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方案随笔--传统住宅与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方法之不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近期几个建筑方案中,应业主要求,完成了从已有的传统住宅方案向装配式产业化方案的修改过程。通过对其中一个案例的剖析,探讨关于装配式住宅和传统住宅设计方法的不同。

1 项目梳理

本文所举案例为团队今年完成的一个在已有传统方案基础上进行装配式产业化改造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项目重点在于调整已有户型,规划尽量维持原状。本项目共有住宅22栋,6种标准层平面。在项目之初就我们就与业主确定了户型微调的策略,尊重原有户型组合方式,保留标准层平面户型组合不变。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个策略进行装配式改造:一是实现标准户型的模块化,二是实现厨卫与阳台的标准化。

首先,通过户型微调整理得出户型模块,以规整剪力墙,减少预制楼板、预制外墙种类。经过与业主和构件生产顾问单位的沟通,保留了原方案中所有的明卫生间,并尽量做到厨卫阳台标准化。优化之后,共有2种厨房、2种卫生间和2种阳台。

户型模块整理

以下为改方案前后对比(彩色的为改造后的,黑白图为原方案)。

以下为标准化厨卫和标准化阳台模块示意。

在户型设计改造的同时,将修改后的户型带入原规划进行微调,以满足间距及日照要求,并保留原有规划组团布局及理念。以下为原规划总图与楼栋微调后规划叠加总图。

2 “改”建筑之设计方法对比

2.1 着眼高度不同

在传统住宅项目中,建筑单体或群体的规划设计仅是针对单独项目的需求,各小区是无关联的分散个体。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各个住宅小区都隶属于装配式住宅整体的宏大逻辑体系中,共享设计方法、装配构件、标准模块、标准楼栋等。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之初,就需要整体考虑本小区与全部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关系及与其他装配式住宅小区的关系。

2.2 涉及阶段区别

传统住宅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一般仅涉及小区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等阶段,而装配式住宅项目由于结构构件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及内装装配化的要求,必须将设计向全过程延伸。从设计的初始阶段就需要开始考虑构件的拆分及精细化设计的要求,并在设计过程中与结构、设备、电气、内装专业紧密沟通,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

2.3 预期目标差异

预期目标不同主要体现在装配式住宅设计比传统住宅更关注质量、成本、工期、效果与环保的综合评价。

2.4 操作过程调整

装配式住宅项目有别于一般住宅项目的操作过程。在传统住宅设计中,户型设计与规划设计是并行并重的两个过程。而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特别是在“改”项目中,最先亟待确定的问题既不是户型,也不是规划,而是修改的“度”,即对原有规划及单体设计的保留程度。不同的改造式装配式住宅项目具有不同工业化程度的预期目标,体现在模块的梳理整合程度、户型的种类、楼栋是否标准化等诸多方面。

2.5 户型优化原则

在本文列举的项目中,我们首先通过模块整理规整了剪力墙,实现了模块内部隔墙的灵活分隔,同时对有些户型的客厅和居室等空间的开间和进深进行了调整,使功能尺寸更为合理和符合内装设计、家具布置及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我们也遵循了2M, 3M模数原则,为内装的标准化预留了接口。以下为原标准层(上图)与修改后标准层(下图)平面示意。

2.6 注重系统集成

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集成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设备与电气管井的集中化设计与楼道布置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具优势。在住宅系统中,将寿命较长的结构系统与寿命较短的设备管线系统分离,将设备管井公共空间化、集成化也是住宅设计的理性趋势,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更新管线来延长建筑寿命提供了操作可能。

2.7 设计标准体系

户型模块方面,在对传统住宅户型的修改过程中,通过对轴线尺寸的调整和对剪力墙的梳理,使得装配式住宅户型趋于外形规整化;同时通过对剪力墙设计的调整,使得每个户型都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外部尺寸固定而内部由轻质隔墙灵活分隔。

交通核模块方面,适应产业化装配的要求,按规范及使用要求调整原交通核成为若干标准化交通核,包括楼梯的标准化、电梯井的标准化及机电管井和走道的标准化。以下为优化前后交通核示意。

2.8 平面组合多样

装配式住宅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使得各户型可以进行多样组合,创造出板楼、塔楼、通廊式住宅等众多平面组合类型,以满足多样化的规划要求。

