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眼睛)

孩子的眼睛

语文,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广阔的视野构成了该学科独特的人文气息与强烈的吸引力,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并不这么想,语文在他们的眼睛里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学科体系自我的完善,以往的教学对人的关注是比较疏忽的,缺乏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过程、接受知识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情感的关注。是学体本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按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按照学习者的需求。我们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从成人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方案,我们是否可以听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眼睛看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丁丁手记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随笔,窥一斑以见全豹,从孩子的点滴感受中搜寻孩子的需求。

丁丁手记(之一)

语文课像魔镜

每个学期初,我领到新课本的时候,都很高兴。特别是语文课本,我恨不能一口气把那些课文都看一遍,它们有的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的带我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读课文很有意思。这个学期我正好上第九册,第九册里有好几篇有意思的课文,我读了好几遍,《卢沟桥的狮子》我就读了好几遍,看着书上的插图,我一遍又一遍想像那些大的、小的、长吼的、低头的、玩耍的狮子,我想起在动物园看见的猴子,他们也是各种各样,不过他们是活生生的动物,而这些狮子却是石刻的。我要是能亲眼看看、摸摸该有多好。《可爱的草塘》更是令人神往,翠绿的草地,那么好玩儿的捉鱼、打野鸡、打野狍子的游戏。我真的想去那个地方玩,春天、夏天、冬天都去一次。还有好多课文我也喜欢。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有意思的课文,一到老师讲解的时候就特别没劲,每一课都是一些词语、分段,回答课后的问题,抄写课文。《卢沟桥的狮子》第二段我抄了不下五遍,第一遍我还能想到狮子们的模样;第二遍我就只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字和词;第三遍我讨厌写《卢沟桥的狮子》的人,干嘛要写这么多的狮子,害得我抄写这么多字;第四遍我真想把那些狮子都抠掉,省得我看见它们就生气。我还得抄第五遍,我都快烦死了。《可爱的草塘》再也

不可爱了,原来它也不过是一堆词语、一堆问题。为什么语文课像魔镜,再有意思的东西被它一照,就剩下可恶的、干巴巴的骨头,狮子没了、草塘不可爱了。我想不通。 我讨厌语文课,我不想让它破坏我读书的快乐,谁有一个好办法,能告诉我吗?

丁丁手记(之二)

老师:今天我不想写作文

今天学校开运动会,一年也就这一次。天气这么好,不冷也不热,前几天天一直是阴沉沉的,好像老师生气时的脸,今天却突然放晴了,露出了笑脸,蓝蓝的天没有一丝的云。老师,你为什么不也露出笑脸。

昨天放学的时候,你就布置我们要写现场作文,今天更阴着脸(我的感觉)要我们中午写一篇作文,同学们一片唉、唉声,你没听到吗?

如果没有作文,运动会的这天该是多么快乐,不用坐在教室上课,自由自在地跑一跑、跳一跳,给同学们加加油,和别的班拼一拼。可惜呀,作文把这些都变的没味道了,想起作文,所有的玩儿的都被罩在作文的小筐里,不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老师,我不写作文行吗?让我们好好玩儿一下,等运动会开完了,我们再写。有意思的事情,过后也会记得,没兴趣的东西,现场写也没劲。老师,我还想问你,你没布置的作业我想做可以吗?你布置的作业,我觉得没必要做,我可以不做吗?比如今天的作文,比如每天抄写的课文?

老师,给我们一点信任行吗?

丁丁手记(之三)

两篇周记的命运

我们每周都要写周记,老师要求记录一周发生的一件事。下面是我的一篇周记。

《劳动可耻吗?》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教育我劳动最光荣,因为我们吃的穿的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上了学,老师也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因此劳动在我的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但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劳动发生了怀疑,劳动可耻吗?

