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桥
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我来到天津以后才发现,一直以来,我对于河、对于桥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的,像是家人,那么亲切。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家门口就有一座桥吧,叫方桥,那是乡下很不起眼的一座,每天过往的也只有周围的村民而已,或为上街买菜,或为邻里串门,我就在这样一座简单的桥身边玩耍,长大,然后离开。真是不近人情的我,下次回家,一定要回那儿去看一下,看一下它是否还在,看一下它是否还是那个样子,记得要留影。
在此,我想介绍的是天津的解放桥。解放桥不同于家中的那座桥,它不简单,它在天津乃至全国的桥梁建设史上,被冠以是最具代表性的桥,被称为是交通枢纽、城市地标,它让我心生敬畏。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解放桥,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八十多年风风雨雨,在天津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早年间,海河上没有桥,而人们往来靠的是“浮桥”,其中有一座被唤作“老龙头浮桥”。1902年,法国人为交通方便出资修建铁桥,废弃了原本的浮桥,唤作“老龙头铁桥”。据史料记载,天津老龙头铁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比号称“中国第一座大铁桥”的上海外白渡桥(1907年)还要早建成五年之久。这座老龙头铁桥就是今天解放桥的前身。
又二十年过去了,因“天津商业发达,交通繁盛,该桥狭窄,时极拥挤”,于是1902年,政府开始筹划建设新桥,新桥选址在老龙头上游500处,由法国人主持建造,1927年正式建成,命名为“万国桥”, 形象地寓意了各国列强共同拥有的权利。但天津人却另辟新径,称之为“法国桥”。加上老龙头铁桥被拆除的费用,这座万国桥共花费白银190万两。万国桥桥长97.64米,分3孔,是双叶立转开启桥跨,桥面宽19.5米,限载20吨。
万国桥之所以向海河上游移动百米之遥,主要是因为这座桥把当时天津的水陆交通枢纽与银行林立的大法国路与维多利亚路,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联为一气,可以带动天津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促进城市功能的发挥。事实证明,万国桥建成之后,确实起了这样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 可以说当时的解放桥,是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中外观最漂亮、功能最先进、设计最科学、质量最过硬的桥。因此,近年来许多反映20世纪初的影视片多以它为背影或场地,如《马永贞》(金城武版)、《雷雨》、《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等。就连《情深深雨蒙蒙》中也有它的身影,剧中有个赵薇跳桥的镜头。其实赵薇跳的不是上海的桥,而是天津的解放桥。
这座八十多年的解放桥曾见证过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1937年7月26日,日本第五师团配合海军进攻天津。7月29日凌晨一点钟,日军沿海河西岸向万国桥冲来。如若日军冲过万国桥,进攻东站的中国军队将面临腹背受敌局面,攻势也必将瓦解。就在此时,尖厉的警报声响起,万国桥中跨桥面徐徐开启。难以忍受日军横行霸道的法租界军队,以保护本国租界名义,拒绝日军通过。这样一来,进攻东站的中国军队赢得了时间。激战两小时后,日军
被逐出东站。
1948年,国民党政府为万国桥更名为“中正桥”,可惜的是“中正桥”,还没有来得及为蒋总统效劳,解放军已经大兵压境。1949年1月15日拂晓,解放军东野一支连队经过激战,冲入市区,沿海河西岸直插万国桥前。解放军为迅速拿下万国桥,派一排战士由上游二百米处强渡东岸,另两排战士猛攻桥西之敌。国民党军队得知上游桥梁失守,明白大势已去,随即开始溃逃。仅用二十多分钟,人民解放军以一连兵力,击溃了国民党守军,占领了万国桥。俘虏敌军50余人,缴获汽车80多辆。
根治海河以后,解放桥就很少启动、开合了。建国后,最后一次启动,是在1973年。那次开启不是为通过轮船,只是为了试验、检修。铁桥的开启时间选在车辆、
行人稀少的深夜12点至2
点。闻讯赶来观看开桥的群众,仍云集两岸。自70年代开启之后,解放桥一下就沉睡了30年。
2006年,解放桥经历了建成后最大的一次整修,改造后的新桥在原基础上抬升二十厘米,桥下净高度增加六十厘米,解放桥也恢复了中断三十多年的开启功能。2008年7月22日,天津解放桥重新开启,雄姿再现。
一座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老桥,在开启中无声地述说着天津的历史,也述说着今日的天津向国际型大都市腾飞的勃勃英姿。可惜的是,我还不曾见过他开启是的模样。
解放桥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解放桥今日风采
解放桥
