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传承行知思想,践行两纲教育
导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校的创始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始终贯穿这道德教育与生命教
育观。,如:他认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培养的最高目标是求真理做真人,即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整个的人”,生活在人民之中的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在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行知实验中学的前身)成立三周年纪念会上向全体师生倡导“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健康教育、养身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完满人格教育等关于
生命教育的论述,对大力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对落实两纲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传承先生的教育思想,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培养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人,是作为一名行知实验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泰戈尔说过: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育学科蕴含着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它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结合课改教材,把握生命教育的时机,在规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预防并降低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让学生体验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 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融入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以三级跳远的教学为载体,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身体的进步,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身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养成健身的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我、关心他人、学会合
作的良好人际关系。 二、 教材分析:
三级跳远是古人为了躲避野兽袭击,需要连续的跨越障碍而衍生来的一项古老运动。它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三级跳远又是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所以它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技能方法的掌握。
三级跳远是在助跑后沿直线连续做三次跳跃,即“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连贯动作组成的,是连续跳跃能力的典型表现。三跳的各次距离是单足跳最长,跳跃其次,跨步跳最短。重点是维持身体平衡,按适当的各跳距离,有节奏地完成三跳。通过前两次课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来看,学生最难掌握的是三跳的节奏,往往是第一跳太高,第二跳距离没有达到应有的比例,影响了三级跳远结构的完整性,因此我把本次课的重点定在三级跳远的节奏上。
三、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三年级的男生,高三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他 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这都为本次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已经比较成熟,简单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有一定内涵的教育。况且三级跳远项目本身较为枯燥,练习手段不多,所以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节奏又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三级跳远这样一个较为枯燥的教材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这个项目,进而体会体育运动有益于生命的内涵,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着重体验三跳的节奏。 2、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和跳跃能力。
3、增强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身方法、习惯与生命观。 五、 主要教学策略:
1、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让学生体验观察、思考比较、寻找问题、
小组讨论、选择方案、实践检验、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我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三跳节奏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指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动、思、练相联的教学氛围,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条件。整节课以陶行知先生的“四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练为主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备部分,在音乐
《健康歌》的伴奏下进行交叉跑、螺旋形跑的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尽快地进入准备状态。在三跳节奏的练习中,选用了慢三舞曲《友谊地久天长》来让学生体验节奏感,感知友
谊与合作的重要性,创设了生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节奏中初步建立起三跳节奏的概念。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
三跳的节奏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本课学习的目标定位,让每个学生基本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三跳节奏。尽力让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渗透生命教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生命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更加
注重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生命是一种付出,要学会磨练,因此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我尽力让学生能体验到合理目标下逐渐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快乐。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因此在体能发展与技能形成上,采用小组合作体验的过程,努力营造相互激励的学练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良好品质。生命是一种善良,更要学会互助与关心,因此,在训练中强化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认识、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行知实验中学《体育与健身》课时教案
卜洪生老师教学课点评
本课教学是一节探索体育课如何渗透“两纲”教育的教学研究课,执教老师卜洪生在学习两纲教育精神的基础上,对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的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再造,在传统的教学法基础上对运动项目进一步教材化的提升。所以,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比较多的考虑了教育的因素,比如利用行知学校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资源——“真人教育思想实践”、“四问教育思想实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在课堂的实践中针对动态的课堂事例,对学生思想成长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事例情景与及时的教育渗透结合的比较生动与自然。
在技能教学的设计时,教师已经考虑到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健身价值、方法价值”所以教师在课堂内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设计时,对教材的分析比较透彻,抓住了“三级跳远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进行切入,对提高学生方法掌握的效率比较高,对学生的兴趣形成有一个很好的兴奋点——“适宜的学习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体育的情感形成架起了较好的坡度,由于教师教学的切入点找得比较准确,课堂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健身与学习健身方法效果目标达成率较高。
在三级跳远的方法传授中教师采用了条件限制法,用绳子规定各种距离,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个体运动能力能完的远度,体验三级跳远的节奏,教学方法采用了条件控制法,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发挥潜能,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教学手段能考虑高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学习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增强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健身方法。教师在认识生命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出了锻炼身体的经常性和体育意识的对锻炼身体的意义,同时也认识到这个教育目标的长期性,需要逐渐的形成。所以教师对体育的认识是站在生命教育和生命科学以及
