班级建设也处在理念、方法和内容的转型期。但是,一些学校还盛行着某种传统的课堂管理观和班级建设观:学生还被当作等待教师建构知识的消极容器,学生的任务仍然是在班级中完成教师要求他们做的各种事。这些都与当代许多教育观念相违背,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学生被动的现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班级共同体的创建显得尤为重要。
二、 班级共同体的含义及构成
1、 班级共同体的含义
班级共同体是一种在班级成员平等交流与交往的基础上,追求一种道德伦理并关注班级共同愿景实现的组织,具有促进班级成员学会关心、发展学生人格、正确地理解人性、享受道德生活及有效实施班级道德领导的价值意蕴。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场”、体现“人”的特性及道德责任感的构建要求。
2、 班级共同体的构成
(1) 班级学习共同体
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和有序性的特征。
(2) 班级民主共同体
班级民主共同体指班级各成员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尊重和促进,实现班级的共同愿景,促进班级成员得到发展。
三、 班级共同体创建的方法
1、 班级学习共同体创建的方法
(1) 永远相信学生
永远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不是一张“白板”,被动的等到着教师的写画,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智慧,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的建构知识;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提出许多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能够想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老师无法也不应该替代的,应该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任务完成的非常精彩,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2) 不过度使用奖罚
教师具有权威和魅力,对学生适度的奖罚能激励和促进学生上进。但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的“人”,不是普通的动物,不能够一味的采用“刺激—反映”来迫使学生学习。而是应该适时肯定学生值得表扬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一般情况下不能惩罚学生,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改过,得到成长和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即使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不能忘了“教育性”这一本质的属性和目标。
(3) 创设快乐、积极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中就要想办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它不只是追求结果,而更注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下才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才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已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而且,学生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快乐、积极的学习情境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学习。
(4)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布鲁纳谈及学习动机与情感的关系时,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有所发现的自信感。因此,教师要善于选择能够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的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要让学生有所发现,教师所选的材料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建构,获得新的认识,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系统。而且,教师所选的材料也需要是生活中有趣的材料,那些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5) 让学生获得“沉浸体验”
教师充分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恰当的任务和时间,让学生积极认真的思考,让学生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养成积极认真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6) 给学生的表现以恰当的反馈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对学生的表现,教师要予以恰当的反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对客观世界有正确合理的认识。
(7) 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该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当然,任务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得到发展。其次,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探索出多样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得到结果的过程中获得信心,体验成就感。而且,问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得到不同的发展。
(8) 认识、了解、思考不确定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不仅要关注已解决的问题,获得基本的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并且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尚未被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2、 班级民主共同体创建的方法
(1) 创设文化相容的课堂
教师要善于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代表着不同文化的学生。首先,带领学生彼此尊重代表着不同家庭文化的学生,让学生相互团结,在快乐的集体中得到共同发展。其次,组织引导学生尊重代表不同兴趣爱好文化的特征,促进学生
相互宽容、理解,相互影响和促进,构建和谐进取的班级。在次,组织不同组织的学生相互理解和尊重,不论班级的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教师都要平等的对待他们,不组织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2) 创设性别平等的课堂
组织学生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相待,男女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要对男女生予以同等的期待,让男女生都能体验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充分享受学习的成果和快乐。
四、 班级共同体创建的原则
1、 民主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班级师生关系是一种“我—你”关系,二者彼此相容,相互扩充,共同完善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去组织和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的思考和探究,不断取得进步,实现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建立民主平等的生生关系
组织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学生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班级是一个整体,要让全体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享受班级建设的成果。因此,不管代表着那些文化类型的学生,不管是那种学习水平的学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进而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促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 科学
(1) 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建设班集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处理好和学生的关系,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习惯,明白学生的困难、需求和最近发展区。进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教师要善于和家长联系和沟通,明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的家庭因素,进而采取更加适合的教育方法,顺势而教,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发展。最后,教师要善于和学生的其他老师沟通,协调好彼此的关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
全面健康发展。
(2) 营造良好的环境
物理环境方面,尽量将教室装饰的宽敞明亮,色调和谐,拥有现代教育技术的设备。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的不同类型位置,让不同的学生合理搭配,促进班级的团结和进步。班级人数合理,尽量不要形成超大人数的班级。
文化环境方面,积极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共同进步和发展。和学生家长进行友好交流,促进家校间进行成和谐的文化。
(3) 善于利用现代科技
一方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和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进而相互配合,形成促进班级发展的合力,更好的促进班级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