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战斗精神(03版)

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战斗精神

在信息化日益完善、战场环境日渐复杂的新形势下,要保证战争胜利,主要决定于以下方面:1、军事实力(武器装备,高科技,后勤保障,经济实力,军工生产力,军队规模及战斗力)

2、软实力(高层决策水平和下级执行能力,战略战术制定的水平,国际声望和国际关系,周边战略环境,国内社会安定程度、国内生产力的调配水平、民心)3、精神因素(纪律严明,顽强作战,坚定的信念和执着不悔的勇气)第三条往往起着最重要的因素,一般第二条因素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战斗精神必定很高昂。

一、 什么是战斗精神

简单的概括来讲,战斗精神是军人基于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在战争中个人的意志品质、必胜信心、战斗作风、心理素质和纪律观念等凝聚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战斗气质,集中地体现在战争中各阶级或集团为维护各自信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实现理想抱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

从科学内涵来看,它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持军人行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为祖国、为人民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官兵产生义无返顾、慷慨赴死英雄壮举的思想基础;是部队创造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战争业绩的力量源泉,是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把英雄之气化为无畏之举的行动。

二、 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战斗精神是一个在军事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范畴。考察人类1、历史上的战争实践,我们不难发现,

不同阶级在不同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总是在通过自己的军事实践给战斗精神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任务,同时也丰富了战斗力的内涵。这不仅对官兵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使官兵面对的生死考验更加严峻而直接,更需要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有了很大提高,更需要官兵有驾驭装备、掌握技术的智慧和勇气。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在“钢”不如人的情况下,我们的“气”一定要十分旺盛。这就要求我们把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教育训练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二)它是马克思主义建军治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

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作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战斗精神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在战争环境下,任何一个瞬息都生死攸关,这种特殊的生存条件对人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最严酷的考验。勇气使人于危急的瞬间捕捉到生机和希望,而任何胆怯和迟疑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智慧常常给人提供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机遇。在战争环境下,要求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战场也是一个最能让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会获得最丰厚的回报。人的能动性,是战斗精神得以展示的条件,也只有这种能动性才能使战斗精神得以体现出来。

(三)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基础理论的深化。

古今中外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发展充分证明,战斗精神归结起来就是一种与士气、勇敢、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等内容相关的范畴,集中地体现着人们为维护崇高信念、捍卫正义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特殊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战斗精神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战斗精神是人们应有的一自我超越内在品质,它强调人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其二,战斗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战斗力而言的精神战斗力;其三,战斗精神是由政治目标、理想信念、公平正义等基本内容构成的,它以对军事活动意义的深刻理解为前提。

首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从严治军,首先要在政治要求上严,确保部队始终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服从党指挥。

其次,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从严治军必须依法进行的基本要求。军无法不立,法无严不威。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法规健全、制度完备、依法运转的军队。

再次,坚持把作风纪律建设作为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铁的纪律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作风纪律建设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最后,坚持严格要求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依法带兵与以情带兵相统一,坚持把尊重科学、尊重群众的思想和民主、文明的理

念贯穿建军治军的实践,努力使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与现代文明相契合,与时代发展相一致。

三、 如何培养和保持战斗精神

1、学习激发与文化熏陶相结合

学习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所以,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以及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学习,并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官兵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转化为与责任使命要求相适应的打仗意识、与牺牲奉献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追求、与未来战争要求相适应的战斗意志,从而激发打赢意识和求胜欲望。同时,应重视发挥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良好的军营文化环境,对保持官兵高昂的士气、锤炼顽强的作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环境建设是多方面的,应注重从培育战斗精神出发,营造“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文化氛围,从而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不断强化战斗意识,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训练铸就与意志磨砺相结合

军事训练是培育战斗精神的主渠道,而心理素质又是战斗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必须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培育官兵过硬的战斗精神。首先,应严格按纲施训。深入学习《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树立按纲施训观念,建立正规训练秩序,做到手中有法规、眼中有标准、胸中有目标,坚决克服随意降低训练标准、变通训练计划的做法,杜绝“土规定”、“土章法”,在严扣细训中提高自身战斗力水平。其次,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很早就提出了“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残酷激烈的特点,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必须加大心理训练的力度,在训练中把战场设真、对手设强、情况设险、困难设够,在复杂环境、困难情况下接受训练,提高处变不惊、坦然自若、从容应对的能力。

3、条令规范与作风养成相结合

军人的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炼,关键在养成。古往今来的军队,都极为重视战斗精神的培育。古罗马时代的“马其顿方阵”,让人闻之变色;我国宋朝的“岳家军”,平时治军严明,威如雷霆,才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而曾是精锐之师的满清“八旗军”,入关后养尊处优,文恬武嬉,军纪日废,筋力日懈,最终成为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所以,应进一步制定、完善法规,形成结构完善、门类齐全、内容协调、规范严密、层次分明的军队建设、管理、训练、政治、后勤等工作的条令法规体系。在现有条令的基础上,保证那些新科目、新工作也有法可依。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强调尊干爱兵,团结协作,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在学习训练中,要强调一切按“打仗”的标准,严抠细训,精益求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一日生活制度与军事训练的落实,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培育和展现战斗精神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军营将充满火热的战斗气息,学员具有高涨的战斗热情,把部队真正培养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雄师劲旅。

