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为例

九江县沙河街镇青峰小学 孙新华

摘要:留守小学生处在懵懂成长期,尤其会让身在异乡的家长牵挂,通过对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留守学生的调查与访问,结果发现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有优秀表率型、积极进取型、消极无趣与行动懒散型、自信缺乏型、迷恋手机网络型等5大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应从社会参与、政府出资、学校出力、家长重视四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对策

1. 引言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个令全国人民都非常关心的群体,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个新群体还将继续壮大。在这个群体中被受关注的就是“留守小学生”。顾名思义,“留守小学生”是指由于父母在城市里务工或经商而将自己在上小学的孩子寄养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代为监管的5至12岁的小学生。

九江县自九十年代打工潮以来,农村城镇青年人未能进入高等学校继续读书的绝大多数都已步入打工流。三十年来,这些离乡在外打拼者中年龄最大的近五十岁。极少部分的人能有所成就,成为幸运的城市永久居民,并让他们的子女留在大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乃至拥有舒适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农民儿女还是只能选择在大城市里打拼,在农村老家生儿育女,并留下大部分的血汗钱,让劳苦的父母为他们抚养子女,于是他们的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孩子了。像这样成长中的留守小学生让监护人操心,让父母担忧,让教师费心!

2. 留守小学生现状

面对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有很多数据值得我们关注。以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为例,我们发现在校528名学生中有留守生近150名,所占比例达29%。其中仅有20%的成绩优异,20%不愿努力读书,10%的根本不在意读书。这些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让教师们费心的学习问题:从学习成绩看,留守学生总体上较差;从学习方法上看,无安排者、无头绪者不少;从学习态度上看,留守学生厌学与缺乏自信者的大有人在;从学习目的来看,混到初中者占16%。

尽管党和当地的政府一直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地探求解决困扰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但近几年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在校学习现状还是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存在可喜的良好的学习现象——优秀表率型、积极进取型;另一方面也不乏糟糕的学习现象

——消极无趣型、行动懒散型、自信缺乏型、迷恋手机网络型。

2.1“稀罕”的优秀表率型——留守小学生的“学习榜样”。

虽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但他们的留守孩子也有鹤立鸡群的: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学习从不服输。据我们调查,沈荣同学是当下青峰小学一名六年级留守学生。从出生六个月后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每年的春节在家里呆上十天半个月。这样的留守生活让她过早地理解了生活的孤单而成为一名坚强好学的留守学生。坚强的毅力,热情的求学态度让她的成绩名列榜首。

2.2“普通”的积极进取型——留守小学生的“阳光”。

留守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中心理健康的愿意学习的比例占到52%。上课时,他们可以细心聆听老师的教诲;下课后他们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节假日他们或许有兴致句聚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这是雨后阳光的典型写照。

2.3“可数”的消极无趣、行动懒散型——留守小学生的“亚健康者”。

进一步调查,我们还发现:一名姓汤男留守学生,父母在浙江打工也有六年的历史了。他是个聪明的学生,读书一点儿不费力成绩也能考到班级中上游水平。可他在小学读书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且缺少必要有力的监管,还是让班主任操心不少,让他父母从浙江赶回来三次。

2.4“零星”的自信缺失型——留守小学生的“营养不良者”。

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少了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不少学生缺少学习自信,不容易听从教师学习方法的传授,也不会自己去总结、探究好的学习方法,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是令人担忧的。

2.5“新星”的迷恋手机网络型——留守小学生的“重感冒者”。

近两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不愿学习的留守学生又找到了“成长中的快乐”和“成长的自信”。这种现状为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教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模式敲响了警钟。

调查发现:在诸多周末时间里,留守小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劳动者甚少。其中60%以上学生承认自己假期回家以后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吧、到同学家串门、少部分有经济能力的也去逛逛街,毫无目的消费。周一到学校作业的完成量主要是靠提前二十分钟到半小时抄袭来的。

从教多年来,我们关注着留守学生,相应出现的学习问题天天在眼前展现,“营养

不良、抑郁症、手机网瘾、打架„„”,无论哪一种现象都值得深思,如何让生长在农村中的祖国下一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瓶颈和难题。

3. 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3.1家长观念因素

优秀表率型的留守小学生家长虽没有天天通过电话去督促他们的孩子如何学习,但他们普遍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农村孩子的出路是必须接受高等教育。消极无趣、行为懒散的学习型留守学生的家长们大多认为送子女读书只要“开双眼”就够,很多没读什么书的人还不照样会赚钱,甚至比公职人员工资收入更高。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值较低,缺乏约束,仅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笔者认为学生产生这种学习目的和态度根源在于其家庭的影响。

