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周希汉的“一二三四五”
在年龄、资历相当的众多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有这么一位军长,他的成长历程有点特别:没有当过营长而当科长,没有当过团长而当旅长,没有当过师长而当军长。这个军长,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周希汉。
一次谈话
1949年2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统一编制序列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二野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第四兵团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十三军是由中野第四纵队改称的,下辖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这三个师分别由第四纵队的第十、第十三旅和豫西的部分部队改称。原中野第十旅旅长周希汉出任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原中野第十三旅旅长陈康出任副军长,原中野第十旅政委廖冠贤出任军副政委,第十三军首任政治委员由原中野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出任。
上任前,二野政委邓小平找周希汉谈话。邓小平的第一句话是:“周希汉同志,这十年来,我们在你的使用上是有意压了你的。你早就该当军长。晓不晓得为什么到现在才提你?”
周希汉不假思索地说:“是不是领导认为我骄傲?”
邓小平说:“对头,就是为了这个。我们就是要杀一杀你的傲气。骄傲有时候就是一个优秀指挥员最危险的敌人。我们这样做,是对你负责,也是对革命负责。”
周希汉坦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川陕根据地时,徐向前总指挥也批评过我。我知道自己这个弱点,就是改不掉。”
邓小平丝毫没有迁就之意:“改得掉得改,改不掉也得改。必须得改!领导上可以理解你,同志们可以理解你,但是出了问题,革命事业不能原谅你,明白吗?”
1913年出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周希汉,打小就骄傲和清高。用他自己的话,是这样解释自己的骄傲和清高的:“我脑壳比别人小两圈,如果不爱琢磨,就比不过人家。琢磨时间一长呢,话就少,人家就说我骄傲和清高,真的没办法!”
周希汉爱琢磨,在战争年代是件好事。参加红军两年后,已是红军排长的周希汉,被提拔到红一军十三师三十八团担任青年团团委书记。他去团部机关上任时,路过一个叫姑岭的小村庄。这个姑岭村虽然不大,地势却比较高,坐落在离团部只有一里地的半山腰上。他停住了脚步,站在山坡上仔细观察团部周围的地形,心想:团部的正面和背后虽然有依托,但是姑岭应该摆放一支部队,一个连或者一个排也行!
周希汉琢磨着进了团部指挥所,没顾别的,开口就对团长任南、政委宋亚伦说:“姑岭要摆些部队!”
团长和政委不问为什么,只是一个劲地朝周希汉笑。
周希汉被笑得好不自在,实在忍不住,又开了口:“难道建议不对?莫非是我说错了?”
此时,周希汉才发现,有位首长一直在望着自己。任南团长这时才介绍说:“周希汉,他就是我们的徐副军长。刚才徐副军长也指出了我们团的这个部署疏漏。”
周希汉赶忙向徐向前敬礼。徐向前握着周希汉的手说:“单薄了些!”
周希汉不服气地说:“关云长也打败仗,诸葛亮、庞士元也打胜仗。再说,现在有机枪,有火炮了嘛!瘦弱点,没问题的,将在谋而不在勇!”
徐向前被他逗乐了,说:“好,好!”接着问:“你晓得《三国演义》的故事,看过书还是看过戏?”
周希汉很干脆地回答:“书。”
徐向前再问:“刚才你说现在有机枪和火炮,勇力过人、武艺高超那一套不像古代那样重要了,不过古代军事家总结出来的兵法精髓,现在还是有用的。你能随便讲两条吗?”
周希汉挺了挺胸,说:“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声东击西,攻敌之必救而打其援。还有,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
徐向前满意地接过周希汉的话:“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来,到地图上来找一找你们团部和姑岭。”
这一下,周希汉傻眼了。红军地图原来就稀罕,再说周希汉也看不懂地图。
周希汉坦诚地说:“我看不懂!”接着,又补了一句:“不过我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
徐向前说:“讲得好。没有学不会的本事!”
周希汉当军长时,邓小平找他谈话,让周希汉受益匪浅。从那时起,周希汉在战斗指挥上,在政治生涯中,开始走向成熟。
两张路条
周希汉在革命生涯初期,有两张路条,系着两条人生道路,或者说有两种命运结局等待着他。
1931年春,一股“肃反”的“政治冷空气”在鄂豫皖的红军队伍中劲吹。时任红一军十三师三十八团青年团团委书记的周希汉,没有想到,自己被保卫局工作队的同志“请”了去。有人揭发他是混进红军队伍里的富农。
周希汉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怎么成富农了呢?
然而,没有人能证明周希汉不是富农,而他自己说了不算。
自己说自己不是富农不算,周希汉想起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邓盘楚和丁茂贤。于是,周希汉脱口而出:“邓盘楚和丁茂贤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不说还好,这一说更糟糕。保卫局的人说:“丁茂贤?他父亲做过前清的道台,是数一数二的大财主,他本人便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不纯分子‟,正在接受审查。邓盘楚呢,他虽然是工人出身,但他的未婚妻是麻城大地主的女儿,也正在接受审查。不纯分子证明不纯分子纯洁,不是笑话吗?”
就这样,周希汉被关了一个月。最后,周希汉被逼交出包括军服在内的所有红军物品,只留一身便衣,还有一张路条:周希汉系富农出身,开除回乡生产,沿途放行。
周希汉怀揣这张路条,一整天都在团部周围的山沟和山坡打转。天黑了,他坐在山坡上,看着团部,坐了一夜。
天亮时,周希汉打定了主意,找麻城苏维埃去,他们能证明自己不是富农,让他们开个证明再回来,反正,不能离开红军。
周希汉被开除后,鄂豫皖根据地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红四军主力南下应山、罗田、广济等地作战,战果颇丰;二是张国焘等制造的“白雀园肃反”,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损失。
那张“开除”周希汉的路条,对于他来说,在那血腥的几个月里,或许是件好事。
几个月后,周希汉拿到了麻城苏维埃开出的证明:
周希汉家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特此证明。
周希汉如获至宝,拿着这张新开出的路条回到部队。此时,部队正在筹建红四方面军。大家都在为筹建机关忙碌,无暇考虑周希汉的事。政治部的人看过周希汉的证明,不置可否。
周希汉想,没有赶人走,就是接收了。于是,他就在军部的伙房帮厨。
几天后,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钻进了周希汉的耳朵:“有锅巴没有?”
