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才子便不逢时

  大抵称得上学贯中西的人,都不会放任自己活得太“率”吧。   才学是他们的殿堂,也是他们舍此无他的“华山一条路”。   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曾说:“如果吴兴华活着,他会是一个钱锺书式的人物。”我看了这句话就想,幸亏活下来了一个钱锺书,要不然,吴兴华这样的文人属于什么级别,还真不好跟人描述了。   吴兴华死得早,1921年生,1966年“文革”一爆发就含冤而死。而钱锺书比他早生11年,寿命长了近一倍。“学贯中西”四个字是钱锺书的标配,而吴兴华呢――我刚读了最新整理出版的他的作品集,其中有一本文章结集《沙的建筑者》,篇目并不多,但读起来触目惊心,别说他会好几国西文,单是自如地在几种中文文体之间切换来去,这就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在这本结集中,《〈唐诗别裁〉书后》一篇是他17岁时写的,古文娴熟:“诗至有唐,菁华极盛,体制大备。流传至今者,千数百家……”紧接着下一篇,是与书名相同的《沙的建筑者》,其中写道:“我已经不能记得很清了……一切对我都像是�粢谎�……”显然是白话文运动兴起后的时髦文笔。正当我猜想吴的白话大概也无法尽洗那种“怪味”时,就读到了《读〈国朝常州骈体文录〉》一文,方知他早就超越了同时代文人的水准:“这些富丽堂皇、雕琢精巧的文章(指骈体文)今天还能给读者什么呢?它们铿锵的音调,一度曾被认为如此悦耳,经历时代的推移,不是已经接近喑哑无声了吗?它们苦心安排的文字图案,还能给任何人美感享受吗?”句长适中,用词雅而不奥,什么时候看都是典范的现代汉语。   吴兴华的书信,则完全是他操演西文的阵地。我觉得要想让中国小孩懂得英文的妙处,与其丢给他们一本莎士比亚或者E.B.怀特,大不如拿几页吴兴华的信当读本,一读就能看出,英文在表达某些意思时要比中文更精炼。比如,吴兴华有一封信说,他读到一首英文诗,觉得实在太“率”,“一股carefree的样子,挺像中国诗”。用carefree来解释中国诗的共性,真是一语中的,改用中文,你还得浪费不少字词来解释什么叫“率”。   策划这套书的编辑发了一篇感人的手记,她说在一字一句录入吴兴华的手稿原文时,揣想着当初吴在乱世中但求一张书桌的焦虑心情;又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想要告诉别人吴的作品多么值得一读,又是何其困难。我却犯贱地觉得,不论生前死后都永远处在错位的环境之中――生而无用武之地,死后错过享哀荣的最佳时机,如此才是才子的真命运。所谓天妒英才,没有天妒,“英才”都少了说服力。   1951年1月,吴兴华已是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写信给好友宋淇说:“眼看许多庸陋之流,策骏足,登要津,实在有说不出的感受。”类似这样的忧患,他前前后后倾吐了十几次,心里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账,说出来还得文绉绉的,不能糟践了汉语的韵律。大抵称得上学贯中西的人,都不会放任自己活得太“率”吧。才学是他们的殿堂,也是他们舍此无他的“华山一条路”。

  大抵称得上学贯中西的人,都不会放任自己活得太“率”吧。   才学是他们的殿堂,也是他们舍此无他的“华山一条路”。   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曾说:“如果吴兴华活着,他会是一个钱锺书式的人物。”我看了这句话就想,幸亏活下来了一个钱锺书,要不然,吴兴华这样的文人属于什么级别,还真不好跟人描述了。   吴兴华死得早,1921年生,1966年“文革”一爆发就含冤而死。而钱锺书比他早生11年,寿命长了近一倍。“学贯中西”四个字是钱锺书的标配,而吴兴华呢――我刚读了最新整理出版的他的作品集,其中有一本文章结集《沙的建筑者》,篇目并不多,但读起来触目惊心,别说他会好几国西文,单是自如地在几种中文文体之间切换来去,这就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在这本结集中,《〈唐诗别裁〉书后》一篇是他17岁时写的,古文娴熟:“诗至有唐,菁华极盛,体制大备。流传至今者,千数百家……”紧接着下一篇,是与书名相同的《沙的建筑者》,其中写道:“我已经不能记得很清了……一切对我都像是�粢谎�……”显然是白话文运动兴起后的时髦文笔。正当我猜想吴的白话大概也无法尽洗那种“怪味”时,就读到了《读〈国朝常州骈体文录〉》一文,方知他早就超越了同时代文人的水准:“这些富丽堂皇、雕琢精巧的文章(指骈体文)今天还能给读者什么呢?它们铿锵的音调,一度曾被认为如此悦耳,经历时代的推移,不是已经接近喑哑无声了吗?它们苦心安排的文字图案,还能给任何人美感享受吗?”句长适中,用词雅而不奥,什么时候看都是典范的现代汉语。   吴兴华的书信,则完全是他操演西文的阵地。我觉得要想让中国小孩懂得英文的妙处,与其丢给他们一本莎士比亚或者E.B.怀特,大不如拿几页吴兴华的信当读本,一读就能看出,英文在表达某些意思时要比中文更精炼。比如,吴兴华有一封信说,他读到一首英文诗,觉得实在太“率”,“一股carefree的样子,挺像中国诗”。用carefree来解释中国诗的共性,真是一语中的,改用中文,你还得浪费不少字词来解释什么叫“率”。   策划这套书的编辑发了一篇感人的手记,她说在一字一句录入吴兴华的手稿原文时,揣想着当初吴在乱世中但求一张书桌的焦虑心情;又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想要告诉别人吴的作品多么值得一读,又是何其困难。我却犯贱地觉得,不论生前死后都永远处在错位的环境之中――生而无用武之地,死后错过享哀荣的最佳时机,如此才是才子的真命运。所谓天妒英才,没有天妒,“英才”都少了说服力。   1951年1月,吴兴华已是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写信给好友宋淇说:“眼看许多庸陋之流,策骏足,登要津,实在有说不出的感受。”类似这样的忧患,他前前后后倾吐了十几次,心里有一本明明白白的账,说出来还得文绉绉的,不能糟践了汉语的韵律。大抵称得上学贯中西的人,都不会放任自己活得太“率”吧。才学是他们的殿堂,也是他们舍此无他的“华山一条路”。


