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如何在大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能力 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如何在大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一、什么是体育能力? 所谓体育能力是指由各种知识、素质、能力有机组成的综合能力。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主要包括对身体各种活动的敏锐观察能力,迅速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动作重点难点的判断能力。 从狭义上讲,体育能力是指从事身体锻炼的能力,即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实行自我医务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从广义上讲,体育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与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笔者认为体育能力结构包含4种基本成分: 1、基本活动能力。 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支撑和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它既是先天赋予的,又随着生长、发育在后天获得的,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本能的活动能力。它的形成没有经过特殊训练,也不含有技术因素,但却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 2、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人类有意识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类在观察事物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通过观察进行思索的心理活动,从而以行为、情绪、意志等外在表现得以展现,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观察和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3、自我锻炼能力。 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为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由于体育锻炼要强加给自身一定量的生理负荷,因此需要一定的热情和勇气,自我锻炼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巩固。 4、效果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指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健康水平、身体姿势等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估,从而进行身体锻炼。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的生理学、解剖学、卫生学和体育测量评价等知识的前提下,在了解自身身体结构、机能状况以及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等的状况下,有效地进行体育实践的能力。 以上4种能力是构成体育能力的基本条件,它们既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又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体育能力结构的基本成分。 二、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策略 1、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自我锻炼习惯直接影响着体育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受一定动机的影响,自我锻炼形成了习惯,那么体育能力就能够得到尽快的提高。动机是推动学生课余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是社会和教育对大学生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大学生上课不同于中学生上课,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态度已经稳定,且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一些学生渴望上一些韵律操的课,有些希望打球等等,并不希望老师满堂灌,希望自己多实践,对不合口味的课,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只求得过且过,因此,针对体育课实践性很强,必须多练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督促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 2、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是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基础,观察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并通过启发、提问等让学生分析思考,从而了解和熟悉技术动作的要领、特点以及锻炼的效果。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可由教师提供线索或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模仿,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尝试、体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技能、发现规律,同时也使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培养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加入终身体育锻炼的行列中去 3、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4、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还必须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是指对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如果对某种活动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习惯。许多男生之所以打篮球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篮球运动。他们在打球的过程中,也就是他们的爱好兴趣在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在逐步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
摘要: 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如何在大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能力 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质量。如何在大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 一、什么是体育能力? 所谓体育能力是指由各种知识、素质、能力有机组成的综合能力。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主要包括对身体各种活动的敏锐观察能力,迅速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动作重点难点的判断能力。 从狭义上讲,体育能力是指从事身体锻炼的能力,即能够根据条件的变化,选择、运用甚至创造相应的身体练习方法进行独立的体育锻炼,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调节运动负荷,实行自我医务监督和正确的自我评价身体状况与锻炼效果。从广义上讲,体育能力是指人们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与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笔者认为体育能力结构包含4种基本成分: 1、基本活动能力。 主要包括走、跑、跳、投、攀爬、支撑和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它既是先天赋予的,又随着生长、发育在后天获得的,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所必须具备的、本能的活动能力。它的形成没有经过特殊训练,也不含有技术因素,但却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 2、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人类有意识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类在观察事物时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通过观察进行思索的心理活动,从而以行为、情绪、意志等外在表现得以展现,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观察和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3、自我锻炼能力。 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为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由于体育锻炼要强加给自身一定量的生理负荷,因此需要一定的热情和勇气,自我锻炼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巩固。 4、效果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指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健康水平、身体姿势等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估,从而进行身体锻炼。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在掌握一定的生理学、解剖学、卫生学和体育测量评价等知识的前提下,在了解自身身体结构、机能状况以及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等的状况下,有效地进行体育实践的能力。 以上4种能力是构成体育能力的基本条件,它们既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又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体育能力结构的基本成分。 二、培养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策略 1、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自我锻炼习惯直接影响着体育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也受一定动机的影响,自我锻炼形成了习惯,那么体育能力就能够得到尽快的提高。动机是推动学生课余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这种动力是社会和教育对大学生客观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大学生上课不同于中学生上课,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态度已经稳定,且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一些学生渴望上一些韵律操的课,有些希望打球等等,并不希望老师满堂灌,希望自己多实践,对不合口味的课,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只求得过且过,因此,针对体育课实践性很强,必须多练的特点,我们采用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法,督促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自己教自己的能力。 2、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技能是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基础,观察是形成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去观察,并通过启发、提问等让学生分析思考,从而了解和熟悉技术动作的要领、特点以及锻炼的效果。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可由教师提供线索或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模仿,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尝试、体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技能、发现规律,同时也使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和锻炼的乐趣,培养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加入终身体育锻炼的行列中去 3、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辅导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4、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还必须与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是指对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如果对某种活动没有兴趣,也就不可能形成习惯。许多男生之所以打篮球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篮球运动。他们在打球的过程中,也就是他们的爱好兴趣在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在逐步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