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 者 卢雨朦
系 别 会计学院
专 业 审计学
年 级 07
学 号 702070605
指导教师 徐淑华
导师职称 副教授
内 容 提 要
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和审查,可有效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通过内部审计,对公司组织活动进行自律,客观上增加组织价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渐受到公众及监督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职责与作用,进而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审计 现状 发展
Abstract
Internal audit to be internal audit unit can be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protect assets safe intact, ensure follow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 but adopt of variou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for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management and investor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imbalances between internal audit, the company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of self-discipline, objectively increase the organization valu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internal audi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ternal aud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any management, has been given the public and supervisor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in the actual work, part of the internal audit of listed companie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is a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auditing situation analysis, elaborated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into full play the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Audit Status Development
目 录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1 ㈠内部审计…………………………………………………………………………………1 ㈡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职责和作用………………………………………………………1
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2 ㈠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2 ㈡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2 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2 ㈣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2 ㈤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3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3 ㈠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3 ㈡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4 ㈢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4 ㈣拓宽内部审计职能与范畴………………………………………………………………4 ㈤规范内部审计工作………………………………………………………………………5
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5 参考文献……………………………………………………………………………………6 后记…………………………………………………………………………………………7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之我国实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促进了内部审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渐受到公众及监督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现代公司治理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职责与作用,就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中的发展做出浅析,进而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这是2003年3月4日李金华审计长签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4号令)对我国现行内部审计定义的新的表述。1995年7月14日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定义的表述是:“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新的定义与原有定义比较,其主要特点:一是内部审计增加了评价的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二是增加了内部审计的目的,主攻方向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三是内部审计的内容增加了经济活动,并强调审计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四是取消了内部审计的领导关系、审计依据、向谁负责等内容。现代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铁路部门,在其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安然、世通事件后,世界范围内更是掀起了一股公司治理改革的新浪潮,内部审计也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200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更对内部审计的改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职责和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机构所建立的服务于该企业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是否有效的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企业目标,并据此对所审查的活动向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内部审计工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来自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其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股东或公司的利益,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它不仅对公司下设的部门和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且对领导的各项决策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2.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以促进公司依法经营、谋求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宗旨,通过监督检查、调查
研究、综合评价、合理化建议等手段,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 到规范公司经营行为、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并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
3.风险管理。内审通过对公司内部进行分析,做出检查监督报告并对问题提出建议,这样不断促进公司改善内部控制制度。任何公司的经营都要面临各种风险,内部审计能对公司的方方面面做出客观的分析,找到公司的潜在风险,提出预防风险和完善公司的经营措施,进而协助公司进行风险管理。
4.价值增值。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和审查,可有效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通过内部审计,对公司组织活动进行自律,客观上增加组织价值。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定位、机制、体制等问题尚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运作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其观念、独立性、地位、职能、工作范围、监督作用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从这个定义看,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公司管理层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评价治理的程序。我国的内部审计是随着国家审计的建立、发展而产生、演化的,属于“监督导向”型的“检查系统”,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即过分强调其监督的职能,而忽视其评价职能,也就是说,管理审计目前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显然,这种侧重事后监督,而并不会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需要,不利于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内部审计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发展的。近代以来,随着股份制这种集中和积聚资本的有效形式被广泛采用,公司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增强公司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都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促进公司实现经营目标和加强经营管理。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基于加强经营管理而体现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然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即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和作为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也就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以及开展风险管理职能,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作用。
(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实践,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大致有四种:财务总监或公司财务责任人主管;公司总经理主管;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主管。不同的管理模式反映了不同的定位,其服务对象和功能作用就不一样。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它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它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较差,甚至有的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使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划分不清,监督不力。
