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说课稿

河流小学:杨吉贤

说教材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4、合作学习、游戏法

组织学习分组合作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通过游戏,增强学习学习兴趣。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猜一猜活动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

(二)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两个部分来进行:

1)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物体

1.本位观察。

老师拿出一个玩具恐龙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小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面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全面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找个喜欢的位置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我又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不同形状。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按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单向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一个轻松

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 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国家教委加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见中提出: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手段,所以本节课的练习已基础练习为主。

一)基础练习

1.连线游戏。

1)、教科书第67页“做一做”,小组合作观察教科书叠放一起时看到的不同面。

2)、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3)、讲盲人摸象的故事,进一步激起学习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观察教师收集的一些图片。

3.课后请小朋友们去观察身边的物体,把自己看见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总结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67观察物体。 设计思想: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学生朝夕相处的书包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难点关键: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特别是左右侧面。 教学准备:书包、同学、衣服各个面的照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50位同学在一起学习已有一年多了,同学们的熟悉身影都记得吗?(记得。)

2、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电脑出示:一张学生背面、侧面、正面的照片)生猜。

3、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正面看得清,看后面不好辨认。)

4、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5、揭示课题

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这位同学的样子也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环境

1、探究知识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第一个物体就是和你们朝夕相伴的书包,现在请你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跟它打声招呼吧。

师:现在请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下巴靠在桌子上眼睛平平地仔细观察面前的这位朋友,然后悄悄的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看到了什么?(每个学生都在轻声细语的说悄悄话)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大家,大家猜一猜他看的是哪一边?

2、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为什么你们同样是看书包,你看到的是书包的前面,而你却看到了书

包的旁边。

(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我在前面看到就是正面,他们在旁边看到就侧面,芳芳坐在书包后面就只能看到他的背面了)

(2)、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位置不同 形状不同

3、设计游戏,再次体验

(1)、刚才我们四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都只看到玩具的一个面,有的看到正面、有的看到侧面(旁边)、还有的看到背面(后面)。那如果要看清楚桌面上好朋友的全貌,那该怎么办呢?小组一起想想办法,看哪个小组最有办法。

(小组讨论)反馈:

(把书包转动就可以拉。其他小组纷纷表示都想到了这个办法。)

(2)、我们就来试一下(学生依次转动玩具)说说现在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刚才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刚才我在书包的前面,看到了它的正面,现在书包转过去,我在它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侧面„„)

(3)、还有其他办法吗?

(我们四个人站起来,书包不动,我们转一圈就可以了)

(4)、可以吗?试试看

(组里小伙伴互相换座位,同学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移动一个位置,看到什么,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再转到下一个位置„„..转一圈回到原位。)

(5)、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看一个东西可以把东西转过来,也可

以人转一圈。)

(6)、小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记住要全方位去看,如果要观察我们的铅笔盒,那种方法比较简单(把铅笔盒转动),那如果要观察邵老师的讲台桌呢?(只能人转了)不错,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物体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观察,观察物体一定要全面。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讲故事,(相传,佛经《涅磐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国王,让人牵来一头大象,让几个盲人摸。过了一会儿,国王问道:“你们说说大象长的是什么样子?”一个摸到象牙的人说大象长的象萝卜;另一个摸到大象耳朵的说大象像簸箕;摸到象头的盲人说大象像石头;摸到大象鼻子的说大象像木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它像柱子;摸到象背的人说它像张床;摸到大象肚子的盲人说他象缸;摸到尾巴的盲人说它像绳子。国王和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啊?

4、再次游戏,巩固新知

(1)、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称就叫“找位置”。许多老师都夸我的衣服漂亮,给老师拍了照片,可是都只是拍了一个面,想看看吧!(出示照片)

(2)、假如这个文具盒是人的身体,你能把它拼成一件完整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吗?

