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综合练习题
姓名: 学号:
一.文言文基础综合(40分, 每个1分)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 ....
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 ....
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 ....
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 ....
7.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8.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
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
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
“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后。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审察 .
12.下面对加点“其”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其: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其孰能讥之乎 .
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那些人”。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其: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13.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的样子 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
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
1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6.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7.选出“之”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填然鼓之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⑥/⑤
18.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
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 1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劝学(鼓励) 中规(圆规) 槁暴(晒干)
B.中绳(合乎) 挺者(挺拔) 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 就砺(磨刀石) 参省 (验、检查)
D.参(多次)省 须臾(片刻 ) 博见(见得广)
20.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横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B
C D
21.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2.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2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4.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5.下列词语中加黑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 ..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与“有”相对)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
26.下列加黑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师(求学的人)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迷惑) C之(老师) D.今之众人(许多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7、下面关于“师”字的解释,哪一项的意义与其它项不同(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或师焉,或不焉。 D.吾从而师之。 ..
28、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动句的是哪一项()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9、下列各项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D、 或师焉,或不焉
3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医医生 B. 报答 C. 申诉(苦衷) D.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3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
B.披乡闼,俯雕甍 披:打开、推开 .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襟:上衣前面的部分 .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 .
3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B.潦水尽而寒潭清 纤歌凝而白云遏 ..
C.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
D.访风景于崇阿 屈贾谊于长沙 ..
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谢灵运,他做守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B.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C.冯唐易老,李广难土方封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三国时的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现实的苦闷心情。
3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怒而飞 怒:奋发 B.志怪者也 志:记载 ..
C. 适千里者 适:往 D. 野马也,尘埃也 野生之马 ...
3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风之积也不厚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之二虫又何知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 ..
水浅而舟大也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3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蟪蛄不知春秋 ....
3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衰祚薄 祚:zuî 福分 B. 责臣逋慢 逋:pū 逃脱 ..
C. 常在床蓐 蓐:rú 草席 D.不矜名节 矜:jīn 怜惜 ..
38.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0.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
二.文言虚词(10分,每个1分。)
5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2.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53.下列句中“且” 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54.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D. 知不可乎骤得
5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 何陋之有? ..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D. 作师说以贻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56.下列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 及其所之既倦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57.下列句中“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58.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5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者出,未辞也 ..
C. 顷之,持一象笏至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6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
D. 且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三、文言文能力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
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
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6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
6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2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6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6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2分)
(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2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 (2)歌曰:“桂棹兮兰桨, 。 ”
(3)寄蜉蝣于天地,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5) ,风雨兴焉。
(6)位卑则足羞, 。
(7)潦水尽而寒潭清, 。 (8) ,知来者之可追。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0)鹏之徙于南冥也,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三语文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姓名: 学号:
一.文言文基础综合(40分, 每个1分)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1.C(A.“还”通“环”;B.“说”通“悦”;D.“倍”通“背”。)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答案:2.B(驰:骑马到。)
答案:3.D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答案:4.D(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答案:5.C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 ....
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 ....
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 ....
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 ....
6.B。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
7.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答案:7. B。B项,期:满一年。
8.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答案:8. A。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
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9. C。例句与A、B、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答案:10. 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后。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审察 .
12.下面对加点“其”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其: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其孰能讥之乎 .
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那些人”。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其: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13.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11.D12.C13.B
1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的样子 ..
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
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
1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答案:14.D15.D
16.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7.选出“之”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填然鼓之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⑥/⑤
18.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 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
答案:16.C(介词,对、对于)
17.C(助词,的/助词,凑音节,可不译/主之谓,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⑤:这种情况⑥:他们)
18.A 1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劝学(鼓励) 中规(圆规) 槁暴(晒干)
B.中绳(合乎) 挺者(挺拔) 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 就砺(磨刀石) 参省 (验、检查)
D.参(多次)省 须臾(片刻 ) 博见(见得广)
答案B挺者(直)
20.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横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B
C D
答案C都是名词做状语
21.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D 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22.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答案 A.神明:指人的智慧
2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江海古今意义相同
24.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 11. ABC项的“焉”都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D项的“焉”是语气词。
25.下列词语中加黑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 ..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与“有”相对)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
26.下列加黑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迷惑) ...