2.9 建构墙层体系

与传统住宅项目不同,装配式住宅项目的立面处理通过遵循“墙层”理论来实现立面形式的多样化。装配式包含了几何控制严格的建筑外墙面、预制阳台、预制外挂墙板及外墙功能构件及部品等“层”组成;其中外墙功能构件及部品分为栏杆、空调围挡及太阳能板三个部分。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标准化的设计往往限定了几何尺寸不变的户型和结构体系,虽然固化了外墙的几何尺寸,但其色彩、光影、质感、纹理、组合及建构方式和顺序作为“墙层”要素都是可以“编辑”的。通过“墙层”的编辑,能够产生多样化的立面形式,例如“平板外墙+功能构件”类型、“平板外墙+预制挂板”类型、“平板外墙+集成窗”类型、“集成外墙”类型等,以下为墙层理论立面形象举例。

以下为本项目装配式改造后立面形象的两个例子。

注释:“墙层理论”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地先生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层”是建筑材料和构件形成的真实存在,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这就是我们建筑层的概念。现实中的“墙”可以理解为由若干个层组成,建筑实体可以理解为是由若干的层围合而成的空间。

作者简介:

樊则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十设计所副所长,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住宅产业化民间智库群:147874495

工业化建筑设计师群:138517101

工业化建筑学生群:199516367

延伸阅读: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案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宜居型人居空间系统研究补短板,一体协同促提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立项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近期几个建筑方案中,应业主要求,完成了从已有的传统住宅方案向装配式产业化方案的修改过程。通过对其中一个案例的剖析,探讨关于装配式住宅和传统住宅设计方法的不同。

1 项目梳理

本文所举案例为团队今年完成的一个在已有传统方案基础上进行装配式产业化改造的保障性住房项目,项目重点在于调整已有户型,规划尽量维持原状。本项目共有住宅22栋,6种标准层平面。在项目之初就我们就与业主确定了户型微调的策略,尊重原有户型组合方式,保留标准层平面户型组合不变。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个策略进行装配式改造:一是实现标准户型的模块化,二是实现厨卫与阳台的标准化。

首先,通过户型微调整理得出户型模块,以规整剪力墙,减少预制楼板、预制外墙种类。经过与业主和构件生产顾问单位的沟通,保留了原方案中所有的明卫生间,并尽量做到厨卫阳台标准化。优化之后,共有2种厨房、2种卫生间和2种阳台。

户型模块整理

以下为改方案前后对比(彩色的为改造后的,黑白图为原方案)。

以下为标准化厨卫和标准化阳台模块示意。

在户型设计改造的同时,将修改后的户型带入原规划进行微调,以满足间距及日照要求,并保留原有规划组团布局及理念。以下为原规划总图与楼栋微调后规划叠加总图。

2 “改”建筑之设计方法对比

2.1 着眼高度不同

在传统住宅项目中,建筑单体或群体的规划设计仅是针对单独项目的需求,各小区是无关联的分散个体。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各个住宅小区都隶属于装配式住宅整体的宏大逻辑体系中,共享设计方法、装配构件、标准模块、标准楼栋等。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之初,就需要整体考虑本小区与全部装配式住宅体系的关系及与其他装配式住宅小区的关系。

2.2 涉及阶段区别

传统住宅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一般仅涉及小区规划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等阶段,而装配式住宅项目由于结构构件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及内装装配化的要求,必须将设计向全过程延伸。从设计的初始阶段就需要开始考虑构件的拆分及精细化设计的要求,并在设计过程中与结构、设备、电气、内装专业紧密沟通,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一体化设计。

2.3 预期目标差异

预期目标不同主要体现在装配式住宅设计比传统住宅更关注质量、成本、工期、效果与环保的综合评价。

2.4 操作过程调整

装配式住宅项目有别于一般住宅项目的操作过程。在传统住宅设计中,户型设计与规划设计是并行并重的两个过程。而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特别是在“改”项目中,最先亟待确定的问题既不是户型,也不是规划,而是修改的“度”,即对原有规划及单体设计的保留程度。不同的改造式装配式住宅项目具有不同工业化程度的预期目标,体现在模块的梳理整合程度、户型的种类、楼栋是否标准化等诸多方面。

2.5 户型优化原则

在本文列举的项目中,我们首先通过模块整理规整了剪力墙,实现了模块内部隔墙的灵活分隔,同时对有些户型的客厅和居室等空间的开间和进深进行了调整,使功能尺寸更为合理和符合内装设计、家具布置及人体工程学的原理。我们也遵循了2M, 3M模数原则,为内装的标准化预留了接口。以下为原标准层(上图)与修改后标准层(下图)平面示意。