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我来到天津以后才发现,一直以来,我对于河、对于桥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的,像是家人,那么亲切。大概是因为小时候家门口就有一座桥吧,叫方桥,那是乡下很不起眼的一座,每天过往的也只有周围的村民而已,或为上街买菜,或为邻里串门,我就在这样一座简单的桥身边玩耍,长大,然后离开。真是不近人情的我,下次回家,一定要回那儿去看一下,看一下它是否还在,看一下它是否还是那个样子,记得要留影。
在此,我想介绍的是天津的解放桥。解放桥不同于家中的那座桥,它不简单,它在天津乃至全国的桥梁建设史上,被冠以是最具代表性的桥,被称为是交通枢纽、城市地标,它让我心生敬畏。
解放桥位于天津火车站(东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一座全钢结构可开启的桥梁,建于1927年。桥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它不仅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是连接河北、河东、和平三区,沟通天津站地区的枢纽桥梁。
解放桥,从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八十多年风风雨雨,在天津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早年间,海河上没有桥,而人们往来靠的是“浮桥”,其中有一座被唤作“老龙头浮桥”。1902年,法国人为交通方便出资修建铁桥,废弃了原本的浮桥,唤作“老龙头铁桥”。据史料记载,天津老龙头铁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桥梁,比号称“中国第一座大铁桥”的上海外白渡桥(1907年)还要早建成五年之久。这座老龙头铁桥就是今天解放桥的前身。
又二十年过去了,因“天津商业发达,交通繁盛,该桥狭窄,时极拥挤”,于是1902年,政府开始筹划建设新桥,新桥选址在老龙头上游500处,由法国人主持建造,1927年正式建成,命名为“万国桥”, 形象地寓意了各国列强共同拥有的权利。但天津人却另辟新径,称之为“法国桥”。加上老龙头铁桥被拆除的费用,这座万国桥共花费白银190万两。万国桥桥长97.64米,分3孔,是双叶立转开启桥跨,桥面宽19.5米,限载20吨。
万国桥之所以向海河上游移动百米之遥,主要是因为这座桥把当时天津的水陆交通枢纽与银行林立的大法国路与维多利亚路,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联为一气,可以带动天津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促进城市功能的发挥。事实证明,万国桥建成之后,确实起了这样的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蒋介石的名字命名此桥,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 可以说当时的解放桥,是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中外观最漂亮、功能最先进、设计最科学、质量最过硬的桥。因此,近年来许多反映20世纪初的影视片多以它为背影或场地,如《马永贞》(金城武版)、《雷雨》、《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等。就连《情深深雨蒙蒙》中也有它的身影,剧中有个赵薇跳桥的镜头。其实赵薇跳的不是上海的桥,而是天津的解放桥。
这座八十多年的解放桥曾见证过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
1937年7月26日,日本第五师团配合海军进攻天津。7月29日凌晨一点钟,日军沿海河西岸向万国桥冲来。如若日军冲过万国桥,进攻东站的中国军队将面临腹背受敌局面,攻势也必将瓦解。就在此时,尖厉的警报声响起,万国桥中跨桥面徐徐开启。难以忍受日军横行霸道的法租界军队,以保护本国租界名义,拒绝日军通过。这样一来,进攻东站的中国军队赢得了时间。激战两小时后,日军
被逐出东站。
1948年,国民党政府为万国桥更名为“中正桥”,可惜的是“中正桥”,还没有来得及为蒋总统效劳,解放军已经大兵压境。1949年1月15日拂晓,解放军东野一支连队经过激战,冲入市区,沿海河西岸直插万国桥前。解放军为迅速拿下万国桥,派一排战士由上游二百米处强渡东岸,另两排战士猛攻桥西之敌。国民党军队得知上游桥梁失守,明白大势已去,随即开始溃逃。仅用二十多分钟,人民解放军以一连兵力,击溃了国民党守军,占领了万国桥。俘虏敌军50余人,缴获汽车80多辆。
根治海河以后,解放桥就很少启动、开合了。建国后,最后一次启动,是在1973年。那次开启不是为通过轮船,只是为了试验、检修。铁桥的开启时间选在车辆、
行人稀少的深夜12点至2
点。闻讯赶来观看开桥的群众,仍云集两岸。自70年代开启之后,解放桥一下就沉睡了30年。
2006年,解放桥经历了建成后最大的一次整修,改造后的新桥在原基础上抬升二十厘米,桥下净高度增加六十厘米,解放桥也恢复了中断三十多年的开启功能。2008年7月22日,天津解放桥重新开启,雄姿再现。
一座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老桥,在开启中无声地述说着天津的历史,也述说着今日的天津向国际型大都市腾飞的勃勃英姿。可惜的是,我还不曾见过他开启是的模样。
解放桥民国时期的老照片
解放桥今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