今天早上我上学迟了一会儿,被老师“罚扫”,我顶着同学们讥笑的目光扫地,扫地是一种劳动,扫地成了惩罚我的手段,让我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罚扫”也让本该值日的同学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他们还很高兴。劳动可耻吗?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想。

老师言传“劳动最光荣”,身教的时候却让我感到劳动是可耻的,我觉得老师在“罚扫”的同时,亵渎了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不应该是惩罚人的手段。

星期一,我把周记交给老师,老师却黑着脸让我把它撕了,重写。我真的很伤心,但我是个小孩。我只能重写。下面是我重写的周记:

《不抓老鼠的猫》

一只叫咪咪的小猫为了练习抓住老鼠,整天练习跑、跳、扑、逮。练得四条腿发软,身子挺累的。一天咪咪在动物广场听到一则香料诱鼠的报道,高兴得心花怒放。

咪咪到处收集香料,那香味可好闻了,只要撒一点,就可以飘得满街满院。老鼠们闻到诱惑力极强的香味儿,情不自禁地走出洞,都被咪咪吃掉了。

从此以后,咪咪一肚子饿,就撒一点香料,老鼠们傻乎乎地跟着香味走,结果就给咪咪逮住了。

可最近一连三天,都不见老鼠的影子。原来鼠王下了命令:不准儿孙们出去。

咪咪五六天没有吃东西,饿晕了。

当主人救醒它时,咪咪才知道自己不该丢掉老祖宗的捕鼠法。

老师给我的这篇周记打“优”。

第一篇我很用心写,是我的感受和看法。第二篇我是为了老师的检查,所以写一些想象的东西,这样比较安全,不会被老师罚。这周我该写什么?

丁丁手记(之四)

复习的烦恼

每个学期期末都要复习,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都让位了,整天就上语文、数学、英语,真烦人。语文复习尤其烦,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复习卷,看拼音写词语(整整一大张,足足有200个词语);生字组词(几乎全册的生字都要组词);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词语造句;给词语排顺序;阅读短文,写出段义;给短文加标点;每天抄写课文;抄写已经做过的练习册的题。上课时做题,回家后做题。

一个学期的语文学的就是这一堆烦琐的词语、句子排列的各种各样的试题,我搞不懂,是不是会做这些题,语文就好,做错了,就没学好。我从上二年级开始就给学过的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现在五年级了,还在给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有些词语是很难找的,比如“摆弄”的反义词,“清清楚楚”的近义词等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词语找近、反义词,难道读文章的时候看到“感激”要想到“感谢”,但如果你把句子中的词语换成近义词,常常会感觉用词不当。写文章的时候要想到一个词的反义?我不知道,老师只是让我们找出来,好像学语文就要这样,有没有用并不重要。

语文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了很多时间,就是为了这些词语、句子、段义加起来就是语文?语文也太没意思了,难怪好多同学不喜欢。

孩子的眼睛里,语文、语文课并不可爱、可亲、可近;人文性如此强的学科变的如此枯燥、乏味,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当然,一个孩子的感受不足以说明问题,笔者曾在一所小学作了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四、五年级各选一个班,随机各抽取10人,其中不喜欢语文的13人占65%,原因有“没意思”、“老抄词语、课文,很烦”、“教材老套,不感兴趣”、“不喜欢语文老师”、“不想写作文,没东西可写”……;3人不太喜欢,除上述原因外,还有“觉得学了没用”;4人较喜欢,原因有“喜欢语文老师”、“有的课文很有意思,比如《雪猴》”、“读

课文可以增长知识”、“喜欢回答问题时,被老师表扬”……。应该说抽样的结果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语文学科不太吸引人在意料之中,但不喜欢语文人数之众出乎意料;语文学科的教材、教学需改进的地方很多在意料之中,但孩子们不喜欢语文的原因,语文之外的因素之多出乎意料。总而言之,孩子们眼中的语文缺乏生机、灵性、激情,学生缺少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缺少自己品味、判断、智力增进带来的快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面带难色地“吞咽”未加“咀嚼”的知识。通过孩子的眼睛,我们体会孩子的渴求:

让小鸟自在飞翔、小狮子自由玩耍

阅读以阅读的目的和形式不同,分为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等。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不论成人与孩子在阅读时,都会感受阅读过程带来的愉悦和乐趣,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人们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文章内在的完整、灵动,其间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会给阅读者美好的感受。

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以讲读的形式肢解原文,以帮助学生理解为借口,设置了许多琐碎的教学环节,有人戏称为“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中心思想字、词、句,学生不辨东和西”。在丁丁手记中我们也看到丁丁的烦恼,本来非常可爱的石狮子,在老师一次次简单、重复的讲解与作业要求下,变的面目可憎,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进一步体会、领略课文的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反而损害了文章内在的灵动和学生在阅读时的个人体验。一篇完整的美文,在老师的讲解下,演变成许多问题、一些生词、语句、段落篇章,孩子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本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在这本练习册里,一篇课文就是从词语到句子、分段训练的习题,孩子们学完一课、一个单元都要做一些这样的题来检验学习效果。似乎课文的作用就是为了抽象出这些习题(呜呼,本末倒置)。孩子们学习的语文更多的是失去丰富情感、内涵,失却语言凭借的抽象知识。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前几年过分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观点是语文学科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的根本原因,我想也是学生对语文课厌倦的根本原因。

我曾带一盘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太阳》一课的录像带回家(《太阳》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册的一篇科学小论文),当时正在上二年级的儿子看得津津有味,一口气看完了两节录像课,之后还要求我把《太阳》一文找出来给他看。问他,“你为什么喜欢?”他说:“真有意思,他们上课真自由。”甚至嫉妒地说:“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老师?”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支玉恒老师的课,有一点很重要,支老师的课堂给孩子愉悦感:获得老师尊重的愉悦;积极思维之后获得知识的愉悦;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获得思想启迪的愉悦。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获得如沐春风的审美乐趣。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特别期待上《太阳》一课,等到上完了,却大失所望,“真没意思”是他全部的感受,而《太阳》也再不是他喜爱的课文。“语文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可老师的手里却拿着解剖刀”。

孩子的眼睛

语文,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美妙的故事、精湛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广阔的视野构成了该学科独特的人文气息与强烈的吸引力,但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并不这么想,语文在他们的眼睛里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正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以前改革的目的更多的是对学科体系自我的完善,以往的教学对人的关注是比较疏忽的,缺乏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过程、接受知识的年龄心理特征、学习情感的关注。是学体本位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按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按照学习者的需求。我们的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从成人的角度、从教学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制定方案,我们是否可以听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眼睛看看我们的语文教学。丁丁手记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随笔,窥一斑以见全豹,从孩子的点滴感受中搜寻孩子的需求。

丁丁手记(之一)

语文课像魔镜

每个学期初,我领到新课本的时候,都很高兴。特别是语文课本,我恨不能一口气把那些课文都看一遍,它们有的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的带我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读课文很有意思。这个学期我正好上第九册,第九册里有好几篇有意思的课文,我读了好几遍,《卢沟桥的狮子》我就读了好几遍,看着书上的插图,我一遍又一遍想像那些大的、小的、长吼的、低头的、玩耍的狮子,我想起在动物园看见的猴子,他们也是各种各样,不过他们是活生生的动物,而这些狮子却是石刻的。我要是能亲眼看看、摸摸该有多好。《可爱的草塘》更是令人神往,翠绿的草地,那么好玩儿的捉鱼、打野鸡、打野狍子的游戏。我真的想去那个地方玩,春天、夏天、冬天都去一次。还有好多课文我也喜欢。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有意思的课文,一到老师讲解的时候就特别没劲,每一课都是一些词语、分段,回答课后的问题,抄写课文。《卢沟桥的狮子》第二段我抄了不下五遍,第一遍我还能想到狮子们的模样;第二遍我就只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字和词;第三遍我讨厌写《卢沟桥的狮子》的人,干嘛要写这么多的狮子,害得我抄写这么多字;第四遍我真想把那些狮子都抠掉,省得我看见它们就生气。我还得抄第五遍,我都快烦死了。《可爱的草塘》再也

不可爱了,原来它也不过是一堆词语、一堆问题。为什么语文课像魔镜,再有意思的东西被它一照,就剩下可恶的、干巴巴的骨头,狮子没了、草塘不可爱了。我想不通。 我讨厌语文课,我不想让它破坏我读书的快乐,谁有一个好办法,能告诉我吗?

