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媒体特点对网络事件的影响
摘 要: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
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
件。本文主要从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传受”角色模糊以
及“把关人”制度削弱四个特征谈论网络媒体对网络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媒体特点 网络事件 影响
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
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1]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正以其独有的优势渐渐融入
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形成
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这种形态使传统的热点事件传播有了新的
载体,为公众诉求的表达和公众舆论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场域。于是
网络成为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平台,当一些网络事件发生时网络
媒体往往由于其互动性、开放性和匿名性而成为言论的集散区。各
种热点事件一经网络传播在保持其原状态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媒体即时性的特点使网络事件传播速度更快
即时性是网络传播的显著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没有
制作周期和截稿时间的限制,新闻可以随到随发,公众可以在第一
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了解事态的发展。博客、微博等这些即时
性网络媒体形态出现,使得事件传播速度异常加快,当该事件关乎
公众舆论话题或者关乎公众自身利益时,这样的事件更容易大面积
的迅速传播。例如,卫生、天气、健康等这些与公众安全生活相关
的网络事件。网络事件得到迅速传播,可以满足公众的信息知晓权,
事件怎么发生的、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都会引起公众的注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即便事件对个人的影
响是间接的,公众依旧会从良知、道德感、正义等心理需求出发,
关注事态的发展和处置的进程。网络事件得到公众的广泛的关注就
更需要事件迅速的、即时的发布于公众眼前。而网络传播的即时性
特点也正是使得网络事件传播的速度加快并满足了公众的敏感和
猎奇的心理。
二、网络媒体的开放性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现代公关理论认为,公众对于现代的政府信息、社会信息享有当
然的知情权。漠视公众的知情权,一方面会导致公众对社会信息产
生不当理解;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管理者的
严重不信任。[2]网络传播不受地域限制,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端,
只要你拥有网络技术就可以随时的了解你想知道的信息。在只有传
统媒体的时代,人们只能等待传统媒体在特定的时间发布各种特定
的消息,现如今由于网络媒体发表意见的门槛低,不需要过多的个
人信息,只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就可以介入他人的信息互动与旁观
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对他人的见解。对于同一事件,公共
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相应的信息,这样在遇到网络事件,尤其是一
些突发的网络事件时,以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作为发布信息的桥
梁,使公众享有了应有的知情权。大众传播媒介仍然是公共最信赖
的声音,因此,在网络事件爆发时,媒体是组织和调控网络事件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件的发生、发展乃至结束都扮演者举足轻重的
角色。
三、传受角色的模糊使网络事件高速互动和共享
在传统媒介的传播中,受众反馈几乎是一种“延迟”行为,无论
从传播时间、传播能力还是传播资源上讲,传受双方都是不平等的,
反馈在大众传播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而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
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受众参与到了媒体中,成为了媒体的一
个组成部分。受众由被动变为主动,随心所欲地从媒体中“拉”出
所需信息,同时也可以参与到媒体的传播活动中。保罗·萨福(paul
saffo)等学者认为,“同其他人发生联系”——进行跨越时空的互
动交往,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3]网络传播互动交往性模
糊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使网络事件在高速的互动中发展,通过
网友间的互相留言或者论坛上的你我发表个人意见,网络事件不再
是单独的由媒体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网络事件其本质是社会矛盾的
具体体现,如果它符合公众的个人利益或者兴趣,将会得到公众的
广泛关注,并由于网络媒体改变了传受关系,使事件在互动中得以
发展。
四、“把关人”制度的削弱导致信息传播失真
“把关人”理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被媒体传送,而是媒
体从时间跨度、强度、明晰性和文化接近性等角度出发,对信息进
行过滤,逐层把关、编辑,从而最终面向受众并通过最后的信息影
响受众。因此,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理论起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
及传播的信息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有可
能不受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经济能力的严格
限制,真正实现个人的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4]然而,正是由于
每个人都有这种自由,使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去中心化”
的传播方式导致了各种网络事件信息人人都可以原创、转发或者进
行自己的评论。这就给谣言的散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海量的信息混
入受众的眼里,使受众混淆视听,进而让各种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失
去了本来的真实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社会的
稳定与安全。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
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
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而网络事件作为互
联网这种新型媒介影响社会的产物,受到的影响不光是传播形式上
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网络使网络事件可以绕过既有新闻体制让普通
百姓说话。当代社会事件的进程因而也变得更加自下而上、更快、
互动性更强。
参考文献:
[1]贺明华.网络热点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青年记者,
2008(30):54.
[2]赵元珂.“强力公关”背景下的政府危机公关.传媒学术
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2006-3-7.
[3]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4.4.
[4]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实代话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1.125.