C.吾从而师之(老师) D.今之众人(许多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7、下面关于“师”字的解释,哪一项的意义与其它项不同(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或师焉,或不焉。D.吾从而师之。 ..
28、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动句的是哪一项()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9、下列各项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D、 或师焉,或不焉
25、C(无:无论,不分)
26、A(B、惑:疑难问题 C、师:以„„为师 D、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27、D、(师:以„„为师)A、B、C三项皆译为“从师学习”
28、C
29、D
3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医医生 B. 报答 C. 申诉(苦衷) D.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3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
B.披乡闼,俯雕甍 披:打开、推开 .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襟:上衣前面的部分 .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 .
3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B.潦水尽而寒潭清 纤歌凝而白云遏 ..
C.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
D.访风景于崇阿 屈贾谊于长沙 ..
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谢灵运,他做守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B.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C.冯唐易老,李广难土方封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三国时的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现实的苦闷心情。
30.A 31C 32A 33A
《逍遥游》
3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怒而飞 怒:奋发 B. 志怪者也 志:记载 ..
C. 适千里者 适:往 D. 野马也,尘埃也 野生之马 ...
3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风之积也不厚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之二虫又何知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 ..
水浅而舟大也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3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蟪蛄不知春秋 ....
34.D
35.D
36.D
3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衰祚薄 祚:zuî 福分 B. 责臣逋慢 逋:pū 逃脱 ..
C. 常在床蓐 蓐:rú 草席 D.不矜名节 矜:jīn 怜惜 ..
38.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0.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
答案:37A 38.A 39.A 40.C
二.文言虚词(10分,每个1分。)
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句中“且” 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4.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D. 知不可乎骤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 何陋之有? ..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D. 作师说以贻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6.下列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 及其所之既倦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下列句中“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8.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者出,未辞也 ..
C. 顷之,持一象笏至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
D. 且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五.文言虚词
1. B,表修饰。 A.承接关系 C. 表转折 D.表因果
2. D 介词,表被动。 A.因为 B.对,向 C.替,给
3.C尚且。A.并且B.暂且,姑且 D.将要
4. D,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舒缓语气。A.于,在 B.于,在 C.于,在
5. C,词尾,“„„的样子”。A.动词到/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B. 疑问代词,什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多么 D. 表目的关系,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6. A,取消主为谓独立性。 B.定语后置标志 C.动词:到 D.代词,他
7. C,用,拿,介词。其他连词 A.表并列 B.修饰D. 因果。
8. B ,比。介词。 A.表被动 C.在 D.在„„方面
9. D ,连词 和,跟。A.趁此/经由,通过, B. 判断句中表提顿/用在“今”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 用在时间词,凑足音节/动词,到„„去。
10.B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A.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他。 C.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动词,像,好像 D.将,将要/暂且,姑且。
三、文言文能力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
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
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
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D 3.(3分)B
4.(6分)
(1)(3分)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2)(3分)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四、名句默写。(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
(2)歌曰:“桂棹兮兰桨, 。 ”
(3)寄蜉蝣于天地,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5) ,风雨兴焉。
(6)位卑则足羞, 。
(7)潦水尽而寒潭清, 。
(8) ,知来者之可追。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0)鹏之徙于南冥也, , 。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三语文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综合练习题
姓名: 学号:
一.文言文基础综合(40分, 每个1分)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 ....
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 ....
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 ....
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 ....
7.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8.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
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
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
“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后。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审察 .
12.下面对加点“其”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其: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其孰能讥之乎 .
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那些人”。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其: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13.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的样子 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
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
1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6.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7.选出“之”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填然鼓之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⑥/⑤
18.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
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 1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劝学(鼓励) 中规(圆规) 槁暴(晒干)
B.中绳(合乎) 挺者(挺拔) 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 就砺(磨刀石) 参省 (验、检查)
D.参(多次)省 须臾(片刻 ) 博见(见得广)
20.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横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B
C D
21.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2.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2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4.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5.下列词语中加黑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 ..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与“有”相对)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
26.下列加黑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有师(求学的人)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迷惑) C之(老师) D.今之众人(许多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27、下面关于“师”字的解释,哪一项的意义与其它项不同(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或师焉,或不焉。 D.吾从而师之。 ..
