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
第六章 课程
一、选择题 城教师招考 《教育学》 中学部分 第六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课程
C .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3.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中,其作者是英国的教育家( )。
A .斯宾塞 B.拉尔夫 泰勒 C.博比特 D.施瓦布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是( )。
A .基础性课程B .选修课程C .探究性课程D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 .开设哪些学科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 .讲授提纲 B.教科书 C.讲义 D.参考书
7.1918年( )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为课程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A.布莱梅尔德 B.卢梭 C.博比特 D.罗杰斯
8.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的理论是( )。
A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D.目标课程理论
9.美国学者斯科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的模式是( )。
A .CSE 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游离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10.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分为( )。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11.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课程可分为( )。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1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 .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3.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分为( )。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学校课程D .必修课程 14.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在于( )。
A .有助于传递人类的文化精华 B.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C.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D .有助于儿童获取必要的个体知识、实践知识 15.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 )。
A .容易忽视学生的需要 B.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C .容易忽略社会的现实需要 D.不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16.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 A.儿童 B.社会 C.知识 D.教师
17.现代比较有影响的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D.基础教育课程理论 18.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布鲁纳 B.施瓦布 C.布莱梅尔德 D.弗莱雷 19.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施瓦布 C.布莱梅尔德 D.弗莱雷
20.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
上,应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是(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D.目标课程理论
21.课程标准的结构(基本构成部分)大致包括( )等部分。 A.前言和附录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2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A .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 评价模式 D.CSE 模式
郯
第六章 课程
一、选择题 城教师招考 《教育学》 中学部分 第六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以学生的活动经验为中心设计课程
C .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3.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中,其作者是英国的教育家( )。
A .斯宾塞 B.拉尔夫 泰勒 C.博比特 D.施瓦布
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经验、自身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是( )。
A .基础性课程B .选修课程C .探究性课程D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 .开设哪些学科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 .讲授提纲 B.教科书 C.讲义 D.参考书
7.1918年( )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为课程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A.布莱梅尔德 B.卢梭 C.博比特 D.罗杰斯
8.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上的理论是( )。
A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D.目标课程理论
9.美国学者斯科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提出的模式是( )。
A .CSE 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游离评价模式 D.CIPP 评价模式 10.按课程的设计形式,课程可分为( )。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11.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课程可分为( )。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1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分类,可分为( )。
A .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3.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分为( )。
A .国家课程B .地方课程C .学校课程D .必修课程 14.学科课程的主要优点在于( )。
A .有助于传递人类的文化精华 B.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C.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D .有助于儿童获取必要的个体知识、实践知识 15.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在于( )。
A .容易忽视学生的需要 B.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C .容易忽略社会的现实需要 D.不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 16.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 A.儿童 B.社会 C.知识 D.教师
17.现代比较有影响的的课程理论是(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D.基础教育课程理论 18.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布鲁纳 B.施瓦布 C.布莱梅尔德 D.弗莱雷 19.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施瓦布 C.布莱梅尔德 D.弗莱雷
20.主张把课程的重点放在现实社会问题、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及学生关心的社会问题
上,应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是(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B.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C.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D.目标课程理论
21.课程标准的结构(基本构成部分)大致包括( )等部分。 A.前言和附录 B.课程目标 C.内容标准 D.实施建议 2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
A .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 评价模式 D.CSE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