3.2学习过程监管因素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较弱,需要监护人的监管。监管及时则处于叛逆期的小学生完全可以转变态度去努力学习,否则就只能叹息了。绝大部分留守学生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知识水平几乎只有识字水平左右。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而且由于年龄都相隔50岁左右,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监管弊端较多。加之祖辈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及田间劳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放学后的时间,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孩子们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

3.3心理因素

留守小学生成长中的心理状况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由于父母的常年奔波在外,与子女联系较少,对孩子的心理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对其行为的肯定,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家长们对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关注多,与孩子们的感情交流少。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从工作实际情况看,我们调查到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较多。

3.4农村文化因素

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非常滞后也是影响留守中学生学习的原因之

一。九江县沙河街镇仅仅有一个村庄——青峰村,有可供学生在假日休闲打篮球、打乒乓球娱乐的硬件设施,孩子们想踢足球那是奢望,只能在电视上过过眼瘾。在假日里学校是关门大吉的,没有蓝球打,也没有乒乓球,山里也封山育林了,这些留守学生只能宅在家里玩手机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继续大规模地进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留守小学生”问题将长期存在,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农村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4. 留守小学生学习发展对策性思考

4.1制定法制,政府参与关爱留守中学生

少年强,则国家强。政府必须花力气去保证留守小学生学习安全是促进他们学习进步的基本条件。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联合清理、整顿、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先进文化,净化成长环境;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预防留守小学生人身安全被侵犯。

4.2加强学校教育与关心,促进留守小学生学习

4.2.1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小组

制定工作计划,建立留守档案,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互通信息,定期召开座谈会掌握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送给贫困留守学生一些生活上的用品,例如桶、毛巾、牙膏、牙刷等,教师们百忙之中再抽出空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虽然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们同样拥有爱的关心和乐于学习的园地。适当的物质关爱,心灵上的沟通,留守学生也懂得了爱就在身边,成长是快乐的,学习是必要的,留守也是幸福的!

4.2.2为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牵手工程

一个老师牵着十个留守学生的手,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予以全面的关爱。自进入学校直至毕业全程跟踪,责任明确,效果明显。我们的缪相锋校长带领老师们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于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与他(她)们谈心,给留守学生以信心,鼓励他(她)们要自立、自强、自尊、自信,以最直接的言行与身教影响和感染留守学生。

4.2.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留守学生自信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举办了书法、作文、音乐等多个兴趣小组,班主任有意识地让留守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使他们体会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子。开放图书室,让留守学生汲取课外知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远离网络游

戏。采取演讲竞赛、开展主题班会、讲故事等多项活动,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在校学习的乐趣,也让这个群体觉得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了自信,产生一种认同感从而促进学习。

4.2.4开设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

疏通留守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习进步才能成为可能。学校创建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成立了以班主任为主的心理咨询团队,及时对一些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进行咨询、疏导、矫正,防止他们恶性发展,同时鼓励留守学生通过电话,向父母亲诉说自己学习生活的烦恼,用亲情来化解,增进彼此感情。学校也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以及孩子们的内心的想法,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4.3 推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

农村留守小学生在长大、在进步、在叛逆、在思考„„,他们也将成为中国未来的脊柱。他们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他们在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将爱心人士吸纳到关爱行动来,让关爱行动多一份支持。

5. 总结

总之,留守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大乐观,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注他的学习,就是关注农村教育,更是关注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纳入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平.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2.

[2]李庆平.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9.

[3]彭大鹏, 赵俊清.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和政策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5.1.

[4]查啸虎, 李敏.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实践,2004.12.

[5]杨林. 民工潮对基础教育的影响[J].教育学,2005.3

[6]范先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5.7.

[7]范方,桑标. 亲子教育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8

[8]刘允明.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N].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3.

[9]杨素萍.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4.

[10]高亚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J].中国公共卫生,2008.8.

浅析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为例

九江县沙河街镇青峰小学 孙新华

摘要:留守小学生处在懵懂成长期,尤其会让身在异乡的家长牵挂,通过对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留守学生的调查与访问,结果发现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有优秀表率型、积极进取型、消极无趣与行动懒散型、自信缺乏型、迷恋手机网络型等5大类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应从社会参与、政府出资、学校出力、家长重视四位一体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对策

1. 引言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个令全国人民都非常关心的群体,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个新群体还将继续壮大。在这个群体中被受关注的就是“留守小学生”。顾名思义,“留守小学生”是指由于父母在城市里务工或经商而将自己在上小学的孩子寄养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代为监管的5至12岁的小学生。

九江县自九十年代打工潮以来,农村城镇青年人未能进入高等学校继续读书的绝大多数都已步入打工流。三十年来,这些离乡在外打拼者中年龄最大的近五十岁。极少部分的人能有所成就,成为幸运的城市永久居民,并让他们的子女留在大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乃至拥有舒适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农民儿女还是只能选择在大城市里打拼,在农村老家生儿育女,并留下大部分的血汗钱,让劳苦的父母为他们抚养子女,于是他们的孩子便成为了留守孩子了。像这样成长中的留守小学生让监护人操心,让父母担忧,让教师费心!