原来是徐向前错过了吃饭时间,一头扎进了伙房。
徐向前一眼就认出了周希汉,问:“你这个小鬼,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了?”
这一问,问得周希汉眼圈都红了。周希汉忙不迭地从怀中掏出证明,没头没脑地说:“我不是富农,我把证明带来了!”
徐向前让周希汉慢慢说。周希汉这才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讲述了一遍。
徐向前紧锁眉头,沉思片刻说:“你不要回三十八团了,任南团长已被处死,宋亚伦政委关着还没放。你留在机关吧,给我当书记员。我没有多少事,你主要还是干参谋。怎么样?”
徐向前说的书记员,就是做秘书的工作,主要是抄抄写写。
就这样,周希汉开始在红四方面军机关工作。
三位女性
1933年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扩编,下辖第四军、第九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等4个军,周希汉由书记员改任第九军作战科科长。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决定强渡嘉陵江、涪江,开始长征。
渡江,需要船只。身为作战科科长的周希汉,工作开始连轴转,深入当地,动员船工支援。
在涪江边上,发高烧的周希汉突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等周希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船上,旁边还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
周希汉本要开口向她借船,但女子却先开了口:“听说红军里有女兵,真的?”
显然,女子知道周希汉是红军。因此,周希汉就如实相告:“有,当然有。各军医院里有很多,她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连死都不怕的。”
这一下,女子的脸无比灿烂起来:“我跟你去当红军,你们要不要?”
周希汉没有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不过,还是附和道:“要!怎么不要?”
通过交谈,周希汉知道姑娘名叫杜鹃。周希汉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开口向杜鹃借船。
杜鹃还是那股川妹子的辣味:“借船可以,但要带上我。”
周希汉想,打仗怎能让女子上前线呢,于是说:“打仗是男人的事。再说,你不是要参加红军吗?我们红军有纪律的,你得服从命令。”
杜鹃回答得很干脆:“我现在还不是红军嘛!”
“那你更要听招呼。这是军事行动,是打仗!”周希汉解释说。
杜鹃则不依不挠:“你这个忘恩负义的!我家的船,不给你用!”
周希汉说:“可以,你的船我们不用了!”
这一下,杜鹃傻眼了,乖乖地让了步:“我是说着玩的嘛!”
几天后,渡江开始。忙于作战部署的周希汉,怎么也没有想到,目送第一梯队红军离岸后,突然发现船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杜鹃,杜鹃上了第一梯队的船。
第一梯队接近对岸时,周希汉立即上了第二梯队的船。不足一里宽的江面,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对岸的守军已被打垮,红军缴获了大量船只。突击营长跑到刚刚踏上岸的周希汉面前,什么也没报告,把周希汉引到那条熟悉的船上。船舱里躺着杜鹃。
杜鹃见到周希汉时,已不能说话,眼睛却死死盯着他,搭在胸前的左手拼命地拽衣襟上的纽扣。周希汉不知是该阻止她还是该帮她。她的衣襟已被扯开,贴身的肚兜上,
当胸绣着一朵绚丽的杜鹃花,花下面是用丝线绣的核桃大的一个“周”字。
后来,一位作家为这悲壮的一幕有过这样的描写:
……他在她充满渴望的嘴唇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取下她那带血的肚兜,仔细地揩干净她胸前的血迹,然后将它珍藏进贴胸的怀中。她安详地躺在他的怀抱里,慢慢地闭上眼睛,嘴角上还挂着一丝满足的微笑。他托起她,一步一步地走上岸……
周希汉在这段文字上画了红笔,批注道:她是死在我怀里的,不是“安详地”,而是皱着眉,很痛苦!我也没有那么浪漫,我不会,也没有时间。我得指挥部队向下游突击。那是在打仗!
这是周希汉成为将军后的事。
站在涪江边上的周希汉,看着双目紧闭的杜鹃,思绪万千……
杜鹃的死,让周希汉想起了“周郑氏”。这个与自己结婚却没有谋过面的“妻子”。
事情是这样的,周希汉在“肃反”中被定为富农成分,带着“开除”的路条,回到了故乡湖北省麻城县,找到了麻城苏维埃的主要负责人徐来贵,讲述了自己被“开除”的经过,要求开一个“贫农”的证明。徐来贵以“得向组织报告”为由,没有立即开证明。周希汉只好回家等候。这一下子,可把周希汉的父亲周祁耀高兴坏了,莫不是老天把这个三代单传的儿子送回来续香火啦?!于是,周祁耀开始张罗着为儿子物色对象。女家姓郑,年长周希汉两岁。周祁耀还和亲家换过了庚帖。遗憾的是,这位姓郑的女子,没有大名,连周希汉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也只能称她为“周郑氏”。
当周希汉从徐来贵手上拿到“周希汉家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的路条时,父亲周祁耀则为周希汉择好了良辰吉日。当天,周希汉“听凭”父亲的摆布,在吹吹打打中拜了堂。
夜静时分,周希汉逃离了洞房,回去当红军。
1937年,国共开始合作抗日,周希汉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到了1939年,周希汉已升任三八六旅参谋长。他的婚姻问题引起众人的关注,旅长陈赓、副旅长李成芳都在中间穿针引线。
李成芳通过夫人李平,给周希汉介绍了在太岳行署当秘书的周璇。周璇是太岳地区有名的一朵花。尽管周璇也有这个意思,但17岁的她没有打算过早地把自己嫁出去。就这样,周希汉和周璇之间的交往,不温不火,让人十分着急。
最着急的要数旅长陈赓了。当陈赓听周希汉说,“周璇要等周希汉打完这一仗再考虑”时,便说:“28岁的参谋长,不能老打光棍呢,我看立马举行婚礼!”旅长有话,组织上马上行动起来。当晚,准备炒几个菜,吃顿饭,就算结婚了。可当陈赓向周璇宣布“组织决定”时,周璇却说了一声“不行”。
陈赓说:“什么不行?婚嘛,现在结,回来结还不是一样?”