28、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动句的是哪一项()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9、下列各项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D、 或师焉,或不焉
3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医医生 B. 报答 C. 申诉(苦衷) D.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3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
B.披乡闼,俯雕甍 披:打开、推开 .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襟:上衣前面的部分 .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 .
3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B.潦水尽而寒潭清 纤歌凝而白云遏 ..
C.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
D.访风景于崇阿 屈贾谊于长沙 ..
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谢灵运,他做守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B.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C.冯唐易老,李广难土方封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三国时的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现实的苦闷心情。
3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怒而飞 怒:奋发 B.志怪者也 志:记载 ..
C. 适千里者 适:往 D. 野马也,尘埃也 野生之马 ...
3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风之积也不厚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之二虫又何知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 ..
水浅而舟大也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3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蟪蛄不知春秋 ....
3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衰祚薄 祚:zuî 福分 B. 责臣逋慢 逋:pū 逃脱 ..
C. 常在床蓐 蓐:rú 草席 D.不矜名节 矜:jīn 怜惜 ..
38.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0.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
二.文言虚词(10分,每个1分。)
5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52.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53.下列句中“且” 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54.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D. 知不可乎骤得
5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 何陋之有? ..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D. 作师说以贻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56.下列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 及其所之既倦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57.下列句中“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58.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5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者出,未辞也 ..
C. 顷之,持一象笏至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6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
D. 且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三、文言文能力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
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
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6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
6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2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6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6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2分)
(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2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 (2)歌曰:“桂棹兮兰桨, 。 ”
(3)寄蜉蝣于天地,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5) ,风雨兴焉。
(6)位卑则足羞, 。
(7)潦水尽而寒潭清, 。 (8) ,知来者之可追。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0)鹏之徙于南冥也, ,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三语文必修1至必修5文言文综合练习题与答案
姓名: 学号:
一.文言文基础综合(40分, 每个1分)
1.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答案:1.C(A.“还”通“环”;B.“说”通“悦”;D.“倍”通“背”。)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3.下面加点词的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答案:2.B(驰:骑马到。)
答案:3.D
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答案:4.D(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答案:5.C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 ....
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 ....
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 ....
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 ....
6.B。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
7.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答案:7. B。B项,期:满一年。
8.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答案:8. A。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
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9. C。例句与A、B、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答案:10. 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1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后。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审察 .
12.下面对加点“其”字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其: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之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仆碑的”。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其:代词,用于第一人称,指代作者自己。
C.其孰能讥之乎 .
其: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那些人”。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其: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
13.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此余之所得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答案:11.D12.C13.B
1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的样子 ..
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
C.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
D.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
1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答案:14.D15.D
16.选出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7.选出“之”字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填然鼓之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寡人之于国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③⑤/⑥⑦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④⑥/⑤
18.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B.体察邻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C.考察邻国的政治,不如我的用心 D.了解邻国的政令,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
答案:16.C(介词,对、对于)
17.C(助词,的/助词,凑音节,可不译/主之谓,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⑤:这种情况⑥:他们)
18.A 19.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劝学(鼓励) 中规(圆规) 槁暴(晒干)
B.中绳(合乎) 挺者(挺拔) 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C.就砺(接近) 就砺(磨刀石) 参省 (验、检查)
D.参(多次)省 须臾(片刻 ) 博见(见得广)
答案B挺者(直)
20.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与例句中加点横线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B
C D
答案C都是名词做状语
21.与“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D 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
22.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神明自得 神明:神的总称 B.圣心备焉 圣心:圣人之心
C.骐骥一跃 骐骥:骏马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答案 A.神明:指人的智慧
2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B.江海古今意义相同
24.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 11. ABC项的“焉”都是指示代词兼语气词,D项的“焉”是语气词。
25.下列词语中加黑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 ..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与“有”相对)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 ...
26.下列加黑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迷惑) ...