丁丁手记(之二)

老师:今天我不想写作文

今天学校开运动会,一年也就这一次。天气这么好,不冷也不热,前几天天一直是阴沉沉的,好像老师生气时的脸,今天却突然放晴了,露出了笑脸,蓝蓝的天没有一丝的云。老师,你为什么不也露出笑脸。

昨天放学的时候,你就布置我们要写现场作文,今天更阴着脸(我的感觉)要我们中午写一篇作文,同学们一片唉、唉声,你没听到吗?

如果没有作文,运动会的这天该是多么快乐,不用坐在教室上课,自由自在地跑一跑、跳一跳,给同学们加加油,和别的班拼一拼。可惜呀,作文把这些都变的没味道了,想起作文,所有的玩儿的都被罩在作文的小筐里,不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老师,我不写作文行吗?让我们好好玩儿一下,等运动会开完了,我们再写。有意思的事情,过后也会记得,没兴趣的东西,现场写也没劲。老师,我还想问你,你没布置的作业我想做可以吗?你布置的作业,我觉得没必要做,我可以不做吗?比如今天的作文,比如每天抄写的课文?

老师,给我们一点信任行吗?

丁丁手记(之三)

两篇周记的命运

我们每周都要写周记,老师要求记录一周发生的一件事。下面是我的一篇周记。

《劳动可耻吗?》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教育我劳动最光荣,因为我们吃的穿的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上了学,老师也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因此劳动在我的心目中非常神圣的。但是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劳动发生了怀疑,劳动可耻吗?

今天早上我上学迟了一会儿,被老师“罚扫”,我顶着同学们讥笑的目光扫地,扫地是一种劳动,扫地成了惩罚我的手段,让我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罚扫”也让本该值日的同学失去了劳动的机会,他们还很高兴。劳动可耻吗?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想。

老师言传“劳动最光荣”,身教的时候却让我感到劳动是可耻的,我觉得老师在“罚扫”的同时,亵渎了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不应该是惩罚人的手段。

星期一,我把周记交给老师,老师却黑着脸让我把它撕了,重写。我真的很伤心,但我是个小孩。我只能重写。下面是我重写的周记:

《不抓老鼠的猫》

一只叫咪咪的小猫为了练习抓住老鼠,整天练习跑、跳、扑、逮。练得四条腿发软,身子挺累的。一天咪咪在动物广场听到一则香料诱鼠的报道,高兴得心花怒放。

咪咪到处收集香料,那香味可好闻了,只要撒一点,就可以飘得满街满院。老鼠们闻到诱惑力极强的香味儿,情不自禁地走出洞,都被咪咪吃掉了。

从此以后,咪咪一肚子饿,就撒一点香料,老鼠们傻乎乎地跟着香味走,结果就给咪咪逮住了。

可最近一连三天,都不见老鼠的影子。原来鼠王下了命令:不准儿孙们出去。

咪咪五六天没有吃东西,饿晕了。

当主人救醒它时,咪咪才知道自己不该丢掉老祖宗的捕鼠法。

老师给我的这篇周记打“优”。

第一篇我很用心写,是我的感受和看法。第二篇我是为了老师的检查,所以写一些想象的东西,这样比较安全,不会被老师罚。这周我该写什么?