周璇涨红了脸解释说:“我并没有说等他(周希汉)回来就一定跟他结婚,只是对他说,结婚的事回来再考虑。”
陈赓哈哈大笑起来:“回来再考虑不就是考虑结婚嘛!没有什么两样。周璇同志,共产党员„言必信,行必果‟,你要对自己讲的话负责任。别看周希汉是个老实人,你对他可不能稀里马虎的。”
这时,李成芳夫妻来了,周璇不说话了。陈赓认为她默许了,便抽身走了。
快到入酒席时,陈赓得到报告,周璇不见了。陈赓一愣,想了想说:“先不要声张,赶快派人去找。”
周璇并没有走远。她只是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到外面去理理头绪。最后装着让周希汉的警卫员找到了的样子,回去参加了婚宴。
婚宴很热闹,热闹完了,就是进洞房。可是,一进洞房,周璇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周璇一哭,周希汉只好退了出来:“不要太难过,抓紧时间休息吧!”
周希汉没有埋怨周璇。第二天晚上,周璇仍旧是哭。无奈中的周希汉诚恳地对周璇说:“你不要难过。这件事怪我没有处理好。我对不起你,现在正式向你道歉。你没有想通,我可以把你送回去。想不通,我们可以不做夫妻。我不会勉强你。咱们还是同志。你晓得的,我们虽然进了这里,我们两个连手都没有握过嘛!”说完,周希汉又退了出去。
这番话,本已打动了周璇,可是周希汉自动退了出去,总不能让周璇上前拉住他吧?!更糟的是,第三天晚上,由于次日部队就要出发了,需要参谋长处理的事太多,周希汉一夜没回洞房。而周璇开始还怀着羞怯和不安的心情等周希汉,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便生起了怨气。第二天,她“离家出走”了。
后来,周希汉从前线返回太岳区,两次派警卫员去接周璇,都无功而返,周璇不肯回来。
陈赓知道后,提醒周希汉,要亲自去接。于是,周希汉只好亲自去了一趟太岳行署。行署副主任和两位处长出面做工作,找周璇谈了话,才把周璇接回来。
四个儿子
1944年9月1日,在延安八路军总医院,周璇生下了一个儿子。在医院里,周希汉给儿子取名叫周太安。外人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而周希汉自己却清楚地解释过:孩子怀孕在太岳,出生在延安,取了太岳的“太”和延安的“安”,组成“太安”这个名字。当然,名字里包含着周希汉对太岳的情感,以及对埋在太岳的双胞胎女儿的怀念,也希望儿子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
周希汉的双胞胎女儿只活了两个月,大的叫周鄂,选用了周希汉故乡湖北的简称;小的叫周晋,选用了周璇老家山西的简称。然而,孩子出生两个月后,日军在太岳进行大规模“扫荡”,周希汉指挥部队,周璇跟着机关队伍行军,孩子由民夫用箩筐挑着,不幸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了。
1946年8月1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发起了同蒲战役。至9月1日,连克洪洞、赵城、霍县、灵石、汾西等县城,共歼国民党军第一战区胡宗南部万余人,控制了同蒲铁路南段100余公里,切断了胡宗南与阎锡山的联系。攻打赵城的就是周希汉指挥的第十旅。赵城是8月28日早晨打下来的。
就在这天早晨,周璇给周希汉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喜讯是陈赓传来的。陈赓在电话里听完周希汉汇报赵城战绩后,说:“好哇,周希汉,你这家伙,双喜临门啊!得了赵城,周璇同志又给你生了个胖儿子。”
周希汉用了一天时间,作完战斗总结后,才策马扬鞭赶回到周璇身边。妻子躺在床上,让周希汉给儿子起个名字。
起个什么名字呢?周希汉想起了赵城战役胜利时的那一轮红日,脱口而出:“太阳。就叫周太阳吧。”
1949年3月2日,老三又出生了,还是个男娃。因周璇想念被日军飞机炸死的双胞胎女儿,怀这一胎时就想要个女儿。天不遂心愿,周璇便与周希汉商量,把“老三送给别人吧”。
周希汉说:“给谁呢?既然生下来了,总是咱们的孩子,怎么舍得给别人呀!”
兵荒马乱的,又找不到奶妈,周璇抱着比猴子还瘦小的老三,给儿子取名周奈何,无可奈何的意思。
周希汉一听,连忙摇头,说:“儿子的名字怎么能叫这个啊。现在部队正准备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就叫南征吧。”
无可奈何的周璇把南征送回老家。安顿好老三,又舍不得老二,于是, 她又把老二带回了部队。这样,真正随周希汉指挥的第十三军南征的,倒不是老三南征,而是两个哥哥太
安和太阳。1950年12月26日,周璇又为周希汉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抗援。
抗援的出生是冒了风险的。周璇凭着自己多次生过孩子的经验,否决了周希汉要自己住医院生产的建议。那是12月25日夜半时分,肚子里的抗援开始闹腾。此时,再想去医院,就怕路上颠簸,把孩子生在汽车里。周希汉听妻子说过生孩子的过程,认为没有什么复杂的,一把剪刀一盆水而已,总不比打仗困难吧。周希汉说:“接生,老子自己干!”
