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之声]:我们的声音不一样

  “中国好转椅”的横空出世,点燃了各方卫视对音乐真人秀的澎湃激情,近期厮杀正酣的就有番茄台《中国梦之声》、芒果台《中国最强音》、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雨后春笋,鱼龙混杂。

  如何避免同质化是这场“贴身肉搏”的胜负手。“观众绝不是只要一种电视风格。”《中国梦之声》执行总导演严敏肯定地告诉《广告主》,他信心十足,“我们是不一样的节目。”

  赛制:似美国大选

  顺应模式节目的井喷大潮,5月19日首秀的《梦之声》同样引自海外——美国电视史上最成功综艺节目之一的《美国偶像》。多年来《American Idol》一直被奉为收视利器,连续十一年高居季度收视统计榜前列,以“远古化石”般的存在被制作方预估生命力直到2018年,号称“美国真人秀之王”。

  来到东土后,它的名字没有叫“中国偶像”,而是本土化地赶了一把时髦——《中国梦之声》。这个称呼与其他几档音乐节目同属正流行的“中国”字辈,但赛制设计却大不相同。

  “美国比中国更看重电视文化,节目更新换代速率极快。”严敏介绍说,“除了idol,没有一个可以在主流电视网上存在12年。”他认为这棵长青树的秘诀在于用赛制保证了美国的两大核心价值——全民选择和平民英雄。

  所谓“全民选择”,其兴师动众程度堪比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必须在最大基数的海选上产生。《梦之声》的选手先要参加上海、成都、北京、深圳四大城市的试音会,筛选出120名佼佼者进入偶像学院环节,后历经残酷的120强进60、60进 40、40进20三番淘汰,硕果仅存的20强选手还要重回自己所在的城市拉票巡演,每一位的去留都握在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手里。一番过五关斩六将与“海选——好莱坞周——决赛”的美总统选如出一辙。“而且只有我们的决赛永远是两个人PK。”严敏补充说。

  “平民英雄”则体现出对凡人梦想的尊重。严敏意有所指:“《梦之声》的选手绝不是‘回锅肉’,也不是‘空降兵’,更不是已经成熟的歌手。”他承诺,最终的冠军一定是个底子干净、无签约没发片史的人。他之所以被视为“英雄”是因为走到最后必定唱满了16次,横比某达人秀和某好声音的至多4次差距明显。他用才华征服观众,每一次出现都是一场蜕变,而真正全程展现“纯粹的草根是怎样炼成全民英雄的”,只在《中国梦之声》。

  热点:评委和学员

  播出后的《中国梦之声》低开高走,同时段排名省级卫视第二。25—54岁的核心消费群是收视主力军,占受众构成的60%,高素质高学历观众更对其青睐有加。不仅如此,刚刚开始的《中国梦之声》以平均1.38的高收视完胜进入白热化的同类节目《中国最××》(1.33)和《我为××》(1.07)(数据来源:4+,33测量仪,CSM,2013.4.1-6.2),极具投资潜力。节目全国影响力稳定扩大,微博热度也持续升温,特别是四位导师风头尤盛。

  憨厚淳朴的黄晓明、市井大妈般张扬的韩红、活力四射随时可以跳起来的李玟,还有语言如邻家大哥哥一样的王伟忠沉稳掌控全局。“一个演员可能演出多种角色,但哪一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要的正是‘他们自己’!”为打造栏目的特别之处,导演组鼓励导师个性发挥。他们首次“成军”便开足马力,或温和或卖萌、或煽情或搞笑的表现方式令观众眼前一亮。

  导师之间“擦火花般”的化学反应也给《梦之声》惊喜连连。比如看了韩红和黄晓明打情骂俏同吃一个苹果的那段情节,就有观众笑侃:“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韩红和黄晓明’。”“其实早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我们通过喝咖啡、吃饭聊天等方式不断和评委交流,就发现他俩有这‘劲’。”严敏爆料,黄晓明的老实善良和韩红的张牙舞爪不把自己当外人“特别搭,特别真实”。而他们身为公众人物,也愿意在镜头前把自己私底下要好的朋友关系通过一种类似“戏谑”的手法表达出来。

  有声音指四位导师难免“喧宾夺主”之嫌,《梦之声》导演组则认为评委风头盖过选手实属正常——刚出来的新节目,又在海选阶段,只有评委是观众熟悉的。而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在每座城市的试音会上第一次出场只有短短的5到10分钟,观众不可能每一个都记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有自己偏爱的选手。所以虽然前期评委的感觉像“主角”,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引导员”,功能在于帮助观众鉴赏选手,并逐渐后退,到最后直播赛已经完全沦为“观察员”。

