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让我们一起努力
近年来,由于家长大都常年外出打工或经商,很多中学校园内也出现了大量由爷爷奶奶或者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在这些“留守学生”中,有一部分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较差。如此,“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
今天,我想把自己关注“留守学生”教学研究的一个个案,与大家做个分享交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更好地为“留守学生”服务。
一、基本情况
学生洪舟,男,15岁。该生家庭经济富裕,父母常年在外做建材生意,平时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目前,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
二、存在问题
经过一学期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我发现在洪舟同学身上存在着如下问题:
1、厌学倾向重。他时常故意少穿衣服,让自己感冒,然后以身体不适为借口逃课。尤其是临近周末,他的座位经常落满灰尘。
2、竞争意识缺。好表扬,怕批评,易受伤。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他参与的意识就显得尤为淡漠。校园艺术周,除了他偏好的歌咏比赛,其余近十五项活动中,我一次都没发现有他的身影出现。
3、猜忌心理强。只要几个同学当着他的面聚在一起轻声地嘀嘀咕咕,他就感觉大家是在说他的坏话,在笑话他。这让他感觉很有压力。他曾为此冲动地把几个轻声说话的同学狠狠地修理了一顿。
4、文明礼貌少。上课回答问题时,总侧身对着老师;路上遇到老师,从不主动问好;偶尔出口成脏,背地里送老师不雅的绰号;早读课经常迟到,进教室还不喊报告……
三、顺藤摸瓜
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洪舟同学和他的家人之后,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失控的隔代溺爱。爷爷奶奶的溺爱,从小事无巨细,样样包办,直接导致刚成为初中生的洪舟自理能力极差,连本该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床铺、洗衣服等也无法独自完成。
2、错误的教育方式。父母常年在外,使得洪舟自小就缺少父母的疼爱。出于代偿心理,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买名牌服饰,零花钱一给就上百。物质上的富有使还很单纯的洪舟同学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当我把情况告诉他们时,他们却在电话里对孩子破口大骂,说什么钱被狗花了,这些年白忙活了……害得好心的我反成了孩子眼里可耻的告密者。
3、深重的自卑。洪舟的成绩一直不是太好,平时难得享受到老师的表扬。他总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说自己处处不如人。这种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甚至选择逃避。
4、不良的诱惑。洪舟的表哥前年因在学校聚众斗殴,退学后被家长带去身边打工。春节回来后,经常在他眼底下抽烟、喝酒、打牌,还怂恿洪舟与他一起出去闯天下。洪舟因而也沾染了一点不良行为习惯,逃学、进网吧一度成为他的拿手好戏。
四、对症下药
针对上述病症,我尝试着从洪舟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对症下药。
1、开给洪舟的药方
针对洪舟的情况,平日里我做了很多耐心仔细的工作。既有单独谈话,也有书信来往。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随机交流,我都尽力让他感觉到我与别的老师不一样,我关心他,我重视他;在我的眼里,他不一般。
(1)表扬帮他找回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为生病的音乐老师代课,在学唱砺志歌曲《怒放的生命》的过程中,我发现洪舟同学声音洪亮,激情澎湃——这可是打开他自卑大门的“钥匙”啊!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让同学们给他一阵真诚的掌声;还不够,下课后我又亲自把他领去负责“校园艺术周”歌咏比赛的老师处报了名。
同学们的掌声和我的鼓励让洪舟同学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那一天,他自信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2)领唱让他学会合作
我的肯定和同学的赞许,多多少少让洪舟同学找回了一点自信。一不做,二不休,不想错过最佳教育时机的我说服他加入了班级宣传小组,专门从事“每周一歌”的领唱工作。此举能让他进一步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引导他一步步挖掘出自己的潜质;此举能让他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与如何与同学交往,增添与同学交往的信心;此举还能让他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3)目标促他努力奋斗
借着洪舟同学越来越自信的东风,我又想把他的注意力往学习上引导了。那天早读课下,我把一封用黑色水笔写的信郑重地放在他手心,看着他的眼睛,什么都没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自己:“对他提学习的要求,是不是有点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了?”我一遍遍回忆信的内容,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几句:“洪舟,老师发觉你真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我们一起努力把你以前丢失的对学习的兴趣找回来,好吗?如果同意,给我信,或者直接来找我。”