2. 留守小学生现状

面对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有很多数据值得我们关注。以九江县沙河街镇小学为例,我们发现在校528名学生中有留守生近150名,所占比例达29%。其中仅有20%的成绩优异,20%不愿努力读书,10%的根本不在意读书。这些学生中出现了一些让教师们费心的学习问题:从学习成绩看,留守学生总体上较差;从学习方法上看,无安排者、无头绪者不少;从学习态度上看,留守学生厌学与缺乏自信者的大有人在;从学习目的来看,混到初中者占16%。

尽管党和当地的政府一直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地探求解决困扰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但近几年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在校学习现状还是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存在可喜的良好的学习现象——优秀表率型、积极进取型;另一方面也不乏糟糕的学习现象

——消极无趣型、行动懒散型、自信缺乏型、迷恋手机网络型。

2.1“稀罕”的优秀表率型——留守小学生的“学习榜样”。

虽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但他们的留守孩子也有鹤立鸡群的:独立性强、自理能力强、学习从不服输。据我们调查,沈荣同学是当下青峰小学一名六年级留守学生。从出生六个月后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每年的春节在家里呆上十天半个月。这样的留守生活让她过早地理解了生活的孤单而成为一名坚强好学的留守学生。坚强的毅力,热情的求学态度让她的成绩名列榜首。

2.2“普通”的积极进取型——留守小学生的“阳光”。

留守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中心理健康的愿意学习的比例占到52%。上课时,他们可以细心聆听老师的教诲;下课后他们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节假日他们或许有兴致句聚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这是雨后阳光的典型写照。

2.3“可数”的消极无趣、行动懒散型——留守小学生的“亚健康者”。

进一步调查,我们还发现:一名姓汤男留守学生,父母在浙江打工也有六年的历史了。他是个聪明的学生,读书一点儿不费力成绩也能考到班级中上游水平。可他在小学读书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且缺少必要有力的监管,还是让班主任操心不少,让他父母从浙江赶回来三次。

2.4“零星”的自信缺失型——留守小学生的“营养不良者”。

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少了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不少学生缺少学习自信,不容易听从教师学习方法的传授,也不会自己去总结、探究好的学习方法,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是令人担忧的。

2.5“新星”的迷恋手机网络型——留守小学生的“重感冒者”。

近两年,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不愿学习的留守学生又找到了“成长中的快乐”和“成长的自信”。这种现状为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教师对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模式敲响了警钟。

调查发现:在诸多周末时间里,留守小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劳动者甚少。其中60%以上学生承认自己假期回家以后主要是看电视、上网吧、到同学家串门、少部分有经济能力的也去逛逛街,毫无目的消费。周一到学校作业的完成量主要是靠提前二十分钟到半小时抄袭来的。

从教多年来,我们关注着留守学生,相应出现的学习问题天天在眼前展现,“营养

不良、抑郁症、手机网瘾、打架„„”,无论哪一种现象都值得深思,如何让生长在农村中的祖国下一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中的瓶颈和难题。

3. 留守小学生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3.1家长观念因素

优秀表率型的留守小学生家长虽没有天天通过电话去督促他们的孩子如何学习,但他们普遍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农村孩子的出路是必须接受高等教育。消极无趣、行为懒散的学习型留守学生的家长们大多认为送子女读书只要“开双眼”就够,很多没读什么书的人还不照样会赚钱,甚至比公职人员工资收入更高。因此对孩子的期望值较低,缺乏约束,仅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笔者认为学生产生这种学习目的和态度根源在于其家庭的影响。

3.2学习过程监管因素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较弱,需要监护人的监管。监管及时则处于叛逆期的小学生完全可以转变态度去努力学习,否则就只能叹息了。绝大部分留守学生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知识水平几乎只有识字水平左右。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而且由于年龄都相隔50岁左右,与孩子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监管弊端较多。加之祖辈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及田间劳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放学后的时间,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孩子们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

3.3心理因素

留守小学生成长中的心理状况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由于父母的常年奔波在外,与子女联系较少,对孩子的心理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对其行为的肯定,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家长们对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关注多,与孩子们的感情交流少。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从工作实际情况看,我们调查到留守学生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体上较多。

