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祥林嫂的衣着细节看她的人生悲剧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为了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集中描写,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描写都对其衣着有所交待。这些交待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是有一年的初冬,鲁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就带她进来了,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头上扎着白头绳”,这是因为丈夫新死,所以鲁四叔颇讨厌她是个寡妇,但鲁四婶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鲁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是这个悲剧人物第一次在鲁镇的出场,穿的是“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祥林嫂到鲁镇并没有得到婆婆的允许,她是逃出来的,所以过了不久即被婆婆带的人抢了回去,逼她改嫁给了山里的贺老六。她的第二次婚姻到底怎样,“我”也不清楚,只有通过卫老婆子的口约略知道点,但那是真实的吗?她说祥林嫂“交了好运”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祥林嫂竟又站在鲁四叔家的堂前。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头上的白头绳已然不是先前的白头绳,但那身衣服却仍然是那身衣服,——“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

这三四年的“幸福生活”对祥林嫂来说似乎像一场梦一样,当初是如何离开鲁镇的,现在怎么又回来了。变化的仅仅是她脸上那仅有的一点血色没有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三四年后穿的还是三四年前的那身衣服呢?鲁迅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在卫老婆子畅谈祥林嫂的“幸福生活”时,不动声色地作了“看客”,现在他又不动声色地作了回答,——就是这样的“幸福生活”!

这个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似乎微不足道,但我们在教学中却不能忽视。教师可以从这个细节入手,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难道祥林嫂一年四季都穿这身衣服?难道她就没有其他衣服了?我试图把这些感受和疑问交给学生。有学生说:“我认为这和白头绳一样,是属于‘守孝’的衣着,是她恪守妇道的一个表现,从侧面可以看出她的善良、质朴。因为她前夫去世时她来鲁镇也是穿这身衣服的。”他觉得祥林嫂有其他衣服。“当然了。她不可能只有这一套衣服的,卫老婆子说的不是完全没有可信的地方,所以贺老六不会一件衣服不给她买的。”有学生反驳说:“可我注意到,鲁迅先生在描写到祥林嫂再次来到鲁四叔家时,说:‘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也就是说她并没有带其他包裹,怎么还谈得上有其他衣服呢?”有些学生就提出了一种可能:“她有其他的衣服,但和房子一起被大伯占有了,因为她在失夫丧子后是被大伯赶出来的。而她自己那身衣服是当初她自己带去的,东西是她自己的,仅此而已。”我就问她,你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什么问题?

她说:“这是封建族权使她无法获得最后的一丝安慰,剥夺了她在夫家的生存权。总之,这一切加重了祥林嫂的悲剧性,深化了主题。”我觉得她说得真好。

还有学生说:“我还是认为衣着未变,是没有经济条件改变,是贫困的生活不允许她去改变。她结婚后不久就有了阿毛,生活的负担很重。鲁迅先生是想突出她生活的贫困才故意这样处理的。”我这时补充了一些看法:记得1956年拍的电影《祝福》里,——这是夏衍先生编剧的,加入了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参考。贺老六当初为了娶祥林嫂,向七老爷借了四十吊高利钱,分三年还清,实际上这是无法还清的;而在贺老六重病不能劳动时,他吃的米饭还是祥林嫂又借的一吊钱买的,就是说,旧债未还,新债又至。可想而知,在这个所谓“交好运”的新家里,生存时刻都面临着危机,他们似乎很难去考虑穿着问题。有学生马上提出疑问:其他什么衣物都没有似乎难以置信啊!有学生很善良地说出自己的解释:“衣服少,能不能说她生活节俭呢?我想三四年中她不会没给自己做一件粗布衣服吧!她会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或者拿去还债。这还是透露出她本性的善良。”还有的学生回答说是以不变衬她的变,衬托眼睛的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到此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也不必强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正是因为这个问题鲁迅当初没有加以说明,教参也没有谈及,正好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学生们不无道理的回答,无疑填补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这反而加深了他们对小说内涵的认识,对他们认识小说主题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说写作中,恰当地运用细节肖像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为了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里受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集中描写,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描写都对其衣着有所交待。这些交待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

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是有一年的初冬,鲁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就带她进来了,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头上扎着白头绳”,这是因为丈夫新死,所以鲁四叔颇讨厌她是个寡妇,但鲁四婶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鲁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是这个悲剧人物第一次在鲁镇的出场,穿的是“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祥林嫂到鲁镇并没有得到婆婆的允许,她是逃出来的,所以过了不久即被婆婆带的人抢了回去,逼她改嫁给了山里的贺老六。她的第二次婚姻到底怎样,“我”也不清楚,只有通过卫老婆子的口约略知道点,但那是真实的吗?她说祥林嫂“交了好运”了。“她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新年就两岁了。„„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祥林嫂竟又站在鲁四叔家的堂前。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头上的白头绳已然不是先前的白头绳,但那身衣服却仍然是那身衣服,——“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

这三四年的“幸福生活”对祥林嫂来说似乎像一场梦一样,当初是如何离开鲁镇的,现在怎么又回来了。变化的仅仅是她脸上那仅有的一点血色没有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三四年后穿的还是三四年前的那身衣服呢?鲁迅先生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在卫老婆子畅谈祥林嫂的“幸福生活”时,不动声色地作了“看客”,现在他又不动声色地作了回答,——就是这样的“幸福生活”!

