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AB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

(B)

2009.1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得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并且包括根

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史进程,这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因而必然要对这四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所以说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2、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他们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创

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固有缺陷,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

的基础上,从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

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

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3、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是以粮食税为核心的,在工业方面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

第一,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并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第二,在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也就是由

全部国有化改为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4、 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时代主题。

从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发展经济问题上,与革命相比,发展越

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课题。促进经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也是时代主题从革

命转变为发展的内在动力。时代的主题是时代的特征和内容在不同时期的集中表现,是

对某个时代某一阶段国际政治形式的高度概括。随着国际政治形式的发展变化,时代主

题也会随着变化。

5、 由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被改变了。

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在造成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但又加深资本主义固有 矛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着各种条件。

1. 从生产力方面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必要条件

2. 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作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3. 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着素质更高的阶级力量

4. 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着广泛的同盟军

总之,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各种新

现象,不但改变不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命运,反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只是时间的迟早的问题。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材料1:

在谈到那些新兴贵族和乡绅发动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莫尔写到“你们的绵羊,曾经是那样容易满足,据说现在开始变得贪婪而凶蛮,甚至要将人吃掉,它们吞没了田野、房屋和城镇,在那些出场精美二昂贵的羊毛的地区,那些贵族乡绅,还有那些不知怎样成为圣人的主教们,不再满足于岁租年金和他们从祖传地产中获取的利益。他们觉得过那种对国家无益的闲适奢侈生活还不过瘾,一定要对它造成些严重的危害。……他们拉倒房屋,毁坏城镇,只留下教堂作为羊圈。”

在乌托邦没有货币,不存在商品流通,人们视金银如粪土。乌托邦人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都是计划调节的。乌托邦实行财产公有。所有产品公共管理,按需分配。这里没有流浪者和乞丐,没有酒馆、妓院、赌场、贼窝,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的使一些正常二健康的消费娱乐。在衣着上,人们奉行节俭、朴实、实用、蔑视华服盛装,披金戴银,刻意打扮的人。这里盛行的是一种平等,互助,融洽、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家中,妻子服侍丈夫、子女服侍父母,年轻人服侍老人,长者在乌托邦社会活动中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拥有很高的权威。从某种意义上看,整个乌托邦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总督就像这个大家庭中的“父亲”。

问题:1.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生产的社会背景。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的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英国的“圈地运动”。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中所暴露出来的剥削和掠夺的凶残本性,激起了雇佣工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殖民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也使一些先进的思想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情劳动人民,幻想建立一个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其理论表现形态便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由于这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各种矛盾尚未显露出来,加上早期无产者还处于幼稚时期,使他们无法认清社会的发展规律,更无法找到改造社会的有效手段,所以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只能停留在空想的描写上,由此产生了以莫尔、闵采尔和康帕内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 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映,是近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呐喊。 第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理想,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时代。

第三,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主张较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

第四,它们的理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如带有君主专制色彩的民主政治制度,领导职务的终身制、权力集中,从否定私有制出发否定家庭制等。

第五,它们普遍把资本主义制度与一切私有制一样看作是一种罪恶的制度,

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

第六,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材料2:

乐于吸取吸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政治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问题:1. 上述材料阐述了什么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开放性。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全人类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产生,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随着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充实、丰富,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吸收当代的各种文化成果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2. 列宁的这一论述对我们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材料3:

A.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C.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资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是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什么?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材料4:

我们的现在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个不少的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整体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准哦难过特色的社会注意,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问题: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据是什么?

2. 为什么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或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三、论述题(30分)

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

(C)

2009.1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包括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社会的唯心史观,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通过阶级调和以及用示范改良的方法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揭示了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只想依靠少数人变革社会的缺陷,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

3、 马布利与他的共产主义改革方案已经摆脱平均主义的思想。

4、 剩余价值生产的发现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5、 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推进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在美国,从事以信息和软件开发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的人数已经超过整个就业人数的一半,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约占3%,第二产业约占3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政策,使劳动者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岷县的改善。

20实际90年代以来的跨国公司不断扩张,越来越控制世界的工业生产。 问题:1、试分析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有什么特殊意义?

材料2:

乐于吸取吸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政治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问题:1. 上述材料阐述了什么思想?