  真正的角儿非实力派的选手们莫属。自终极试音会始,《梦之声》进入“唱将模式”,“小孙燕姿”汪睿、菜缸女孩邓小坤、农村胖小伙郭帅……成色十足的学员们纷纷华丽变身,“演唱会一样的节目惊艳了所有人”。

  “‘会不会看人’是真人秀对导演的最基的要求。”严敏一言蔽之,“而这里的‘人’,包括评委和选手。”

  细节:背景也疯狂

  美轮美奂的现场背景也获得一众网友倾心。不少对上海景色司空见惯的本地观众感叹,“看了《梦之声》才发现自己又能爱了”,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地质疑布景是否人工手绘。

  “当然不是人工布景。”严敏揭秘,上海试音会的录制场地是一家黄浦路上的会所,宣传组费了很大工夫最终锁定。其奥妙之处在于,从四位导师各自的角度望去风景截然不同——黄晓明的背景是陆家嘴摩天大楼,而王伟忠就成了浦西外滩的万国建筑。夜晚建筑幕墙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与选手的卖力演唱交相辉映。

  外滩风景美则美矣,问题也随之而来。自然光的背景在阳光刺眼的白天较室内强烈,使得电视机前呈现的四位导师成了“黑脸”,严重影响拍摄。但若在室内使用强光,又会让迷人的外滩发白,观众无法看清。

  这时《美国偶像》外籍团队的经验帮了大忙。他们在美国遭遇类似问题时,工作人员便用一种类似汽车贴膜的东西覆盖玻璃幕墙,从而阻挡部分室外光线,达到相对均衡。如法炮制后,光的问题果然迎刃而解。但麻烦的是,到了晚上这层贴膜必须要揭下来,否则就会干扰室内光线。于是在《梦之声》的录制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白天,美工在玻璃幕墙上贴膜,晚上又揭下来;第二天再贴上去,再揭下来,就跟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降旗似的,不厌其烦。

  震撼:专业流水线

  此番引进《美偶》原版模式,除了赛制、技术等硬性指标,让严敏印象最深的是“专业”二字:“我一直跟别人说,我们引进的不是模式,而是生产流水线。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有12年运作经验的公司,idol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专业化程度。”

  他举了最基本的“道具”例子。这个工种也称“舞美、装置”,国内普遍由民工承担,但在美国却是专业技术人员操作。“道具”之下还有细分,比如专项负责地贴。“我们这里操作起来一般要导演喊一嗓子‘装置有人么?贴个地贴!’,然后跑出一个民工来贴上去。可人家不一样,导演对好了选手或者评委的位置,只要对讲机里说一句,立马就有工作人员从侧幕走出来,腰间配着一条宽皮带,上面绑着不下十几种颜色的贴纸和五六只马克笔,整个一武装战士。”据说早在导演排练走位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旁记录了。当导演确定位置后,他就准确做好地贴的位置,用不同的颜色标注。

  严敏说,这是他们将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做到这样极致专业化的基础是团队要给予每一位参加的技术人员最高尊重。

  “中国好转椅”的横空出世,点燃了各方卫视对音乐真人秀的澎湃激情,近期厮杀正酣的就有番茄台《中国梦之声》、芒果台《中国最强音》、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雨后春笋,鱼龙混杂。

  如何避免同质化是这场“贴身肉搏”的胜负手。“观众绝不是只要一种电视风格。”《中国梦之声》执行总导演严敏肯定地告诉《广告主》,他信心十足,“我们是不一样的节目。”

  赛制:似美国大选

  顺应模式节目的井喷大潮,5月19日首秀的《梦之声》同样引自海外——美国电视史上最成功综艺节目之一的《美国偶像》。多年来《American Idol》一直被奉为收视利器,连续十一年高居季度收视统计榜前列,以“远古化石”般的存在被制作方预估生命力直到2018年,号称“美国真人秀之王”。

  来到东土后,它的名字没有叫“中国偶像”,而是本土化地赶了一把时髦——《中国梦之声》。这个称呼与其他几档音乐节目同属正流行的“中国”字辈,但赛制设计却大不相同。

  “美国比中国更看重电视文化,节目更新换代速率极快。”严敏介绍说,“除了idol,没有一个可以在主流电视网上存在12年。”他认为这棵长青树的秘诀在于用赛制保证了美国的两大核心价值——全民选择和平民英雄。