丁丁手记(之四)

复习的烦恼

每个学期期末都要复习,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都让位了,整天就上语文、数学、英语,真烦人。语文复习尤其烦,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复习卷,看拼音写词语(整整一大张,足足有200个词语);生字组词(几乎全册的生字都要组词);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词语造句;给词语排顺序;阅读短文,写出段义;给短文加标点;每天抄写课文;抄写已经做过的练习册的题。上课时做题,回家后做题。

一个学期的语文学的就是这一堆烦琐的词语、句子排列的各种各样的试题,我搞不懂,是不是会做这些题,语文就好,做错了,就没学好。我从上二年级开始就给学过的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现在五年级了,还在给词语找近义词、反义词,有些词语是很难找的,比如“摆弄”的反义词,“清清楚楚”的近义词等等。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词语找近、反义词,难道读文章的时候看到“感激”要想到“感谢”,但如果你把句子中的词语换成近义词,常常会感觉用词不当。写文章的时候要想到一个词的反义?我不知道,老师只是让我们找出来,好像学语文就要这样,有没有用并不重要。

语文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了很多时间,就是为了这些词语、句子、段义加起来就是语文?语文也太没意思了,难怪好多同学不喜欢。

孩子的眼睛里,语文、语文课并不可爱、可亲、可近;人文性如此强的学科变的如此枯燥、乏味,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当然,一个孩子的感受不足以说明问题,笔者曾在一所小学作了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四、五年级各选一个班,随机各抽取10人,其中不喜欢语文的13人占65%,原因有“没意思”、“老抄词语、课文,很烦”、“教材老套,不感兴趣”、“不喜欢语文老师”、“不想写作文,没东西可写”……;3人不太喜欢,除上述原因外,还有“觉得学了没用”;4人较喜欢,原因有“喜欢语文老师”、“有的课文很有意思,比如《雪猴》”、“读

课文可以增长知识”、“喜欢回答问题时,被老师表扬”……。应该说抽样的结果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语文学科不太吸引人在意料之中,但不喜欢语文人数之众出乎意料;语文学科的教材、教学需改进的地方很多在意料之中,但孩子们不喜欢语文的原因,语文之外的因素之多出乎意料。总而言之,孩子们眼中的语文缺乏生机、灵性、激情,学生缺少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缺少自己品味、判断、智力增进带来的快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面带难色地“吞咽”未加“咀嚼”的知识。通过孩子的眼睛,我们体会孩子的渴求:

让小鸟自在飞翔、小狮子自由玩耍

阅读以阅读的目的和形式不同,分为理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等。小学生的阅读主要以积累与理解为主。不论成人与孩子在阅读时,都会感受阅读过程带来的愉悦和乐趣,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人们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文章内在的完整、灵动,其间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会给阅读者美好的感受。

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常常以讲读的形式肢解原文,以帮助学生理解为借口,设置了许多琐碎的教学环节,有人戏称为“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中心思想字、词、句,学生不辨东和西”。在丁丁手记中我们也看到丁丁的烦恼,本来非常可爱的石狮子,在老师一次次简单、重复的讲解与作业要求下,变的面目可憎,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没有帮助孩子进一步体会、领略课文的语言美、内容美、意境美,反而损害了文章内在的灵动和学生在阅读时的个人体验。一篇完整的美文,在老师的讲解下,演变成许多问题、一些生词、语句、段落篇章,孩子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本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在这本练习册里,一篇课文就是从词语到句子、分段训练的习题,孩子们学完一课、一个单元都要做一些这样的题来检验学习效果。似乎课文的作用就是为了抽象出这些习题(呜呼,本末倒置)。孩子们学习的语文更多的是失去丰富情感、内涵,失却语言凭借的抽象知识。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前几年过分强调语言文字训练的观点是语文学科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的根本原因,我想也是学生对语文课厌倦的根本原因。

