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李白的创作与"盛唐气象"的关系

1. 盛唐的背景

2. 李白的创作

3. 李白创作与盛唐气象的关系

4. 小结

唐代自开元至大历年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史称盛唐。当时的唐朝,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四方丰稔,百姓殷富。

李白的诗歌创作飘逸豪放,是盛唐之音的典型。李白善于描绘大鹏、天马、瀑布和黄河等壮美意象。在盛唐之期,挥笔迅疾,掩抑收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含蓄地展现了李白的创作。翰林遭到贬谪,他没有沉沦,吟诵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后毅然继续前行。李白从不寄托高堂的庄严,从不奴颜媚骨地谄媚统治者,也从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与勾结,他只有平心而写,随性而写,为精神而活,虽然一生无仕途行为,但却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佳诗。假使李白当初参与了政治格斗,像一个士大夫一样地追求金钱与名利,那么他也不可能写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也不可能梦游天姥,举杯畅饮,留下山间最潇洒自如的身姿„„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人,也就不是李白了。

纵观之,我认为李白的创作与盛唐气象有着以下几点鲜明的联系。

首先,盛唐作为唐朝的鼎盛时期,甚至是中国古代堪称最繁华的时候,其文化的自由与开放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开放的思想交流,没有远至东南亚各国等欣羡中国的文明与繁荣,李白的诗歌纵使写出来了,也只能是孤芳自赏,无人传唱的。盛唐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就决定了李白的诗歌能火。当今社会就很少听到李白式的飘逸诗歌了。不是因为没有李白这样的诗人,而是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品味相异,多少个“李白”也会烟消云散在这世间。假使现在的“李白”创作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歌,会有多少人笑着称他为自恋狂,略带鄙夷的眼光瞅着他说没有自知之明呢。 其次,盛唐经济与政治的繁荣,使得当时贵族阶级生活安定,李白打小也是出身于贵族家庭,小时便博览群书,这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从小深受道教思想和任侠风气的熏染,也为其而后的个人创作添加了飘逸浪漫的色彩。

再者,李白在盛唐巅峰时期的个人遭遇为其之后的诗歌积攒了丰富的阅历,酝酿了不同于其他诗人般厚重的感情色彩。李白之初曾由于友人的举荐奉诏入京,登上过“高处不胜寒”的政治舞台,高力士曾为其脱靴,杨玉环也曾为其磨墨,仕途顺利之时却又看到了政治家们丑陋的嘴脸,毅然决定跨出了黑暗的金马门,抛弃了“御用文人”的身份,两袖清风,于是青莲居士带着精神与浪漫主义,持于微风之下,浊酒深酌,从而酝酿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限憧憬之句。

然而,盛唐时期皇命大于天的时代,百姓都惧怕掌握专权的统治者,但是也正因为李白独树一帜的性格决定了事态发展,也为诗歌撰写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多少的狂放洒脱不是一来就有的,多少的个性张扬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盛唐时代提供了如此一个皇权至上,官僚集权的社会背景,让本是年轻壮志的李白最终改变了前进方向,喝一斗酒,纵身飞上三千尺的卢山之上,眺望世间的一切。

总之,李白诗歌的创作依托于盛唐气象而得以发展,盛唐气象也因李白的创作而得以延续。多想如今的社会,能再来一位李白, 再现一回盛唐,再留一方诗香,可惜它们都没有办法再回来了。

1. 盛唐的背景

2. 李白的创作

3. 李白创作与盛唐气象的关系

4. 小结

唐代自开元至大历年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史称盛唐。当时的唐朝,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四方丰稔,百姓殷富。