(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得多数
上市公司的内审人员得不到重用或被闲置,导致内审人员水平不高或缺乏锻炼。不少内审人员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主要 表现在:一是内审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较少,而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电算化审计更是几乎处于空白;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五)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我国多数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内审工作仍拘泥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主要职责就是防错纠弊。内审的发展要求内审范围要扩大、内审职能要延伸、内审方法要创新。就我国现状而言,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公司财务会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及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许多公司在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的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越发强烈,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也就越发明显。因此,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
就当下而言,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发展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因而完成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转型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内容开展包括:
1.财务收支审计。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客观真实和财务管理健全有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内部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既不能放弃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并且应该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讯及活动,并在分析和研究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努力发现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确立管理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管理审计作为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和深化,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进一步、侧重于管理的审计,并通过审计结果的相互印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应当提出改进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2.公司治理审计。随着公司治理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应当将其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公司治理审计内容至少应包括治理环境审计和治理流程审计,治理环境审计旨在为公司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文化、框架及政策,治理流程审计旨在为公司治理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当然,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职能,走上治理层面绝非易事,既需要有机制配合,也需要有执行力做保证。机制上,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可以有效建立内部审计进入治理层的路径,形成内部审计直接受治理层管理、业务受审计委员会指导的双重领导机制;可以有效实现治理层的信息沟通,加速信息流动,降低治理成本,为企业赢得价值。执行力上,内部审计需要得到治理层利益三角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真正能够参与治理层活动,切实能为治理机制的良好运行尽责。
3.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努力查找控制弱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发挥再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审查与促进内部
控制合理地保证组织经营: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内部控制审计方式有二:一是内部控制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从内部控制审计入手做好常规审计 的审前调查,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作为常规审计的基础,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调查,查找控制薄弱点,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4.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独立、客观地对本组织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或建议的活动。风险管理审计应贯穿于所有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并在常规审计及其审计报告中合理运用风险管理审计结果。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坚持与改善经营相一致、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与增加价值相统一的原则。风险管理审计以功能性审计为主,主要审计风险管理行为,包括环境预测、经营决策、资源配置、员工使用、市价确定、财务会计、资金运作、对外投资、利益分配等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应该提交董事会或管理层审核并应用。
5.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和揭示企业因经营不善、 管理不严所造成的损失或潜在亏损等问题,并通过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应进一步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目前,提高经济效益、 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管理层履行资产经营责任的经济责任目标。应把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对任期工作进行总结,为后任工作打好基础,而且有利于全面核实企业财务状况, 客观评价经营者业绩,促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也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负责财会工作或其他业务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进而完成审计报告。
(三)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有两种比较合理的选择:一是由监事会领导。二是隶属于董事会。从理论上讲,监事会有更大的权利行使所有者赋予的监督权,董事会则有更大的权利行使决策权。作为保护所有者权益的内部审计,行使监督权应归于监事会的领导,以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这种机构设置的前提是公司监事会有充分的权力与能力行使所有者的监督权。考虑到我国改制后一部分公司监事会存在的监督权行使缺乏力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可以采取另一种模式,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内审机构在业务方面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
(四)拓宽内部审计职能与范畴。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应从单纯检查型向监督控制型转变,充分体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而随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全面拓展,由内部控制发展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应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要求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其作业范围也应突破财务领域的局限。在实践中,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在有效开展或恰当委托外部从事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应重点
向内部控制评审,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合约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和管理舞弊审计等领域拓展其作业,以实现“扩大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层次”的目标。而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控制仍然重要,但内部审计的焦点 则体现在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与管理风险,使内部审计计划与公司风险管理策略紧密联系, 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五)规范内部审计工作。首先,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监管工作,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各个层次管理层的思想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邀请审计人员参与本部门审计工作的转变,要把内部审计工作视为是提高本部门乃至公司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达成加强内部审计的共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为企业改革服务的作用。为保证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目前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制度,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程序实施细则》、《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等。
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依据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情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将成为公司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是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计委员以及管理层想做而做不到,其他职能部门又难以替代的工作,因此管理层必须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相关有效的检查监督及防范预测活动。此外,内部审计的范围、方法的扩展以及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督促受托管理责任履行中的作用的明了化,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的也将逐渐得到提升,最终将成为公司控制系统的核心环节。