  所谓“全民选择”,其兴师动众程度堪比美国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必须在最大基数的海选上产生。《梦之声》的选手先要参加上海、成都、北京、深圳四大城市的试音会,筛选出120名佼佼者进入偶像学院环节,后历经残酷的120强进60、60进 40、40进20三番淘汰,硕果仅存的20强选手还要重回自己所在的城市拉票巡演,每一位的去留都握在电视机前的全国观众手里。一番过五关斩六将与“海选——好莱坞周——决赛”的美总统选如出一辙。“而且只有我们的决赛永远是两个人PK。”严敏补充说。

  “平民英雄”则体现出对凡人梦想的尊重。严敏意有所指:“《梦之声》的选手绝不是‘回锅肉’,也不是‘空降兵’,更不是已经成熟的歌手。”他承诺,最终的冠军一定是个底子干净、无签约没发片史的人。他之所以被视为“英雄”是因为走到最后必定唱满了16次,横比某达人秀和某好声音的至多4次差距明显。他用才华征服观众,每一次出现都是一场蜕变,而真正全程展现“纯粹的草根是怎样炼成全民英雄的”,只在《中国梦之声》。

  热点:评委和学员

  播出后的《中国梦之声》低开高走,同时段排名省级卫视第二。25—54岁的核心消费群是收视主力军,占受众构成的60%,高素质高学历观众更对其青睐有加。不仅如此,刚刚开始的《中国梦之声》以平均1.38的高收视完胜进入白热化的同类节目《中国最××》(1.33)和《我为××》(1.07)(数据来源:4+,33测量仪,CSM,2013.4.1-6.2),极具投资潜力。节目全国影响力稳定扩大,微博热度也持续升温,特别是四位导师风头尤盛。

  憨厚淳朴的黄晓明、市井大妈般张扬的韩红、活力四射随时可以跳起来的李玟,还有语言如邻家大哥哥一样的王伟忠沉稳掌控全局。“一个演员可能演出多种角色,但哪一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要的正是‘他们自己’!”为打造栏目的特别之处,导演组鼓励导师个性发挥。他们首次“成军”便开足马力,或温和或卖萌、或煽情或搞笑的表现方式令观众眼前一亮。

  导师之间“擦火花般”的化学反应也给《梦之声》惊喜连连。比如看了韩红和黄晓明打情骂俏同吃一个苹果的那段情节,就有观众笑侃:“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韩红和黄晓明’。”“其实早在节目正式录制之前,我们通过喝咖啡、吃饭聊天等方式不断和评委交流,就发现他俩有这‘劲’。”严敏爆料,黄晓明的老实善良和韩红的张牙舞爪不把自己当外人“特别搭,特别真实”。而他们身为公众人物,也愿意在镜头前把自己私底下要好的朋友关系通过一种类似“戏谑”的手法表达出来。

  有声音指四位导师难免“喧宾夺主”之嫌,《梦之声》导演组则认为评委风头盖过选手实属正常——刚出来的新节目,又在海选阶段,只有评委是观众熟悉的。而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在每座城市的试音会上第一次出场只有短短的5到10分钟,观众不可能每一个都记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有自己偏爱的选手。所以虽然前期评委的感觉像“主角”,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引导员”,功能在于帮助观众鉴赏选手,并逐渐后退,到最后直播赛已经完全沦为“观察员”。

  真正的角儿非实力派的选手们莫属。自终极试音会始,《梦之声》进入“唱将模式”,“小孙燕姿”汪睿、菜缸女孩邓小坤、农村胖小伙郭帅……成色十足的学员们纷纷华丽变身,“演唱会一样的节目惊艳了所有人”。

  “‘会不会看人’是真人秀对导演的最基的要求。”严敏一言蔽之,“而这里的‘人’,包括评委和选手。”

  细节:背景也疯狂

  美轮美奂的现场背景也获得一众网友倾心。不少对上海景色司空见惯的本地观众感叹,“看了《梦之声》才发现自己又能爱了”,有人甚至半开玩笑地质疑布景是否人工手绘。

  “当然不是人工布景。”严敏揭秘,上海试音会的录制场地是一家黄浦路上的会所,宣传组费了很大工夫最终锁定。其奥妙之处在于,从四位导师各自的角度望去风景截然不同——黄晓明的背景是陆家嘴摩天大楼,而王伟忠就成了浦西外滩的万国建筑。夜晚建筑幕墙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与选手的卖力演唱交相辉映。

  外滩风景美则美矣,问题也随之而来。自然光的背景在阳光刺眼的白天较室内强烈,使得电视机前呈现的四位导师成了“黑脸”,严重影响拍摄。但若在室内使用强光,又会让迷人的外滩发白,观众无法看清。

