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语文朗读教学法

疯狂,本意发疯,比喻猖狂,属贬义词,但在这里却作褒义,用来形容一个人放声朗读,达到陶醉、忘我,甚至痴狂的地步。疯狂朗读其核心思想是用高声朗读的方式,促使自我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课文,层层品味,熟背内容,吸精取华。

在实践中,这种疯狂的朗读方法特别适用于要求背诵的课文当中,不仅形式新颖,而且目标落实,效果极佳。

一、疯狂朗读的理论依据。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备受推崇。

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课文,挥洒文章。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当代,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当晨光曦微,就在窗下大声高诵。李阳“疯狂英语”的巨大成功,更是以实践证明,这种“疯狂”读书法的独特魅力。既然英语可以,与英语性质如此相近的语文学科为什么不行?

2、从教学系统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取代“教师中心论”,认为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儿童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发展。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冶炼感情,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高声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它是一种综合思维调动的枢纽,是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力工具。眼睛盯着文字,通过大脑识别,然后口头大声朗读出来,检查是否对文字能准确反馈。这本身需要一连串的运动配合,没有专心致志的注意力是很难做到的。

大声朗读独特的功效在于“大声”,它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专注,同时读出来的声音又传回自身耳朵,排除外界对他的干扰,强化记忆,使读者对内容理解更专注、更深入。

4、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高。

能说会道,是当今小学生的一个新要求。但课堂上大胆举手,大声发言,清晰地流利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换之的是沉闷的气氛,稀疏的举手,小声的回答,词不达意的分析。

疯狂朗读可以说是治疗这个顽症的良方妙药。在大声朗读中,各种音节的发音,为小孩的口形全面、系统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锻炼机会。而且在大声朗读中,背熟了不少课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能生巧,如果嘴巴经常大声说,加上丰厚的素材作为底蕴,肯定可以让小孩嘹亮地谈吐。

二、疯狂朗读的组织方法

1、自由狂读,扫清障碍。

先让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可以个人读,可以小组读,可以在座位上读,可以到课室其它地方读。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不懂的生字、生词,自主地翻阅课外解决,或请教老师,直到障碍扫除为止。

老师可以适当出示一些生字词方面的练习,或者听写,考查一下学生掌握的情况,促进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与效率性。在这读的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放开喉咙,尽情地朗读,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情认识。

2、个人朗读,理解内容。

这个环节,是陶冶学生情感,是为背诵课文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针对一般要求小学生背诵课文篇幅都不大长的特点,可以采取逐段击破的办法,抓住重点,理清思路,定好情感。例如,在教学第九册第1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应紧扣“人多”这个重点,不断请学生大声地朗读,反复启发,引导学生以严肃的态度,读出暗涌着的“沉痛”,并从中渗透一些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确切地把握住内容的感情朗读基调,也可以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鸬鹚》一课,为第一段设计了以下练习:

(1)、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

要填的词语意思是:。读时该用语气。

(2)、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地吸着烟。

要填的词语意思是:。谁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所有这些训练,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逐渐知道这些段章写了什么,在他们脑海中刻下一幅图画。

3、独立试背,初炼感情。

线索理清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着大声背诵,初步培养起诵背的情感。这其中,可以请个别学生背。

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背出整篇课文是非常不现实,因此,分段选片断来背是一个很好的战略。这既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小步子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

4、交叉互背,深入品味。

经过第3个步骤,个别学生已有一定的识记基础,但这时许多学生还是处于不大熟练的诵背当中,而且往往由于只背文字,而忘了感情的渗透。因此,老师要适时恰当地指出来,步入第4步,让学生同桌互相响亮地背诵,深入品味一下感情与文字该怎样融合起来。

5、表演背诵,逐步升华。

这也是个关键的步骤,同时也是一个大声朗读最能体现也其无穷魅力的部分。

既然要表演,当然声音要宏亮,让全班的同学都听到。既然要表演,那是一边背,一边“演”的过程,当然要深知内容所隐含的情感,这样才背得生动,背得投入。

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指着图片或影片来作解说性的背读,逐步让“想争冠军”的人勇敢地站在全班面前,以形神作手段,绘声绘色地表演背。

6、倒背如流,登峰造极。

倒背如流,这是一个激励的目标。进行这个阶段之前,首先要“顺背如流”,不可为了追求新异,而盲目地攀高。但作为一个理想的方向标,其号召力却是不可忽视的。

其实,整个疯狂朗读法中,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尽快地、最有效果地背出课文,领会其中精髓。

组织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开教之前,要吃透教材,了然于胸,最好自己先能背出来。这样在教学时肯定会左右逢源,成功在望。

获罗湖区2002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二等奖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03-05]

疯狂,本意发疯,比喻猖狂,属贬义词,但在这里却作褒义,用来形容一个人放声朗读,达到陶醉、忘我,甚至痴狂的地步。疯狂朗读其核心思想是用高声朗读的方式,促使自我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课文,层层品味,熟背内容,吸精取华。

在实践中,这种疯狂的朗读方法特别适用于要求背诵的课文当中,不仅形式新颖,而且目标落实,效果极佳。

一、疯狂朗读的理论依据。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备受推崇。

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课文,挥洒文章。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当代,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当晨光曦微,就在窗下大声高诵。李阳“疯狂英语”的巨大成功,更是以实践证明,这种“疯狂”读书法的独特魅力。既然英语可以,与英语性质如此相近的语文学科为什么不行?