(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
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事会难以直接获取全面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许多信息,尤其是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许多信息。而内部审计活动可以设计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因此,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监事会必须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成为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事会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并据此采取措施促进和帮助最高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的重要工具,即强化与改进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多元化、高素质发展
我国基本准则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制度的逐步完善,目前内部审计开始由财务向经营管理领域渗透,因此审计机构在人员的选择和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的,在机构中不仅要有通宵财务和审计的相关人才,还应当配备一批精通企业内部各项相关流程业务的专项以及具有丰富经验和业务水平的人才,从而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规范的过程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04
2.李磊.关于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财经界.2009.08
3.蔡春,蔡利.关于中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战略问题的相关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06
4.陈继初.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性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6
5.杨会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财税纵横.2010年第19期
6.舒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转型.财会通讯.2010年第08期
7.鲍平.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趋势,财经界,2009年第06期
8.范宁.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第4期
9.蔡丽诗,蔡利.内部审计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10年第2期
10.岳芸.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与方式的改进.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06
11.宋常.内部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框架的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04
12.王迎杰.浅谈内部审计的作用、风险及其控制.科技向导.2010年第30期
13.步肇辉.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财经界.2009年第07期
14.刘艳秋,李春雨,胡振东.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会计之友.2006年第23期
后 记
经过了历时几个月的写作与修改,终于完成了本篇毕业论文,本篇论文是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主要内容的总结,是本人与论文指导老师的心血。回首四年的学习生涯,有苦恼、有快乐、有辛勤、有收获,四年的学习生活只是漫漫人生道路中的短暂时光,却是对我人生中丰富多彩,收获良多的四年。这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徐淑华老师。从论文开题报告到论文定稿,老师对给予我的论文很大的帮助,尽职尽责的指导,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又针对我论文上的一些毛病,仔细地修改,正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有了现在日渐完善的论文。在此,我谨以最朴素的语言向徐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和领导们,感谢对本文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得以提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写作误区和盲点,最终定稿,囿于学识,不足之处,请诸位老师指正。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 者 卢雨朦
系 别 会计学院
专 业 审计学
年 级 07
学 号 702070605
指导教师 徐淑华
导师职称 副教授
内 容 提 要
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和审查,可有效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通过内部审计,对公司组织活动进行自律,客观上增加组织价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渐受到公众及监督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职责与作用,进而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审计 现状 发展
Abstract
Internal audit to be internal audit unit can be to achieve business objectives, protect assets safe intact, ensure follow the nation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 but adopt of various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for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management and investor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imbalances between internal audit, the company organization activities of self-discipline, objectively increase the organization value.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internal audit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ternal aud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any management, has been given the public and supervisor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ever, in the actual work, part of the internal audit of listed companies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is a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auditing situation analysis, elaborated its 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 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perfect the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into full play the rol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Audit Status Development
目 录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1 ㈠内部审计…………………………………………………………………………………1 ㈡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职责和作用………………………………………………………1
二、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存在的问题………………………………………………………2 ㈠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2 ㈡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2 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2 ㈣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2 ㈤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3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3 ㈠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3 ㈡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4 ㈢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4 ㈣拓宽内部审计职能与范畴………………………………………………………………4 ㈤规范内部审计工作………………………………………………………………………5
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5 参考文献……………………………………………………………………………………6 后记…………………………………………………………………………………………7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加之我国实行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一步促进了内部审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渐受到公众及监督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现代公司治理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部分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其职责与作用,就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中的发展做出浅析,进而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这是2003年3月4日李金华审计长签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4号令)对我国现行内部审计定义的新的表述。1995年7月14日审计署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定义的表述是:“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的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人负责并报告工作。”新的定义与原有定义比较,其主要特点:一是内部审计增加了评价的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二是增加了内部审计的目的,主攻方向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三是内部审计的内容增加了经济活动,并强调审计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四是取消了内部审计的领导关系、审计依据、向谁负责等内容。现代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初期美国的铁路部门,在其后得到了迅猛发展。美国安然、世通事件后,世界范围内更是掀起了一股公司治理改革的新浪潮,内部审计也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200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更对内部审计的改革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职责和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机构所建立的服务于该企业的一个独立职能部门,通过对企业内部各种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来确定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既定标准、是否有效的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企业目标,并据此对所审查的活动向成员提供分析、评价、建议和咨询,帮助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地履行其职责。