我曾带一盘特级教师支玉恒教学《太阳》一课的录像带回家(《太阳》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八册的一篇科学小论文),当时正在上二年级的儿子看得津津有味,一口气看完了两节录像课,之后还要求我把《太阳》一文找出来给他看。问他,“你为什么喜欢?”他说:“真有意思,他们上课真自由。”甚至嫉妒地说:“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老师?”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支玉恒老师的课,有一点很重要,支老师的课堂给孩子愉悦感:获得老师尊重的愉悦;积极思维之后获得知识的愉悦;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获得思想启迪的愉悦。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获得如沐春风的审美乐趣。儿子上四年级的时候,特别期待上《太阳》一课,等到上完了,却大失所望,“真没意思”是他全部的感受,而《太阳》也再不是他喜爱的课文。“语文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可老师的手里却拿着解剖刀”。


相关文章

  • 爱护孩子的眼睛,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
  •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因此,小儿的视力是父母们非常关注的.孩子一旦眼睛出现了问题,无论是近视.斜视还是弱视,再想恢复到正常是很困难的.做父母的,应该了解一些有关婴幼儿视力发育的常识,以便能够做到及早预防.及早治疗. 婴幼 ...查看


  • 学习护眼知识,保护眼睛健康
  • 学会科学用眼 开学后,用眼的时间难免会比假期长,如何科学地使用眼睛就成为预防近视.防止视力进一步下滑的关键. 上课时,同学们要保证正确的坐姿,读书.写字时,双眼与书本的距离应该保持在30厘米,不能过近.手指距离笔尖的距离要保持一寸远.课间1 ...查看


  • 渴望读书的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执教者:石狮市容卿实验小学 施萃瑜 [教材分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中第六单元<眼睛>四篇课中的第一篇教 ...查看


  •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实录
  • 课前播放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生:我看到了一只只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蜻蜓. 师1: "五颜六色"说出了蜻蜓的颜色美.还有谁想说的? 生2:我看到了蜻蜓在飞舞. 生3:我看到了蜻蜓在点水. 师 ...查看


  • 知识手册-卫生厅
  • 孩子眼睛好世界更精彩 孩子应该什么时候去看眼科医师? 答:如果发现瞳孔缺少红光反射,怀疑小儿视物不清,仅用一只眼看东西,或存在遗传性致病因素,都应及时找眼科医师检查. 什么是弱视? 答:凡眼部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 ...查看


  • 看着我的眼睛:训练能提高孩子识别情绪的能力
  • 2014-10-02 10:00 | 心灵咖啡网编译 | JihadQ .................................................................................... ...查看


  • 保护视力宣传标语集锦
  • 保护视力宣传标语集锦 1.让阳光照亮心灵之窗. 2.真正的精彩,清晰的世界. 3.视力保健,呵护童真. 4.视界之美,你我之魅. 5.呵护眼睛,明亮舒适. 6.明亮的眼睛,明亮的世界. 7.保护视力,从儿童开始. 8.关爱视力,关注健康. ...查看


  • 爱护眼睛,从小做起,这些方面你和孩子做得对吗?
  • 2016 年 6 月 6 日,一个吉利的日子,第 21 个全国爱眼日.丁妈的朋友圈从一早就不停出现关于眼睛的文章和活动介绍,自己忍不住也想说道说道关于孩子视力健康的事儿. 孩子的视力正常吗? 爸爸妈妈是最了解自己宝宝的,但是在孩子视力发育这 ...查看


  • 眼睛变形不是眼镜惹的祸
  • 眼睛变形不是眼镜惹的祸 刘先生今年29岁,是个戴了十几年眼镜的近视眼.现在把眼镜拿下来,刘先生感觉眼睛有点变形,好像突出来一些似的.刘先生怀疑是眼镜戴久了导致眼睛变形的..hzh 35岁的姜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 ...查看


  • [最蓝的眼睛]中的母爱与成长主题探究
  • 第30卷第6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月枟最蓝的眼睛枠中的母爱与成长主题探究 李 珂 (周口师范学院院长办公室,河南周口466001) 摘 要:托尼・莫里森作为一位成绩卓著的非裔女作家,创作颇丰,小说枟最蓝的眼睛枠作为其处女作不仅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