李白的诗歌创作飘逸豪放,是盛唐之音的典型。李白善于描绘大鹏、天马、瀑布和黄河等壮美意象。在盛唐之期,挥笔迅疾,掩抑收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含蓄地展现了李白的创作。翰林遭到贬谪,他没有沉沦,吟诵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后毅然继续前行。李白从不寄托高堂的庄严,从不奴颜媚骨地谄媚统治者,也从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与勾结,他只有平心而写,随性而写,为精神而活,虽然一生无仕途行为,但却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佳诗。假使李白当初参与了政治格斗,像一个士大夫一样地追求金钱与名利,那么他也不可能写出“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也不可能梦游天姥,举杯畅饮,留下山间最潇洒自如的身姿„„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人,也就不是李白了。

纵观之,我认为李白的创作与盛唐气象有着以下几点鲜明的联系。

首先,盛唐作为唐朝的鼎盛时期,甚至是中国古代堪称最繁华的时候,其文化的自由与开放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开放的思想交流,没有远至东南亚各国等欣羡中国的文明与繁荣,李白的诗歌纵使写出来了,也只能是孤芳自赏,无人传唱的。盛唐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就决定了李白的诗歌能火。当今社会就很少听到李白式的飘逸诗歌了。不是因为没有李白这样的诗人,而是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品味相异,多少个“李白”也会烟消云散在这世间。假使现在的“李白”创作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诗歌,会有多少人笑着称他为自恋狂,略带鄙夷的眼光瞅着他说没有自知之明呢。 其次,盛唐经济与政治的繁荣,使得当时贵族阶级生活安定,李白打小也是出身于贵族家庭,小时便博览群书,这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从小深受道教思想和任侠风气的熏染,也为其而后的个人创作添加了飘逸浪漫的色彩。

再者,李白在盛唐巅峰时期的个人遭遇为其之后的诗歌积攒了丰富的阅历,酝酿了不同于其他诗人般厚重的感情色彩。李白之初曾由于友人的举荐奉诏入京,登上过“高处不胜寒”的政治舞台,高力士曾为其脱靴,杨玉环也曾为其磨墨,仕途顺利之时却又看到了政治家们丑陋的嘴脸,毅然决定跨出了黑暗的金马门,抛弃了“御用文人”的身份,两袖清风,于是青莲居士带着精神与浪漫主义,持于微风之下,浊酒深酌,从而酝酿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限憧憬之句。

然而,盛唐时期皇命大于天的时代,百姓都惧怕掌握专权的统治者,但是也正因为李白独树一帜的性格决定了事态发展,也为诗歌撰写提供了不少的素材。多少的狂放洒脱不是一来就有的,多少的个性张扬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盛唐时代提供了如此一个皇权至上,官僚集权的社会背景,让本是年轻壮志的李白最终改变了前进方向,喝一斗酒,纵身飞上三千尺的卢山之上,眺望世间的一切。

总之,李白诗歌的创作依托于盛唐气象而得以发展,盛唐气象也因李白的创作而得以延续。多想如今的社会,能再来一位李白, 再现一回盛唐,再留一方诗香,可惜它们都没有办法再回来了。


相关文章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查看


  • 盛唐气象与盛唐边塞诗
  • 第33卷第2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3,No.2 2011年3月 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Mar.2011 &quo ...查看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 ...查看


  • 唐玄宗与盛唐诗坛
  • 作者:丁放袁行霈 中国社会科学 2005年11期 一.崇尚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 唐玄宗在位期间,虽然对儒释道三教都加以提倡,但其修身治国之道,多以道家思想为宗.他倡导无为.无事.无欲.守弱.守雌,认为<道德经>"其要 ...查看


  • 唐诗研究自考笔记串讲
  • 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唐代是一个健康的.富有活力的时代.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唐代文人处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加 ...查看


  • 严羽的相关论文
  • 摘 要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系统较为完备的诗歌理论著作.它的基本观点表现在诗歌的创作过程和好诗的评判标准两大方面.前者囊括了"以禅喻诗"."识诗"."妙悟"和&qu ...查看


  • 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唐诗宋词
  • 唐诗成就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 1."风神初 ...查看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及教学内容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自先秦至清 ...查看


  • 唐诗艺术概论
  • 王国维先生在他的<宋元戏曲史>的序里面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对联:夏雨春云秋月夜 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