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作者:孙也程
来源:《学园》2015年第06期
【摘 要】微信是当下十分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基于微信服务,公众平台可向订阅用户推送消息,这一模式现已在高校得到充分利用,各种学院、社团甚至学校官方的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以及校园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信 校园文化 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6-0051-01 微信是2011年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截至2013年10月24日,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微信无疑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软件。而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利用微信提供的图文功能,进行自媒体传播的一个阵地。公众号可向其订阅用户群发消息,通过用户将资讯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的过程,以获得订阅人数以及公众号影响力的增长。
大学生是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一个群体,微信的出现及其表现出的比其他传播媒介更突出的便捷性、广泛性、共享性、兼容性等优势,使它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各学院、部处甚至社团,都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向订阅者定期推送消息,传播价值观与核心理念。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其丰富的图文功能、良好的互动性与分享性,可以达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在校园文化的信息发布、文化理念传播、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
从传播方向上来说,不同于微博的点对面传播,微信是单向环状私密传播的。微信公众平台虽然面向公众,但是公众之间并无信息流动,因此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不同于以往的网络传播,拥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微信不同于微博,不容易形成群体舆论事件。究其原因,在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受到限制,一天只能推送一次消息,用户也会根据自身需要关注个别订阅号,以免造成对自己的信息轰炸。由于单向私密传播的特点,用户收到的仅仅是消息,并无法同时接收到或看到消息的其他用户的反应,这点跟微博有着巨大的差异。同时,用户对消息的反应也只能通过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让他的好友看到,无法转发给更大范围的用户。因此,微信相比微博,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作者:孙也程
来源:《学园》2015年第06期
【摘 要】微信是当下十分流行的即时通讯软件,基于微信服务,公众平台可向订阅用户推送消息,这一模式现已在高校得到充分利用,各种学院、社团甚至学校官方的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文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以及校园文化的内涵,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信 校园文化 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6-0051-01 微信是2011年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截至2013年10月24日,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微信无疑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软件。而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利用微信提供的图文功能,进行自媒体传播的一个阵地。公众号可向其订阅用户群发消息,通过用户将资讯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的过程,以获得订阅人数以及公众号影响力的增长。
大学生是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一个群体,微信的出现及其表现出的比其他传播媒介更突出的便捷性、广泛性、共享性、兼容性等优势,使它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各学院、部处甚至社团,都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向订阅者定期推送消息,传播价值观与核心理念。可以说,微信公众平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其丰富的图文功能、良好的互动性与分享性,可以达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在校园文化的信息发布、文化理念传播、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
从传播方向上来说,不同于微博的点对面传播,微信是单向环状私密传播的。微信公众平台虽然面向公众,但是公众之间并无信息流动,因此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不同于以往的网络传播,拥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微信不同于微博,不容易形成群体舆论事件。究其原因,在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号受到限制,一天只能推送一次消息,用户也会根据自身需要关注个别订阅号,以免造成对自己的信息轰炸。由于单向私密传播的特点,用户收到的仅仅是消息,并无法同时接收到或看到消息的其他用户的反应,这点跟微博有着巨大的差异。同时,用户对消息的反应也只能通过分享到朋友圈的功能,让他的好友看到,无法转发给更大范围的用户。因此,微信相比微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