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教案

食用菌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 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 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 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4. 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5.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及生活环境,体会食用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到菜市场搜集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食用菌,并且初步询问所买蘑菇的一些自己想问的问题。

2、到树林、田野采集一些蘑菇带回来研究,并记录下采集的地点和生活环境。 教师准备:

有关食用菌方面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放大镜、镊子、水盆等。

【教学过程 】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拿着从菜市场或树林、田野中搜集回来的各种蘑菇,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收集到的蘑菇的种类、结构以及回忆复述在收集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

拿着从菜市场或树林、田野中搜集回来的各种蘑菇,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收集到的蘑菇的种类、结构以及回忆复述在收集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菌,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吃的真菌有哪些?

教师展示一幅香菇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学生交流。

2. 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察蘑菇的外形

课前,

老师要求大家带一些蘑菇,带相同蘑菇的同学就进坐在一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这种蘑菇有哪些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交流。

师:你发现了蘑菇的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并完成蘑菇结构图。

小结: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 活动二:认识蘑菇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

1. 提出问题:蘑菇是怎样生长的?大家猜一猜。

学生交流。

2. 关于蘑菇的生长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的更清楚?播放课件。(蘑菇是一种比较低等的植物属真菌类,它不会开花,不能产生种子,只能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孢子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萌发成为新的蘑菇。

蘑菇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养料,只能利用它的菌丝伸到土壤或腐烂木头中去吸取现成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所以蘑菇常常生长在温暖阴湿而富有有机质的地方。

孢子落到土壤中就产生菌丝,依靠营养菌丝吸收养分和水分,然后生出子实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蘑菇。但是子实体开始很小,不易被发觉,等到吸足水分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伸展开来。

小结: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补充资料

食用菌的生长繁殖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温度适宜,其生命活动旺盛。超过或低于适温,其中活力减退或缓慢。

根据食用菌菌丝所需的最适温度,可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1. 低温型:最适温度24℃~28℃,如朴菇、滑菇、松菇,最高温度30℃。

2. 中温型:最适温度24℃~30℃,最高温度32℃~34℃。如香菇、蘑菇、银耳、黑木耳。

3. 高温型:最适温度28℃~34℃,最高温度36℃。如草菇、茯苓。

3. 总结概括 抽象提升

我们学习了食用菌的种类,也了解了他们的生长环境,是不是有部分同学们会认为只要是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蘑菇就可以使用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毒蘑菇的种类及外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对以前章节的复习。

1、识别不可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外貌。自由活动

㈠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1、汇总学生带来的各种蘑菇

2、利用课件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蘑菇的图片。

双孢菇

又称洋蘑菇、二孢蘑菇。

平菇 木耳

金针菇 灵芝

香菇

2、如何区分有毒的蘑菇?

利用课前准备的视频播放误食有毒蘑菇的后果,提醒学生不要自己乱使用或接触不认识、不了解的蘑菇。在提醒的同时具体认识常见的不可食蘑菇的种类及外貌。

在众多的蘑菇中,有一些是不能食用的,也就是毒蘑菇,你知道毒蘑菇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交流。

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11页资料卡。

学生阅读。

学生交流。

小结: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3对真菌进行复习,并加深印象。

拓展活动

参观当地的蘑菇养殖基地,了解蘑菇生长素需要的环境及条件,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本教案由易到难,从生活中来,慢慢提升难度,教给同学们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的提高了难度,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认识食用菌对丰富人类的生活的重要性,并在有毒蘑菇方面也有一定的涉及,教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认识食用菌,对已学知识的充分运用。

板书设计:

食用菌

食用菌(真菌)的生长环境: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菌盖

菌褶

蘑菇

菌柄

菌丝

地下菌丝

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食用菌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教学目标】

1. 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

2. 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毒。

3. 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

4. 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

5.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蘑菇的结构特点及生活环境,体会食用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1、到菜市场搜集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等食用菌,并且初步询问所买蘑菇的一些自己想问的问题。

2、到树林、田野采集一些蘑菇带回来研究,并记录下采集的地点和生活环境。 教师准备:

有关食用菌方面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放大镜、镊子、水盆等。

【教学过程 】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拿着从菜市场或树林、田野中搜集回来的各种蘑菇,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收集到的蘑菇的种类、结构以及回忆复述在收集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

拿着从菜市场或树林、田野中搜集回来的各种蘑菇,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收集到的蘑菇的种类、结构以及回忆复述在收集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菌,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常吃的真菌有哪些?

