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修哲 | 文章出处:总裁学苑
当"乙个案"完成"信念层次"时,我曾请教他,应用这些"信念和资源层次"的内涵,面对"父亲"这个课题是否可以得到满意的改善?他告诉我,是有改善,不过,效果似乎并不怎么大。
一般个案"困扰"的起因,多是因为自己某个(或某些)"信念",或者,因为处于"资源缺乏"状态所造成,只要改变"信念"、引发足够"资源",就能够脱困。
但是,如果个案的"困扰"较深,经常就需要引发较高层次的"资源"来处里,这不但比较快速见效,而且效果也较深远。"乙个案"的困扰不算太浅,看来,最好还是藉助高于"信念层次"的"资源"才是上策。因此,就请他继续探索"自性层次"。
所谓"自性层次",有一部分就是每个人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性、能力(这个部分以古人所说的"良知良能"来形容,似乎相当贴切);另一部分则是每个人自己内心深层认同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形象",它是每个人"自我完成"的核心)。
除非是经常探索自我、对"自我省察"特别下工夫、非常了解自己的人,一般人想要清楚、完整地将自己的"自性层次"描绘出来,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此,"心灵疆界"技巧就发展了一些简易、快速进入自己"自性层次"的方便法门,只要个案按照步骤进行即可初尝玄妙,因此,"乙个案"就进行得相当顺利,没有遭遇什么特殊的困扰。
比如说,从"自我形象"切入,就让"乙个案"从自然界中,找出一个最能代表自己的"生物"或"无生物",并尽量以"形容词"来形容"它"。
"乙个案"认为"热带雨林"最能代表他,他对"热带雨林"的形容是:广大的,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景象变化万千的,土地肥沃、阳光、雨水、资源充沛的,孕育着非常丰富的植物、飞禽走兽和天然资源的,生生不息而且生命力非常旺盛的,调节着地球气候的,大量供应全球清新氧气的,生态中不可或缺的…。
根据这段时间我与"乙个案"的接触来检视,他所形容"热带雨林"的感觉,确实还满像他这个人,因此,我判断这是"有效的"象征,绝非"乙个案"一时的幻想。
另外,从"良知良能"方面切入的话,"无条件关怀"则是人人皆备的一个要项(类似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让"乙个案"熟悉自己本来就有的"无条件关怀",也是"自性层次"的一项引导。
所以,我去mail请教他:"您曾经有过很受感动、或者自然流露没有条件关怀的经验吗?比如说,当您看到很可爱的小动物,就不由自主地很喜欢它,或者,即使您的子女不是让您感到很体面、很满意,您还是由衷地关怀他们。"
他回mail告诉我,他很爱他的小孩,不过,他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人见人爱,所以,他不知道吻不吻合我说的条件,不过,倒是曾被一则故事深深感动。
他把那篇文章传给我,故事内容大约是这样:有一位女士,于圣诞节前到大卖场为亲友购买圣诞礼物,她匆匆忙忙地挑选了一整购物车的礼物,排在一长排人龙的后面等待结帐。排在她前面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男孩大约五岁,上身穿着一件破旧的外套,下身则是太短的牛仔裤,脚上套着一双过大的球鞋,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握着皱巴巴的钞票;女孩比男孩小一点,衣着一样脏烂,头上卷发纠结脏乱,小脸上还留着晚餐的残迹,她双手抱着一双漂亮的金色拖鞋。显然,他们是一对兄妹。
好不容易才轮到这对兄妹结帐,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把金色拖鞋放上柜台。店员刷过条形码后说:"六元零九分。"小男孩把手里全部的钞票摊在柜台上,仔细地数了数,只有三元一毛二。他很失望,但是,却很勇敢地对收银员说:"我们买不起,也许,过几天我们再来买。"小女孩却忍不住轻声地哭了起来,她啜泣地说:"可是...可是,耶稣会喜欢这双鞋的..."
小男孩坚强地安慰着小女孩:"不要伤心,我们会再回来的..."
排在后面的这位女士,很快地塞了三块钱给收银员,嘴里解释说:"他们排队排了那么久,再说,圣诞季节..."
话还没说完,小女孩突然抱住她,小小声地说:"阿姨,谢谢你..."女士忍不住蹲下深来好奇地问小女孩:"为什么你说耶稣会喜欢这双鞋呢?"小女孩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小男孩替她答道:"我们妈咪生病,快要去天堂了,爹地说,妈咪可能在圣诞节前回去和耶稣在一起。"
小女孩泪水纵横地接着说:"主日学老师说,天堂的街道是用黄金铺的。如果妈咪能穿这双黄金鞋,一定和黄金街很相配,一定很漂亮,是不是?"周围听到的人,忍不住眼泪都溢满了眼眶...。
"乙个案"告诉我,他每次看了这则故事,他都会热泪盈眶,深受感动。我读过后,回mail告诉"乙个案",我每看这篇文章一次,也热泪盈眶一次,感受到心灵再次被洗涤,我提醒他,请留意自己被感动的过程,留意自己内心的变化,仔细、慢慢地回味,在心疼的后面,有一股不分人我、温暖、柔软、没任何条件的关怀,看看是否能够辨认出它来?
他回mail告诉我,他找到了,感觉非常好。我问他,能否将这个"无条件关怀"和"充满生意、生命丰富、变化万千…的热带雨林"融合在一起?他回mail说:"没问题!"