内部审计工作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来自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为公司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其着眼点主要是保护股东或公司的利益,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它不仅对公司下设的部门和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而且对领导的各项决策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2.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以促进公司依法经营、谋求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宗旨,通过监督检查、调查
研究、综合评价、合理化建议等手段,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 到规范公司经营行为、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目的,并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所以,内部审计要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
3.风险管理。内审通过对公司内部进行分析,做出检查监督报告并对问题提出建议,这样不断促进公司改善内部控制制度。任何公司的经营都要面临各种风险,内部审计能对公司的方方面面做出客观的分析,找到公司的潜在风险,提出预防风险和完善公司的经营措施,进而协助公司进行风险管理。
4.价值增值。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和审查,可有效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通过内部审计,对公司组织活动进行自律,客观上增加组织价值。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定位、机制、体制等问题尚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运作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其观念、独立性、地位、职能、工作范围、监督作用和工作效率是不同的。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从这个定义看,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公司管理层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为企业增加价值、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评价治理的程序。我国的内部审计是随着国家审计的建立、发展而产生、演化的,属于“监督导向”型的“检查系统”,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即过分强调其监督的职能,而忽视其评价职能,也就是说,管理审计目前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显然,这种侧重事后监督,而并不会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建立现代公司制度的需要,不利于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内部审计是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发展的。近代以来,随着股份制这种集中和积聚资本的有效形式被广泛采用,公司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增强公司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都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促进公司实现经营目标和加强经营管理。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基于加强经营管理而体现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然而,我国现代内部审计的产生却是一个行政命令的产物,即片面强调外向性服务和作为国家审计基础而存在的内部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结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正常开展,也就更谈不上履行其监督评价职能以及开展风险管理职能,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内向性服务作用。
(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内部审计应对董事会负责。而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实践,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大致有四种:财务总监或公司财务责任人主管;公司总经理主管;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主管;内部审计机构由监事会主管。不同的管理模式反映了不同的定位,其服务对象和功能作用就不一样。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它部门无权干涉,独立性较强。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审机构表面上也是对董事会负责,实质上受经理机构及其它部门的制约和影响,独立性较差,甚至有的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使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划分不清,监督不力。
(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得多数
上市公司的内审人员得不到重用或被闲置,导致内审人员水平不高或缺乏锻炼。不少内审人员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主要 表现在:一是内审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专职人员较少,而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电算化审计更是几乎处于空白;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丧失职业道德,利用手中的权利谋私,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五)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我国多数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内审工作仍拘泥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主要职责就是防错纠弊。内审的发展要求内审范围要扩大、内审职能要延伸、内审方法要创新。就我国现状而言,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公司财务会计方面,很少触及经营管理及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许多公司在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计的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策略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改进风险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要求越发强烈,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也就越发明显。因此,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
就当下而言,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发展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因而完成内部审计的战略转型,以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转型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发展资本市场的要求。内部审计战略转型的内容开展包括:
1.财务收支审计。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客观真实和财务管理健全有效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内部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既不能放弃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并且应该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持续、广泛、深入地开展。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资讯及活动,并在分析和研究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努力发现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确立管理审计的重点和方向。管理审计作为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和深化,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展开进一步、侧重于管理的审计,并通过审计结果的相互印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应当提出改进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2.公司治理审计。随着公司治理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应当将其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公司治理审计内容至少应包括治理环境审计和治理流程审计,治理环境审计旨在为公司治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文化、框架及政策,治理流程审计旨在为公司治理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当然,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管理职能,走上治理层面绝非易事,既需要有机制配合,也需要有执行力做保证。机制上,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可以有效建立内部审计进入治理层的路径,形成内部审计直接受治理层管理、业务受审计委员会指导的双重领导机制;可以有效实现治理层的信息沟通,加速信息流动,降低治理成本,为企业赢得价值。执行力上,内部审计需要得到治理层利益三角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真正能够参与治理层活动,切实能为治理机制的良好运行尽责。
3.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努力查找控制弱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发挥再监督作用。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是审查与促进内部