4、弘扬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民族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基因,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不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些传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民族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催化战斗精神。在世界军事变革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作战观念和作战样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战斗精神培育形式和手段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战斗精神,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渗透力强、辐射面广、负载力大的特点,广泛开展创新教育,在局域网上演示、网上答辩等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培育战斗精神的实效。

四、 总结

战斗精神对于军人究竟是什么呢?没错,和大家说的一样,是军魂,是亮剑精神。有了魂的军队方称威武,有了魂的军人方称勇士。凡勇士之战,胜可称凯旋,败亦为烈士。战争,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斗。历史会让人们忘记成败,但是会记住英雄。

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我军的未来,我们必将成长为我军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别是我们这些初级指挥专业的学员,肩负着重任,我们的素质的高低更是决定着未来战场的胜负走向,要想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扬国威于战场,缚强敌于脚下,我们必须具备坚强的战斗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勇敢的战斗精神!

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战斗精神

在信息化日益完善、战场环境日渐复杂的新形势下,要保证战争胜利,主要决定于以下方面:1、军事实力(武器装备,高科技,后勤保障,经济实力,军工生产力,军队规模及战斗力)

2、软实力(高层决策水平和下级执行能力,战略战术制定的水平,国际声望和国际关系,周边战略环境,国内社会安定程度、国内生产力的调配水平、民心)3、精神因素(纪律严明,顽强作战,坚定的信念和执着不悔的勇气)第三条往往起着最重要的因素,一般第二条因素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战斗精神必定很高昂。

一、 什么是战斗精神

简单的概括来讲,战斗精神是军人基于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在战争中个人的意志品质、必胜信心、战斗作风、心理素质和纪律观念等凝聚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和战斗气质,集中地体现在战争中各阶级或集团为维护各自信念、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实现理想抱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品质。

从科学内涵来看,它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并升华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持军人行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为祖国、为人民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官兵产生义无返顾、慷慨赴死英雄壮举的思想基础;是部队创造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战争业绩的力量源泉,是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把英雄之气化为无畏之举的行动。

二、 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理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战斗精神是一个在军事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范畴。考察人类1、历史上的战争实践,我们不难发现,

不同阶级在不同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总是在通过自己的军事实践给战斗精神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要求。“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拓展了我军的职能任务,同时也丰富了战斗力的内涵。这不仅对官兵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使官兵面对的生死考验更加严峻而直接,更需要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有了很大提高,更需要官兵有驾驭装备、掌握技术的智慧和勇气。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在“钢”不如人的情况下,我们的“气”一定要十分旺盛。这就要求我们把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教育训练的始终,坚持不懈地引导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二)它是马克思主义建军治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9世纪中叶欧洲军界曾经围绕新式针发枪对战争的影响展开了一场争论,不少人认为,对使用针发枪进行快速连续齐射的部队发起任何冲锋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发的意大利战争很快就打破了这个神话,于是军界舆论开始转向。恩格斯总结这场争论,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赢得战斗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2卷,第229页)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69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关于战争制胜因素的基本道理。

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我军历来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重视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兵员数量,还是武器的先进程度,我军都无法和敌人相比。然而,我军始终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军官兵有

着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战斗精神。作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战斗精神是勇气和智慧的体现。在战争环境下,任何一个瞬息都生死攸关,这种特殊的生存条件对人的精神可以说是一种最严酷的考验。勇气使人于危急的瞬间捕捉到生机和希望,而任何胆怯和迟疑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智慧常常给人提供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机遇。在战争环境下,要求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战场也是一个最能让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得以充分展示的舞台,在这里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会获得最丰厚的回报。人的能动性,是战斗精神得以展示的条件,也只有这种能动性才能使战斗精神得以体现出来。

(三)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基础理论的深化。

古今中外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的发展充分证明,战斗精神归结起来就是一种与士气、勇敢、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等内容相关的范畴,集中地体现着人们为维护崇高信念、捍卫正义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特殊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战斗精神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战斗精神是人们应有的一自我超越内在品质,它强调人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其二,战斗精神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战斗力而言的精神战斗力;其三,战斗精神是由政治目标、理想信念、公平正义等基本内容构成的,它以对军事活动意义的深刻理解为前提。

首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从严治军,首先要在政治要求上严,确保部队始终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服从党指挥。

其次,坚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从严治军必须依法进行的基本要求。军无法不立,法无严不威。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必然是一支法规健全、制度完备、依法运转的军队。

再次,坚持把作风纪律建设作为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铁的纪律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优良传统,作风纪律建设是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

最后,坚持严格要求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依法带兵与以情带兵相统一,坚持把尊重科学、尊重群众的思想和民主、文明的理

念贯穿建军治军的实践,努力使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与现代文明相契合,与时代发展相一致。

