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州家传阅读答案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章永州家传

归有光

  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尝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门讲道,学者云集。君两游其门。屡上春官①,不第。选调单县知县。单濒河,而地洼下。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抚以恩信,皆感激思为用。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于是诸少年为君耳目,尽获之。院司所下逐盗文符,无虑②百数,君一日条具申报,上官以为能。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齐鲁间皆推用其法。有胡兵自宁武关趋太原,声言欲向山东。都御史议兵事,部署将帅,独留单县令辕门。会虏信不至而罢。

  升安吉州知州。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其民好讼,君恒以理解之。有匿税者,为案籍人人阅之,鞭扑不用,而逋负悉出。所治孝丰,迄君去,一无所扰。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迁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间,号无事。太守日闭门高卧,以郡事委君。君亦优游而已。上疏乞休,方治行而卒。

  归子曰:永州君,恂恂然君子人也。往予试南宫③,君自安吉来朝,过予邸舍,欢饮,上马去。予顾其弟言,君近形神不偕,久官劳悴而致然耶,抑有所不自得者?而竟死永州。悲夫!仕虽不遂,论其行事,可以不愧于先人矣。

  注:①上春官:指进京殿试。②无虑;大约。③试南宫:指进士考试。

(1)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单濒河,而地洼下     濒:靠近

B.

昼夜捍御,卒以无虞    虞:欺骗

C.

鞭扑不用,而逋负悉出   逋负:拖欠的赋税

D.

仕虽不遂         遂:顺利

(2)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单濒河,而地洼下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

会虏信不至而罢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

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上疏乞休,方治行而卒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

(3)

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章君"行事不愧于先人"的一组是

①屡上春官,不第

②率丁天伐木增桩,昼夜捍御

③齐鲁间皆推用兵法

④岁旱民饥,殚力赋救,多所全活

⑤太守日闭门高卧

⑥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  ]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章棨平时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他入县学学习的时候,就因德行出众而被县学的学官称誉举荐。

B.

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好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但章君却以恩德和诚信对待这些狱卒,使他们深受感动,并在关键时候立下功劳。

C.

章君在任安吉州知州时,遇上大旱,他竭尽全力赋救百姓。当地的百姓好诉讼,章君总是讲道理为他们化解。

D.

归有光认为章君是称得上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为官也政绩裴然,但却不能很好地照顾家人,以致使弟弟因操劳而客死永州。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南人夜过河,盗决隄防,民患苦之。

(2)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

(3)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

阅读答案:

答案:1.B;2.D;3.B;4.D;解析:

(1)

虞:忧虑,忧患

(2)

A并列,转折B恰逢,会见C语气词,兼词

(3)

①、⑤不符合题干要求

(4)

客死永州的是章君本人

(5)

  答案:(1)(3分)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担惊受怕,感到痛苦(对此憎恨)。(“河”,1分;"患苦",1分;"盗",1分)

  (2)(3分)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来说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事先惩治他们。(“是”,1分;"显迹",1分;"逆",1分)

  (3)(4分)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然后采取了按照(或"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很多。(“询",1分;"亩",1分;倒装旬"亩敛以钱",1分;"便",1分)

  (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君姓章,络叫章棨,字宗肃,世代都是海虞人。君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入县里的学校学习,以德行被学官称誉举荐。曾经跟从乡先生部御史陈公游学,后考中南京乡试,进入南太学求学。当时增城的湛公、高陵的吕公居住在原来的都城(南京),他们开门讲道,学者云集。章君两次在他们那里求学。(后来章君)多次进京殿试,都没有考中。后来被候补迁调到单县任知县。单县靠近黄河,而地势低洼。每年桃花开放时节黄河涨水,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非常憎恨。章君到任后,恰逢堤防被偷偷挖开,大水即将泛滥,章君率丁夫砍伐树木增加柱桩,昼夜防卫,最终解除了忧患。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喜好奔走于县庭之中,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按照法则属于不守法纪。有人对此很有怨言,章君却说,"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该事先惩治他们。"(对这些狱卒)章君以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他们都很感激章君,并想着能为章君出力。山东的盗贼,很多逃到了单县,有些单县人窝藏、包庇他们,(致使)长时间不能捉拿盗贼。于是这些少年主动成为了章君耳目,(最终)把盗贼全部捉获。院司下达的逐赶盗贼的文书,大约有一百多条,章君一天之内就能够(按照文书要求)分条陈述并逐一向上呈报;上级官员认为章君能力出众。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然后采取了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后来齐鲁之地都推行了这种办法。有胡兵从宁武关奔向太原,并扬言要进攻山东。都御史议论兵事,部署将帅,唯独让单县县令章君留在军营之外。(后来)幸好遇到敌人遵守盟约没有前来攻打而作罢。

