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能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一、现阶段师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太度端正,治学严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也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较差。其中有人不注重为人师表,业务不精益求精;有人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运用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强,参加科研、教研与教改活动的积极性较差;有人经商、参与第二职业;有人利已主义、享乐主义与中庸思想较为严重。
二、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面对新的形势,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树立什么样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想讲以下几点:
(一)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
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 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三)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一) 教育管理部门及领导要正确认识师德教育,端正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指导思想,进而明确学校在此项工作上的责任。
目前,由于教师队伍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增加了难度,加之师德建设见效慢,成果不明显,特别是教学质量等目标的干扰,使部分学校时常无暇于教师理性精神的培养,从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学校师德建设的片面化、教条化、空洞化、形式化。实质上开展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开展师德建设就是抓教学质量,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新时期师德建设工作中必须掌握好领导权,主动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塑造教师高尚人格的系统工程来长期的有序实施。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帮助教师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要把教师道德建设的各项活动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做出道德行为的正
确选择。要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要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教师。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遵守的重要师德原则,是人民教师对社会、对学生应尽的神圣职业义务。但是,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劳动,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千变万化的外界难以直接监督的自觉劳动,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的劳动。要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师德觉悟和思想境界。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引导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未来前途深深关切,站在培养新一代,继往开来的历史前沿。要引导教师对学生前途关心、对学生一生负责,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和途径为使师德建设成为学校一项全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收到实效、落到实处,必须开展好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要抓好典型示范。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要抓好机制建设。师德建设教育固然重要,但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
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有关部门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要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总之,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才能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抓到根本。引导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学校才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新形式下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能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一、现阶段师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太度端正,治学严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但也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事业心不强,职业情感淡薄,奉献意识与敬业精神较差。其中有人不注重为人师表,业务不精益求精;有人知识更新的主动性与运用新知识的自觉性不强,参加科研、教研与教改活动的积极性较差;有人经商、参与第二职业;有人利已主义、享乐主义与中庸思想较为严重。
二、师德建设的内涵
师德教育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面对新的形势,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树立什么样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想讲以下几点:
(一)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
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 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
(三)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当然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更需要的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会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一) 教育管理部门及领导要正确认识师德教育,端正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指导思想,进而明确学校在此项工作上的责任。
目前,由于教师队伍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使学校的师德建设增加了难度,加之师德建设见效慢,成果不明显,特别是教学质量等目标的干扰,使部分学校时常无暇于教师理性精神的培养,从而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学校师德建设的片面化、教条化、空洞化、形式化。实质上开展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开展师德建设就是抓教学质量,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在新时期师德建设工作中必须掌握好领导权,主动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塑造教师高尚人格的系统工程来长期的有序实施。
(二)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帮助教师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广大教师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努力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要把教师道德建设的各项活动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能力和做出道德行为的正
确选择。要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要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教师。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遵守的重要师德原则,是人民教师对社会、对学生应尽的神圣职业义务。但是,教书育人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劳动,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形式千变万化的外界难以直接监督的自觉劳动,是一种极为细致复杂的艰辛的劳动。要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师德觉悟和思想境界。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引导教师对社会主义祖国未来前途深深关切,站在培养新一代,继往开来的历史前沿。要引导教师对学生前途关心、对学生一生负责,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特别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和途径为使师德建设成为学校一项全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收到实效、落到实处,必须开展好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要抓好典型示范。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要抓好机制建设。师德建设教育固然重要,但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搞好评选表彰教书育人
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师德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和学术梯队选拔等方面优先考虑。建议有关部门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殊津贴。二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及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要将师德建设与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把师德要求落实到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中。三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制定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总之,强化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才能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抓到根本。引导教师以良好的教风带动学风,努力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奉献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学校才尽到了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