控制合理地保证组织经营: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规章制度;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等。内部控制审计方式有二:一是内部控制审计与常规审计相结合,从内部控制审计入手做好常规审计 的审前调查,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作为常规审计的基础,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调查,查找控制薄弱点,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4.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独立、客观地对本组织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见或建议的活动。风险管理审计应贯穿于所有审计项目和审计过程之中,并在常规审计及其审计报告中合理运用风险管理审计结果。风险管理审计应当坚持与改善经营相一致、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与增加价值相统一的原则。风险管理审计以功能性审计为主,主要审计风险管理行为,包括环境预测、经营决策、资源配置、员工使用、市价确定、财务会计、资金运作、对外投资、利益分配等风险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以及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处理意见,应该提交董事会或管理层审核并应用。
5.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发现和揭示企业因经营不善、 管理不严所造成的损失或潜在亏损等问题,并通过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应进一步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目前,提高经济效益、 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管理层履行资产经营责任的经济责任目标。应把经济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对任期工作进行总结,为后任工作打好基础,而且有利于全面核实企业财务状况, 客观评价经营者业绩,促进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也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负责财会工作或其他业务的人员参与审计工作。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进而完成审计报告。
(三)变革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状况,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有两种比较合理的选择:一是由监事会领导。二是隶属于董事会。从理论上讲,监事会有更大的权利行使所有者赋予的监督权,董事会则有更大的权利行使决策权。作为保护所有者权益的内部审计,行使监督权应归于监事会的领导,以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这种机构设置的前提是公司监事会有充分的权力与能力行使所有者的监督权。考虑到我国改制后一部分公司监事会存在的监督权行使缺乏力度、“形同虚设”等问题,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可以采取另一种模式,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组织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内审机构在业务方面要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业绩。
(四)拓宽内部审计职能与范畴。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公司内部审计的职能应从单纯检查型向监督控制型转变,充分体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而随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全面拓展,由内部控制发展为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应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要求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其作业范围也应突破财务领域的局限。在实践中,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在有效开展或恰当委托外部从事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内部审计应重点
向内部控制评审,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合约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和管理舞弊审计等领域拓展其作业,以实现“扩大审计领域,加大审计力度,提升审计层次”的目标。而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控制仍然重要,但内部审计的焦点 则体现在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与管理风险,使内部审计计划与公司风险管理策略紧密联系, 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五)规范内部审计工作。首先,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组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设立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监管工作,以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各个层次管理层的思想要实现由被动接受审计到主动邀请审计人员参与本部门审计工作的转变,要把内部审计工作视为是提高本部门乃至公司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阶段。同时,企业内部也应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达成加强内部审计的共识,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其充分发挥为企业改革服务的作用。为保证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目前已有部分上市公司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制度,制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程序实施细则》、《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等。
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依据当代国际内部审计的变化情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部审计将成为公司控制系统中的核心环节
上市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管理层次多级化,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企业日渐增多,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的是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计委员以及管理层想做而做不到,其他职能部门又难以替代的工作,因此管理层必须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来进行相关有效的检查监督及防范预测活动。此外,内部审计的范围、方法的扩展以及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督促受托管理责任履行中的作用的明了化,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的也将逐渐得到提升,最终将成为公司控制系统的核心环节。
(二)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
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事会难以直接获取全面有效地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许多信息,尤其是与内部审计有关的许多信息。而内部审计活动可以设计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因此,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监事会必须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成为董事会、股东大会及监事会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并据此采取措施促进和帮助最高管理层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的重要工具,即强化与改进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多元化、高素质发展
我国基本准则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制度的逐步完善,目前内部审计开始由财务向经营管理领域渗透,因此审计机构在人员的选择和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的,在机构中不仅要有通宵财务和审计的相关人才,还应当配备一批精通企业内部各项相关流程业务的专项以及具有丰富经验和业务水平的人才,从而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规范的过程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04
2.李磊.关于上市公司审计独立性的思考. 财经界.2009.08
3.蔡春,蔡利.关于中国内部审计未来发展战略问题的相关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06
4.陈继初.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内部审计的相关性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06
5.杨会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财税纵横.2010年第19期
6.舒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转型.财会通讯.2010年第08期
7.鲍平.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趋势,财经界,2009年第06期
8.范宁.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第4期
9.蔡丽诗,蔡利.内部审计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10年第2期
10.岳芸.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目标与方式的改进.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06
11.宋常.内部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框架的思考.中国内部审计.2010.04
12.王迎杰.浅谈内部审计的作用、风险及其控制.科技向导.2010年第30期
13.步肇辉.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财经界.2009年第07期
14.刘艳秋,李春雨,胡振东.强化内部审计职能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会计之友.2006年第23期
后 记
经过了历时几个月的写作与修改,终于完成了本篇毕业论文,本篇论文是自己大学四年所学主要内容的总结,是本人与论文指导老师的心血。回首四年的学习生涯,有苦恼、有快乐、有辛勤、有收获,四年的学习生活只是漫漫人生道路中的短暂时光,却是对我人生中丰富多彩,收获良多的四年。这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徐淑华老师。从论文开题报告到论文定稿,老师对给予我的论文很大的帮助,尽职尽责的指导,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让我深受启发;又针对我论文上的一些毛病,仔细地修改,正是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才有了现在日渐完善的论文。在此,我谨以最朴素的语言向徐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
我还要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和领导们,感谢对本文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我才能更快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得以提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写作误区和盲点,最终定稿,囿于学识,不足之处,请诸位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