(生动手拼,展示作品)

三、解决问题,深化所学

观察书

(1)师拿书,不断转动,让生判断是哪个面?(前面、侧面、后面)

(2)学生在书上完成连线练习:三个同学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

(3)说说站在哪里可以看到(1)图,站在哪里可以看到图(2)图(4)。

2、观察想象

出示校园的正面图片。

站在什么位置才能拍到这张照片?

想一想,楼房的后面,右边会是怎样的?你能画出大概的样子吗?

四、交流评价,课堂小结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今天快乐吗?

2、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我国古代有一首诗也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就是这首咱们本周推荐读的《题西林壁》。

学生齐读古诗。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

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 学 课 堂 网www.xxkt.cn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

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说课稿

河流小学:杨吉贤

说教材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础上学习,而且学生平时也在不经意间观察物体,因此学生这节课的内容简单易学,学生也较有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汽车,为什么同一辆汽车看到的样子会不一样。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4、合作学习、游戏法

组织学习分组合作观察,互相说说自己看到的形状,通过游戏,增强学习学习兴趣。

(二)教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程序

为了能更好的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设计如下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喜欢游戏,猜一猜活动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

(二)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我准备分两个部分来进行:

1)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物体

1.本位观察。

老师拿出一个玩具恐龙让学生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小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到的面也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体会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全面观察。

请同学们自己找个喜欢的位置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观察到了什么?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我又用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不同形状。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汽车为素材,通过按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单向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不同的。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进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一个轻松

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知、体验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 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国家教委加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见中提出: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主要手段,所以本节课的练习已基础练习为主。

一)基础练习

1.连线游戏。

1)、教科书第67页“做一做”,小组合作观察教科书叠放一起时看到的不同面。

2)、教科书第70页第一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从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汽车形状。

3)、讲盲人摸象的故事,进一步激起学习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观察教师收集的一些图片。

3.课后请小朋友们去观察身边的物体,把自己看见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拍下来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总结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67观察物体。 设计思想:

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是以后教学几何中的“三视图”的基础。本课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将教材提供的恐龙换成学生朝夕相处的书包更有利于学生观察,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物体都有经历,但思维处于无序的、无意识的状态,没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所以教学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层面上提升到数学思考层面上,挖掘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的因素。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难点关键: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特别是左右侧面。 教学准备:书包、同学、衣服各个面的照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我们班50位同学在一起学习已有一年多了,同学们的熟悉身影都记得吗?(记得。)

2、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电脑出示:一张学生背面、侧面、正面的照片)生猜。

3、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正面看得清,看后面不好辨认。)

4、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5、揭示课题

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这位同学的样子也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环境

1、探究知识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第一个物体就是和你们朝夕相伴的书包,现在请你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跟它打声招呼吧。

师:现在请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下巴靠在桌子上眼睛平平地仔细观察面前的这位朋友,然后悄悄的告诉它?你坐在它的哪一边?看到了什么?(每个学生都在轻声细语的说悄悄话)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大家,大家猜一猜他看的是哪一边?

2、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为什么你们同样是看书包,你看到的是书包的前面,而你却看到了书

包的旁边。

(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我在前面看到就是正面,他们在旁边看到就侧面,芳芳坐在书包后面就只能看到他的背面了)

(2)、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位置不同 形状不同

3、设计游戏,再次体验

(1)、刚才我们四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都只看到玩具的一个面,有的看到正面、有的看到侧面(旁边)、还有的看到背面(后面)。那如果要看清楚桌面上好朋友的全貌,那该怎么办呢?小组一起想想办法,看哪个小组最有办法。

(小组讨论)反馈:

(把书包转动就可以拉。其他小组纷纷表示都想到了这个办法。)

(2)、我们就来试一下(学生依次转动玩具)说说现在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刚才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刚才我在书包的前面,看到了它的正面,现在书包转过去,我在它的右边,看到了它的右侧面„„)

(3)、还有其他办法吗?

