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并得出在实务处理中应采取措施克服各种消极影响,尽快规范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以便把公允价值计量的波动性风险和非可控性风险控制到最小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国有控股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1-0135-02
在会计史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经历了长期的改革与发展。1967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首次引入会计计量。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公允计量,其中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更是对很多行业都产生了很大地影响与冲击,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有控股银行影响的理论分析
1.1积极影响
由于FVM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促使国有控股银行的会计处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性,这对其上市后的业绩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国有控股银行对金融工具等的计量采用当前市价。市价与历史成本大多存在很大差异,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有效衡量其实际价值,因而市价相对于历史成本更具有现实意义。
1.2消极影响
1.2.1短期利润变化幅度增大
在会计准则变更初期,很多企业的短期利润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企业原来采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采取公允价值计量之后,产生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引起短期利润的变化。
1.2.2长期波动程度与非可控性增强
采取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后,包括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计量均主要受行情影响,因此从长期来看,可能会经历较大的波动,并且难以预测市场情况,致使非可控性增强。
1.2.3综合费用增加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对金融工具等进行资产减值测试的费用、相关项目的审计费用等,这些会造成综合费用增加,影响净利润。
1.3现实问题
1.3.1市场环境不完备
统一并且充分的交易市场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未成熟,很多资产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的取得较为困难,其不对称性所导致的会计错配将引起收益和资本不必要的人为波动。
1.3.2公允价值计量不规范
由于有些金融工具没有活跃交易市场,此时公允价值计量就要依靠估值技术。但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不规范,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时缺乏合适且有效的市场参考标准,导致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弱。另外,我国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尤其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处理没有统一的应用指导,使得估计公允价值十分困难,结果也不合理。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有控股银行影响的实际分析
2.1衍生金融工具对国有控股银行资产的影响
四大国有控股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金融工具只占金融资产中很小一部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一直远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先计入所有者权益,直至终止确认时才计入利润表,因此对于净权益影响很大,对本年利润基本不产生影响。
2.2衍生金融工具对国有控股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对净利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交易费用于交易日计入利润表;而对于其他非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交易费用则计入相关资产的初始成本,并不影响利润表。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利润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直至终止确认时转出并计入利润表;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的利息计入利润表。
在2007年、2008年,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波动,同时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导致债券市场形势较差,而国有控股银行所持金融工具大部分为各类债券,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影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盈利情况。在2009年、2010年,由于市场情况好转,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所持衍生金融工具的盈利情况普遍有所好转。
2.3衍生金融工具对国有控股银行净权益的影响
见表3,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所以其变动主要影响企业净权益。
在2008年除中国建设银行略有下降以外,其他三家国有控股银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占所有者权益比例均有所上升,中国农业银行涨幅最大;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所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占所有者权益比例较为平稳,维持在0附近。而中国农业银行则经历了起伏波动,这说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规避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能力较强,中国农业银行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3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国有控股银行的净利润和净权益有较大影响,反映了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虽然目前国有控股银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有限,但是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能为国有控股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消极影响,制定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概念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指南,尽快规范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以及国有控股银行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以便把公允价值计量的波动性风险和非可控性风险控制到最小。
参考文献:
[1]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丛,2005(5):90~96.
[2]黄晓�.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的若干问题探讨[D].厦门大学,2009.
(编辑:王昕敏)
摘要:文章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并得出在实务处理中应采取措施克服各种消极影响,尽快规范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以便把公允价值计量的波动性风险和非可控性风险控制到最小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国有控股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11-0135-02
在会计史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经历了长期的改革与发展。1967年,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首次引入会计计量。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公允计量,其中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更是对很多行业都产生了很大地影响与冲击,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我国国有控股银行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有控股银行影响的理论分析
1.1积极影响
由于FVM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促使国有控股银行的会计处理与国际接轨,增强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性,这对其上市后的业绩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国有控股银行对金融工具等的计量采用当前市价。市价与历史成本大多存在很大差异,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无法有效衡量其实际价值,因而市价相对于历史成本更具有现实意义。
1.2消极影响
1.2.1短期利润变化幅度增大
在会计准则变更初期,很多企业的短期利润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变化,这是因为我国企业原来采取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在采取公允价值计量之后,产生较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利润表,引起短期利润的变化。
1.2.2长期波动程度与非可控性增强
采取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后,包括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计量均主要受行情影响,因此从长期来看,可能会经历较大的波动,并且难以预测市场情况,致使非可控性增强。
1.2.3综合费用增加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对金融工具等进行资产减值测试的费用、相关项目的审计费用等,这些会造成综合费用增加,影响净利润。
1.3现实问题
1.3.1市场环境不完备
统一并且充分的交易市场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尚未成熟,很多资产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的取得较为困难,其不对称性所导致的会计错配将引起收益和资本不必要的人为波动。
1.3.2公允价值计量不规范
由于有些金融工具没有活跃交易市场,此时公允价值计量就要依靠估值技术。但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不规范,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估值时缺乏合适且有效的市场参考标准,导致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弱。另外,我国企业在会计处理方面,尤其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处理没有统一的应用指导,使得估计公允价值十分困难,结果也不合理。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国有控股银行影响的实际分析
2.1衍生金融工具对国有控股银行资产的影响
四大国有控股银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金融工具只占金融资产中很小一部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一直远大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先计入所有者权益,直至终止确认时才计入利润表,因此对于净权益影响很大,对本年利润基本不产生影响。
2.2衍生金融工具对国有控股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对净利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交易费用于交易日计入利润表;而对于其他非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交易费用则计入相关资产的初始成本,并不影响利润表。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利润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直至终止确认时转出并计入利润表;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的利息计入利润表。
在2007年、2008年,由于人民币升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波动,同时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导致债券市场形势较差,而国有控股银行所持金融工具大部分为各类债券,这些因素都极大的影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盈利情况。在2009年、2010年,由于市场情况好转,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所持衍生金融工具的盈利情况普遍有所好转。
2.3衍生金融工具对国有控股银行净权益的影响
见表3,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所以其变动主要影响企业净权益。
在2008年除中国建设银行略有下降以外,其他三家国有控股银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占所有者权益比例均有所上升,中国农业银行涨幅最大;在2009年和2010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所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占所有者权益比例较为平稳,维持在0附近。而中国农业银行则经历了起伏波动,这说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规避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能力较强,中国农业银行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3结论与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对国有控股银行的净利润和净权益有较大影响,反映了其规避风险的能力。虽然目前国有控股银行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有限,但是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能为国有控股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消极影响,制定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概念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应用指南,尽快规范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以及国有控股银行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以便把公允价值计量的波动性风险和非可控性风险控制到最小。
参考文献:
[1]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J].财经论丛,2005(5):90~96.
[2]黄晓�.银行业运用公允价值的若干问题探讨[D].厦门大学,2009.
(编辑:王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