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诗两首
课标分析: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5个字,会写7个字。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 “认识”和“会写”。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20课为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既不刻画酒宴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借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时,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题材与现代文章结构不同,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课前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古代朋友送别等礼仪,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情。
教学课时:
二课时。
预习单
[基础达标]
一、给多音字组词。 舍{ 朝{ 尽{
二、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所写,“黄鹤楼”在
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写的诗。“使”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形近字组词。
陵( ) 烟( ) 渭( ) 浥( )
棱( ) 咽( ) 谓( ) 挹( )
五、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使: (2)更: (3)尽:
六、请再写出一首王维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阙( ) 宦( ) 岐( ) 蜀( )
2、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诗,既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又洋溢着对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诗中饱含深情而寓有哲理,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黄鹤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板书:
教学反思:
20. 古诗两首
课标分析: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5个字,会写7个字。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 “认识”和“会写”。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20课为两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将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的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既不刻画酒宴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借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
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上学期处于向高年级过渡时,学生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题材与现代文章结构不同,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课前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古代朋友送别等礼仪,课上进行交流,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情。
教学课时:
二课时。
预习单
[基础达标]
一、给多音字组词。 舍{ 朝{ 尽{
二、写出带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尽: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所写,“黄鹤楼”在
________________,“之”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元二使安西》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写的诗。“使”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形近字组词。
陵( ) 烟( ) 渭( ) 浥( )
棱( ) 咽( ) 谓( ) 挹( )
五、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使: (2)更: (3)尽:
六、请再写出一首王维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阙( ) 宦( ) 岐( ) 蜀( )
2、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诗,既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又洋溢着对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诗中饱含深情而寓有哲理,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安慰和鼓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黄鹤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板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