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
万昌中心校 陈洋
一.试卷分析:
(一)语文学科:这次的语文六年级质量抽测,主要是考查小学毕业生的学习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真正达到合格的标准。它是检查、评价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在命题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的指导思想:依据课标、紧扣教材、注重基础、关注生活、富有情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主要体现在:
(1)树立大语文观,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力求试题来源于生活,使试题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让学生在答题中能明显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语文可以美化生活。同时,这也暗含着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让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要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创造。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描绘生活。
(2)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思考与感悟,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注重能力这个核心点,突出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地学习语文,坚持开放性、创造性原则,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在考试中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会做人的道理。
(3)试卷的结构追求合理,注意留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试卷不出偏题、怪题,不出无意义的死记硬背的题目,习作不设置审题的障碍。测试内容及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意体现课改理
念和课程目标,主要检测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水平,同时使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
(二)数学学科:数学试卷特点主要体现在:
1、重视基础,考查全面
今年小学毕业考试卷试题朴素自然, 既无高深的知识, 又无生僻的技巧, 很多试题均源于课本, 或由课本例题、习题直接改编而成, 考生可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解答。充分体现了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解答方法的基础性。另外,试题内容的分布也比较合理,覆盖面广,能有效地考查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2、突出重点, 强化思想
本试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对“数与代数”、“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等内容有所拓展,强调考核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推理能力,同时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数学思想是认识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的理性概括,它较之于数学知识与常用的数学方法,具有更高的层次,在实施素质教育及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推动数学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促进数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都有着十分积极与深远的意义。
3、富有梯度,兼顾能力
试题在整体设计上也能体现一定的梯度,计算题、填空题及选择题基本上可以“一望而解”,综合应用中解答题的难度设计得也较合理,但也设置了个别较有难度的题目,如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
4、立足生活,与时俱进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事实上,我们觉得只有创新才会有亮点,只有创新才会更有生命力,然而,在保持试题稳定,重视内容与方法的基础性的前提下, 要在命题上有所创新的确不易。如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中的五道题目均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自身分析:
全班共51人参加毕业考试。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得分率为75.80%.阅读得分率为58.38%。作文得分率为73.99%。从数据分析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语文学科;
1、规范书写仍需加强。
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端正、整洁美观。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一部分学生字迹不够端正,卷面不整洁。(2)学生之间书写质量相差较大,一些学生写字的素养明显优秀,但有些学生的书写质量不尽如人意。可见书写指导这项工作须常抓不懈。
2、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审题能力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丢题落题,审题不完整,不全面。
3、阅读能力令人担忧。
阅读,是这张卷的重头戏,分值较大。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还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有:一是对词句的理解缺乏准确性,越位、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二是对文本的感悟比较肤浅,且有偏差;三是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且难以用准确语言表述清楚。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非一日功,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大量的阅读感悟中形成。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依然要狠抓语言文字训练和“双基”落实。
4、习作训练常抓不懈。
习作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试卷中的压轴题。本次习作测试的两道作文题,第一道题目是续写,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一段话,展开想象,接着写;一是材料作文,一是命题作文。这两篇习作的内容比较宽泛,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以及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真正享受写作的快乐。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审题不够认真。 2、作文内容缺乏个性表达。3、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扎实。
(二) 数学学科:
1、概念不清、公式混淆
如对大数的读写、名数的改写、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最简分数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刻,计算长方形表面积混淆体积和面积公式。
2、基本运算能力较差
四则混合运算能力较差,滥用简便方法,改变运算顺序引起计算的错误情况较多。
3、动手操作习惯不好。
学生缺乏动手习惯,作图不规范,有的不用直尺作图,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学生动手操作习惯和能力的关注。
4、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学生习惯了做一些常规题,对创新题的思考分析能力较差,一遇新题型就目瞪口呆、束手无策,其实有些题并不难,但有部分学生很难发现规律。
5、应用能力不强
从解答题的解答情况看,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根据信息条件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从题意的理解到解题方法的选择,总是未能达到简捷、流畅的程度。
三.如何提高今后的教学:
(一)语文学科:
(1)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语文新课标”,促使其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2)要重视年段教学目标的落实。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见解更加多元,体验更加深刻;要重视不同体裁课文教学方法的研讨,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具体落实。
(3)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尤其是关于“写”的训练,重视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一些书面表达练习,摒弃千篇一律范文式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像,对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学生抄袭范文、套用范文,要予以疏导。
(4)要把布置课内外作业的研究纳入课堂教学研究的范畴,打通课内外学习,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作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愉快,更开放,更高效;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小语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数学学科: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纵观全卷,发现平时对基础知识和教材的重视不够,讲解不够透彻。现在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界定,帮助学生分析体会概念的适用条件,重视
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将新概念及与之易混淆的相近或相反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构建概念网络,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常用的原理、方法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2、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是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材料分析题和图表题,学生的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材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最佳材料,教材的信息呈现形式比较丰富,如果改变一下教学的方法,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和讨论,这样除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比我们单纯的讲评题目应该更有价值。而且回归课本还可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课余时间去调查生活中信息,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差与文字表达能力差等的现象,同时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联系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把要学习的知识放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生活素材,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密切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试中出现的无所谓失分现象,如抄错数据、简便计算过程中非整数结果写成整数结果等。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
习惯,要善于观察到题意的细微变化。要根据题目要求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换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要帮助学生养成写完后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5、正视差异,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强化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于中等生在逻辑推理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上严格要求,对于优秀生,多为其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真正使优秀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少”,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减小两极分化现象