2. 列宁的这一论述对我们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材料3:

唯物史观认为,重大历史事变是一种“合力”的结果,恩格斯曾指出,任何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的结果。 问题:试以这一原理简析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成功与失败的两个案例。

材料4:

A.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B. 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C. 只要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

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问题:根据上述言论的提示简要概括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新贡献。

三、论述题(30分)

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失败和中国改革的成功中,你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基本经验是如何认识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

(A)

2009.1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十九世纪发过伟大的思想家傅立叶指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并设想出了“实业制度”的理想社会。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在于过急的摧毁一切旧的生产关系,过早否定商品经济关系,过快实行了国有化。

3、某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突破酒店生产关系,步入新的社会形态,只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4、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是“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的结果。

5、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明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材料1:

A.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 改革一开始,就存在着关于改革的两种错误思想,一种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另一种是主张改革走资本主义道路。

C.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问题:1. 根据A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革必然性的认识。

2.根据B和C概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经验。

材料2:

A.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几本特征。

B.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C.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件。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资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是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什么?

2、概要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趋势?

材料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把人类从机器大生

产时代推进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在美国,从事以信息和软件开发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的人数已经超过整个就业人数的一半,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约占3%,第二产业约占3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政策,使劳动者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岷县的改善。

20实际90年代以来的跨国公司不断扩张,越来越控制世界的工业生产。

问题:1、试分析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有什么特殊意义?

材料4:

A.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

会主义。

B. 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C. 只要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

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问题:根据上述言论的提示简要概括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新贡献。

三、论述题(30分)

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

appendix

辩证统一观点论述 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

(B)

2009.1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得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并且包括根

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历史进程,这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四大系统,因而必然要对这四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研究,所以说是一门综合的科学

2、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他们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创

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固有缺陷,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

的基础上,从而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唯物史观的创立,为社会

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社会主义

从空想转变为科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3、 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是以粮食税为核心的,在工业方面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

第一,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并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第二,在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也就是由

全部国有化改为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

4、 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这也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时代主题。

从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发展经济问题上,与革命相比,发展越

来越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重课题。促进经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也是时代主题从革

命转变为发展的内在动力。时代的主题是时代的特征和内容在不同时期的集中表现,是

对某个时代某一阶段国际政治形式的高度概括。随着国际政治形式的发展变化,时代主

题也会随着变化。

5、 由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被改变了。

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在造成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但又加深资本主义固有 矛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着各种条件。

1. 从生产力方面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着必要条件

2. 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作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3. 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准备着素质更高的阶级力量

4. 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着广泛的同盟军

总之,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各种新

现象,不但改变不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命运,反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只是时间的迟早的问题。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材料1:

在谈到那些新兴贵族和乡绅发动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莫尔写到“你们的绵羊,曾经是那样容易满足,据说现在开始变得贪婪而凶蛮,甚至要将人吃掉,它们吞没了田野、房屋和城镇,在那些出场精美二昂贵的羊毛的地区,那些贵族乡绅,还有那些不知怎样成为圣人的主教们,不再满足于岁租年金和他们从祖传地产中获取的利益。他们觉得过那种对国家无益的闲适奢侈生活还不过瘾,一定要对它造成些严重的危害。……他们拉倒房屋,毁坏城镇,只留下教堂作为羊圈。”

在乌托邦没有货币,不存在商品流通,人们视金银如粪土。乌托邦人的生产、分配和消费都是计划调节的。乌托邦实行财产公有。所有产品公共管理,按需分配。这里没有流浪者和乞丐,没有酒馆、妓院、赌场、贼窝,人们在闲暇时间从事的使一些正常二健康的消费娱乐。在衣着上,人们奉行节俭、朴实、实用、蔑视华服盛装,披金戴银,刻意打扮的人。这里盛行的是一种平等,互助,融洽、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家中,妻子服侍丈夫、子女服侍父母,年轻人服侍老人,长者在乌托邦社会活动中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拥有很高的权威。从某种意义上看,整个乌托邦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总督就像这个大家庭中的“父亲”。

问题:1.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生产的社会背景。

16—17世纪,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的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英国的“圈地运动”。资产阶级在原始积累中所暴露出来的剥削和掠夺的凶残本性,激起了雇佣工人、手工业者、农民以及殖民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也使一些先进的思想家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同情劳动人民,幻想建立一个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其理论表现形态便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由于这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各种矛盾尚未显露出来,加上早期无产者还处于幼稚时期,使他们无法认清社会的发展规律,更无法找到改造社会的有效手段,所以他们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只能停留在空想的描写上,由此产生了以莫尔、闵采尔和康帕内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2. 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映,是近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呐喊。 第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理想,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时代。

第三,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主张较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

第四,它们的理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如带有君主专制色彩的民主政治制度,领导职务的终身制、权力集中,从否定私有制出发否定家庭制等。

第五,它们普遍把资本主义制度与一切私有制一样看作是一种罪恶的制度,

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

第六,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材料2:

乐于吸取吸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政治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问题:1. 上述材料阐述了什么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开放性。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全人类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产生,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随着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充实、丰富,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吸收当代的各种文化成果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2. 列宁的这一论述对我们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材料3:

A.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B.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C.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资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是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什么?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材料4:

我们的现在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个不少的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整体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准哦难过特色的社会注意,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问题: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据是什么?

