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学好初中几何
作者:洪宝平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4期
几何是从“形”的角度展开学习的,几何知识有其独特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语言表述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很困难,笔者根据几何学习以图形为主,直观性强;以推理为主,逻辑性强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了学好几何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学好初中几何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练好三项基本功,掌握几何概念是学好几何的关键
初中几何主要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它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几何语言一般有三类: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基本功都过关了,几何基础知识也就学扎实了。 文字语言一般是用文字来叙述几何的概念或性质的。它的特点一般是用词准确、表达严密,不能轻易改动的,是认识、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基础。图形语言,就是通过识图、作图来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使文字语言更具体,更便于研究。符号语言,就是用一系列特定的符号简洁、形象地描述几何图形的性质。例如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用“⊥”来表示,两直线平行用“∥”来表示,两三角形全等用“≌”等。
几何中的性质(包括定理、公理等)一般是用文字语言叙述,但在具体论证、解题时,又要作出图形,标上字母,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因此,要学会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
二、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学好几何的重点
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推理,去得到题目所求,需要我们掌握几何证明的常见分析方法,解决几何证明题一般要求掌握下面三种分析方法:
(1)分析法(也叫倒推法)。分析法是以求证的结论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根据,确定欲得结论所必须的条件,再以该所需条件为出发点,探索该条件存在所必须的新条件,如此一步一步地直至导出所需的条件为已知条件,从而沟通了条件与结论之间得联系,使命题得证,这是一种“执果索因”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法需要我们熟悉证明结论的常用定理,如果我们对这些定理(或公理)足够熟悉,就能结合已知条件分析证明结论所必需的条件,一步步向已知条件靠拢,直至完成证明。
(2)综合法(也叫顺推法)。综合法是以已知条件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依据,先探索出一些比较直接的结论,在以这些结论为基础,导出一些新的结论,如此步步深入,最终导出欲证的结论,这是一种“由因导果”的方法。由于一个条件往往可以得到很多结论,这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学好初中几何
作者:洪宝平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年第04期
几何是从“形”的角度展开学习的,几何知识有其独特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语言表述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很困难,笔者根据几何学习以图形为主,直观性强;以推理为主,逻辑性强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总结了学好几何的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同学们学好初中几何知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练好三项基本功,掌握几何概念是学好几何的关键
初中几何主要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它有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几何语言一般有三类: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基本功都过关了,几何基础知识也就学扎实了。 文字语言一般是用文字来叙述几何的概念或性质的。它的特点一般是用词准确、表达严密,不能轻易改动的,是认识、掌握不同几何图形的基础。图形语言,就是通过识图、作图来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来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使文字语言更具体,更便于研究。符号语言,就是用一系列特定的符号简洁、形象地描述几何图形的性质。例如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用“⊥”来表示,两直线平行用“∥”来表示,两三角形全等用“≌”等。
几何中的性质(包括定理、公理等)一般是用文字语言叙述,但在具体论证、解题时,又要作出图形,标上字母,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因此,要学会这三种语言之间的灵活转换。
二、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学好几何的重点
如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去推理,去得到题目所求,需要我们掌握几何证明的常见分析方法,解决几何证明题一般要求掌握下面三种分析方法:
(1)分析法(也叫倒推法)。分析法是以求证的结论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根据,确定欲得结论所必须的条件,再以该所需条件为出发点,探索该条件存在所必须的新条件,如此一步一步地直至导出所需的条件为已知条件,从而沟通了条件与结论之间得联系,使命题得证,这是一种“执果索因”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法需要我们熟悉证明结论的常用定理,如果我们对这些定理(或公理)足够熟悉,就能结合已知条件分析证明结论所必需的条件,一步步向已知条件靠拢,直至完成证明。
(2)综合法(也叫顺推法)。综合法是以已知条件为出发点,以公理、定理为依据,先探索出一些比较直接的结论,在以这些结论为基础,导出一些新的结论,如此步步深入,最终导出欲证的结论,这是一种“由因导果”的方法。由于一个条件往往可以得到很多结论,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