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认知初探
向依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性奠基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010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未来十年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本文试从现代化内涵概念入手,提出对我省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的科学认知。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代化湖南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4.22.013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许多宝贵经验。当前,湖南省教育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教育现代化进程重,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去深入研究与科学应对。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2013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以更大的改革创新力度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特别是要结合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研究制定适合省情、具有湖南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统筹抓好改革顶层设计,合理设定教育现代化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推动以国家和省级试点项目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2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2.1现代化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部分特征而经历的文化演变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它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2.1.1第一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随着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产业革命把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起来,大工业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小生产,人类认识、利用、控制自然的能力才有了空前的提高。
2.1.2第二次现代化
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1956年美国白领工人的数量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件事成为世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标志。如果说产业革命时代、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那么本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则是电脑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社会生产趋于智能化。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
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其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2.2教育现代化
我国教育学界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源于邓小平1983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了更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此,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探索,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内涵、特征、标准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2.1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即是指用现代进步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来武装人们,使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手段与方法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至现代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的过程。
2.2.2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化的共同属性,也具有自身的属性
当前学术界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笔者比较认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的观点:“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其具有以下特征: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和创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
3湖南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根据《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湖南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到2020年,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据此细分来看:
3.1现代化的教育应代表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既体现民族性、本土性,更彰显国际性、领先性
湖南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意义在于完成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四个湖南”(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建设和“率先发展”(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作贡献,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教育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湖南教育服务和辐射全国的意识。湖南省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社会现代化水平相对持中,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湖南省教育事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3.2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应以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对教育的共同追求的角度来把握
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体。作为目标来看,现代化的教育实质应为促进人的价值体现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过程来看,其是以各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传统为基础的,并向这一远大目标发展的整体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等都是为实现此终极目标而服务的。各国有不一样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且教育现代化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能把世界各国教育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西方国家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的一致性看作是在走西方教育现代化道路。要实现湖南的教育现代化,必须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先进的教育体系。3.3建立教育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促使教育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现代化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从浅层次上来看;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思想、教育管理等教育软硬件的现代化;而从较为深层次上来看,教育现代化就是为了使教育能够适应时代的经济发展,反映并满足其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达到当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实质则是建立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使教育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富裕,一切问题都好办。如果经济落后,民穷国弱,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湖南教育现代化发展也必须首先考虑到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建立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的机制。
3.4湖南教育现代化应具有我国地方传统与特色3.4.1正确处理教育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育的传统与现代性的存在状态并不是互相对立、互不兼容的消极状态,而是共存的过渡状态。正是在这种共存的过渡状态中,传统与现代性发生互动,使传统发生变化和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现代化与历史传统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现代化只有从传统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才能成长,传统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使现代化成为无源之水,也使传统走向覆灭。
3.4.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导向,保证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
4目前我省教育现代化的实际体现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指出,在人类社会朝着信息文明加速演进的态势下,湖南教育信息化引发教育教学深刻变革,成为加速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新引擎。
4.1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目前,我省践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新课改正在全省内中小学推进,一些地方推出的“高效课堂”、“道德课堂”、“一体两翼”等教学及学生管理新方式、特色校园文化等探索,令人耳目一新,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一浪高过一浪,预示着教育理念现代化已经起步。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效推进教育理念现代化。4.2加快推进信息化,努力实现现代化
我省地处祖国中部东南腹地,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达6800万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4598所,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123万人。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自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驰名中外的辉煌性成就,为我省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跨时代现代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和“十一五”以来,推动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教育各项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为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显著。4.3大学的数字校园使得信息化在服务师生方面无处不在
湖南大学副校长章兢透露,目前,湖大已建成了高速、高效、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传输平台,基本完成了学校的教学、科研、资产、财务、办公等各类应用信息系统的数据集中与整合,实现了IP的免费使用。甚至多少学生是真正贫困的,通过食堂每餐餐费数据显示,学校就可以切实掌握情况。此外,基于校园WLAN覆盖,大学师生们正在校园内通过上网终端享受无线上网冲浪。5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反过来教育又会影响社会经济,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湖南省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都相对持中的省份,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摆在相关部门和领导面前的一大挑战,也遇到发展的瓶颈期。只有正确把握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及湖南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并体现湖南地方特色,才能对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谈松华等.教育现代化区域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耿之矗.近代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探索[J].教育评论,2013,(2).[4]顾明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尹宗利.试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九五”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05,(7).[7]UNDP(2007).HunanDevelopment2007/8.Fightingclimatechange:Hunansolidarityinadividedworld,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07—2008/.
