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刻舟求剑教》教学实录
执教:博爱小学 楼明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回顾学过的寓言并说说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寓言,用简单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说明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其中的道 理。)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也是一个来至寓言的成语。( 板书课题)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展示课件第2 屏)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注意正音。(展示课件第3、4屏)
(2)再自读课文完成练习。(展示课件第5屏)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展示课件第6屏)
师:齐读本段。
师: “宝剑”掉进江里的原因是什么?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
3、仔细观察图上人物,想像当时情景。指导朗读
师: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心情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展示课件第7屏)
师: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师:这两个词能省去吗?
(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师: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他是样想的?(是为
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所以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我们应用怎样的证据来读呢。
4、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展示课件第8屏)
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心情怎样?自读课文,
1、读第1句.
师:“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催”说明他心
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
2、读第2句.
师:“……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句末
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师:如果你就是同船的人,见到这样楚人这样找剑,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对他说这句话?
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气,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展示课件第9屏)
师: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
师: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3、看图讨论:
师: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 “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
师:b.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 (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
师:他的想法错在哪儿?(展示课件第10屏)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我们以后做事一定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方法。不能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
师:好人做到底,你们告诉他应该怎样才能找回剑?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
(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
四、了解人物,揭示寓意。
1、小组讨论,说一说:(展示课件第11屏)
(1)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师:这个这样捞剑简直是太糊涂啦!我们以后做事一定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方法。不能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板书)寓意
五、课后延伸(展示课件第12屏)
师:你知道吗?我国古代寓言中,有十大糊涂人,都做过糊涂事,
买椟还珠 杞(qǐ)人忧天 南辕北辙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 揠(yà)苗助长 守株待兔 邯(hán)郸(dān)学步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六、布置作业(展示课件第13屏)
1、把这个故事说给同学听。
2、续写《刻舟求剑》。
3、从10大糊涂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想想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掉 求
江中 岸边
根据事物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方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刻舟求剑教》教学实录
执教:博爱小学 楼明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回顾学过的寓言并说说一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师:寓言,用简单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说明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其中的道 理。)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也是一个来至寓言的成语。( 板书课题)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展示课件第2 屏)
(l)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
(3)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
2、检查初读课文的效果。
(l)认读生字\词,注意正音。(展示课件第3、4屏)
(2)再自读课文完成练习。(展示课件第5屏)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展示课件第6屏)
师:齐读本段。
师: “宝剑”掉进江里的原因是什么?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
3、仔细观察图上人物,想像当时情景。指导朗读
师: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心情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展示课件第7屏)
师: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老师省读了“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师:这两个词能省去吗?
(不能。“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看图理解“船舷”、“刻”的意思。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用词很准确。)
师:他“拿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是为了什么?他是样想的?(是为
了记住宝剑是从船舷上刻了记号的地方掉下去的。)
所以他一点儿也不着急。我们应用怎样的证据来读呢。
4、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展示课件第8屏)
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心情怎样?自读课文,
1、读第1句.
师:“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或“赶快捞吧!”)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怎样的心情?(替他着急。)(“催”说明他心
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
2、读第2句.
师:“……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
师: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心情更急切?(句末
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师:如果你就是同船的人,见到这样楚人这样找剑,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对他说这句话?
指导朗读。用大声急促的语气,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展示课件第9屏)
师: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本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
师: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3、看图讨论:
师: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 “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
师:b.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 (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理解到:因为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船在不断地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刻记号的地方就再也不是掉剑的地方了。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
师:他的想法错在哪儿?(展示课件第10屏)
(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我们以后做事一定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方法。不能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
师:好人做到底,你们告诉他应该怎样才能找回剑?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
(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
四、了解人物,揭示寓意。
1、小组讨论,说一说:(展示课件第11屏)
(1)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到剑可能又说些什么?
师:这个这样捞剑简直是太糊涂啦!我们以后做事一定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方法。不能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板书)寓意
五、课后延伸(展示课件第12屏)
师:你知道吗?我国古代寓言中,有十大糊涂人,都做过糊涂事,
买椟还珠 杞(qǐ)人忧天 南辕北辙 郑人买履 画蛇添足 揠(yà)苗助长 守株待兔 邯(hán)郸(dān)学步 刻舟求剑 掩耳盗铃
六、布置作业(展示课件第13屏)
1、把这个故事说给同学听。
2、续写《刻舟求剑》。
3、从10大糊涂事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想想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掉 求
江中 岸边
根据事物的变化选择相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