2.6 注重系统集成

在装配式住宅设计中,集成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设备与电气管井的集中化设计与楼道布置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具优势。在住宅系统中,将寿命较长的结构系统与寿命较短的设备管线系统分离,将设备管井公共空间化、集成化也是住宅设计的理性趋势,为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通过更新管线来延长建筑寿命提供了操作可能。

2.7 设计标准体系

户型模块方面,在对传统住宅户型的修改过程中,通过对轴线尺寸的调整和对剪力墙的梳理,使得装配式住宅户型趋于外形规整化;同时通过对剪力墙设计的调整,使得每个户型都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外部尺寸固定而内部由轻质隔墙灵活分隔。

交通核模块方面,适应产业化装配的要求,按规范及使用要求调整原交通核成为若干标准化交通核,包括楼梯的标准化、电梯井的标准化及机电管井和走道的标准化。以下为优化前后交通核示意。

2.8 平面组合多样

装配式住宅的模块化和标准化使得各户型可以进行多样组合,创造出板楼、塔楼、通廊式住宅等众多平面组合类型,以满足多样化的规划要求。

2.9 建构墙层体系

与传统住宅项目不同,装配式住宅项目的立面处理通过遵循“墙层”理论来实现立面形式的多样化。装配式包含了几何控制严格的建筑外墙面、预制阳台、预制外挂墙板及外墙功能构件及部品等“层”组成;其中外墙功能构件及部品分为栏杆、空调围挡及太阳能板三个部分。在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标准化的设计往往限定了几何尺寸不变的户型和结构体系,虽然固化了外墙的几何尺寸,但其色彩、光影、质感、纹理、组合及建构方式和顺序作为“墙层”要素都是可以“编辑”的。通过“墙层”的编辑,能够产生多样化的立面形式,例如“平板外墙+功能构件”类型、“平板外墙+预制挂板”类型、“平板外墙+集成窗”类型、“集成外墙”类型等,以下为墙层理论立面形象举例。

以下为本项目装配式改造后立面形象的两个例子。

注释:“墙层理论”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地先生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层”是建筑材料和构件形成的真实存在,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这就是我们建筑层的概念。现实中的“墙”可以理解为由若干个层组成,建筑实体可以理解为是由若干的层围合而成的空间。

作者简介:

樊则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十设计所副所长,建筑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住宅产业化民间智库群:147874495

工业化建筑设计师群:138517101

工业化建筑学生群:199516367

延伸阅读: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和实施方案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宜居型人居空间系统研究补短板,一体协同促提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立项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预制建筑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预制建筑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书面来函联系。

[责任编辑:Susan]


相关文章

  •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
  • (广州中嘉住宅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住宅产业化相关资料-27012015)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 与传统方法 对 比 分 析 广州中嘉住宅产业化股份有限公司 (400-070-2816) 装配式住宅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 近期,合肥蜀山产业园公 ...查看


  •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
  • 摘要:本文在介绍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应用的现状及其体系的特点基础上,对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分析.另外,对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在住宅施工中的合理化方案选择提出了建议,最后对装配整体式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配 ...查看


  • 住宅装配式楼预制构件与连接结构施工同步安装工法(第二稿)
  • 住宅装配式楼预制构件与连接结构同步施工安装工法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1. 前言 住宅混凝土构件装配式安装,是指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吊装.连接.校正和部分现浇而成的住宅装配式结构.该工艺装配式安装可以 ...查看


  •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可研
  •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标准节点生产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概述 住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大大增加,对居住条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我国的房 ...查看


  • 谋创新补短板促发展
  •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出现三个特点:一是市场企稳回升.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连续23个月下滑后1-2月首次回升,1-3月回升加快,达到6.2%:房地产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3.1%和54.1%,为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查看


  • 建筑产业化调研报告
  • 建筑产业化调研报告 摘要:国家在 "十二五"期间,已经将"推动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北京.湖南.福建等省市已经推出大量政策及制度,推广和扶持建筑产业化的进程.但 ...查看


  • 山东二级建造师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判断题
  • 判断 1. 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 2002)提出了BIM概念产生的背景(B). 2. BIM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A 3. 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 ...查看


  • 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_卢求
  • 本刊专题 德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卢 求 一.建筑发展历程 (一)装配式建筑的起源 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推动因素主要有两方面: 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发展需要以较低的造价.迅速建设大量住宅.办公和厂房等建 ...查看


  • 日本鹿岛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与工程实践
  • 海外传真 日本鹿岛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与工程实践 郭 彪 实现PC a这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装配式的建筑产业化发展,需要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匹配性,即从设计开始着手,同时严格强化工厂生产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施工的高精度品质.建立健全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