  章君升任安吉州知州。当年大早,百姓饱受饥饿,章君竭尽全力赈救百姓,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被他救了下来。当地的百姓好诉讼,章君总是用道理为他们化解。有逃匿赋税的,章君就给他们准备查考的典籍证他们人人翻阅,(这种办法)根本不用鞭刑,而拖欠的赋税就能全部交清。(章君)治理的安吉州属下的孝丰县,到章君离任,他从没有给当地增添任何麻烦。孝丰县有人竟然至今不知道有安吉州。后来章君任职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间,一向宣称无事。太守每天闭门高卧,把郡府之事都交给了章君。章君也非常悠闲自在。章君后来上书奏请退休回家,正整理行装时却突然去世。

  归有光说:章永州君,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之人。以前我参加进士考试时,章君从安吉州来京师,专门造访了我的邸舍,二人痛饮一番,然后章君上马离去。我后来对他的弟弟说,章君近来形神不合,这是长期做官年老憔悴导致这样的,或者是心理抑郁不舒畅导致的吧?而他最终死于永州。悲叹啊!章君仕途虽不顺利,但说到行事作为,可以无愧于先人了。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章永州家传

归有光

  君姓章氏,讳棨,字宗肃,世为海虞人。君为人孝友,入县学,以德行为博士所称举。尝从乡先生都御史陈公游,后中南京乡试,入南太学。是时增城湛公、高陵吕公居留都,开门讲道,学者云集。君两游其门。屡上春官①,不第。选调单县知县。单濒河,而地洼下。每岁桃花水发,河南人夜过河,盗决堤防,民患苦之。君至,适盗决者水将泛,率丁夫伐木增桩,昼夜捍御,卒以无虞。少年为胥卒,趋走县庭,候伺短长,规为不法。或以为言,君曰:“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抚以恩信,皆感激思为用。山东盗贼,多逃入单县界中,单人为囊橐,积不能得。于是诸少年为君耳目,尽获之。院司所下逐盗文符,无虑②百数,君一日条具申报,上官以为能。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齐鲁间皆推用其法。有胡兵自宁武关趋太原,声言欲向山东。都御史议兵事,部署将帅,独留单县令辕门。会虏信不至而罢。

  升安吉州知州。岁旱民饥,殚力赈救,多所全活。其民好讼,君恒以理解之。有匿税者,为案籍人人阅之,鞭扑不用,而逋负悉出。所治孝丰,迄君去,一无所扰。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迁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间,号无事。太守日闭门高卧,以郡事委君。君亦优游而已。上疏乞休,方治行而卒。

  归子曰:永州君,恂恂然君子人也。往予试南宫③,君自安吉来朝,过予邸舍,欢饮,上马去。予顾其弟言,君近形神不偕,久官劳悴而致然耶,抑有所不自得者?而竟死永州。悲夫!仕虽不遂,论其行事,可以不愧于先人矣。

  注:①上春官:指进京殿试。②无虑;大约。③试南宫:指进士考试。

(1)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单濒河,而地洼下     濒:靠近

B.

昼夜捍御,卒以无虞    虞:欺骗

C.

鞭扑不用,而逋负悉出   逋负:拖欠的赋税

D.

仕虽不遂         遂:顺利

(2)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

单濒河,而地洼下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

会虏信不至而罢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C.

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上疏乞休,方治行而卒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

(3)

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章君"行事不愧于先人"的一组是

①屡上春官,不第

②率丁天伐木增桩,昼夜捍御

③齐鲁间皆推用兵法

④岁旱民饥,殚力赋救,多所全活

⑤太守日闭门高卧

⑥其县人至不知有州焉

[  ]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章棨平时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他入县学学习的时候,就因德行出众而被县学的学官称誉举荐。

B.

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好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但章君却以恩德和诚信对待这些狱卒,使他们深受感动,并在关键时候立下功劳。

C.

章君在任安吉州知州时,遇上大旱,他竭尽全力赋救百姓。当地的百姓好诉讼,章君总是讲道理为他们化解。

D.

归有光认为章君是称得上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为官也政绩裴然,但却不能很好地照顾家人,以致使弟弟因操劳而客死永州。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南人夜过河,盗决隄防,民患苦之。

(2)是于我无显迹,不宜预逆之。

(3)田赋法弊,乃询民所欲,而亩敛以钱,民便之。

阅读答案:

答案:1.B;2.D;3.B;4.D;解析:

(1)

虞:忧虑,忧患

(2)

A并列,转折B恰逢,会见C语气词,兼词

(3)

①、⑤不符合题干要求

(4)

客死永州的是章君本人

(5)

  答案:(1)(3分)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担惊受怕,感到痛苦(对此憎恨)。(“河”,1分;"患苦",1分;"盗",1分)

  (2)(3分)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来说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事先惩治他们。(“是”,1分;"显迹",1分;"逆",1分)

  (3)(4分)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然后采取了按照(或"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很多。(“询",1分;"亩",1分;倒装旬"亩敛以钱",1分;"便",1分)

