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姓氏制度的世界意义

“姓名只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与给小猫、小狗取的名子没有任何区别……”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侯,我们的班主任这样告诉我们。

现在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同学们的反应:哄堂大笑!但之后的学校教育加强的我对姓名的上述认识——姓名只是一个符号!

问题是:如果姓名只是一个符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像小猫小狗那样随意取名呢?中国习人惯上总上以固定的姓氏+不固定的名的形式为自己命名。另外,为什么不同民族都要迟早发展出姓氏呢?400年前,欧洲人开始普遍始用姓氏,日本人在1875年以后也颁布法令,要求每一个日本人必须有姓;外蒙人在取消姓氏使用后,由1999年3月又恢复使用姓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增加,降低了人口质量。(1999年02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显然易见,一个人的“名”的确是他(或她)的符号,但姓氏显然还有比“符号”更多的意义。那么姓氏的本质是什么呢?在全球交通和通讯高度发达,人口流动性增加的时代,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完备的姓氏制度,中国姓氏制度对当代世界有何借鉴意义呢?

据宋代罗泌《路史》注引三国谯周的《古史考》,七千年前左右的伏羲已经开始建立姓氏制度,并用两张鹿皮作为男女双方订婚的礼物,在此之前,人类处于“男女无别”的婚姻时代,这里的“男女无别”显然指一夫一妻制度之前人们的婚姻状态。上面说:

“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lì)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伏羲时代是否有姓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四、五千年的炎黄时代有姓似乎是可信的,当时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居住地为姓。黄帝在姬水,所以以“姬”为姓,炎帝在姜水,以“姜”为姓。《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左虫右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秦汉以前姓和氏是有别的,姓是血缘标志,而氏是氏族内一个家族的称号,姓不可变,氏则多变。比如大禹一族,皆为“姒”姓,但他被分封的后人则以国为姓,有“夏后氏”、“有扈氏”等等。据《史记·夏本纪》:“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氏,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东汉郑玄《郑玄驳许慎“五经异义”》总结说:“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

随着秦汉以后姓与氏合流,周代宗法社会下姓氏制度的政治功能降低,但其增强人口素质的功用却没有降低。

我们的先人建立姓氏制度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了以生殖健康“别婚姻”,使“同姓不婚”,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恶果。这项制度在先秦文献中被反复提及。《左传·僖公二十年》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又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礼记》中有多条类似记载,不再赘述。

现代遗传学告诉我们,人有46条染色体,其中X和Y染色体控制性别。在男人精子中,一半含有X,一半含有Y;女人的卵子只含有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当精子中的X染色体遇到卵子中的X染色体,组成新的染色体对XX时,就生女孩;当精子中的Y染色体与卵子中的X染色体相遇,组成XY时,就生男孩。所以一个家族的男孩的Y染色体复制自先祖,在这个意义上,姓是Y染色体的标识,通过这种标识能够相当有效地防止近繁殖以及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生。

宋以后,私家修家谱兴起,这使得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姓氏制度,对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家谱被看成封建流毒,有些甚至付之一炬。姓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成了“符号”,这是怎样的悲剧啊!

除了生殖健康,家谱还会凝聚整个社会的基层组织,增强了个体的社会文化认同,这是其他制度很难发挥到的作用。

我的办公室刚刚来了一位年轻人,祖籍徐州,他除了带不多的书和生活必须品,还带来了自己宗族的家谱。当我问他为什么带这个东西时,他如数家珍的给我讲起他们家族的名人,他的父亲作为新一代家长如何关注家族事务,他自己对妹妹、弟弟们的责任。其庄重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数千年来,家庭和家族一直是国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他防止了西方社会的原子化和个人自由主义的泛滥。在中国社会中,一人个的努力是为了家国的荣耀,光宗耀祖得到国人最广泛的认同。钱穆先生将西方人的精神性生活称为“上帝教”,称中国人的精神性生活为“良心教”,他这样论述家庭(家族)生活对于国人的重要意义:“西方人必须有教堂,教堂为训练人心与上帝接触相通之场所。中国人不必有教堂,而亦必须有一训练人心使其与大群接触相通之场所。此场所便是家庭。中国人乃以家庭培养其良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故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的教堂。中国人并不以家庭教人自私自利,中国人实求以家庭教人大公无我。”(钱穆,《孔子与心教》,《思想与时代》第21期)

自五百年前人文思想在全世界普遍复兴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对现世的关注,对家庭的重视从整体上似乎变得越来越突出,记录家族史的家谱理应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包括家谱在内的中国姓氏制度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尚待有志者发掘、发扬!

“姓名只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与给小猫、小狗取的名子没有任何区别……”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侯,我们的班主任这样告诉我们。

现在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同学们的反应:哄堂大笑!但之后的学校教育加强的我对姓名的上述认识——姓名只是一个符号!

问题是:如果姓名只是一个符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像小猫小狗那样随意取名呢?中国习人惯上总上以固定的姓氏+不固定的名的形式为自己命名。另外,为什么不同民族都要迟早发展出姓氏呢?400年前,欧洲人开始普遍始用姓氏,日本人在1875年以后也颁布法令,要求每一个日本人必须有姓;外蒙人在取消姓氏使用后,由1999年3月又恢复使用姓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亲结婚增加,降低了人口质量。(1999年02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显然易见,一个人的“名”的确是他(或她)的符号,但姓氏显然还有比“符号”更多的意义。那么姓氏的本质是什么呢?在全球交通和通讯高度发达,人口流动性增加的时代,人类历史上最古老完备的姓氏制度,中国姓氏制度对当代世界有何借鉴意义呢?