他同意了!为了不让他感到学习高不可攀,我和他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帮他一阶一阶涉级而上。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从期中的74分一下子跳跃到102分(满分150),数学和英语也有不小的起色,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2、开给家长的药方
我利用课余时间请洪舟的爷爷来学校,我们围绕洪舟同学的教育问题,展开了多次亲切愉快的交谈;我还通过电话直接与他的父母进行沟通,告诉他们——钱不代表爱。无节制地给孩子名牌是害他,只会让他养成贪图享受的恶习;无节制地给他零花钱更是害他,让他有足够的理由逃课并沉迷于网吧或者游戏厅,让他有抽烟、喝酒、交结狐朋狗友的可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还在家长的要求下为他们整理出如下的几点建议:
(1)孩子遭遇诱惑时,明确告诉他哪些事情能学,那些事情不能做,鼓励他发扬自身优点,远离不良诱惑。
(2)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而不是代办,更不能不负责任地逃避。
(3)学会倾听,理解孩子的心声,让他把心里的喜怒都无所顾忌地说出来。欣赏他,做他的朋友,给他提供秀出自我的舞台。
(4)再忙,父母也要经常回家来看看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经常与老师电话沟通,并配合我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足够分量的肯定。
五、效果验收
半年以来,洪舟这孩子是我班变化最大的学生。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爱学习了。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能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尽管他的作业书写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再逃课去上网,我也不用再担心他的座位空着了。
2、有礼貌了。如今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论是教他的还是不教他的,只要是老师,他看见了都能热情地迎上来问声好。再不任性地给老师起绰号了。回家后甚至还能帮奶奶洗衣服、整理床铺呢。
3、关系融洽了。课间,他能主动参与到同学们的游戏中,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课余,他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大家喜欢的歌曲,认真为准备“每周一歌”;每月一期的黑板报上,也能找到属于他的“豆腐块”了。
六、我的体会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给了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钥匙。洪舟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一点。
想帮一个问题学生彻底转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迟早都能体验收获的快乐。
孩子 让我们一起努力
近年来,由于家长大都常年外出打工或经商,很多中学校园内也出现了大量由爷爷奶奶或者别人代管的“留守学生”。在这些“留守学生”中,有一部分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学习成绩较差。如此,“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也就成为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严重问题。
今天,我想把自己关注“留守学生”教学研究的一个个案,与大家做个分享交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更好地为“留守学生”服务。
一、基本情况
学生洪舟,男,15岁。该生家庭经济富裕,父母常年在外做建材生意,平时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目前,由爷爷奶奶代为抚养。
二、存在问题
经过一学期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我发现在洪舟同学身上存在着如下问题:
1、厌学倾向重。他时常故意少穿衣服,让自己感冒,然后以身体不适为借口逃课。尤其是临近周末,他的座位经常落满灰尘。
2、竞争意识缺。好表扬,怕批评,易受伤。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他参与的意识就显得尤为淡漠。校园艺术周,除了他偏好的歌咏比赛,其余近十五项活动中,我一次都没发现有他的身影出现。
3、猜忌心理强。只要几个同学当着他的面聚在一起轻声地嘀嘀咕咕,他就感觉大家是在说他的坏话,在笑话他。这让他感觉很有压力。他曾为此冲动地把几个轻声说话的同学狠狠地修理了一顿。
4、文明礼貌少。上课回答问题时,总侧身对着老师;路上遇到老师,从不主动问好;偶尔出口成脏,背地里送老师不雅的绰号;早读课经常迟到,进教室还不喊报告……
三、顺藤摸瓜
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多种方式接近洪舟同学和他的家人之后,我发现他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失控的隔代溺爱。爷爷奶奶的溺爱,从小事无巨细,样样包办,直接导致刚成为初中生的洪舟自理能力极差,连本该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床铺、洗衣服等也无法独自完成。
2、错误的教育方式。父母常年在外,使得洪舟自小就缺少父母的疼爱。出于代偿心理,在物质上,他们对孩子有求必应,买名牌服饰,零花钱一给就上百。物质上的富有使还很单纯的洪舟同学产生了错误的价值观。当我把情况告诉他们时,他们却在电话里对孩子破口大骂,说什么钱被狗花了,这些年白忙活了……害得好心的我反成了孩子眼里可耻的告密者。
3、深重的自卑。洪舟的成绩一直不是太好,平时难得享受到老师的表扬。他总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说自己处处不如人。这种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使他害怕竞争、害怕失败,甚至选择逃避。