同时,周希汉把邻居刘有光夫妇请了过来。
刘有光的夫人刘佩雄也是位“多产母亲”,但却没有做过接生婆,心情比周希汉和周璇还要紧张。刘有光虽然是多年的老朋友,毕竟在这种场合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走来走去发口令瞎张罗。周希汉则像在沙盘前指挥打仗那样,吩咐道:“叫他们搞点开水来!”
刘有光就像传令兵一样,对门外的警卫员复述:“搞两壶开水来!”
躺在床上的周璇忍受着疼痛纠正道:“要把孩子炖了吗?要温水,温的就行。”
于是,刘有光又大声吩咐:“赶快把开水搞温了送来!”
周璇又说:“还有,毛巾和剪刀……”
周希汉赶忙说:“快快快!毛巾!剪刀!”
抗援确实能折腾,周璇疼得昏过去好几次。
老四终于安全出生了,母子平安。
孩子出生时,正赶上抗美援朝,周希汉、周璇和中国无数父母一样,给老四取了一个有时代烙印的名字:“抗援”。
给儿子起好名字后,周希汉率第十军到了河北昌黎集结,待命赴朝作战。没有想到,1952年2月,中央军委撤销了第十军入朝作战的命令。同年3月,周希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
五洋捉鳖
周希汉到海军司令部工作时,正是人民海军初创时期,也是与苏联签订的关于三年内供给海军装备各型舰艇81艘、飞机148架、24个岸炮连队的炮兵装备计划的实施时期。
作为海军参谋长的周希汉,考虑的是如何让装备尽早形成战斗力。但经过一年的训练证明,供货计划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于是,在1953年初,周希汉在海军的一次党委会上,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三年供货计划的基础上,追加两年订货计划,合成一个“五年规划”。周希汉站在海军建设的高度,阐述了理由,并拿出了可行性报告。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表示认可,但这一计划要依赖国家解决。萧劲光让周希汉再进一步论
证,争取第二年提交政务院讨论。
1954年4月,周恩来就海军上报的“五年规划”召开了一次小型专题会议。会上,与会的副总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被周希汉说服了,但因“国家机构经费不得超国家支出的30%”这一条规定,最终没能通过海军的“五年规划”。
会议结束后,海军将领们无声地收拾文件,心情略显沉闷,准备退席。这时,周恩来走了过来,对周希汉讲道:“周希汉,你是海军参谋长,都快成了海军专家了嘛!主席讲,组建海军,就是要让海军在五洋捉鳖。现在看来,海军有捉鳖的大参谋长!”说完,接着问:“去过苏联吗?”
“没有。他是我们的大总管,工作很辛苦,也很刻苦,很善于动脑筋。”萧劲光代答道。
“没有去专门学过,那就更难得了。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进城好几年了,怎么也没见胖一点呢?”周恩来赞许说。
这一下,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周希汉也笑了。
周恩来似乎意犹未尽,继续对周希汉说:“我没有 记错的话,你好像讲过,你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吧?”
“乌国燎(五个了)。”海军副司令员方强,操着浓重的湖南平江口音纠正道,并用手指指了指肚皮,接着 说:“截(这)里又有燎(了)以国(一个)!”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五洋捉鳖之人,也都是常人。海军几位领导暂时忘却了报告被否决的遗憾。
方强说的“截(这)里又有燎(了)以国(一个)”,就是后来周希汉的宝贝女儿“娇娇”,大名周晓红。
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58年底,周希汉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1963年3月,张学思接任海军参谋长,周希汉才真正放下参谋长的工作。其间,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导弹试验;参与并筹划了总参组织的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等诸多大事。
1966年秋末冬初的一天,北京西郊海军大院里,一场批斗会即将开始。被批斗的是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
一班人马包围了周希汉住的小院,口号声一阵高过一阵,只差破门而入了。在夫人周璇的催促下,周希汉犹豫半天,才拨通了周恩来的电话。
可惜,周恩来不在。再拨徐向前的电话。徐向前接到电话很关切地问:“周希汉,怎么不讲话?遇到困难了吧!”
“是,他们要开我的斗争会,人都拥到我的院子里了。我……”徐向前没等周希汉说出下文,便说:“不要理睬他们,就在你的房里不要动。我找李作鹏。搞什么名堂!”
李作鹏是海军政委。徐向前在电话里质问李作鹏,“你们为什么要批斗周希汉?”
李作鹏推脱说:“马上了解一下。”
徐向前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你了解。立刻把人给我撤走,周希汉家里的一根草也不许动!”徐向前马上和叶剑英通电话说了此事。叶剑英立刻向李作鹏下达了措词更为严厉的命令。很快,周希汉的院子里恢复了平静。
周希汉免去了被批斗,也没有被打倒。因为他有了一个光荣的新职务――“毛主席塑像办公室”副主任。不要小看这顶官帽,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可是一把保护伞。此后,周希汉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了。
1976年岁末,正式公布的海军领导班子中,没有了周希汉的名字,但也没有哪一级给他下过离休的命令。他的海军副司令员职务还算不算数呢?情况反映上去后,直到1987年8月1日,周希汉才看到了自己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张命令,标题中有“周希汉等离休”的字样。正文有8位海军原领导人的名单。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周希汉却突然去世。
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周希汉的“一二三四五”
在年龄、资历相当的众多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有这么一位军长,他的成长历程有点特别:没有当过营长而当科长,没有当过团长而当旅长,没有当过师长而当军长。这个军长,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周希汉。
一次谈话
1949年2月5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全军统一编制序列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二野下辖第三、第四、第五兵团。第四兵团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十三军是由中野第四纵队改称的,下辖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这三个师分别由第四纵队的第十、第十三旅和豫西的部分部队改称。原中野第十旅旅长周希汉出任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原中野第十三旅旅长陈康出任副军长,原中野第十旅政委廖冠贤出任军副政委,第十三军首任政治委员由原中野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刘有光出任。
上任前,二野政委邓小平找周希汉谈话。邓小平的第一句话是:“周希汉同志,这十年来,我们在你的使用上是有意压了你的。你早就该当军长。晓不晓得为什么到现在才提你?”
