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会熟练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想、探索、验证等活动,体会化归思想。

3、 培养学生实践、总结、概括、运用能力。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正确理解等式

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你能用估算法解下列方程吗?

(1)4X=24 (2)X+1=3 (3)46X=230 (4)2500+900X=15000

方程1、2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3、4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么解方程。

4.我们知道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要解方程就必须要知道等式有那些性质。(引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等式及其性质

1、等式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m+n=n+m,x+2x=3,3×3+1=5×2,3x+1=5y,等等。 注意: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

我们可以用a=b来表示一般的等式。

2、等式的性质

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

在平衡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或式,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3

÷3

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

把平衡天平的两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保持平衡。

同样地,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c≠0)。

注意:①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②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

(2)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

(3)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

(4)从a/b=c/b,能否能到a=c,为什么?

三、例题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分析:解方程的结果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为此,解方程就要将未知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解:(1)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

x=26-7

化为x=a的形式,得 x=19。

(2)化为x=a的形式,得

x=20/-5 于是x=-4。

(3)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

-1/3x=4+5即-1/3x=9

化为x=a的形式,得

x=9×(-3)于是x=-27。

四、课堂练习

课本83面练习(1)~(4)。

五、课堂小结

1、等式和等式的性质。

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作业:

课本85面3、4、7、8。

课外阅读86面《“方程”史话》

六、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一、等式及其性质二、例题 三、练习

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会熟练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通过观察、猜想、探索、验证等活动,体会化归思想。

3、 培养学生实践、总结、概括、运用能力。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正确理解等式

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引入新知

1.什么叫做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你能用估算法解下列方程吗?

(1)4X=24 (2)X+1=3 (3)46X=230 (4)2500+900X=15000

方程1、2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3、4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么解方程。

4.我们知道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因此要解方程就必须要知道等式有那些性质。(引出课题)

二 探索新知

等式及其性质

1、等式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m+n=n+m,x+2x=3,3×3+1=5×2,3x+1=5y,等等。 注意:等式中一定含有等号。

我们可以用a=b来表示一般的等式。

2、等式的性质

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

在平衡天平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或式,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3

÷3

观察天平的变化,你能发现了什么?

把平衡天平的两边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保持平衡。

同样地,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球和正方体看成数,那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那么a/c=b/c(c≠0)。

注意:①等式两边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必须不为0;②对等式变形必须同时进行,且是同一个数或式。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

(2)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

(3)从ab=bc,能否能到a=c,为什么?

(4)从a/b=c/b,能否能到a=c,为什么?

三、例题

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3)-1/3x-5=4.

分析:解方程的结果就是将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为此,解方程就要将未知项移到一边,常数项移到另一边。

解:(1)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

x=26-7

化为x=a的形式,得 x=19。

(2)化为x=a的形式,得

x=20/-5 于是x=-4。

(3)将常数项移到右边,得

-1/3x=4+5即-1/3x=9

化为x=a的形式,得

x=9×(-3)于是x=-27。

四、课堂练习

课本83面练习(1)~(4)。

五、课堂小结

1、等式和等式的性质。

2、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作业:

课本85面3、4、7、8。

课外阅读86面《“方程”史话》

六、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一、等式及其性质二、例题 三、练习


相关文章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1
  • 公开课教案 课题:9.1.2 不等式的性质(第1课时) 时间:2015年5月8日 地点:录播室[初一(6)] 开课人:连江凤城中学 陈金碧 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学会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2.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经历 ...查看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2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不等式的性质(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P123页至P126 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①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②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 ...查看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讲 课 教 师 于清林 地 点 第 四 中 学 时 间 2012.4.4 2012. 12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熟练的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 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 ...查看


  •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的
  •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第121 至126页 授课对象:初一(9)班 执教者:游小蓉 工作单位:广州市天河中学 授课时间:2010年5月12日9:55至10:35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 ...查看


  •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 <等式的性质>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等式的性质>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方 ...查看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
  •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 ...查看


  • 7.2不等式的性质1
  • 作者:李亮 工作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中学 邮政编码:222115 ●课 题 §7.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 ...查看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 安庆十中 教学教案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中学数学对不等式的研究主要涉及解法和证明两大问题.初中以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 (组)的解法为主,这就是本章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它是解更复杂的不等式的基础:而本节中"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查看


  • 一堂课的教学与反思
  • 一堂课的教学与反思 最近我上了一节初一新教材的数学公开课:等式和它的性质,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 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等式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 主体参与.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