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系的思考

2013年第5期总第172期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征信

CREDITREFERENCENo.52013SerialNO.172

关于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系的思考

袁新峰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100045)

摘要:探讨政务诚信的内涵、外部性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与机制,分析比较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的关系,认为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应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位置,建设国家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强化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关键词:诚信建设;政务诚信;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图分类号:D0;F83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747X(2013)05-0039-0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会提出

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2012年7月,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不但继续将政务诚信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用体系建设的首位,而且进一步提出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再次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突出政务诚信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的表率、导向作用,不但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社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还体现了多年以来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的不断深化。政对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在全社务诚信的主体是政府,

会中处于枢纽核心地位的大国而言,政务诚信不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政府还是社会信用体系这项市场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设计

者、施工者、监理者、保障者。进一步研究分析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政务诚信的内涵及其外部性(一)政务诚信的内涵

政务诚信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和责任。按照现代民主理论,从政府的形成(基于人民的同意)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权利派生的或人民委托的)来看,人民和政府之间是一种信托关政府对人民承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托责任。系,

政府成为在公共交往和利益交换中约束人们的偏私和暴力的公正的化身。政府的力量源于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的权威性被社会普遍认可,公权力的示范效力是十分强大的。

一方面,全社会诚信以政务诚信为首,政务诚信指政府要对社会、对公民恪守信用准则,取信于民,这既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执政者诚信乃为政治国,“官者,”,“上所施,,之本民之师也下所效”官员的诚信可以成为社会的榜样和表率,政务诚信又是指官员在公务活动中真实而不虚假,履行以口头或书

收稿日期:2013-04-11

作者简介:袁新峰(1970-),男,河南灵宝人,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稳定和征信管理。

·39·

面形式与社会公众约定的事情而不失信用。政务诚信是保障公务活动健康运行的道德基础,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表率与关键,良好的政务诚信对应着较高的政府公信力。

(二)政务诚信的外部性

经济学理论中的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可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积极影响,使他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负外部性则是指一种经济行使他人增加成本,减少收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

益。正是由于政务诚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政务诚其负外部性则是危害巨大。信的外部性影响很大,

,“一次政务失信比多次社会失信后果正如培根所言

因为这些社会失信不过弄脏了水流,而政严重得多,

。务失信则把水源污染了”

政务诚信的政府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表现为正外部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诚信原则的虔诚遵守,将会在社会民众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政府重诺守信,会带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养成,政府公务人员诚信更是为治国的根本。中国几千年政治得失的教训和西方近现代政治超越式发展的先进经验,无不证明了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诚信对社会风气的基础性影响,这也必然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的题中之义。

政务不诚信,或者讲政务诚信的负外部性,必然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和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可能造成社会普遍失信,进而导致公民权利的丧失,形成社会信用危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同时还将反过来削弱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和机制(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指为促进是社会各方信守承诺而进行的一系列安排的总称,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是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法律法规等制度,是否守信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披露机制,采集和发布是否守信信息的机构和市场安排,监·40·

管体制,宣传教育安排等方面。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机制是信用促进机制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关系和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石。社会信用体系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制度化的信用促进机制,它对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并提供给信用记录的使用者,促使主体在面临诚信与否的抉择时,能够自我约束,按照社会的规自愿主动或不得不作出诚信的行为。范性要求,

信用促进机制可分为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两个部分。守信激励机制使珍重自己信用记录者从遵守诚信中得到额外的诚信收益,特别体现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为形成有信誉价值的品牌,

地位。失信惩戒机制则对任何不守诚信的市场参与进行威慑、约束和淘汰、驱逐,增加其再次进行市者,

场交易的成本,直至使其退出市场。

(三)信用促进机制是市场经济“隐形的眼睛”一般而言,没有信任,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就不会出现,通过市场进行合作也变得不可能。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陌生人之间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信任,造成信任困难的重要原因是交易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拥有私人信息一方的道德风险行为。信用促进机制就是观察和监。任何想在竞争市管代理人行为的“隐形的眼睛”