周希汉不假思索地说:“是不是领导认为我骄傲?”
邓小平说:“对头,就是为了这个。我们就是要杀一杀你的傲气。骄傲有时候就是一个优秀指挥员最危险的敌人。我们这样做,是对你负责,也是对革命负责。”
周希汉坦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川陕根据地时,徐向前总指挥也批评过我。我知道自己这个弱点,就是改不掉。”
邓小平丝毫没有迁就之意:“改得掉得改,改不掉也得改。必须得改!领导上可以理解你,同志们可以理解你,但是出了问题,革命事业不能原谅你,明白吗?”
1913年出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周希汉,打小就骄傲和清高。用他自己的话,是这样解释自己的骄傲和清高的:“我脑壳比别人小两圈,如果不爱琢磨,就比不过人家。琢磨时间一长呢,话就少,人家就说我骄傲和清高,真的没办法!”
周希汉爱琢磨,在战争年代是件好事。参加红军两年后,已是红军排长的周希汉,被提拔到红一军十三师三十八团担任青年团团委书记。他去团部机关上任时,路过一个叫姑岭的小村庄。这个姑岭村虽然不大,地势却比较高,坐落在离团部只有一里地的半山腰上。他停住了脚步,站在山坡上仔细观察团部周围的地形,心想:团部的正面和背后虽然有依托,但是姑岭应该摆放一支部队,一个连或者一个排也行!
周希汉琢磨着进了团部指挥所,没顾别的,开口就对团长任南、政委宋亚伦说:“姑岭要摆些部队!”
团长和政委不问为什么,只是一个劲地朝周希汉笑。
周希汉被笑得好不自在,实在忍不住,又开了口:“难道建议不对?莫非是我说错了?”
此时,周希汉才发现,有位首长一直在望着自己。任南团长这时才介绍说:“周希汉,他就是我们的徐副军长。刚才徐副军长也指出了我们团的这个部署疏漏。”
周希汉赶忙向徐向前敬礼。徐向前握着周希汉的手说:“单薄了些!”
周希汉不服气地说:“关云长也打败仗,诸葛亮、庞士元也打胜仗。再说,现在有机枪,有火炮了嘛!瘦弱点,没问题的,将在谋而不在勇!”
徐向前被他逗乐了,说:“好,好!”接着问:“你晓得《三国演义》的故事,看过书还是看过戏?”
周希汉很干脆地回答:“书。”
徐向前再问:“刚才你说现在有机枪和火炮,勇力过人、武艺高超那一套不像古代那样重要了,不过古代军事家总结出来的兵法精髓,现在还是有用的。你能随便讲两条吗?”
周希汉挺了挺胸,说:“扬长避短,避实就虚,声东击西,攻敌之必救而打其援。还有,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
徐向前满意地接过周希汉的话:“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来,到地图上来找一找你们团部和姑岭。”
这一下,周希汉傻眼了。红军地图原来就稀罕,再说周希汉也看不懂地图。
周希汉坦诚地说:“我看不懂!”接着,又补了一句:“不过我能学会。没有学不会的本事。”
徐向前说:“讲得好。没有学不会的本事!”
周希汉当军长时,邓小平找他谈话,让周希汉受益匪浅。从那时起,周希汉在战斗指挥上,在政治生涯中,开始走向成熟。
两张路条
周希汉在革命生涯初期,有两张路条,系着两条人生道路,或者说有两种命运结局等待着他。
1931年春,一股“肃反”的“政治冷空气”在鄂豫皖的红军队伍中劲吹。时任红一军十三师三十八团青年团团委书记的周希汉,没有想到,自己被保卫局工作队的同志“请”了去。有人揭发他是混进红军队伍里的富农。
周希汉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怎么成富农了呢?
然而,没有人能证明周希汉不是富农,而他自己说了不算。
自己说自己不是富农不算,周希汉想起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邓盘楚和丁茂贤。于是,周希汉脱口而出:“邓盘楚和丁茂贤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不说还好,这一说更糟糕。保卫局的人说:“丁茂贤?他父亲做过前清的道台,是数一数二的大财主,他本人便是„混进革命队伍中的不纯分子‟,正在接受审查。邓盘楚呢,他虽然是工人出身,但他的未婚妻是麻城大地主的女儿,也正在接受审查。不纯分子证明不纯分子纯洁,不是笑话吗?”
就这样,周希汉被关了一个月。最后,周希汉被逼交出包括军服在内的所有红军物品,只留一身便衣,还有一张路条:周希汉系富农出身,开除回乡生产,沿途放行。
周希汉怀揣这张路条,一整天都在团部周围的山沟和山坡打转。天黑了,他坐在山坡上,看着团部,坐了一夜。
天亮时,周希汉打定了主意,找麻城苏维埃去,他们能证明自己不是富农,让他们开个证明再回来,反正,不能离开红军。
周希汉被开除后,鄂豫皖根据地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红四军主力南下应山、罗田、广济等地作战,战果颇丰;二是张国焘等制造的“白雀园肃反”,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损失。
那张“开除”周希汉的路条,对于他来说,在那血腥的几个月里,或许是件好事。
几个月后,周希汉拿到了麻城苏维埃开出的证明:
周希汉家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特此证明。
周希汉如获至宝,拿着这张新开出的路条回到部队。此时,部队正在筹建红四方面军。大家都在为筹建机关忙碌,无暇考虑周希汉的事。政治部的人看过周希汉的证明,不置可否。
周希汉想,没有赶人走,就是接收了。于是,他就在军部的伙房帮厨。
几天后,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钻进了周希汉的耳朵:“有锅巴没有?”