教育高度思考体育的问题。本课在渗透两纲教育实践中较好的克服牵强附会和生搬硬套的教学习惯,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充分,教师主导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切入的及时,整个学练过程学情信信息的反馈频率比较高。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传承行知思想,践行两纲教育
导言:
陶行知先生是我校的创始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始终贯穿这道德教育与生命教
育观。,如:他认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培养的最高目标是求真理做真人,即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集真、善、美于一身的“整个的人”,生活在人民之中的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在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行知实验中学的前身)成立三周年纪念会上向全体师生倡导“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
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健康教育、养身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完满人格教育等关于
生命教育的论述,对大力推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对落实两纲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传承先生的教育思想,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培养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人,是作为一名行知实验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泰戈尔说过: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体育学科蕴含着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它作为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更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结合课改教材,把握生命教育的时机,在规范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预防并降低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让学生体验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一、 指导思想:
本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融入陶行知的生命教育思想。以三级跳远的教学为载体,渗透生命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身体的进步,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体育与健身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养成健身的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我、关心他人、学会合
作的良好人际关系。 二、 教材分析:
三级跳远是古人为了躲避野兽袭击,需要连续的跨越障碍而衍生来的一项古老运动。它可以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三级跳远又是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所以它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技能方法的掌握。
三级跳远是在助跑后沿直线连续做三次跳跃,即“单足跳”、“跨步跳”、和“跳跃”连贯动作组成的,是连续跳跃能力的典型表现。三跳的各次距离是单足跳最长,跳跃其次,跨步跳最短。重点是维持身体平衡,按适当的各跳距离,有节奏地完成三跳。通过前两次课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来看,学生最难掌握的是三跳的节奏,往往是第一跳太高,第二跳距离没有达到应有的比例,影响了三级跳远结构的完整性,因此我把本次课的重点定在三级跳远的节奏上。
三、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三年级的男生,高三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好,他 们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思维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这都为本次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已经比较成熟,简单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有一定内涵的教育。况且三级跳远项目本身较为枯燥,练习手段不多,所以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节奏又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三级跳远这样一个较为枯燥的教材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这个项目,进而体会体育运动有益于生命的内涵,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三级跳远的基本技术,着重体验三跳的节奏。 2、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和跳跃能力。
3、增强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身方法、习惯与生命观。 五、 主要教学策略:
1、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让学生体验观察、思考比较、寻找问题、
小组讨论、选择方案、实践检验、最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我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三跳节奏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指导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动、思、练相联的教学氛围,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条件。整节课以陶行知先生的“四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练为主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准备部分,在音乐
《健康歌》的伴奏下进行交叉跑、螺旋形跑的方法,让学生的身心尽快地进入准备状态。在三跳节奏的练习中,选用了慢三舞曲《友谊地久天长》来让学生体验节奏感,感知友
谊与合作的重要性,创设了生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节奏中初步建立起三跳节奏的概念。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不一样,
三跳的节奏也应有所不同。所以本课学习的目标定位,让每个学生基本掌握合理的、适合自己的三跳节奏。尽力让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渗透生命教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生命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更加
注重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生命是一种付出,要学会磨练,因此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我尽力让学生能体验到合理目标下逐渐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快乐。生命是一种和谐,要学会相处,因此在体能发展与技能形成上,采用小组合作体验的过程,努力营造相互激励的学练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良好品质。生命是一种善良,更要学会互助与关心,因此,在训练中强化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使学生认识、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行知实验中学《体育与健身》课时教案
卜洪生老师教学课点评
本课教学是一节探索体育课如何渗透“两纲”教育的教学研究课,执教老师卜洪生在学习两纲教育精神的基础上,对三级跳远运动项目的教材与教法进行了再造,在传统的教学法基础上对运动项目进一步教材化的提升。所以,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比较多的考虑了教育的因素,比如利用行知学校的陶行知教育思想资源——“真人教育思想实践”、“四问教育思想实践”,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在课堂的实践中针对动态的课堂事例,对学生思想成长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事例情景与及时的教育渗透结合的比较生动与自然。
在技能教学的设计时,教师已经考虑到体育教学的本质属性“健身价值、方法价值”所以教师在课堂内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设计时,对教材的分析比较透彻,抓住了“三级跳远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进行切入,对提高学生方法掌握的效率比较高,对学生的兴趣形成有一个很好的兴奋点——“适宜的学习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体育的情感形成架起了较好的坡度,由于教师教学的切入点找得比较准确,课堂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健身与学习健身方法效果目标达成率较高。
在三级跳远的方法传授中教师采用了条件限制法,用绳子规定各种距离,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个体运动能力能完的远度,体验三级跳远的节奏,教学方法采用了条件控制法,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发挥潜能,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教学手段能考虑高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学习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增强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意识,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健身方法。教师在认识生命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出了锻炼身体的经常性和体育意识的对锻炼身体的意义,同时也认识到这个教育目标的长期性,需要逐渐的形成。所以教师对体育的认识是站在生命教育和生命科学以及
教育高度思考体育的问题。本课在渗透两纲教育实践中较好的克服牵强附会和生搬硬套的教学习惯,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充分,教师主导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切入的及时,整个学练过程学情信信息的反馈频率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