教师展示一幅香菇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

学生交流。

2. 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察蘑菇的外形

课前,

老师要求大家带一些蘑菇,带相同蘑菇的同学就进坐在一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这种蘑菇有哪些特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交流。

师:你发现了蘑菇的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并完成蘑菇结构图。

小结:蘑菇的身体分为菌盖、菌柄两部分,菌盖下面有菌褶,菌柄里有菌丝。 活动二:认识蘑菇生长过程及生长环境

1. 提出问题:蘑菇是怎样生长的?大家猜一猜。

学生交流。

2. 关于蘑菇的生长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的更清楚?播放课件。(蘑菇是一种比较低等的植物属真菌类,它不会开花,不能产生种子,只能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孢子散落到哪里就在哪里萌发成为新的蘑菇。

蘑菇没有叶绿素,自己不会制造养料,只能利用它的菌丝伸到土壤或腐烂木头中去吸取现成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所以蘑菇常常生长在温暖阴湿而富有有机质的地方。

孢子落到土壤中就产生菌丝,依靠营养菌丝吸收养分和水分,然后生出子实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蘑菇。但是子实体开始很小,不易被发觉,等到吸足水分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伸展开来。

小结: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补充资料

食用菌的生长繁殖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温度适宜,其生命活动旺盛。超过或低于适温,其中活力减退或缓慢。

根据食用菌菌丝所需的最适温度,可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1. 低温型:最适温度24℃~28℃,如朴菇、滑菇、松菇,最高温度30℃。

2. 中温型:最适温度24℃~30℃,最高温度32℃~34℃。如香菇、蘑菇、银耳、黑木耳。

3. 高温型:最适温度28℃~34℃,最高温度36℃。如草菇、茯苓。

3. 总结概括 抽象提升

我们学习了食用菌的种类,也了解了他们的生长环境,是不是有部分同学们会认为只要是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蘑菇就可以使用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毒蘑菇的种类及外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到的知识,对以前章节的复习。

1、识别不可食用蘑菇的种类及外貌。自由活动

㈠各种各样的食用菌。

1、汇总学生带来的各种蘑菇

2、利用课件展示搜集到的各种蘑菇的图片。

双孢菇

又称洋蘑菇、二孢蘑菇。

平菇 木耳

金针菇 灵芝

香菇

2、如何区分有毒的蘑菇?

利用课前准备的视频播放误食有毒蘑菇的后果,提醒学生不要自己乱使用或接触不认识、不了解的蘑菇。在提醒的同时具体认识常见的不可食蘑菇的种类及外貌。

在众多的蘑菇中,有一些是不能食用的,也就是毒蘑菇,你知道毒蘑菇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交流。

看来,大家对有毒蘑菇的特点已有所了解,究竟怎样来识别有毒的蘑菇呢? 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11页资料卡。

学生阅读。

学生交流。

小结: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3对真菌进行复习,并加深印象。

拓展活动

参观当地的蘑菇养殖基地,了解蘑菇生长素需要的环境及条件,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本教案由易到难,从生活中来,慢慢提升难度,教给同学们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进一步的提高了难度,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认识食用菌对丰富人类的生活的重要性,并在有毒蘑菇方面也有一定的涉及,教案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认识食用菌,对已学知识的充分运用。

板书设计:

食用菌

食用菌(真菌)的生长环境:

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菌盖

菌褶

蘑菇

菌柄

菌丝

地下菌丝

识别有毒蘑菇的方法: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教案1 (1)
  • <食用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亲身经历科学调查.观察.查阅和整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过程. 2.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学会分享.欣赏他人的研究成果:乐于从 ...查看


  •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可以食用的叶子
  •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叶子的各种食用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多吃蔬菜,不挑食. 活动准备 1.各种可以食用的叶子:大白菜.包菜.生菜.香 ...查看


  • 春季饮食安全教育教案
  • 高一年级春季饮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的 : 1.知道春季是很多疾病多发季节,因此要了解饮食应注意事项. 2.培养正确饮食卫生习惯,科学进餐.健康用餐. 二.班会课时:两课时 三.班会准备: 学习了解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也分组自己搜 ...查看


  • 一(1)班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市桥东沙小学一1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食品安全原则 2. 如何卫生地食用食品 教学重点:了解食品安全原则 教学内容: 一.远离无证食品店摊 青少年学生活动量大,消耗多,加上生长发育的需要,食欲旺盛.往往会利用放学和课间 ...查看


  • 兴隆宫小学食品安全教案第八课
  • 食品安全教案 教学内容:卫生食品安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认识食物中毒特征,提高自我救护意识,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2.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陈述一些因食品卫生而出现问题的学生.(有腹泻.腹痛.呕 ...查看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病毒教案及反思
  • 六年级科学<馒头发霉了>教案及反思 授课内容: 馒头发霉了 课型:新授 授课时间:2013.9.9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2.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3.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 ...查看


  • 4.3减盐教案
  • 减盐班会教案 四年级3班 减盐与健康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食盐,了解食盐过量对身体的危害. 2.通过学习,能了解生活中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对身体的好处. 教学重点:全面了解食用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 ...查看


  • 中考说明文阅读教案
  •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 一. 复习目标 1. 了解中考说明文常见题型,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 2. 熟练掌握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方法 3. 准确辨别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其作用 4. 领会说明文体现的科学思想及精神 二. 复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查看


  •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
  •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细致.客观地观察.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