2. 为什么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或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三、论述题(30分)

论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

(C)

2009.1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包括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2、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理性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和从头脑中构思未来社会的唯心史观,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期望通过阶级调和以及用示范改良的方法实现理想社会的幻想,揭示了阶级斗争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正确道路;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和只想依靠少数人变革社会的缺陷,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

3、 马布利与他的共产主义改革方案已经摆脱平均主义的思想。

4、 剩余价值生产的发现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5、 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推进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在美国,从事以信息和软件开发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的人数已经超过整个就业人数的一半,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约占3%,第二产业约占3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政策,使劳动者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岷县的改善。

20实际90年代以来的跨国公司不断扩张,越来越控制世界的工业生产。 问题:1、试分析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有什么特殊意义?

材料2:

乐于吸取吸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政治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问题:1. 上述材料阐述了什么思想?

2. 列宁的这一论述对我们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材料3:

唯物史观认为,重大历史事变是一种“合力”的结果,恩格斯曾指出,任何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的结果。 问题:试以这一原理简析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成功与失败的两个案例。

材料4:

A.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B. 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C. 只要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

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问题:根据上述言论的提示简要概括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新贡献。

三、论述题(30分)

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的失败和中国改革的成功中,你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基本经验是如何认识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考试题

(A)

2009.1

一、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

1、十九世纪发过伟大的思想家傅立叶指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并设想出了“实业制度”的理想社会。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在于过急的摧毁一切旧的生产关系,过早否定商品经济关系,过快实行了国有化。

3、某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突破酒店生产关系,步入新的社会形态,只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4、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是“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的结果。

5、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明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的理由。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材料1:

A.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 改革一开始,就存在着关于改革的两种错误思想,一种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另一种是主张改革走资本主义道路。

C.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问题:1. 根据A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革必然性的认识。

2.根据B和C概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基本经验。

材料2:

A.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凸显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几本特征。

B.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C.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件。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资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是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什么?

2、概要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趋势?

材料3: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微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航天航空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迅速发展,把人类从机器大生

产时代推进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在美国,从事以信息和软件开发为主体的信息产业的人数已经超过整个就业人数的一半,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约占3%,第二产业约占3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税收政策,使劳动者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有了岷县的改善。

20实际90年代以来的跨国公司不断扩张,越来越控制世界的工业生产。

问题:1、试分析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有什么特殊意义?

材料4:

A. 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搞社

会主义。

B. 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C. 只要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

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问题:根据上述言论的提示简要概括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新贡献。

三、论述题(30分)

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认识。

appendix

辩证统一观点论述 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趋势


相关文章

  • 2016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考试多选题及答案
  • 2016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考试多选题及答案 二.多选题 1.工程活动中将实现()和"信息流"的结合和集成. A ."人力流" B ."物质流" C ."货币流" ...查看


  • 测试题答案
  • 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连接线管理处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测试题 姓名 职务 一.填空题(5题,每空2分,共 20 分)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是 . 答: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 ...查看


  • 十八大新党章专题测试题(多选32道)
  •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_ABCD_. (A)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查看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考试题
  • ( C) 作为一个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的" 精诚大医", 他十分重视道德的自律和修养. A 张杲强 B 张柄 C 孙思邈 D 炎帝 ( c)系统的检查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基础, 也是医生基本素质的重要体现 A 医院 B 科学 ...查看


  • 毛概考试试题(全)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 毛泽东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 ...查看


  •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 A ...查看


  • 最新工勤技能考试职业道德试题册
  • 最新工勤技能考试职业道德试题 一.判断题 1.道德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社会存在形态.(×) 6.道德观念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 7, 挫折产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因素,而在于主观因素. (√) 9.道德在所有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 ...查看


  • 第三届辅导员技能大赛基础知识题库
  • 第三届辅导员技能大赛基础知识题库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 答案: B 试题2:不属于 ...查看


  • (经典)2015事业单位编制考试-哲学题库汇总
  •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一) 1.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答案:B 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