这个细节描写在小说中似乎微不足道,但我们在教学中却不能忽视。教师可以从这个细节入手,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讨论。难道祥林嫂一年四季都穿这身衣服?难道她就没有其他衣服了?我试图把这些感受和疑问交给学生。有学生说:“我认为这和白头绳一样,是属于‘守孝’的衣着,是她恪守妇道的一个表现,从侧面可以看出她的善良、质朴。因为她前夫去世时她来鲁镇也是穿这身衣服的。”他觉得祥林嫂有其他衣服。“当然了。她不可能只有这一套衣服的,卫老婆子说的不是完全没有可信的地方,所以贺老六不会一件衣服不给她买的。”有学生反驳说:“可我注意到,鲁迅先生在描写到祥林嫂再次来到鲁四叔家时,说:‘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也就是说她并没有带其他包裹,怎么还谈得上有其他衣服呢?”有些学生就提出了一种可能:“她有其他的衣服,但和房子一起被大伯占有了,因为她在失夫丧子后是被大伯赶出来的。而她自己那身衣服是当初她自己带去的,东西是她自己的,仅此而已。”我就问她,你认为这可能反映了什么问题?

她说:“这是封建族权使她无法获得最后的一丝安慰,剥夺了她在夫家的生存权。总之,这一切加重了祥林嫂的悲剧性,深化了主题。”我觉得她说得真好。

还有学生说:“我还是认为衣着未变,是没有经济条件改变,是贫困的生活不允许她去改变。她结婚后不久就有了阿毛,生活的负担很重。鲁迅先生是想突出她生活的贫困才故意这样处理的。”我这时补充了一些看法:记得1956年拍的电影《祝福》里,——这是夏衍先生编剧的,加入了一些细节,值得我们参考。贺老六当初为了娶祥林嫂,向七老爷借了四十吊高利钱,分三年还清,实际上这是无法还清的;而在贺老六重病不能劳动时,他吃的米饭还是祥林嫂又借的一吊钱买的,就是说,旧债未还,新债又至。可想而知,在这个所谓“交好运”的新家里,生存时刻都面临着危机,他们似乎很难去考虑穿着问题。有学生马上提出疑问:其他什么衣物都没有似乎难以置信啊!有学生很善良地说出自己的解释:“衣服少,能不能说她生活节俭呢?我想三四年中她不会没给自己做一件粗布衣服吧!她会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自己的儿子和丈夫,或者拿去还债。这还是透露出她本性的善良。”还有的学生回答说是以不变衬她的变,衬托眼睛的变化„„

其实这个问题到此并没有得出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也不必强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正是因为这个问题鲁迅当初没有加以说明,教参也没有谈及,正好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学生们不无道理的回答,无疑填补了作品的意义空白。这反而加深了他们对小说内涵的认识,对他们认识小说主题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说写作中,恰当地运用细节肖像描写可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充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相关文章

  • 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 如果,祥林嫂地下有知,她应该最喜欢汪峰的这首歌:"就把我埋在,埋在春天里".因为她,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 一个悲惨的故事,却发生在一个美好的季节.春天是幸福.生机和希望的象征,但是,祥林嫂壮的像牛的丈夫却因伤寒在第一个 ...查看


  • [祝福]教学实录
  •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一课时) 执教黄孟轲. (2013年12月28日上午第一节.慈溪中学高一(2)班. 整理:浒山中学徐梦萱) 说明:去年12月28日-29日,浙大"浙派名师班"的三位学员温州的周康平.黄华 ...查看


  • 祝福优秀说课稿
  • <祝福>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因为这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小说的鉴赏,所以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是力图 ...查看


  • 鲁迅药说课稿
  • 篇一:<药>说课稿 <药> 说课稿 无锡立信中等专业 学校基础部语文组 刘英 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 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 ...查看


  • 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再认识
  • 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高级中学 井永战 邮编:710089 内容要点 祥林嫂为鲁迅小说<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勤劳.善良.质朴的品质,处于社会下层,对封建制度对她的迫害进行了一定的反抗,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妇女的经济压 ...查看


  • 1.鲁迅祝福教案
  • 鲁迅<祝福>教案 "祝福"是绍兴传统年俗中的重要部分,祭祖宗.谢神祖.祈福来年,是全年最重要的大典.鲁迅先生笔下多次描述"祝福"的习俗. 这一习俗今天在绍兴依然盛行.八仙桌上," ...查看


  • 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查看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一.情节 (一)一般情节的作用: 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 ...查看


  • 语文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23分) 春江花月夜 田双伶 芫轻轻地摩挲着身上的礼服,心里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这是一件深紫色的天鹅绒礼服,长长的一字领,领口缀了一朵镶着几粒盈目小钻石的绢花,褶裙覆垂到脚面.她灵巧地作了一个抚琴的动作,纤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