"乙个案"的"自性层次"探索就这么告一段落。
(待续)
摘自:总裁学苑
作者:张修哲 | 文章出处:总裁学苑
当"乙个案"完成"信念层次"时,我曾请教他,应用这些"信念和资源层次"的内涵,面对"父亲"这个课题是否可以得到满意的改善?他告诉我,是有改善,不过,效果似乎并不怎么大。
一般个案"困扰"的起因,多是因为自己某个(或某些)"信念",或者,因为处于"资源缺乏"状态所造成,只要改变"信念"、引发足够"资源",就能够脱困。
但是,如果个案的"困扰"较深,经常就需要引发较高层次的"资源"来处里,这不但比较快速见效,而且效果也较深远。"乙个案"的困扰不算太浅,看来,最好还是藉助高于"信念层次"的"资源"才是上策。因此,就请他继续探索"自性层次"。
所谓"自性层次",有一部分就是每个人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性、能力(这个部分以古人所说的"良知良能"来形容,似乎相当贴切);另一部分则是每个人自己内心深层认同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形象",它是每个人"自我完成"的核心)。
除非是经常探索自我、对"自我省察"特别下工夫、非常了解自己的人,一般人想要清楚、完整地将自己的"自性层次"描绘出来,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此,"心灵疆界"技巧就发展了一些简易、快速进入自己"自性层次"的方便法门,只要个案按照步骤进行即可初尝玄妙,因此,"乙个案"就进行得相当顺利,没有遭遇什么特殊的困扰。
比如说,从"自我形象"切入,就让"乙个案"从自然界中,找出一个最能代表自己的"生物"或"无生物",并尽量以"形容词"来形容"它"。
"乙个案"认为"热带雨林"最能代表他,他对"热带雨林"的形容是:广大的,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景象变化万千的,土地肥沃、阳光、雨水、资源充沛的,孕育着非常丰富的植物、飞禽走兽和天然资源的,生生不息而且生命力非常旺盛的,调节着地球气候的,大量供应全球清新氧气的,生态中不可或缺的…。
根据这段时间我与"乙个案"的接触来检视,他所形容"热带雨林"的感觉,确实还满像他这个人,因此,我判断这是"有效的"象征,绝非"乙个案"一时的幻想。
另外,从"良知良能"方面切入的话,"无条件关怀"则是人人皆备的一个要项(类似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让"乙个案"熟悉自己本来就有的"无条件关怀",也是"自性层次"的一项引导。
所以,我去mail请教他:"您曾经有过很受感动、或者自然流露没有条件关怀的经验吗?比如说,当您看到很可爱的小动物,就不由自主地很喜欢它,或者,即使您的子女不是让您感到很体面、很满意,您还是由衷地关怀他们。"
他回mail告诉我,他很爱他的小孩,不过,他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人见人爱,所以,他不知道吻不吻合我说的条件,不过,倒是曾被一则故事深深感动。
他把那篇文章传给我,故事内容大约是这样:有一位女士,于圣诞节前到大卖场为亲友购买圣诞礼物,她匆匆忙忙地挑选了一整购物车的礼物,排在一长排人龙的后面等待结帐。排在她前面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小孩,男孩大约五岁,上身穿着一件破旧的外套,下身则是太短的牛仔裤,脚上套着一双过大的球鞋,脏兮兮的小手紧紧握着皱巴巴的钞票;女孩比男孩小一点,衣着一样脏烂,头上卷发纠结脏乱,小脸上还留着晚餐的残迹,她双手抱着一双漂亮的金色拖鞋。显然,他们是一对兄妹。
好不容易才轮到这对兄妹结帐,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把金色拖鞋放上柜台。店员刷过条形码后说:"六元零九分。"小男孩把手里全部的钞票摊在柜台上,仔细地数了数,只有三元一毛二。他很失望,但是,却很勇敢地对收银员说:"我们买不起,也许,过几天我们再来买。"小女孩却忍不住轻声地哭了起来,她啜泣地说:"可是...可是,耶稣会喜欢这双鞋的..."
小男孩坚强地安慰着小女孩:"不要伤心,我们会再回来的..."
排在后面的这位女士,很快地塞了三块钱给收银员,嘴里解释说:"他们排队排了那么久,再说,圣诞季节..."
话还没说完,小女孩突然抱住她,小小声地说:"阿姨,谢谢你..."女士忍不住蹲下深来好奇地问小女孩:"为什么你说耶稣会喜欢这双鞋呢?"小女孩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小男孩替她答道:"我们妈咪生病,快要去天堂了,爹地说,妈咪可能在圣诞节前回去和耶稣在一起。"
小女孩泪水纵横地接着说:"主日学老师说,天堂的街道是用黄金铺的。如果妈咪能穿这双黄金鞋,一定和黄金街很相配,一定很漂亮,是不是?"周围听到的人,忍不住眼泪都溢满了眼眶...。
"乙个案"告诉我,他每次看了这则故事,他都会热泪盈眶,深受感动。我读过后,回mail告诉"乙个案",我每看这篇文章一次,也热泪盈眶一次,感受到心灵再次被洗涤,我提醒他,请留意自己被感动的过程,留意自己内心的变化,仔细、慢慢地回味,在心疼的后面,有一股不分人我、温暖、柔软、没任何条件的关怀,看看是否能够辨认出它来?
他回mail告诉我,他找到了,感觉非常好。我问他,能否将这个"无条件关怀"和"充满生意、生命丰富、变化万千…的热带雨林"融合在一起?他回mail说:"没问题!"
"乙个案"的"自性层次"探索就这么告一段落。
(待续)
摘自:总裁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