浅谈网络媒体特点对网络事件的影响
摘 要: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
被广泛转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
件。本文主要从网络媒体的即时性、开放性、“传受”角色模糊以
及“把关人”制度削弱四个特征谈论网络媒体对网络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媒体特点 网络事件 影响
网络事件,通常是指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在网络上被广泛转
载、跟帖、参与评论,引起传统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传播事件。[1]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正以其独有的优势渐渐融入
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形成
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这种形态使传统的热点事件传播有了新的
载体,为公众诉求的表达和公众舆论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场域。于是
网络成为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平台,当一些网络事件发生时网络
媒体往往由于其互动性、开放性和匿名性而成为言论的集散区。各
种热点事件一经网络传播在保持其原状态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媒体即时性的特点使网络事件传播速度更快
即时性是网络传播的显著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没有
制作周期和截稿时间的限制,新闻可以随到随发,公众可以在第一
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了解事态的发展。博客、微博等这些即时
性网络媒体形态出现,使得事件传播速度异常加快,当该事件关乎
公众舆论话题或者关乎公众自身利益时,这样的事件更容易大面积
的迅速传播。例如,卫生、天气、健康等这些与公众安全生活相关
的网络事件。网络事件得到迅速传播,可以满足公众的信息知晓权,
事件怎么发生的、将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都会引起公众的注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即便事件对个人的影
响是间接的,公众依旧会从良知、道德感、正义等心理需求出发,
关注事态的发展和处置的进程。网络事件得到公众的广泛的关注就
更需要事件迅速的、即时的发布于公众眼前。而网络传播的即时性
特点也正是使得网络事件传播的速度加快并满足了公众的敏感和
猎奇的心理。
二、网络媒体的开放性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
现代公关理论认为,公众对于现代的政府信息、社会信息享有当
然的知情权。漠视公众的知情权,一方面会导致公众对社会信息产
生不当理解;另一方面,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管理者的
严重不信任。[2]网络传播不受地域限制,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一端,
只要你拥有网络技术就可以随时的了解你想知道的信息。在只有传
统媒体的时代,人们只能等待传统媒体在特定的时间发布各种特定
的消息,现如今由于网络媒体发表意见的门槛低,不需要过多的个
人信息,只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就可以介入他人的信息互动与旁观
中,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对他人的见解。对于同一事件,公共
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相应的信息,这样在遇到网络事件,尤其是一
些突发的网络事件时,以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作为发布信息的桥
梁,使公众享有了应有的知情权。大众传播媒介仍然是公共最信赖
的声音,因此,在网络事件爆发时,媒体是组织和调控网络事件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件的发生、发展乃至结束都扮演者举足轻重的
角色。
三、传受角色的模糊使网络事件高速互动和共享
在传统媒介的传播中,受众反馈几乎是一种“延迟”行为,无论
从传播时间、传播能力还是传播资源上讲,传受双方都是不平等的,
反馈在大众传播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而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
人际传播的信息传播特征,受众参与到了媒体中,成为了媒体的一
个组成部分。受众由被动变为主动,随心所欲地从媒体中“拉”出
所需信息,同时也可以参与到媒体的传播活动中。保罗·萨福(paul
saffo)等学者认为,“同其他人发生联系”——进行跨越时空的互
动交往,是网络传播方式的本质特征。[3]网络传播互动交往性模
糊了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使网络事件在高速的互动中发展,通过
网友间的互相留言或者论坛上的你我发表个人意见,网络事件不再
是单独的由媒体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网络事件其本质是社会矛盾的
具体体现,如果它符合公众的个人利益或者兴趣,将会得到公众的
广泛关注,并由于网络媒体改变了传受关系,使事件在互动中得以
发展。
四、“把关人”制度的削弱导致信息传播失真
“把关人”理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被媒体传送,而是媒
体从时间跨度、强度、明晰性和文化接近性等角度出发,对信息进
行过滤,逐层把关、编辑,从而最终面向受众并通过最后的信息影
响受众。因此,在传统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理论起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网络媒介的兴起,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
及传播的信息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有可
能不受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经济能力的严格
限制,真正实现个人的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4]然而,正是由于
每个人都有这种自由,使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去中心化”
的传播方式导致了各种网络事件信息人人都可以原创、转发或者进
行自己的评论。这就给谣言的散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海量的信息混
入受众的眼里,使受众混淆视听,进而让各种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失
去了本来的真实性,造成了不良的社会现象的出现,影响了社会的
稳定与安全。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
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
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而网络事件作为互
联网这种新型媒介影响社会的产物,受到的影响不光是传播形式上
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网络使网络事件可以绕过既有新闻体制让普通
百姓说话。当代社会事件的进程因而也变得更加自下而上、更快、
互动性更强。
参考文献:
[1]贺明华.网络热点事件主题特征的调查与思考[j].青年记者,
2008(30):54.
[2]赵元珂.“强力公关”背景下的政府危机公关.传媒学术
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2006-3-7.
[3]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4.4.
[4]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实代话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