4、不良的诱惑。洪舟的表哥前年因在学校聚众斗殴,退学后被家长带去身边打工。春节回来后,经常在他眼底下抽烟、喝酒、打牌,还怂恿洪舟与他一起出去闯天下。洪舟因而也沾染了一点不良行为习惯,逃学、进网吧一度成为他的拿手好戏。
四、对症下药
针对上述病症,我尝试着从洪舟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对症下药。
1、开给洪舟的药方
针对洪舟的情况,平日里我做了很多耐心仔细的工作。既有单独谈话,也有书信来往。不管是专门等无人时在办公室的私下交谈,还是在校园内相遇时的随机交流,我都尽力让他感觉到我与别的老师不一样,我关心他,我重视他;在我的眼里,他不一般。
(1)表扬帮他找回信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为生病的音乐老师代课,在学唱砺志歌曲《怒放的生命》的过程中,我发现洪舟同学声音洪亮,激情澎湃——这可是打开他自卑大门的“钥匙”啊!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让同学们给他一阵真诚的掌声;还不够,下课后我又亲自把他领去负责“校园艺术周”歌咏比赛的老师处报了名。
同学们的掌声和我的鼓励让洪舟同学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那一天,他自信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2)领唱让他学会合作
我的肯定和同学的赞许,多多少少让洪舟同学找回了一点自信。一不做,二不休,不想错过最佳教育时机的我说服他加入了班级宣传小组,专门从事“每周一歌”的领唱工作。此举能让他进一步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引导他一步步挖掘出自己的潜质;此举能让他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与如何与同学交往,增添与同学交往的信心;此举还能让他找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3)目标促他努力奋斗
借着洪舟同学越来越自信的东风,我又想把他的注意力往学习上引导了。那天早读课下,我把一封用黑色水笔写的信郑重地放在他手心,看着他的眼睛,什么都没说。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问自己:“对他提学习的要求,是不是有点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了?”我一遍遍回忆信的内容,其实也就是简单的几句:“洪舟,老师发觉你真是一块读书的好材料。我们一起努力把你以前丢失的对学习的兴趣找回来,好吗?如果同意,给我信,或者直接来找我。”
他同意了!为了不让他感到学习高不可攀,我和他利用课余时间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帮他一阶一阶涉级而上。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数学成绩从期中的74分一下子跳跃到102分(满分150),数学和英语也有不小的起色,我由衷地为他高兴。
2、开给家长的药方
我利用课余时间请洪舟的爷爷来学校,我们围绕洪舟同学的教育问题,展开了多次亲切愉快的交谈;我还通过电话直接与他的父母进行沟通,告诉他们——钱不代表爱。无节制地给孩子名牌是害他,只会让他养成贪图享受的恶习;无节制地给他零花钱更是害他,让他有足够的理由逃课并沉迷于网吧或者游戏厅,让他有抽烟、喝酒、交结狐朋狗友的可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我还在家长的要求下为他们整理出如下的几点建议:
(1)孩子遭遇诱惑时,明确告诉他哪些事情能学,那些事情不能做,鼓励他发扬自身优点,远离不良诱惑。
(2)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而不是代办,更不能不负责任地逃避。
(3)学会倾听,理解孩子的心声,让他把心里的喜怒都无所顾忌地说出来。欣赏他,做他的朋友,给他提供秀出自我的舞台。
(4)再忙,父母也要经常回家来看看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经常与老师电话沟通,并配合我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足够分量的肯定。
五、效果验收
半年以来,洪舟这孩子是我班变化最大的学生。他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爱学习了。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能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尽管他的作业书写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再逃课去上网,我也不用再担心他的座位空着了。
2、有礼貌了。如今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不论是教他的还是不教他的,只要是老师,他看见了都能热情地迎上来问声好。再不任性地给老师起绰号了。回家后甚至还能帮奶奶洗衣服、整理床铺呢。
3、关系融洽了。课间,他能主动参与到同学们的游戏中,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课余,他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大家喜欢的歌曲,认真为准备“每周一歌”;每月一期的黑板报上,也能找到属于他的“豆腐块”了。
六、我的体会
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的事;要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给了孩子自信,就是给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钥匙。洪舟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一点。
想帮一个问题学生彻底转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迟早都能体验收获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