3.4农村文化因素

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非常滞后也是影响留守中学生学习的原因之

一。九江县沙河街镇仅仅有一个村庄——青峰村,有可供学生在假日休闲打篮球、打乒乓球娱乐的硬件设施,孩子们想踢足球那是奢望,只能在电视上过过眼瘾。在假日里学校是关门大吉的,没有蓝球打,也没有乒乓球,山里也封山育林了,这些留守学生只能宅在家里玩手机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将继续大规模地进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留守小学生”问题将长期存在,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否则将严重影响农村的教育和社会的发展。

4. 留守小学生学习发展对策性思考

4.1制定法制,政府参与关爱留守中学生

少年强,则国家强。政府必须花力气去保证留守小学生学习安全是促进他们学习进步的基本条件。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联合清理、整顿、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传播先进文化,净化成长环境;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预防留守小学生人身安全被侵犯。

4.2加强学校教育与关心,促进留守小学生学习

4.2.1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小组

制定工作计划,建立留守档案,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互通信息,定期召开座谈会掌握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通过送给贫困留守学生一些生活上的用品,例如桶、毛巾、牙膏、牙刷等,教师们百忙之中再抽出空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虽然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们同样拥有爱的关心和乐于学习的园地。适当的物质关爱,心灵上的沟通,留守学生也懂得了爱就在身边,成长是快乐的,学习是必要的,留守也是幸福的!

4.2.2为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牵手工程

一个老师牵着十个留守学生的手,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予以全面的关爱。自进入学校直至毕业全程跟踪,责任明确,效果明显。我们的缪相锋校长带领老师们于留守学生结对帮扶,于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与他(她)们谈心,给留守学生以信心,鼓励他(她)们要自立、自强、自尊、自信,以最直接的言行与身教影响和感染留守学生。

4.2.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留守学生自信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举办了书法、作文、音乐等多个兴趣小组,班主任有意识地让留守学生参加兴趣小组,使他们体会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分子。开放图书室,让留守学生汲取课外知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远离网络游

戏。采取演讲竞赛、开展主题班会、讲故事等多项活动,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学生感受到在校学习的乐趣,也让这个群体觉得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了自信,产生一种认同感从而促进学习。

4.2.4开设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

疏通留守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习进步才能成为可能。学校创建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成立了以班主任为主的心理咨询团队,及时对一些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进行咨询、疏导、矫正,防止他们恶性发展,同时鼓励留守学生通过电话,向父母亲诉说自己学习生活的烦恼,用亲情来化解,增进彼此感情。学校也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的情况以及孩子们的内心的想法,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4.3 推动社会关注形成合力

农村留守小学生在长大、在进步、在叛逆、在思考„„,他们也将成为中国未来的脊柱。他们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他们在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将爱心人士吸纳到关爱行动来,让关爱行动多一份支持。

5. 总结

总之,留守小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大乐观,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关注他的学习,就是关注农村教育,更是关注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纳入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1]蒋平.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05.2.

[2]李庆平.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9.

[3]彭大鹏, 赵俊清.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和政策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5.1.

[4]查啸虎, 李敏.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管理与实践,2004.12.

[5]杨林. 民工潮对基础教育的影响[J].教育学,2005.3

[6]范先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N].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5.7.

[7]范方,桑标. 亲子教育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8

[8]刘允明.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N].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3.

[9]杨素萍.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基础教育参考,2004.4.

[10]高亚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发展特征 [J].中国公共卫生,2008.8.


相关文章

  •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园林绿化|问题|对策论文选题题目 广陵区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园林绿化|问题 ...查看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
  • 附件4: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名单(共87篇) 1.<关于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调研报告> 2.<"幸福假期雷州行 关爱儿童我先行"调研报告> 3.<关于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 ...查看


  •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 海南大学课程论文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姓 名:学 号: 学 院: 班 级: 指导老师: 浅析中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拉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背景下,老年 ...查看


  •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 浅析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内容摘要: 本文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各个角度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思考.并在经济供养.精神慰藉.社会参与方式及各项政策制度安排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农村 留守 ...查看


  • 法学类论文题目
  • 法学类论文题目 人名 王炳海 教研室 公法 法学 备注 试析的法律保障 论"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研究 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研究 票据背书连续的法律问题探析 论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 ...查看


  •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 题 目 姓 名 考 籍 号 专业.年级 联系 电 话 指导 老师 2011 毕业论文 我国留守儿童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 陈思璇 [1**********]2 公共事业管理2009级 [1**********] 张 ...查看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 ...查看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其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