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
万昌中心校 陈洋
一.试卷分析:
(一)语文学科:这次的语文六年级质量抽测,主要是考查小学毕业生的学习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真正达到合格的标准。它是检查、评价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在命题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的指导思想:依据课标、紧扣教材、注重基础、关注生活、富有情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主要体现在:
(1)树立大语文观,增强试题的综合性。力求试题来源于生活,使试题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让学生在答题中能明显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语文可以美化生活。同时,这也暗含着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让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要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运用,在生活中创造。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描绘生活。
(2)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思考与感悟,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注重能力这个核心点,突出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地学习语文,坚持开放性、创造性原则,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在考试中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会做人的道理。
(3)试卷的结构追求合理,注意留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思考时间;试卷不出偏题、怪题,不出无意义的死记硬背的题目,习作不设置审题的障碍。测试内容及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意体现课改理
念和课程目标,主要检测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水平,同时使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一定程度的
(二)数学学科:数学试卷特点主要体现在:
1、重视基础,考查全面
今年小学毕业考试卷试题朴素自然, 既无高深的知识, 又无生僻的技巧, 很多试题均源于课本, 或由课本例题、习题直接改编而成, 考生可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进行解答。充分体现了考查内容的基础性与解答方法的基础性。另外,试题内容的分布也比较合理,覆盖面广,能有效地考查小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
2、突出重点, 强化思想
本试题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对“数与代数”、“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等内容有所拓展,强调考核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和推理能力,同时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数学思想是认识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的理性概括,它较之于数学知识与常用的数学方法,具有更高的层次,在实施素质教育及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推动数学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促进数学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都有着十分积极与深远的意义。
3、富有梯度,兼顾能力
试题在整体设计上也能体现一定的梯度,计算题、填空题及选择题基本上可以“一望而解”,综合应用中解答题的难度设计得也较合理,但也设置了个别较有难度的题目,如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
4、立足生活,与时俱进
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事实上,我们觉得只有创新才会有亮点,只有创新才会更有生命力,然而,在保持试题稳定,重视内容与方法的基础性的前提下, 要在命题上有所创新的确不易。如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中的五道题目均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自身分析:
全班共51人参加毕业考试。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得分率为75.80%.阅读得分率为58.38%。作文得分率为73.99%。从数据分析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语文学科;
1、规范书写仍需加强。
多数学生能做到书写端正、整洁美观。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一部分学生字迹不够端正,卷面不整洁。(2)学生之间书写质量相差较大,一些学生写字的素养明显优秀,但有些学生的书写质量不尽如人意。可见书写指导这项工作须常抓不懈。
2、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审题能力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丢题落题,审题不完整,不全面。
3、阅读能力令人担忧。
阅读,是这张卷的重头戏,分值较大。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出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实还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有:一是对词句的理解缺乏准确性,越位、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二是对文本的感悟比较肤浅,且有偏差;三是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且难以用准确语言表述清楚。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非一日功,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大量的阅读感悟中形成。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依然要狠抓语言文字训练和“双基”落实。
4、习作训练常抓不懈。
习作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试卷中的压轴题。本次习作测试的两道作文题,第一道题目是续写,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一段话,展开想象,接着写;一是材料作文,一是命题作文。这两篇习作的内容比较宽泛,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写作空间以及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真正享受写作的快乐。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审题不够认真。 2、作文内容缺乏个性表达。3、学生的作文基本功不扎实。
(二) 数学学科:
1、概念不清、公式混淆
如对大数的读写、名数的改写、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最简分数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刻,计算长方形表面积混淆体积和面积公式。
2、基本运算能力较差
四则混合运算能力较差,滥用简便方法,改变运算顺序引起计算的错误情况较多。
3、动手操作习惯不好。
学生缺乏动手习惯,作图不规范,有的不用直尺作图,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学生动手操作习惯和能力的关注。
4、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有些学生习惯了做一些常规题,对创新题的思考分析能力较差,一遇新题型就目瞪口呆、束手无策,其实有些题并不难,但有部分学生很难发现规律。
5、应用能力不强
从解答题的解答情况看,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根据信息条件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从题意的理解到解题方法的选择,总是未能达到简捷、流畅的程度。
三.如何提高今后的教学:
(一)语文学科:
(1)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语文新课标”,促使其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2)要重视年段教学目标的落实。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见解更加多元,体验更加深刻;要重视不同体裁课文教学方法的研讨,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的具体落实。
(3)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尤其是关于“写”的训练,重视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一些书面表达练习,摒弃千篇一律范文式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想像,对学生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发现学生抄袭范文、套用范文,要予以疏导。
(4)要把布置课内外作业的研究纳入课堂教学研究的范畴,打通课内外学习,减少重复低效的机械作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愉快,更开放,更高效;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小语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数学学科: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纵观全卷,发现平时对基础知识和教材的重视不够,讲解不够透彻。现在我们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学生的能力发展是建立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凭空发展不了学生的能力,因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要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用简洁、准确的语言界定,帮助学生分析体会概念的适用条件,重视
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将新概念及与之易混淆的相近或相反概念进行比较和分析,构建概念网络,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常用的原理、方法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2、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是要求学生做大量的材料分析题和图表题,学生的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材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最佳材料,教材的信息呈现形式比较丰富,如果改变一下教学的方法,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看书、分析和讨论,这样除了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比我们单纯的讲评题目应该更有价值。而且回归课本还可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课余时间去调查生活中信息,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课内外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差与文字表达能力差等的现象,同时有效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联系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把要学习的知识放到具体的问题情景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生活素材,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密切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考试中出现的无所谓失分现象,如抄错数据、简便计算过程中非整数结果写成整数结果等。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
习惯,要善于观察到题意的细微变化。要根据题目要求解答问题,鼓励学生换角度思考同一问题,要帮助学生养成写完后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5、正视差异,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强化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于中等生在逻辑推理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上严格要求,对于优秀生,多为其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真正使优秀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少”,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努力减小两极分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