  (各句翻译句意不通顺的,要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君姓章,络叫章棨,字宗肃,世代都是海虞人。君为人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入县里的学校学习,以德行被学官称誉举荐。曾经跟从乡先生部御史陈公游学,后考中南京乡试,进入南太学求学。当时增城的湛公、高陵的吕公居住在原来的都城(南京),他们开门讲道,学者云集。章君两次在他们那里求学。(后来章君)多次进京殿试,都没有考中。后来被候补迁调到单县任知县。单县靠近黄河,而地势低洼。每年桃花开放时节黄河涨水,黄河南岸的人在夜里过河,偷偷地挖开堤坝。百姓对此非常憎恨。章君到任后,恰逢堤防被偷偷挖开,大水即将泛滥,章君率丁夫砍伐树木增加柱桩,昼夜防卫,最终解除了忧患。有些少年身为狱卒,却喜好奔走于县庭之中,窥探打听上级的长短,按照法则属于不守法纪。有人对此很有怨言,章君却说,"这种事情(情况)对于我还没有明显的(不法)迹象,不应该事先惩治他们。"(对这些狱卒)章君以恩德和诚信安抚他们,他们都很感激章君,并想着能为章君出力。山东的盗贼,很多逃到了单县,有些单县人窝藏、包庇他们,(致使)长时间不能捉拿盗贼。于是这些少年主动成为了章君耳目,(最终)把盗贼全部捉获。院司下达的逐赶盗贼的文书,大约有一百多条,章君一天之内就能够(按照文书要求)分条陈述并逐一向上呈报;上级官员认为章君能力出众。当时的田赋法有弊端,(章君)于是征求百姓的意见,然后采取了计算田亩数量征收货币的办法,百姓感到方便了。后来齐鲁之地都推行了这种办法。有胡兵从宁武关奔向太原,并扬言要进攻山东。都御史议论兵事,部署将帅,唯独让单县县令章君留在军营之外。(后来)幸好遇到敌人遵守盟约没有前来攻打而作罢。

  章君升任安吉州知州。当年大早,百姓饱受饥饿,章君竭尽全力赈救百姓,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被他救了下来。当地的百姓好诉讼,章君总是用道理为他们化解。有逃匿赋税的,章君就给他们准备查考的典籍证他们人人翻阅,(这种办法)根本不用鞭刑,而拖欠的赋税就能全部交清。(章君)治理的安吉州属下的孝丰县,到章君离任,他从没有给当地增添任何麻烦。孝丰县有人竟然至今不知道有安吉州。后来章君任职永州府同知。永州在楚、越间,一向宣称无事。太守每天闭门高卧,把郡府之事都交给了章君。章君也非常悠闲自在。章君后来上书奏请退休回家,正整理行装时却突然去世。

  归有光说:章永州君,是一个恭谨温顺的君子之人。以前我参加进士考试时,章君从安吉州来京师,专门造访了我的邸舍,二人痛饮一番,然后章君上马离去。我后来对他的弟弟说,章君近来形神不合,这是长期做官年老憔悴导致这样的,或者是心理抑郁不舒畅导致的吧?而他最终死于永州。悲叹啊!章君仕途虽不顺利,但说到行事作为,可以无愧于先人了。


相关文章

  • 何君华[礼拜二午睡时刻]初中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背包客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经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背包客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背包客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 ...查看


  • 捕蛇者中考题集锦(含答案)
  • 捕蛇者说 中考题集锦 一.2004年浙江省上虞市 柳宗元笔下的"永之人"为何要争着去捕蛇呢?阅读下面<捕蛇者说>选段,完成1 - 4题.(9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永之人争奔走焉.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 ...查看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阅读答案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在后面横线上写出,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五 ...查看


  • 赵普传阅读答案
  • 篇一:赵普传阅读答案 篇二:赵普传阅读答案 篇三:赵普传阅读答案 篇四:赵普传阅读答案 <宋史·赵普传>"普少习吏事"原文.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作者:初中文言阅读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原文选段]: 普少习吏 ...查看


  • 初中名著导读复习教案
  • 中考名著导读复习专题 "大纲"强调初中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有相应的读 书笔记."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 ...查看


  • 得阅读者得"天下"
  • 纵观2012年湖南省各考区的中考英语试卷,阅读理解题的分值为40-50分,占很大的比重.因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决胜中考英语的关键,正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怎样备考阅读理解,轻松应对中考呢? ...查看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100分)
  • A.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 C. D. 4. 2分) ( ) A. <海底两万里>(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 B. <名人传>20世纪上半叶法国 ...查看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 2016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 4 页,共 18 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查看


  • 小石潭记练习题加答案
  • <小石潭记>测试题 一.注音: 篁( ) 佩( ) 冽( ) 坻( ) 屿(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隶而从( )者 ②以( )其境过清(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