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31 08:53:47)
转载▼
分类: 社会政策相关
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政策创制步伐加快。
民政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提出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要求。联合团中央印发通知,对学习借鉴山东省新泰市“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各地建立健全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探索提供了指导。继续推动地方落实中央18部门出台的《社工意见》和中央19部门出台的《社工规划》,在去年17个省份出台社会工作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与规划基础上,今年又有天津、河北、辽宁、山西、湖南、贵州、甘肃等地相继出台了综合实施意见与规划,福建福州、泉州、三明、龙岩,江苏南通,安徽合肥等地级市也相继出台了综合性实施意见,覆盖中央和地方的社会工作发展综合性政策与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以落实部省(市)合作协议(备忘录)为抓手,支持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发展制度。各地围绕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创新,其中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厦门等地出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广东出台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措施和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意见;广东、重庆、深圳等地围绕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优抚医院服务管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等制定一系列管理服务标准;吉林、甘肃、新疆及厦门出台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政策与规范。各地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不少政策,其中北京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指导标准;吉林出台《关于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广东出台《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甘肃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各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政策日益完善,重庆等地完善了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成都、温州等地探索了当地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深圳出台《香港社工来深执业管理办法》。各地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逐步健全,其中福建出台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遴选办法,开展了首批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遴选工作;山东、青岛等地政府出台了齐鲁和谐使者、青岛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将社会工作者作为和谐使者给予高度重视,纳入政府特殊津贴选拔范围;宁夏印发关于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聘用专业技术职务的通知,落实了技术职务和工资待遇;北京、吉林、广东围绕社工激励保障、岗位设置等重要环节,出台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创新引领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各地围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设进行了创新探索,其中山西出台《志愿服务条例》,率先从法律上确立了民政部门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中的主导地位,上海制定《志愿服务记录办法(试行)》,福建印发《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天津、江苏、四川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志愿者星级评定等制度。
(二)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职业水平评价有序实施。组织完成2013年度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工作,新增助理社会工作师27300名、社会工作师11658名,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达到91901名、社会工作师达到31183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123833人,其中广东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超过2万人,北京、江苏超过1.5万人,浙江超过1万人,重庆产生749名社会工作员。同时,各地依托“社会工作者登记信息系统”开展职业水平考试通过人员证书登记工作。
培训基础进一步夯实。启动社会工作培训基地与教材建设工程,组织开展了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遴选工作,确定北京大学、民政部培训中心等37家单位为首批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广东建立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广州、深圳总结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教材与课程大纲。
专业培训积极开展。举办了第11期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工专题研究班。参与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印发了《2013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社会工作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举办了社会工作师知识更新高级研修培训。以年度福彩公益金社工培训项目为依托,继续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和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已经培训近5000人。实施“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为中西部23个省份培训社会工作从业人员500多名。全国有26.7万人次参加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11个省份社会工作参训人数突破万人次。
(三)服务实践逐步深化。
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督查活动,推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和相关领域事业单位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全年新增社会工作岗位1万多个,全国社会工作岗位总量达8万多个。指导各地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和社会工作发展需求,通过简化登记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建立孵化基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等方式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今年新增民办社工机构1306家,全国民办社工机构总量已达2452家,其中浙江、广东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数量突破400家,上海、四川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数量突破100家。全国已有志愿服务站点70067个,其中江苏超过1万个,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9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愿服务站点数量均超过2000个,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
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指导推动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在全国确定18个地区、80个单位开展企业社会工作试点。筹办了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战略研讨班,推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等中西部省份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召开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讨会,对新疆等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做出了部署。组织开展了芦山地震灾区心理社会影响及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制定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芦山地震灾区计划方案,支持四川省民政厅积极动员、组织和指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有序进驻灾区开展专业服务。开展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工作案例评选活动,召开“菜单式”志愿服务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经验交流会,推广了相关做法和经验。举办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培训班,组织137个试点地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江苏、浙江、广东、重庆等4个省份进一步深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内蒙古、宁夏、新疆积极探索开展民族社会工作服务。北京、江西、重庆、云南等4个省份深入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四川进一步强化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北京、天津、山西、辽宁、上海、福建、广西、重庆、四川、宁夏等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志愿服务记录工作试点方案或实施细则。山东创新了“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从全国范围看,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范围日益拓展,服务内涵日益提升,服务成效日益增强。