C.吾从而师之(老师) D.今之众人(许多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7、下面关于“师”字的解释,哪一项的意义与其它项不同(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或师焉,或不焉。D.吾从而师之。 ..
28、下列各项中属于被动句的是哪一项()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29、下列各项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D、 或师焉,或不焉
25、C(无:无论,不分)
26、A(B、惑:疑难问题 C、师:以„„为师 D、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27、D、(师:以„„为师)A、B、C三项皆译为“从师学习”
28、C
29、D
3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医医生 B. 报答 C. 申诉(苦衷) D. 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3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从高处往下探望 .
B.披乡闼,俯雕甍 披:打开、推开 .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襟:上衣前面的部分 .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困厄,处境艰难 .
3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B.潦水尽而寒潭清 纤歌凝而白云遏 ..
C.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
D.访风景于崇阿 屈贾谊于长沙 ..
3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典故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谢灵运,他做守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B.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C.冯唐易老,李广难土方封
李广:汉武帝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三国时的诗人。他有时独自驾车出行,到无路处便恸哭而返,借此宣泄不满现实的苦闷心情。
30.A 31C 32A 33A
《逍遥游》
3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怒而飞 怒:奋发 B. 志怪者也 志:记载 ..
C. 适千里者 适:往 D. 野马也,尘埃也 野生之马 ...
3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风之积也不厚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之二虫又何知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以六月息者也 ..
水浅而舟大也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3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人匹之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蟪蛄不知春秋 ....
34.D
35.D
36.D
3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门衰祚薄 祚:zuî 福分 B. 责臣逋慢 逋:pū 逃脱 ..
C. 常在床蓐 蓐:rú 草席 D.不矜名节 矜:jīn 怜惜 ..
38.下列语句分为4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
A.(祖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B.逮奉圣朝,(自己)沐浴清化
C.(皇帝恩遇优厚)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苦衷)不许
40.下列语句中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以供养无主 .
A.臣具以表闻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C.但以刘日薄西山 D.谨拜表以闻 ..
答案:37A 38.A 39.A 40.C
二.文言虚词(10分,每个1分。)
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
3.下列句中“且” 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D. 且适南冥也
4.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D. 知不可乎骤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 何陋之有? ..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D. 作师说以贻之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6.下列句中“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 及其所之既倦 D.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7.下列句中“以”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 以五十步笑百步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8.与“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中“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拘于时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者出,未辞也 ..
C. 顷之,持一象笏至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盘盘焉,囷囷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
C.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
D. 且为之奈何?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五.文言虚词
1. B,表修饰。 A.承接关系 C. 表转折 D.表因果
2. D 介词,表被动。 A.因为 B.对,向 C.替,给
3.C尚且。A.并且B.暂且,姑且 D.将要
4. D,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舒缓语气。A.于,在 B.于,在 C.于,在
5. C,词尾,“„„的样子”。A.动词到/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B. 疑问代词,什么/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多么 D. 表目的关系,用来/表示因果关系,因为。
6. A,取消主为谓独立性。 B.定语后置标志 C.动词:到 D.代词,他
7. C,用,拿,介词。其他连词 A.表并列 B.修饰D. 因果。
8. B ,比。介词。 A.表被动 C.在 D.在„„方面
9. D ,连词 和,跟。A.趁此/经由,通过, B. 判断句中表提顿/用在“今”等时间词后面,起语气停顿作用,不译 C. 用在时间词,凑足音节/动词,到„„去。
10.B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 A.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他。 C. 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动词,像,好像 D.将,将要/暂且,姑且。
三、文言文能力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5分)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
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
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
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笃而辞质 笃:深厚。 B.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C.向人索衣食 索:搜寻。 D.士友间鲜不相庆 鲜:少。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
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
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
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3分)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D 3.(3分)B
4.(6分)
(1)(3分)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2)(3分)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四、名句默写。(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 , 。
(2)歌曰:“桂棹兮兰桨, 。 ”
(3)寄蜉蝣于天地, 。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5) ,风雨兴焉。
(6)位卑则足羞, 。
(7)潦水尽而寒潭清, 。
(8) ,知来者之可追。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10)鹏之徙于南冥也, , 。 五、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
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