场中生存的主体都必须建立值得信任的信用,否则具有交易可重复性特征的市场会将其逐出。在人类信用从未在任何其他制度中像在市场经济历史上,

中这样如此有价值,并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是因为信用促进机制,才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分析(一)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力量格局中,政府因为其行为效力的普遍性和合法强制性而天然地具有政府既是主导地位。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社会信用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制定者,又是确保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践行者和监管者,还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政府在全社会的表率和基础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替代,这决定了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的关键。

(二)政务诚信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与大量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对契约规则和诚信的漠视存在相当关系。滥用权力,创造权力,权导致权力缺乏制衡和权威性;政出多门,政大于法,

策多变,政令不畅,导致政府缺乏公信力;政府工作透明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工作的公开性、

缺乏科学性。如果进一步研究和反思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缺失,都与政务诚信有直接关。“政者正也,,“其身正,系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务诚信的水平高低,决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政务诚信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

(三)政务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信用信息是个人和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状况的记载,是经济社会主体了解利益相关方信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激励或惩罚措施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规范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把不同的信用信息的收集者、使用者及信用信息内容在制度或机制上进行安排,使三者统一起来。在全社会信用信息政府既是政务信用信息的生产者,还是企的生产中,

业、个人和社会各类非政务信用信息的主要控制者,政务信用信息是全社会信用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缺失政务信用信息,就无法形成对政府的信用促进机制;没有对政府的信用促进机制,政务诚信建设就只能是口号和空谈,进一步又制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四)政务信用信息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良性运行的重要动力。信直用服务机构的发展及征信评级服务质量的提升,接取决于政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和迅速传播,是支撑信用服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一个充斥着大大小小“国家秘“信息孤岛”密”和的信息割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无法发展。政务信用信息公开的程度,决定了信用

服务机构的行业发展水平。必须保障信用服务机构能够方便、及时、低成本地得到政务信用信息,当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应当除外。

四、相关建议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温家宝曾提出

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的,

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因此,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无论从理论构架还是从理念认识看,国家层面关于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指导性认识已经达到顶峰,关键是求真务实地予以执行推进。对当前中国而言,如同对公务人员要反腐倡廉一样,对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反假倡诚,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位置

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位置,是对中华优秀道德伦理的传承。诚信信仰应该融入我们的灵魂血脉,这是每个现代国家公民的信“身份证”。是负责任大国参与全球化、国际化的念,

(二)建设国家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行政公开是当代行政法治的生命,而政府信用信息公开则是行政公开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必须强制性地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照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信息,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条块结合的国家和水平,

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这是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

(三)以监督强化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不承担责任的道德便没有价值可言。当前能够约束政府依法行政、政务诚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让失信者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促进政务诚信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特别还要借鉴和重视国内外网络、微博等不断演变的新兴监督方式,通过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公开监督构建起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机制。

(责任编辑:王银枝)

·41·

2013年第5期总第172期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征信

CREDITREFERENCENo.52013SerialNO.172

关于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系的思考

袁新峰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100045)

摘要:探讨政务诚信的内涵、外部性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与机制,分析比较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的关系,认为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应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导位置,建设国家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强化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关键词:诚信建设;政务诚信;社会信用体系;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图分类号:D0;F832.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747X(2013)05-0039-03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会提出

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2012年7月,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不但继续将政务诚信放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用体系建设的首位,而且进一步提出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再次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突出政务诚信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的表率、导向作用,不但符合我国国情、民情、社情,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还体现了多年以来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的不断深化。政对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在全社务诚信的主体是政府,

会中处于枢纽核心地位的大国而言,政务诚信不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政府还是社会信用体系这项市场经济重要基础设施的设计

者、施工者、监理者、保障者。进一步研究分析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政务诚信的内涵及其外部性(一)政务诚信的内涵

政务诚信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和责任。按照现代民主理论,从政府的形成(基于人民的同意)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人民权利派生的或人民委托的)来看,人民和政府之间是一种信托关政府对人民承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托责任。系,