作者简介:向依(1987-),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
湖南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认知初探
向依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性奠基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2010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未来十年湖南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本文试从现代化内涵概念入手,提出对我省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的科学认知。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代化湖南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4.22.013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许多宝贵经验。当前,湖南省教育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教育现代化进程重,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去深入研究与科学应对。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在2013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以更大的改革创新力度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特别是要结合教育强省规划纲要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研究制定适合省情、具有湖南特色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统筹抓好改革顶层设计,合理设定教育现代化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推动以国家和省级试点项目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2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2.1现代化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部分特征而经历的文化演变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社会生活上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上的人性化等。它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2.1.1第一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随着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产业革命把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起来,大工业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小生产,人类认识、利用、控制自然的能力才有了空前的提高。
2.1.2第二次现代化
第二次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1956年美国白领工人的数量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两件事成为世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标志。如果说产业革命时代、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那么本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则是电脑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社会生产趋于智能化。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交替进行的过程,是追赶、
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其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效率)的解放”。2.2教育现代化
我国教育学界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源于邓小平1983年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了更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从此,教育现代化的研究成为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探索,人们对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内涵、特征、标准和实施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2.1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即是指用现代进步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来武装人们,使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手段与方法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至现代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和新型劳动者的过程。
2.2.2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化的共同属性,也具有自身的属性
当前学术界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没有一致的看法。笔者比较认同的是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的观点:“教育现代化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教育变革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其具有以下特征: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和创造性、教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的信息化和创新性、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教育的科学性和法制性。
3湖南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
根据《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湖南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到2020年,全省教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形成完备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据此细分来看:
3.1现代化的教育应代表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既体现民族性、本土性,更彰显国际性、领先性
湖南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意义在于完成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为“四个湖南”(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和法治湖南)建设和“率先发展”(中部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作贡献,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教育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湖南教育服务和辐射全国的意识。湖南省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社会现代化水平相对持中,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湖南省教育事业面临的重要挑战和机遇。3.2把握教育现代化的实质,应以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对教育的共同追求的角度来把握
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体。作为目标来看,现代化的教育实质应为促进人的价值体现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过程来看,其是以各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传统为基础的,并向这一远大目标发展的整体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等都是为实现此终极目标而服务的。各国有不一样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且教育现代化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不能把世界各国教育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西方国家现代教育的某些特征的一致性看作是在走西方教育现代化道路。要实现湖南的教育现代化,必须形成具有湖南特色的先进的教育体系。3.3建立教育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促使教育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教育现代化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从浅层次上来看;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思想、教育管理等教育软硬件的现代化;而从较为深层次上来看,教育现代化就是为了使教育能够适应时代的经济发展,反映并满足其生产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达到当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先进水平,实质则是建立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机制,使教育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实践证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富裕,一切问题都好办。如果经济落后,民穷国弱,社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因此,湖南教育现代化发展也必须首先考虑到为我省经济建设服务,建立教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的机制。
3.4湖南教育现代化应具有我国地方传统与特色3.4.1正确处理教育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育的传统与现代性的存在状态并不是互相对立、互不兼容的消极状态,而是共存的过渡状态。正是在这种共存的过渡状态中,传统与现代性发生互动,使传统发生变化和改造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现代化与历史传统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现代化只有从传统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才能成长,传统只有面向现代化才能呈现出勃勃生机。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使现代化成为无源之水,也使传统走向覆灭。
3.4.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导向,保证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的现代化应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
4目前我省教育现代化的实际体现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键指出,在人类社会朝着信息文明加速演进的态势下,湖南教育信息化引发教育教学深刻变革,成为加速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新引擎。
4.1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目前,我省践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新课改正在全省内中小学推进,一些地方推出的“高效课堂”、“道德课堂”、“一体两翼”等教学及学生管理新方式、特色校园文化等探索,令人耳目一新,新旧教育理念的碰撞一浪高过一浪,预示着教育理念现代化已经起步。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效推进教育理念现代化。4.2加快推进信息化,努力实现现代化
我省地处祖国中部东南腹地,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达6800万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4598所,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123万人。我省是人口大省,也是教育大省,自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取得了驰名中外的辉煌性成就,为我省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跨时代现代化建设作出杰出贡献。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进入21世纪和“十一五”以来,推动我省各级各类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教育各项事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为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我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成效显著。4.3大学的数字校园使得信息化在服务师生方面无处不在
湖南大学副校长章兢透露,目前,湖大已建成了高速、高效、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传输平台,基本完成了学校的教学、科研、资产、财务、办公等各类应用信息系统的数据集中与整合,实现了IP的免费使用。甚至多少学生是真正贫困的,通过食堂每餐餐费数据显示,学校就可以切实掌握情况。此外,基于校园WLAN覆盖,大学师生们正在校园内通过上网终端享受无线上网冲浪。5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反过来教育又会影响社会经济,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湖南省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都相对持中的省份,如何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摆在相关部门和领导面前的一大挑战,也遇到发展的瓶颈期。只有正确把握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及湖南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并体现湖南地方特色,才能对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谈松华等.教育现代化区域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耿之矗.近代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探索[J].教育评论,2013,(2).[4]顾明远.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尹宗利.试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6]“九五”以来我国教育现代化研究述评[J].教育研究,2005,(7).[7]UNDP(2007).HunanDevelopment2007/8.Fightingclimatechange:Hunansolidarityinadividedworld,http://hdr.undp.org/en/reports/global/hdr2007—2008/.
作者简介:向依(1987-),女,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