据宋代罗泌《路史》注引三国谯周的《古史考》,七千年前左右的伏羲已经开始建立姓氏制度,并用两张鹿皮作为男女双方订婚的礼物,在此之前,人类处于“男女无别”的婚姻时代,这里的“男女无别”显然指一夫一妻制度之前人们的婚姻状态。上面说:

“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lì)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

伏羲时代是否有姓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四、五千年的炎黄时代有姓似乎是可信的,当时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居住地为姓。黄帝在姬水,所以以“姬”为姓,炎帝在姜水,以“姜”为姓。《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左虫右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秦汉以前姓和氏是有别的,姓是血缘标志,而氏是氏族内一个家族的称号,姓不可变,氏则多变。比如大禹一族,皆为“姒”姓,但他被分封的后人则以国为姓,有“夏后氏”、“有扈氏”等等。据《史记·夏本纪》:“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氏,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东汉郑玄《郑玄驳许慎“五经异义”》总结说:“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故世本之篇,言姓则在上,言氏则在下也。”

随着秦汉以后姓与氏合流,周代宗法社会下姓氏制度的政治功能降低,但其增强人口素质的功用却没有降低。

我们的先人建立姓氏制度的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了以生殖健康“别婚姻”,使“同姓不婚”,防止近亲繁殖带来的恶果。这项制度在先秦文献中被反复提及。《左传·僖公二十年》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又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礼记》中有多条类似记载,不再赘述。

现代遗传学告诉我们,人有46条染色体,其中X和Y染色体控制性别。在男人精子中,一半含有X,一半含有Y;女人的卵子只含有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当精子中的X染色体遇到卵子中的X染色体,组成新的染色体对XX时,就生女孩;当精子中的Y染色体与卵子中的X染色体相遇,组成XY时,就生男孩。所以一个家族的男孩的Y染色体复制自先祖,在这个意义上,姓是Y染色体的标识,通过这种标识能够相当有效地防止近繁殖以及基因遗传疾病的发生。

宋以后,私家修家谱兴起,这使得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姓氏制度,对中华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家谱被看成封建流毒,有些甚至付之一炬。姓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成了“符号”,这是怎样的悲剧啊!

除了生殖健康,家谱还会凝聚整个社会的基层组织,增强了个体的社会文化认同,这是其他制度很难发挥到的作用。

我的办公室刚刚来了一位年轻人,祖籍徐州,他除了带不多的书和生活必须品,还带来了自己宗族的家谱。当我问他为什么带这个东西时,他如数家珍的给我讲起他们家族的名人,他的父亲作为新一代家长如何关注家族事务,他自己对妹妹、弟弟们的责任。其庄重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数千年来,家庭和家族一直是国人精神生活的核心,他防止了西方社会的原子化和个人自由主义的泛滥。在中国社会中,一人个的努力是为了家国的荣耀,光宗耀祖得到国人最广泛的认同。钱穆先生将西方人的精神性生活称为“上帝教”,称中国人的精神性生活为“良心教”,他这样论述家庭(家族)生活对于国人的重要意义:“西方人必须有教堂,教堂为训练人心与上帝接触相通之场所。中国人不必有教堂,而亦必须有一训练人心使其与大群接触相通之场所。此场所便是家庭。中国人乃以家庭培养其良心,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故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的教堂。中国人并不以家庭教人自私自利,中国人实求以家庭教人大公无我。”(钱穆,《孔子与心教》,《思想与时代》第21期)

自五百年前人文思想在全世界普遍复兴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对现世的关注,对家庭的重视从整体上似乎变得越来越突出,记录家族史的家谱理应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包括家谱在内的中国姓氏制度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尚待有志者发掘、发扬!


相关文章

  • 论中国姓氏文化及其意义
  • 上个世纪后半叶,一部名叫<根>的小说横空出世.风靡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一股寻根问祖的潮流,这股潮流至今仍绵绵不断.生生不息. 寻根问祖不仅仅是人类的一种怀旧的情感,也是后人对先祖的认同,又时后来者对历史的反思,更是继承者对未来 ...查看


  • 只华姓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只华姓氏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族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来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行,为了适应宗族支系标识的需要,根据宗族支系的爵位.官职.封 ...查看


  • 中华姓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姓氏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庭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来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进,为了适应宗教支系标识的需要,根据宗族支系的爵位.官职. ...查看


  • 中华姓氏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华姓氏 古代典章制度中,对于姓氏相当重视,姓氏是家庭出身与社会等级的标志.姓与氏原来是分立的两个概念,在上古时期有姓无氏,西周时随着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进,为了适应宗教支系标识的需要,根据宗族支系的爵位.官职.封国 ...查看


  • 老老实实讲故事规规矩矩拍片子
  • 导演卢卫国 电视剧出炉后,会让观众对河南有深刻认识 对于河南来说,现今还缺乏一部在全国或在本省有影响力的作品.电视系列剧<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可以说是迄今最有意义最为厚重的一个载体,拍出来后势必对全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作为河南 ...查看


  • 百家姓的由来 1
  • 百家姓 炎黄二帝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 ...查看


  • 闽台地名是汉民族心理文化的反映①
  • 闽台地名是汉民族心理文化的反映 林宝卿 ① 摘要:本文从迁徒地名.人物地名. 思安祈福地名.宗教信仰地名.龙神地名.宗族地名等六个方面来论证闽台地名反映汉民族心理文化. 关键词:闽台地名文化 组成地名的物质材料是语言文字,它是文化的一个组成 ...查看


  • 广州街坊论坛 - 分坛 - 姓氏:中国人的遗传密码
  • 姓氏:中国人的遗传密码 -------------------------------------------------------------------------------- 2007年05月16日 16:19 来源:中国文化网 ...查看


  • 第2章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 第2章 中国旅游历史文化 我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个发展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包容性与持续性:首先,除了时代差异外,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