政府成为在公共交往和利益交换中约束人们的偏私和暴力的公正的化身。政府的力量源于它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的权威性被社会普遍认可,公权力的示范效力是十分强大的。

一方面,全社会诚信以政务诚信为首,政务诚信指政府要对社会、对公民恪守信用准则,取信于民,这既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执政者诚信乃为政治国,“官者,”,“上所施,,之本民之师也下所效”官员的诚信可以成为社会的榜样和表率,政务诚信又是指官员在公务活动中真实而不虚假,履行以口头或书

收稿日期:2013-04-11

作者简介:袁新峰(1970-),男,河南灵宝人,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征信管理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稳定和征信管理。

·39·

面形式与社会公众约定的事情而不失信用。政务诚信是保障公务活动健康运行的道德基础,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表率与关键,良好的政务诚信对应着较高的政府公信力。

(二)政务诚信的外部性

经济学理论中的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对外部的影响,可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行为给外部造成积极影响,使他人减少成本,增加收益。负外部性则是指一种经济行使他人增加成本,减少收为给外部造成消极影响,

益。正是由于政务诚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政务诚其负外部性则是危害巨大。信的外部性影响很大,

,“一次政务失信比多次社会失信后果正如培根所言

因为这些社会失信不过弄脏了水流,而政严重得多,

。务失信则把水源污染了”

政务诚信的政府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表现为正外部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诚信原则的虔诚遵守,将会在社会民众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政府重诺守信,会带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养成,政府公务人员诚信更是为治国的根本。中国几千年政治得失的教训和西方近现代政治超越式发展的先进经验,无不证明了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诚信对社会风气的基础性影响,这也必然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的题中之义。

政务不诚信,或者讲政务诚信的负外部性,必然会导致社会公众信心不足和对政府信任的丧失,从而可能造成社会普遍失信,进而导致公民权利的丧失,形成社会信用危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同时还将反过来削弱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和机制(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指为促进是社会各方信守承诺而进行的一系列安排的总称,以信用活动的参与者为主体,以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信用活动者的信用记录为基础,规范信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是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应包括法律法规等制度,是否守信信息的记录、采集和披露机制,采集和发布是否守信信息的机构和市场安排,监·40·

管体制,宣传教育安排等方面。

(二)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机制是信用促进机制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关系和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石。社会信用体系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制度化的信用促进机制,它对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并提供给信用记录的使用者,促使主体在面临诚信与否的抉择时,能够自我约束,按照社会的规自愿主动或不得不作出诚信的行为。范性要求,

信用促进机制可分为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两个部分。守信激励机制使珍重自己信用记录者从遵守诚信中得到额外的诚信收益,特别体现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为形成有信誉价值的品牌,

地位。失信惩戒机制则对任何不守诚信的市场参与进行威慑、约束和淘汰、驱逐,增加其再次进行市者,

场交易的成本,直至使其退出市场。

(三)信用促进机制是市场经济“隐形的眼睛”一般而言,没有信任,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就不会出现,通过市场进行合作也变得不可能。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陌生人之间合作的前提是互相信任,造成信任困难的重要原因是交易双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拥有私人信息一方的道德风险行为。信用促进机制就是观察和监。任何想在竞争市管代理人行为的“隐形的眼睛”

场中生存的主体都必须建立值得信任的信用,否则具有交易可重复性特征的市场会将其逐出。在人类信用从未在任何其他制度中像在市场经济历史上,

中这样如此有价值,并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是因为信用促进机制,才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政务诚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分析(一)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在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力量格局中,政府因为其行为效力的普遍性和合法强制性而天然地具有政府既是主导地位。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社会信用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制定者,又是确保社会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践行者和监管者,还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政府在全社会的表率和基础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替代,这决定了政务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的关键。

(二)政务诚信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

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与大量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对契约规则和诚信的漠视存在相当关系。滥用权力,创造权力,权导致权力缺乏制衡和权威性;政出多门,政大于法,