原来是徐向前错过了吃饭时间,一头扎进了伙房。
徐向前一眼就认出了周希汉,问:“你这个小鬼,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了?”
这一问,问得周希汉眼圈都红了。周希汉忙不迭地从怀中掏出证明,没头没脑地说:“我不是富农,我把证明带来了!”
徐向前让周希汉慢慢说。周希汉这才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讲述了一遍。
徐向前紧锁眉头,沉思片刻说:“你不要回三十八团了,任南团长已被处死,宋亚伦政委关着还没放。你留在机关吧,给我当书记员。我没有多少事,你主要还是干参谋。怎么样?”
徐向前说的书记员,就是做秘书的工作,主要是抄抄写写。
就这样,周希汉开始在红四方面军机关工作。
三位女性
1933年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扩编,下辖第四军、第九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等4个军,周希汉由书记员改任第九军作战科科长。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决定强渡嘉陵江、涪江,开始长征。
渡江,需要船只。身为作战科科长的周希汉,工作开始连轴转,深入当地,动员船工支援。
在涪江边上,发高烧的周希汉突然眼前一黑,昏了过去。等周希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船上,旁边还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
周希汉本要开口向她借船,但女子却先开了口:“听说红军里有女兵,真的?”
显然,女子知道周希汉是红军。因此,周希汉就如实相告:“有,当然有。各军医院里有很多,她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连死都不怕的。”
这一下,女子的脸无比灿烂起来:“我跟你去当红军,你们要不要?”
周希汉没有想到她会问这个问题,不过,还是附和道:“要!怎么不要?”
通过交谈,周希汉知道姑娘名叫杜鹃。周希汉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开口向杜鹃借船。
杜鹃还是那股川妹子的辣味:“借船可以,但要带上我。”
周希汉想,打仗怎能让女子上前线呢,于是说:“打仗是男人的事。再说,你不是要参加红军吗?我们红军有纪律的,你得服从命令。”
杜鹃回答得很干脆:“我现在还不是红军嘛!”
“那你更要听招呼。这是军事行动,是打仗!”周希汉解释说。
杜鹃则不依不挠:“你这个忘恩负义的!我家的船,不给你用!”
周希汉说:“可以,你的船我们不用了!”
这一下,杜鹃傻眼了,乖乖地让了步:“我是说着玩的嘛!”
几天后,渡江开始。忙于作战部署的周希汉,怎么也没有想到,目送第一梯队红军离岸后,突然发现船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杜鹃,杜鹃上了第一梯队的船。
第一梯队接近对岸时,周希汉立即上了第二梯队的船。不足一里宽的江面,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对岸的守军已被打垮,红军缴获了大量船只。突击营长跑到刚刚踏上岸的周希汉面前,什么也没报告,把周希汉引到那条熟悉的船上。船舱里躺着杜鹃。
杜鹃见到周希汉时,已不能说话,眼睛却死死盯着他,搭在胸前的左手拼命地拽衣襟上的纽扣。周希汉不知是该阻止她还是该帮她。她的衣襟已被扯开,贴身的肚兜上,
当胸绣着一朵绚丽的杜鹃花,花下面是用丝线绣的核桃大的一个“周”字。
后来,一位作家为这悲壮的一幕有过这样的描写:
……他在她充满渴望的嘴唇上轻轻地吻了一下,取下她那带血的肚兜,仔细地揩干净她胸前的血迹,然后将它珍藏进贴胸的怀中。她安详地躺在他的怀抱里,慢慢地闭上眼睛,嘴角上还挂着一丝满足的微笑。他托起她,一步一步地走上岸……
周希汉在这段文字上画了红笔,批注道:她是死在我怀里的,不是“安详地”,而是皱着眉,很痛苦!我也没有那么浪漫,我不会,也没有时间。我得指挥部队向下游突击。那是在打仗!
这是周希汉成为将军后的事。
站在涪江边上的周希汉,看着双目紧闭的杜鹃,思绪万千……
杜鹃的死,让周希汉想起了“周郑氏”。这个与自己结婚却没有谋过面的“妻子”。
事情是这样的,周希汉在“肃反”中被定为富农成分,带着“开除”的路条,回到了故乡湖北省麻城县,找到了麻城苏维埃的主要负责人徐来贵,讲述了自己被“开除”的经过,要求开一个“贫农”的证明。徐来贵以“得向组织报告”为由,没有立即开证明。周希汉只好回家等候。这一下子,可把周希汉的父亲周祁耀高兴坏了,莫不是老天把这个三代单传的儿子送回来续香火啦?!于是,周祁耀开始张罗着为儿子物色对象。女家姓郑,年长周希汉两岁。周祁耀还和亲家换过了庚帖。遗憾的是,这位姓郑的女子,没有大名,连周希汉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也只能称她为“周郑氏”。
当周希汉从徐来贵手上拿到“周希汉家靠佃田为生,是贫农,不是富农,他要求回红军”的路条时,父亲周祁耀则为周希汉择好了良辰吉日。当天,周希汉“听凭”父亲的摆布,在吹吹打打中拜了堂。
夜静时分,周希汉逃离了洞房,回去当红军。
1937年,国共开始合作抗日,周希汉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到了1939年,周希汉已升任三八六旅参谋长。他的婚姻问题引起众人的关注,旅长陈赓、副旅长李成芳都在中间穿针引线。
李成芳通过夫人李平,给周希汉介绍了在太岳行署当秘书的周璇。周璇是太岳地区有名的一朵花。尽管周璇也有这个意思,但17岁的她没有打算过早地把自己嫁出去。就这样,周希汉和周璇之间的交往,不温不火,让人十分着急。
最着急的要数旅长陈赓了。当陈赓听周希汉说,“周璇要等周希汉打完这一仗再考虑”时,便说:“28岁的参谋长,不能老打光棍呢,我看立马举行婚礼!”旅长有话,组织上马上行动起来。当晚,准备炒几个菜,吃顿饭,就算结婚了。可当陈赓向周璇宣布“组织决定”时,周璇却说了一声“不行”。
陈赓说:“什么不行?婚嘛,现在结,回来结还不是一样?”