服务工程稳步实施。深入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召开了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实施工作会议,支持中西部24个省份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近24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份制定本地“三区”计划具体实施方案,甘肃积极探索民办社工机构选派专业社工服务贫困地区模式。北京、上海、广东以对口支援方式选派了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新疆等省份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福建在东部地区率先制定当地“三区”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首批人才选派服务工作。“三区”计划支持选派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帮助受援地区和单位建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策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链接社会工作服务资源,培训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引领带动了当地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河北开展以失独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暖心续航工程”社工项目。宁夏6部门联合出台“三区”实施方案,引进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指导。
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各地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度。今年全国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财政性资金达17亿多元,其中广东财政性投入近9亿元,上海财政性投入超3亿元。完成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一期开发,开通了中华志愿服务网站,全国已有30个省份、108个地区、199个区县应用该系统。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行风建设,组织开展了《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实施情况督查,积极引导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规范专业服务行为。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浙江、广东、青海、新疆等8个省份民政部门分设了社会工作处(办公室),绝大部分省份民政部门加挂了社会工作处牌子,设立了专门岗位、安排了专门人员。
(四)研究宣传及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调查研究取得新成果。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目录、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企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成效评估等政策课题专题调研。组织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课题研究。上海、广州围绕社会工作立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及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系列专题研究。
宣传普及取得新进展。加强社会工作门户网站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刊物发展,完善社会工作宣传网络。围绕“三区”计划实施、芦山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等重要活动,组织中央新闻媒体、部属媒体和地方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报道。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5个省份通过组织举办社工节、社工宣传周、制作宣传册、制播宣传片等方式,加强了社会工作知识普及与宣传。
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以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特殊人群为重点,合作实施“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继续深化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合作,联合举办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论证会,修改完善《参与式儿童社会工作培训手册》,参与实施了贫困儿童早期综合干预服务项目。广东珠三角地区积极发挥毗邻香港区位优势,借助香港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与成熟经验,加快发展当地社会工作。
分享:
0
喜欢
阅读(8)┊ 评论 (0)┊ 收藏(0) ┊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圈子
前一篇:【民政部发布】2014年民政工作要点
(2013-12-31 08:53:47)
转载▼
分类: 社会政策相关
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政策创制步伐加快。
民政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提出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要求。联合团中央印发通知,对学习借鉴山东省新泰市“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出台《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各地建立健全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探索提供了指导。继续推动地方落实中央18部门出台的《社工意见》和中央19部门出台的《社工规划》,在去年17个省份出台社会工作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与规划基础上,今年又有天津、河北、辽宁、山西、湖南、贵州、甘肃等地相继出台了综合实施意见与规划,福建福州、泉州、三明、龙岩,江苏南通,安徽合肥等地级市也相继出台了综合性实施意见,覆盖中央和地方的社会工作发展综合性政策与规划体系初步建立。以落实部省(市)合作协议(备忘录)为抓手,支持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加快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发展制度。各地围绕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创新,其中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厦门等地出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广东出台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措施和推进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意见;广东、重庆、深圳等地围绕养老机构服务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优抚医院服务管理、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等制定一系列管理服务标准;吉林、甘肃、新疆及厦门出台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政策与规范。各地围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不少政策,其中北京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指导标准;吉林出台《关于全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广东出台《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甘肃出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开发计划》。各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政策日益完善,重庆等地完善了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成都、温州等地探索了当地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深圳出台《香港社工来深执业管理办法》。各地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逐步健全,其中福建出台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遴选办法,开展了首批优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遴选工作;山东、青岛等地政府出台了齐鲁和谐使者、青岛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将社会工作者作为和谐使者给予高度重视,纳入政府特殊津贴选拔范围;宁夏印发关于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聘用专业技术职务的通知,落实了技术职务和工资待遇;北京、吉林、广东围绕社工激励保障、岗位设置等重要环节,出台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创新引领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各地围绕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设进行了创新探索,其中山西出台《志愿服务条例》,率先从法律上确立了民政部门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中的主导地位,上海制定《志愿服务记录办法(试行)》,福建印发《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实施细则》,天津、江苏、四川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志愿者星级评定等制度。
(二)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职业水平评价有序实施。组织完成2013年度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工作,新增助理社会工作师27300名、社会工作师11658名,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达到91901名、社会工作师达到31183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123833人,其中广东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人员超过2万人,北京、江苏超过1.5万人,浙江超过1万人,重庆产生749名社会工作员。同时,各地依托“社会工作者登记信息系统”开展职业水平考试通过人员证书登记工作。