  这时《美国偶像》外籍团队的经验帮了大忙。他们在美国遭遇类似问题时,工作人员便用一种类似汽车贴膜的东西覆盖玻璃幕墙,从而阻挡部分室外光线,达到相对均衡。如法炮制后,光的问题果然迎刃而解。但麻烦的是,到了晚上这层贴膜必须要揭下来,否则就会干扰室内光线。于是在《梦之声》的录制现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白天,美工在玻璃幕墙上贴膜,晚上又揭下来;第二天再贴上去,再揭下来,就跟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降旗似的,不厌其烦。

  震撼:专业流水线

  此番引进《美偶》原版模式,除了赛制、技术等硬性指标,让严敏印象最深的是“专业”二字:“我一直跟别人说,我们引进的不是模式,而是生产流水线。在美国考察期间我们发现,作为一个有12年运作经验的公司,idol已经达到了我们无法企及的专业化程度。”

  他举了最基本的“道具”例子。这个工种也称“舞美、装置”,国内普遍由民工承担,但在美国却是专业技术人员操作。“道具”之下还有细分,比如专项负责地贴。“我们这里操作起来一般要导演喊一嗓子‘装置有人么?贴个地贴!’,然后跑出一个民工来贴上去。可人家不一样,导演对好了选手或者评委的位置,只要对讲机里说一句,立马就有工作人员从侧幕走出来,腰间配着一条宽皮带,上面绑着不下十几种颜色的贴纸和五六只马克笔,整个一武装战士。”据说早在导演排练走位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旁记录了。当导演确定位置后,他就准确做好地贴的位置,用不同的颜色标注。

  严敏说,这是他们将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而做到这样极致专业化的基础是团队要给予每一位参加的技术人员最高尊重。


相关文章

  • 倾听是一种美德
  • 倾听是一种美德 倾听是一种品质,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更是一种美德. 倾听,是指用心的听.认真倾听他人说的话, 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只有尊重他人的人, 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希腊有一个哲人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生 ...查看


  • 口技历年中考题
  •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口技>中考题作者:womende11ban 1.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但闻屏障中(但是) B.众妙毕备(巧妙) C.曳屋许许声(拉) D.不能名其一处也(指明) 2.选出和&q ...查看


  • 千里共良宵每日主题
  • 百度 托起明天太阳/ 整理 [千里共良宵] (2008 年 12 月)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每天 00:00-02:00 12.01(周一) 姚科<感悟生命> 12.02(周二) 雨亭<广播情缘> 12.03(周三) ...查看


  • 伪与不伪:论王蒙的意识流小说
  •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复出文坛的王蒙先后发表了<布礼>,<蝴蝶>等几部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大大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小说风格,明显带有西方意识流小说的一些特征,但又与西方意识流文学存在许多差异.这在当时的文坛 ...查看


  • [春之声]教案01
  • 第一单元:春 之 声 ------执行按照3个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赏<春之声>,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大自然的春色. 2.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 ...查看


  • 学校广播台主持稿20
  • 总有一种声音让你温暖,总有一种声音让你回味:我们,把真诚融入电波,我们,把真情化成祝福:放飞青春的梦想与荣光, 绽放年轻的芬芳和清亮:把心灵放牧于远方,一种宁静,一刻豪放,一缕芳香:把思想沉浸在梦里,一片温馨,一抹色彩,一种回味.在灿烂的阳 ...查看


  • 夏茗悠美丽青春画卷:再见,冥王星
  • 基本资料 夏茗悠美丽青春画卷:再见,冥王星 作者: 夏茗悠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22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单影,一个平凡的成绩中下的高二女生,一个孤独的认为自己的命运与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相连的女孩 ...查看


  • 用心灵聆听自然之声
  • 用心灵聆听自然之声 六年级 姚佳音 我爱听清脆悦耳的音乐,可我最爱听的是--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是多变的,是无拘无束的.大自然那么多声音,可我最喜欢的是溪流之声. 一年四季中,每到一个季节溪流的乐章都是不一样的哦!听!夏天溪流的声音: ...查看


  • 大学校园之声广播稿
  • 大学校园之声广播稿 广播稿一:大学校园之声广播稿 大家好!<第七天>与你们准时相约了,我是播音XX.这个星期里,你们过的好吗?一切还算满意吧!也许生活中或多或少有点烦心事,但别忽落了欢笑,其实生活很简单,你善待它,它就给你好的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