三、 如何培养和保持战斗精神

1、学习激发与文化熏陶相结合

学习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所以,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以及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学习,并及时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的政治信仰、精神支柱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官兵高昂的士气和顽强的斗志,转化为与责任使命要求相适应的打仗意识、与牺牲奉献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追求、与未来战争要求相适应的战斗意志,从而激发打赢意识和求胜欲望。同时,应重视发挥文化环境的熏陶作用。良好的军营文化环境,对保持官兵高昂的士气、锤炼顽强的作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化环境建设是多方面的,应注重从培育战斗精神出发,营造“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的文化氛围,从而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不断强化战斗意识,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训练铸就与意志磨砺相结合

军事训练是培育战斗精神的主渠道,而心理素质又是战斗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必须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培育官兵过硬的战斗精神。首先,应严格按纲施训。深入学习《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树立按纲施训观念,建立正规训练秩序,做到手中有法规、眼中有标准、胸中有目标,坚决克服随意降低训练标准、变通训练计划的做法,杜绝“土规定”、“土章法”,在严扣细训中提高自身战斗力水平。其次,应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很早就提出了“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快节奏、残酷激烈的特点,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挑战。必须加大心理训练的力度,在训练中把战场设真、对手设强、情况设险、困难设够,在复杂环境、困难情况下接受训练,提高处变不惊、坦然自若、从容应对的能力。

3、条令规范与作风养成相结合

军人的战斗精神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重点在磨炼,关键在养成。古往今来的军队,都极为重视战斗精神的培育。古罗马时代的“马其顿方阵”,让人闻之变色;我国宋朝的“岳家军”,平时治军严明,威如雷霆,才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谈。而曾是精锐之师的满清“八旗军”,入关后养尊处优,文恬武嬉,军纪日废,筋力日懈,最终成为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所以,应进一步制定、完善法规,形成结构完善、门类齐全、内容协调、规范严密、层次分明的军队建设、管理、训练、政治、后勤等工作的条令法规体系。在现有条令的基础上,保证那些新科目、新工作也有法可依。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强调尊干爱兵,团结协作,形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在学习训练中,要强调一切按“打仗”的标准,严抠细训,精益求精,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通过一日生活制度与军事训练的落实,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培育和展现战斗精神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军营将充满火热的战斗气息,学员具有高涨的战斗热情,把部队真正培养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雄师劲旅。

4、弘扬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民族文化,传承一个民族的基因,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不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些传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民族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催化战斗精神。在世界军事变革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作战观念和作战样式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战斗精神培育形式和手段也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培育战斗精神,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渗透力强、辐射面广、负载力大的特点,广泛开展创新教育,在局域网上演示、网上答辩等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培育战斗精神的实效。

四、 总结

战斗精神对于军人究竟是什么呢?没错,和大家说的一样,是军魂,是亮剑精神。有了魂的军队方称威武,有了魂的军人方称勇士。凡勇士之战,胜可称凯旋,败亦为烈士。战争,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斗。历史会让人们忘记成败,但是会记住英雄。

作为一名军校学员、我军的未来,我们必将成长为我军未来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别是我们这些初级指挥专业的学员,肩负着重任,我们的素质的高低更是决定着未来战场的胜负走向,要想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扬国威于战场,缚强敌于脚下,我们必须具备坚强的战斗意志,顽强的战斗作风,勇敢的战斗精神!


相关文章

  • 如何当好一把手? 1
  • 如何当好一把手?2011年01月23日 星期日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帮助 | 留言交流 | 登录 首页 | 主题阅读 | tags | 精彩目录 | 精品文苑 | 会员浏览 我的图书馆 休闲·怡情 | 艺术 音画 美女 笑话 小游戏 壁纸 风景 ...查看


  • 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 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2014年12月03日 14:00:27 来源:<群众>    作者:罗志军 字号:[ 大 中 小 ]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查看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上传时间:2010-03-15 12:17:48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 作者:吴仕宇 编辑:吴仕宇 人民日报评论员:崇高的历史使命 重大的政治责任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之一 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 ...查看


  • 以强军目标为统领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 以强军目标为统领 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并深刻阐述了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强调全 ...查看


  • [理论]如何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
  • 编者按:<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要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要求,同时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必然属性. 政治性是灵魂 政治性是灵魂,决定着 ...查看


  • 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十个要点U
  • 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十个要点 原标题:党建迈出新步伐--谈如何从总体上把握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作者:宋福范 来源:北京日报网络版 来源日期:2009-10-12 本站发布时间:2009-10-14 22:38:04 阅读量:4704次 党 ...查看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2015
  • 1.人民日报评论员:把握大势,保持定力 --"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二 因势而谋,才能谋定后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作为. 从去年情况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近年少有.一方面是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复杂局面,一方面是 ...查看


  • 基层干部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 基层干部怎样做好群众工作 基层干部怎样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 ...查看


  • 爱岗敬业演讲稿:战斗精神砺斗志
  • 精选范文:爱岗敬业演讲稿:战斗精神砺斗志(共2篇) 翻开历史的画卷,拓印先人的 脚痕,到处充斥着人类斗争.战斗的悲情故事,到处宣扬着伟人.英雄的丰功伟绩.正是战 争,造就了无数的战斗英雄:正是革命,孕育了无数的革命志士,正是事业,培育了无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