周璇涨红了脸解释说:“我并没有说等他(周希汉)回来就一定跟他结婚,只是对他说,结婚的事回来再考虑。”
陈赓哈哈大笑起来:“回来再考虑不就是考虑结婚嘛!没有什么两样。周璇同志,共产党员„言必信,行必果‟,你要对自己讲的话负责任。别看周希汉是个老实人,你对他可不能稀里马虎的。”
这时,李成芳夫妻来了,周璇不说话了。陈赓认为她默许了,便抽身走了。
快到入酒席时,陈赓得到报告,周璇不见了。陈赓一愣,想了想说:“先不要声张,赶快派人去找。”
周璇并没有走远。她只是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到外面去理理头绪。最后装着让周希汉的警卫员找到了的样子,回去参加了婚宴。
婚宴很热闹,热闹完了,就是进洞房。可是,一进洞房,周璇就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周璇一哭,周希汉只好退了出来:“不要太难过,抓紧时间休息吧!”
周希汉没有埋怨周璇。第二天晚上,周璇仍旧是哭。无奈中的周希汉诚恳地对周璇说:“你不要难过。这件事怪我没有处理好。我对不起你,现在正式向你道歉。你没有想通,我可以把你送回去。想不通,我们可以不做夫妻。我不会勉强你。咱们还是同志。你晓得的,我们虽然进了这里,我们两个连手都没有握过嘛!”说完,周希汉又退了出去。
这番话,本已打动了周璇,可是周希汉自动退了出去,总不能让周璇上前拉住他吧?!更糟的是,第三天晚上,由于次日部队就要出发了,需要参谋长处理的事太多,周希汉一夜没回洞房。而周璇开始还怀着羞怯和不安的心情等周希汉,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便生起了怨气。第二天,她“离家出走”了。
后来,周希汉从前线返回太岳区,两次派警卫员去接周璇,都无功而返,周璇不肯回来。
陈赓知道后,提醒周希汉,要亲自去接。于是,周希汉只好亲自去了一趟太岳行署。行署副主任和两位处长出面做工作,找周璇谈了话,才把周璇接回来。
四个儿子
1944年9月1日,在延安八路军总医院,周璇生下了一个儿子。在医院里,周希汉给儿子取名叫周太安。外人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而周希汉自己却清楚地解释过:孩子怀孕在太岳,出生在延安,取了太岳的“太”和延安的“安”,组成“太安”这个名字。当然,名字里包含着周希汉对太岳的情感,以及对埋在太岳的双胞胎女儿的怀念,也希望儿子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
周希汉的双胞胎女儿只活了两个月,大的叫周鄂,选用了周希汉故乡湖北的简称;小的叫周晋,选用了周璇老家山西的简称。然而,孩子出生两个月后,日军在太岳进行大规模“扫荡”,周希汉指挥部队,周璇跟着机关队伍行军,孩子由民夫用箩筐挑着,不幸被日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死了。
1946年8月14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发起了同蒲战役。至9月1日,连克洪洞、赵城、霍县、灵石、汾西等县城,共歼国民党军第一战区胡宗南部万余人,控制了同蒲铁路南段100余公里,切断了胡宗南与阎锡山的联系。攻打赵城的就是周希汉指挥的第十旅。赵城是8月28日早晨打下来的。
就在这天早晨,周璇给周希汉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喜讯是陈赓传来的。陈赓在电话里听完周希汉汇报赵城战绩后,说:“好哇,周希汉,你这家伙,双喜临门啊!得了赵城,周璇同志又给你生了个胖儿子。”
周希汉用了一天时间,作完战斗总结后,才策马扬鞭赶回到周璇身边。妻子躺在床上,让周希汉给儿子起个名字。
起个什么名字呢?周希汉想起了赵城战役胜利时的那一轮红日,脱口而出:“太阳。就叫周太阳吧。”
1949年3月2日,老三又出生了,还是个男娃。因周璇想念被日军飞机炸死的双胞胎女儿,怀这一胎时就想要个女儿。天不遂心愿,周璇便与周希汉商量,把“老三送给别人吧”。
周希汉说:“给谁呢?既然生下来了,总是咱们的孩子,怎么舍得给别人呀!”
兵荒马乱的,又找不到奶妈,周璇抱着比猴子还瘦小的老三,给儿子取名周奈何,无可奈何的意思。
周希汉一听,连忙摇头,说:“儿子的名字怎么能叫这个啊。现在部队正准备南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就叫南征吧。”
无可奈何的周璇把南征送回老家。安顿好老三,又舍不得老二,于是, 她又把老二带回了部队。这样,真正随周希汉指挥的第十三军南征的,倒不是老三南征,而是两个哥哥太
安和太阳。1950年12月26日,周璇又为周希汉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抗援。
抗援的出生是冒了风险的。周璇凭着自己多次生过孩子的经验,否决了周希汉要自己住医院生产的建议。那是12月25日夜半时分,肚子里的抗援开始闹腾。此时,再想去医院,就怕路上颠簸,把孩子生在汽车里。周希汉听妻子说过生孩子的过程,认为没有什么复杂的,一把剪刀一盆水而已,总不比打仗困难吧。周希汉说:“接生,老子自己干!”