培训基础进一步夯实。启动社会工作培训基地与教材建设工程,组织开展了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遴选工作,确定北京大学、民政部培训中心等37家单位为首批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河北、广东建立省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广州、深圳总结社会工作实务经验,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教材与课程大纲。
专业培训积极开展。举办了第11期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工专题研究班。参与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印发了《2013年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社会工作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实施方案》,指导各地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举办了社会工作师知识更新高级研修培训。以年度福彩公益金社工培训项目为依托,继续实施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和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已经培训近5000人。实施“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项目,为中西部23个省份培训社会工作从业人员500多名。全国有26.7万人次参加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其中内蒙古、辽宁、吉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11个省份社会工作参训人数突破万人次。
(三)服务实践逐步深化。
服务平台不断拓展。组织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督查活动,推动基层社区、社会组织和相关领域事业单位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全年新增社会工作岗位1万多个,全国社会工作岗位总量达8万多个。指导各地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和社会工作发展需求,通过简化登记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建立孵化基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等方式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今年新增民办社工机构1306家,全国民办社工机构总量已达2452家,其中浙江、广东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数量突破400家,上海、四川民办社工服务机构数量突破100家。全国已有志愿服务站点70067个,其中江苏超过1万个,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9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愿服务站点数量均超过2000个,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
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指导推动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在全国确定18个地区、80个单位开展企业社会工作试点。筹办了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战略研讨班,推动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等中西部省份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召开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研讨会,对新疆等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做出了部署。组织开展了芦山地震灾区心理社会影响及社会工作服务需求评估,制定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芦山地震灾区计划方案,支持四川省民政厅积极动员、组织和指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有序进驻灾区开展专业服务。开展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工作案例评选活动,召开“菜单式”志愿服务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经验交流会,推广了相关做法和经验。举办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培训班,组织137个试点地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记录工作。江苏、浙江、广东、重庆等4个省份进一步深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内蒙古、宁夏、新疆积极探索开展民族社会工作服务。北京、江西、重庆、云南等4个省份深入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四川进一步强化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北京、天津、山西、辽宁、上海、福建、广西、重庆、四川、宁夏等10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了志愿服务记录工作试点方案或实施细则。山东创新了“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从全国范围看,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范围日益拓展,服务内涵日益提升,服务成效日益增强。
服务工程稳步实施。深入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召开了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实施工作会议,支持中西部24个省份选派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近24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内蒙古、黑龙江、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份制定本地“三区”计划具体实施方案,甘肃积极探索民办社工机构选派专业社工服务贫困地区模式。北京、上海、广东以对口支援方式选派了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新疆等省份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福建在东部地区率先制定当地“三区”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完成首批人才选派服务工作。“三区”计划支持选派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帮助受援地区和单位建构社会工作政策制度,策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链接社会工作服务资源,培训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引领带动了当地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河北开展以失独家庭为服务对象的“暖心续航工程”社工项目。宁夏6部门联合出台“三区”实施方案,引进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指导。
服务保障不断加强。各地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度。今年全国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财政性资金达17亿多元,其中广东财政性投入近9亿元,上海财政性投入超3亿元。完成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一期开发,开通了中华志愿服务网站,全国已有30个省份、108个地区、199个区县应用该系统。进一步加强社会工作行风建设,组织开展了《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实施情况督查,积极引导广大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规范专业服务行为。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浙江、广东、青海、新疆等8个省份民政部门分设了社会工作处(办公室),绝大部分省份民政部门加挂了社会工作处牌子,设立了专门岗位、安排了专门人员。
(四)研究宣传及合作交流成效显著。
调查研究取得新成果。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目录、社会工作服务成效评估、企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成效评估等政策课题专题调研。组织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课题研究。上海、广州围绕社会工作立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以及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了系列专题研究。
宣传普及取得新进展。加强社会工作门户网站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刊物发展,完善社会工作宣传网络。围绕“三区”计划实施、芦山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等重要活动,组织中央新闻媒体、部属媒体和地方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宣传报道。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5个省份通过组织举办社工节、社工宣传周、制作宣传册、制播宣传片等方式,加强了社会工作知识普及与宣传。
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以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特殊人群为重点,合作实施“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继续深化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合作,联合举办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论证会,修改完善《参与式儿童社会工作培训手册》,参与实施了贫困儿童早期综合干预服务项目。广东珠三角地区积极发挥毗邻香港区位优势,借助香港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与成熟经验,加快发展当地社会工作。
分享:
0
喜欢
阅读(8)┊ 评论 (0)┊ 收藏(0) ┊转载 ┊ 喜欢▼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圈子
前一篇:【民政部发布】2014年民政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