相关文章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新变
  •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新变 [摘 要]在明末清初之前相当长的时间里,郎才女貌一直被描 写成是才子佳人产生爱情的主要方式,相应的佳人的单一素质,尤 其是美貌得到突出的强调.从明清之交开始,佳人的形象在长期演 变中经历了从简单的对&quo ...查看


  • 简论大历十才子对庾信之接受
  • 摘 要:处于盛唐与中唐之间的大历诗人,在个人遭际.愁苦心态与生命感受上与庾信存在诸多类似之处,对其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学习,从字句锻造到情感表达及至美学感受,皆可追寻到学习庾信的痕迹. 关键词:庾信:大历:十才子:接受 庾信是我国南北朝文学 ...查看


  • 年会小品-四大才子之非诚勿扰
  • 四大才子之非诚勿扰 人物:唐伯虎,祝枝山,徐帧卿,文征明 秋香,小书童 道具:明服饰.纸扇(四把纸扇子,一把淑女扇子)等 剧组:导演.道具师.参谋若干 走秀登场 文征明:(开扇)我是才情万丈.义薄云天,才子酷男文征明是也. 徐祯卿:(开扇) ...查看


  • [一起来笑吧]四大才子剧本
  • <一起来笑吧>四大才子剧本 大哥用1代替,小王用2代替,小张用3代替,大壮用4代替. 开场,音乐响起. 2.桃花坞里桃花庵 3.桃花庵里桃花仙 4.桃花仙人种桃花 又摘桃花换酒钱 1.能给我留,能不能给我留一句你 4.咋地了 大 ...查看


  • 大明奇才解缙死得冤不冤?
  • 大明奇才解缙死得冤不冤?(2010-01-20 20:27:52) 标签:才子 奇才 马屁精 高调 解缙 文化 分类:<逆淘汰:中国历史毁人游戏> 大明奇才解缙死得冤不冤? 解缙,大明一代奇才,一步步变成"高端马屁精& ...查看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中的小说观念 王猛 [内容摘要]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序跋文化信息蕴含丰富,对小说理论多有涉及,主要表现在:虚构观念上升为对小说本体性的较为普遍的认同,成为无多争议的话题:小说功能在"志于道"和" ...查看


  • 小品四大才子
  • 小品<四大才子> 演员:主演四个人,其余若干 道具:服装四套.扇子四把 出场音乐:<唐伯虎点秋香>四大才子出场音乐 动作:四个人大摇大摆走出 站定后(加些动作) 台词: 唐:今夜此处这是高朋满座,帅哥成群,美女如云呀 ...查看


  • 关东才子王尔烈_名人轶事_辽阳名胜_文化旅游_辽阳市太子河区人民政府网
  • 关东才子王尔烈 辽阳老城西门里路南有一座人称"翰林府"的老宅子,他的主人就是两百多年以来人们口传不断的人物---关东才子王尔烈. 翻开<辽阳县志>,上面有关于王尔烈家族的几段记载: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乾隆 ...查看


  • 龙年三句半四大才子贺禧
  • 四大才子贺禧(四大才子上场音乐响,摇扇子手舞足蹈上)各位同事下午好,欢迎大家都来到,四大才子搞搞笑,别跑:火树银花不夜天,辛辛苦苦又一年,良宵美景来团圆,拜年:辛勤汗水谱新篇,铸就成绩喜万千,鱼跃龙门九重天,给力:(四大才子上场音乐响,摇扇 ...查看


  • 第三章 清初白话小说
  • 入清以后白话小说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编创势头.这是因为白话小说拥有比诗文更大范围的读者,书坊竞相刊印.清初许多不肯屈节事清的遗民文人和科举失意的落拓文人,也纷纷做起小说来.遗民文人多是出于内心的苦闷和关怀世道之心,于诗文之外另寻一种表达方式.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