同时,周希汉把邻居刘有光夫妇请了过来。
刘有光的夫人刘佩雄也是位“多产母亲”,但却没有做过接生婆,心情比周希汉和周璇还要紧张。刘有光虽然是多年的老朋友,毕竟在这种场合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走来走去发口令瞎张罗。周希汉则像在沙盘前指挥打仗那样,吩咐道:“叫他们搞点开水来!”
刘有光就像传令兵一样,对门外的警卫员复述:“搞两壶开水来!”
躺在床上的周璇忍受着疼痛纠正道:“要把孩子炖了吗?要温水,温的就行。”
于是,刘有光又大声吩咐:“赶快把开水搞温了送来!”
周璇又说:“还有,毛巾和剪刀……”
周希汉赶忙说:“快快快!毛巾!剪刀!”
抗援确实能折腾,周璇疼得昏过去好几次。
老四终于安全出生了,母子平安。
孩子出生时,正赶上抗美援朝,周希汉、周璇和中国无数父母一样,给老四取了一个有时代烙印的名字:“抗援”。
给儿子起好名字后,周希汉率第十军到了河北昌黎集结,待命赴朝作战。没有想到,1952年2月,中央军委撤销了第十军入朝作战的命令。同年3月,周希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
五洋捉鳖
周希汉到海军司令部工作时,正是人民海军初创时期,也是与苏联签订的关于三年内供给海军装备各型舰艇81艘、飞机148架、24个岸炮连队的炮兵装备计划的实施时期。
作为海军参谋长的周希汉,考虑的是如何让装备尽早形成战斗力。但经过一年的训练证明,供货计划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于是,在1953年初,周希汉在海军的一次党委会上,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在三年供货计划的基础上,追加两年订货计划,合成一个“五年规划”。周希汉站在海军建设的高度,阐述了理由,并拿出了可行性报告。
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表示认可,但这一计划要依赖国家解决。萧劲光让周希汉再进一步论
证,争取第二年提交政务院讨论。
1954年4月,周恩来就海军上报的“五年规划”召开了一次小型专题会议。会上,与会的副总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被周希汉说服了,但因“国家机构经费不得超国家支出的30%”这一条规定,最终没能通过海军的“五年规划”。
会议结束后,海军将领们无声地收拾文件,心情略显沉闷,准备退席。这时,周恩来走了过来,对周希汉讲道:“周希汉,你是海军参谋长,都快成了海军专家了嘛!主席讲,组建海军,就是要让海军在五洋捉鳖。现在看来,海军有捉鳖的大参谋长!”说完,接着问:“去过苏联吗?”
“没有。他是我们的大总管,工作很辛苦,也很刻苦,很善于动脑筋。”萧劲光代答道。
“没有去专门学过,那就更难得了。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进城好几年了,怎么也没见胖一点呢?”周恩来赞许说。
这一下,所有人都笑了起来。周希汉也笑了。
周恩来似乎意犹未尽,继续对周希汉说:“我没有 记错的话,你好像讲过,你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吧?”
“乌国燎(五个了)。”海军副司令员方强,操着浓重的湖南平江口音纠正道,并用手指指了指肚皮,接着 说:“截(这)里又有燎(了)以国(一个)!”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五洋捉鳖之人,也都是常人。海军几位领导暂时忘却了报告被否决的遗憾。
方强说的“截(这)里又有燎(了)以国(一个)”,就是后来周希汉的宝贝女儿“娇娇”,大名周晓红。
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58年底,周希汉任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1963年3月,张学思接任海军参谋长,周希汉才真正放下参谋长的工作。其间,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第一次导弹试验;参与并筹划了总参组织的以原子战争为背景的陆海空三军联合演习等诸多大事。
1966年秋末冬初的一天,北京西郊海军大院里,一场批斗会即将开始。被批斗的是海军副司令员周希汉。
一班人马包围了周希汉住的小院,口号声一阵高过一阵,只差破门而入了。在夫人周璇的催促下,周希汉犹豫半天,才拨通了周恩来的电话。
可惜,周恩来不在。再拨徐向前的电话。徐向前接到电话很关切地问:“周希汉,怎么不讲话?遇到困难了吧!”
“是,他们要开我的斗争会,人都拥到我的院子里了。我……”徐向前没等周希汉说出下文,便说:“不要理睬他们,就在你的房里不要动。我找李作鹏。搞什么名堂!”
李作鹏是海军政委。徐向前在电话里质问李作鹏,“你们为什么要批斗周希汉?”
李作鹏推脱说:“马上了解一下。”
徐向前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你了解。立刻把人给我撤走,周希汉家里的一根草也不许动!”徐向前马上和叶剑英通电话说了此事。叶剑英立刻向李作鹏下达了措词更为严厉的命令。很快,周希汉的院子里恢复了平静。
周希汉免去了被批斗,也没有被打倒。因为他有了一个光荣的新职务――“毛主席塑像办公室”副主任。不要小看这顶官帽,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可是一把保护伞。此后,周希汉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了。
1976年岁末,正式公布的海军领导班子中,没有了周希汉的名字,但也没有哪一级给他下过离休的命令。他的海军副司令员职务还算不算数呢?情况反映上去后,直到1987年8月1日,周希汉才看到了自己军旅生涯中的最后一张命令,标题中有“周希汉等离休”的字样。正文有8位海军原领导人的名单。1988年11月7日,周希汉因骨折住进医院。谁都没有想到,深夜2时许,周希汉却突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