(我们四个人站起来,书包不动,我们转一圈就可以了)

(4)、可以吗?试试看

(组里小伙伴互相换座位,同学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移动一个位置,看到什么,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再转到下一个位置„„..转一圈回到原位。)

(5)、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看一个东西可以把东西转过来,也可

以人转一圈。)

(6)、小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记住要全方位去看,如果要观察我们的铅笔盒,那种方法比较简单(把铅笔盒转动),那如果要观察邵老师的讲台桌呢?(只能人转了)不错,在日常生活中,要根据物体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去观察,观察物体一定要全面。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讲故事,(相传,佛经《涅磐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国王,让人牵来一头大象,让几个盲人摸。过了一会儿,国王问道:“你们说说大象长的是什么样子?”一个摸到象牙的人说大象长的象萝卜;另一个摸到大象耳朵的说大象像簸箕;摸到象头的盲人说大象像石头;摸到大象鼻子的说大象像木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它像柱子;摸到象背的人说它像张床;摸到大象肚子的盲人说他象缸;摸到尾巴的盲人说它像绳子。国王和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啊?

4、再次游戏,巩固新知

(1)、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的名称就叫“找位置”。许多老师都夸我的衣服漂亮,给老师拍了照片,可是都只是拍了一个面,想看看吧!(出示照片)

(2)、假如这个文具盒是人的身体,你能把它拼成一件完整的衣服穿在他身上吗?

(生动手拼,展示作品)

三、解决问题,深化所学

观察书

(1)师拿书,不断转动,让生判断是哪个面?(前面、侧面、后面)

(2)学生在书上完成连线练习:三个同学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

(3)说说站在哪里可以看到(1)图,站在哪里可以看到图(2)图(4)。

2、观察想象

出示校园的正面图片。

站在什么位置才能拍到这张照片?

想一想,楼房的后面,右边会是怎样的?你能画出大概的样子吗?

四、交流评价,课堂小结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今天快乐吗?

2、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我国古代有一首诗也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就是这首咱们本周推荐读的《题西林壁》。

学生齐读古诗。

谁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 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

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 教学例1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小狗的形状画下来,通过动手画,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

2.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对称图形时,学生在折、画、比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 学 课 堂 网www.xxkt.cn等活动中细心地观察、比较、分析中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

3.观察法 例1观察物体及例2的对称图形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

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今天要观察什么物体,然后出示玩具小狗。

2、明确位置 ,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狗的什么位置,可能看到小狗的什么。

这样教学设计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又复习了旧知为探索新知做准备。

3、画小狗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狗的样子画下来。教师从正面、背面、侧面各选一张小狗图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狗,为什么他们画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狗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相关文章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比如第1题:要求正面看到的是4个横放的,那就应该先连着横放4个,然后考虑多出来的那1个,可以放在前,也可以放在后,一共会有8种摆法. 第2题是从侧面考虑的,那就应该先一前一后放两个,然后再考虑1和4或是2 ...查看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依据课程标准本学段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学年的教材内容,按照流程呈现的层次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块来与大家交流. 一. 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1).知 ...查看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的展开也注意了由创设情境.实物引入──操作感知──实际 ...查看


  • 2013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 2013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 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时,用"米"作单位. (2 ...查看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 <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列宁红军小学 尉风林 <长度单位>是二年级数学教学的第一单元,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生活中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上完课后有一些体会: 1.对大人来说"厘米"和 ...查看


  • 第一单元 准备课
  • 第一单元 准备课(共2课时) 第1节 数一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3页习题1-2) 教材分析 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而且画面中的数量并不是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组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 ...查看


  • 人教版中小学数学电子课本目录
  • 一年级上册数学 1 数一数 2 比一比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5 分类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数学乐园 7 11-20各数的认识 8 认识钟表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我们的校园 二年级上册数学 1 长度单位 ...查看


  • 一年级数学上册 准备课教学分析 人教版
  • 准备课 教学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帮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初步培养儿童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画面和数字,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认数字的情况,为以后教学新知识做好准备. 第2.3页是一幅反映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