2、从教学系统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取代“教师中心论”,认为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追求儿童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发展。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冶炼感情,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

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高声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它是一种综合思维调动的枢纽,是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力工具。眼睛盯着文字,通过大脑识别,然后口头大声朗读出来,检查是否对文字能准确反馈。这本身需要一连串的运动配合,没有专心致志的注意力是很难做到的。

大声朗读独特的功效在于“大声”,它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专注,同时读出来的声音又传回自身耳朵,排除外界对他的干扰,强化记忆,使读者对内容理解更专注、更深入。

4、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高。

能说会道,是当今小学生的一个新要求。但课堂上大胆举手,大声发言,清晰地流利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换之的是沉闷的气氛,稀疏的举手,小声的回答,词不达意的分析。

疯狂朗读可以说是治疗这个顽症的良方妙药。在大声朗读中,各种音节的发音,为小孩的口形全面、系统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锻炼机会。而且在大声朗读中,背熟了不少课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能生巧,如果嘴巴经常大声说,加上丰厚的素材作为底蕴,肯定可以让小孩嘹亮地谈吐。

二、疯狂朗读的组织方法

1、自由狂读,扫清障碍。

先让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可以个人读,可以小组读,可以在座位上读,可以到课室其它地方读。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不懂的生字、生词,自主地翻阅课外解决,或请教老师,直到障碍扫除为止。

老师可以适当出示一些生字词方面的练习,或者听写,考查一下学生掌握的情况,促进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与效率性。在这读的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放开喉咙,尽情地朗读,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情认识。

2、个人朗读,理解内容。

这个环节,是陶冶学生情感,是为背诵课文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

针对一般要求小学生背诵课文篇幅都不大长的特点,可以采取逐段击破的办法,抓住重点,理清思路,定好情感。例如,在教学第九册第12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应紧扣“人多”这个重点,不断请学生大声地朗读,反复启发,引导学生以严肃的态度,读出暗涌着的“沉痛”,并从中渗透一些有感情朗读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确切地把握住内容的感情朗读基调,也可以出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鸬鹚》一课,为第一段设计了以下练习:

(1)、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

要填的词语意思是:。读时该用语气。

(2)、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地吸着烟。

要填的词语意思是:。谁来做一下这个动作?

所有这些训练,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逐渐知道这些段章写了什么,在他们脑海中刻下一幅图画。

3、独立试背,初炼感情。

线索理清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着大声背诵,初步培养起诵背的情感。这其中,可以请个别学生背。

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背出整篇课文是非常不现实,因此,分段选片断来背是一个很好的战略。这既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小步子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

4、交叉互背,深入品味。

经过第3个步骤,个别学生已有一定的识记基础,但这时许多学生还是处于不大熟练的诵背当中,而且往往由于只背文字,而忘了感情的渗透。因此,老师要适时恰当地指出来,步入第4步,让学生同桌互相响亮地背诵,深入品味一下感情与文字该怎样融合起来。

5、表演背诵,逐步升华。

这也是个关键的步骤,同时也是一个大声朗读最能体现也其无穷魅力的部分。

既然要表演,当然声音要宏亮,让全班的同学都听到。既然要表演,那是一边背,一边“演”的过程,当然要深知内容所隐含的情感,这样才背得生动,背得投入。

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指着图片或影片来作解说性的背读,逐步让“想争冠军”的人勇敢地站在全班面前,以形神作手段,绘声绘色地表演背。

6、倒背如流,登峰造极。

倒背如流,这是一个激励的目标。进行这个阶段之前,首先要“顺背如流”,不可为了追求新异,而盲目地攀高。但作为一个理想的方向标,其号召力却是不可忽视的。

其实,整个疯狂朗读法中,其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尽快地、最有效果地背出课文,领会其中精髓。

组织教学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在开教之前,要吃透教材,了然于胸,最好自己先能背出来。这样在教学时肯定会左右逢源,成功在望。

获罗湖区2002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二等奖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2006-03-05]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骑牛比赛
  •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年 级 单 元 一 3 主备人 程晓云 课 题 所在学校 工人子弟小学 7 骑牛比赛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10 ...查看


  •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篇一: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骑牛比赛>是一篇描写南美洲的骑牛比赛的课文,通过对课文中一个骑士的描写,显示出他的坚定的信念和不怕失败的精神.教学这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为: 体会骑手的技艺高超,理解骑手说的话, ...查看


  •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 <相信未来>说课稿 一. 说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而朗读是获得语感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所以我将在以情为基点,以悟为强音,以读为手段 ...查看


  • 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 阅读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本语文书,80%左右的内容是阅读课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如何实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获得终身幸福 ...查看


  •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 之七 佚名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奔赴.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理解课文内 ...查看


  •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 <巩乃斯的马>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巩乃斯的马>是五年级上册主题单元"马"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酣畅淋漓.激昂大气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夏日暴雨下马群奔跑的浩大场面,既是一种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又是一 ...查看


  • 七颗钻石 反思
  • 小学三年级语文<七颗钻石>的教学反思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查看


  •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案例 胡寨镇朱阁小学 周明芳 教材解读: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 ...查看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
  • 学 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能力,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启示. 依据<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