策多变,政令不畅,导致政府缺乏公信力;政府工作透明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导致工作的公开性、

缺乏科学性。如果进一步研究和反思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的缺失,都与政务诚信有直接关。“政者正也,,“其身正,系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务诚信的水平高低,决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政务诚信是决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标杆。

(三)政务信用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信用信息是个人和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状况的记载,是经济社会主体了解利益相关方信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激励或惩罚措施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规范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把不同的信用信息的收集者、使用者及信用信息内容在制度或机制上进行安排,使三者统一起来。在全社会信用信息政府既是政务信用信息的生产者,还是企的生产中,

业、个人和社会各类非政务信用信息的主要控制者,政务信用信息是全社会信用信息的关键组成部分。缺失政务信用信息,就无法形成对政府的信用促进机制;没有对政府的信用促进机制,政务诚信建设就只能是口号和空谈,进一步又制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

(四)政务信用信息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良性运行的重要动力。信直用服务机构的发展及征信评级服务质量的提升,接取决于政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和迅速传播,是支撑信用服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一个充斥着大大小小“国家秘“信息孤岛”密”和的信息割裂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无法发展。政务信用信息公开的程度,决定了信用

服务机构的行业发展水平。必须保障信用服务机构能够方便、及时、低成本地得到政务信用信息,当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应当除外。

四、相关建议

,“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温家宝曾提出

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的,

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因此,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无论从理论构架还是从理念认识看,国家层面关于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要性的指导性认识已经达到顶峰,关键是求真务实地予以执行推进。对当前中国而言,如同对公务人员要反腐倡廉一样,对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反假倡诚,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位置

确立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导位置,是对中华优秀道德伦理的传承。诚信信仰应该融入我们的灵魂血脉,这是每个现代国家公民的信“身份证”。是负责任大国参与全球化、国际化的念,

(二)建设国家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行政公开是当代行政法治的生命,而政府信用信息公开则是行政公开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必须强制性地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照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务信息,提高信息共享的程度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条块结合的国家和水平,

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体系,这是政务诚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

(三)以监督强化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源泉,不承担责任的道德便没有价值可言。当前能够约束政府依法行政、政务诚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让失信者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促进政务诚信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特别还要借鉴和重视国内外网络、微博等不断演变的新兴监督方式,通过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公开监督构建起对政务诚信的失信惩戒机制。

(责任编辑:王银枝)

·41·


相关文章

  • 关于推进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
  • 摘 要: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政务公信力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但由于历史积淀和制度性约束.信用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政府和司法作用的缺位失位.宣传教育背离核心价值观,致使我国社会诚信缺失已到相当严重的程度,使我们生活在异常紧张 ...查看


  • 社会诚信建设_路在何方
  • [策划人语]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在中华大地传扬不息,而今这一美德却面临着极大挑战.君不见,在政务.商务.司法.教育.文化.体育等诸多社会领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诚信缺失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面对社会上所充斥着的欺.诈.假种 ...查看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
  •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 ...查看


  • 关于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 关于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在我国税务征管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借鉴国外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做法,提出推进我国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税务:信用体系 近年来,信用缺失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 ...查看


  • 第二章 中国诚信文化思想的发展
  • 第二章 中国诚信文化思想的发展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系统梳理中国古代诚信文化思想.析中国诚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城信文化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诚信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文化传统,在中国 ...查看


  •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顾客关系管理"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 ...查看


  •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问题
  • 两岸关系:1.<反国家分裂法>2.连战大陆之行3.和平之路 政府:1.谈服务型政府,文山会海问题必须解决,2.政绩观, "恶人治村"的深层原因4.招商为何招来"百姓怨"5.公车货币化改革的 ...查看


  • 诚信活动方案 1
  • 诚信--人的第二生命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的忠诚守信文化,提高少年儿童的诚 信文明,使其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一周,让学生阅读<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精粹>. 2.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1 ...查看


  • 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 2017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2017年是xx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迈向应用发展新阶段的关键一年.全市信用工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改革.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新作为的新要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