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2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较多的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疑点

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

4.解决办法

(1)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讨论交流将知识化难为易。

三、课时安排

2课时:能量流动1课时,物质循环1课时。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多媒体软件及电教设备。

2.电视录像带、放像机。

六、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全部内容。

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4.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课后练习,写小论文。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数量及其作用。

2.以一条食物链为例阐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什么?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作为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二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首先学习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讲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学生活动:观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电视录像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看完录像后,师生共同讨论。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这里指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因为只有绿色植物才能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流经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不能,因为我们通过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知道绿色植物的细胞结构有特殊的叶绿体能固定太阳光能,而动物细胞结构没有叶绿体是无法固定太阳光能的,所以只能利用现有的有机物。

(2)能量流动的数量及作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后,就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

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的涵义:

能量流动的起点: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开始的。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光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能在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中进行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通过食物链阐述其能量流动的过程,结合播放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的印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课件看完后,推荐一个学生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第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即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另一部分能量随着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能量被植食性动物摄入体内。

第二,植物被草食动物吃了以后,一部分以粪便等排泄物被动物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被动物所同化。这样能量由植物流入动物即能量从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另一部分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消费者的尸体、粪便等与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一样,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并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其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最终消失。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讲述: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明确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靠吃鱼增长身体1kg ,就得吃掉10kg 鱼,10kg 的鱼则要吃掉100kg 的浮游动物,100kg 的浮游动物要吃掉1000kg 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说,1000kg 的浮游植物才能养活10kg 的鱼,进而才能使人增长1kg 体重。

根据林德曼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图、文、音、形并茂,形象逼真,学生一目了然。

观看后,学生归纳小结如下:

第一、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营养级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量逐级递减,其传递率为10%~20%,即构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过程中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5)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

问: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

不能,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产品。

(三)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思维训练

1.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引导学生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来阐述这个问题,如鱼体重增加1kg ,所需浮游植物100kg 等,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讲解。

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

图中D 表示______。

能量在逐级递减中,传递率按20%计算,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为______千焦,狼获得的能量中,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为______千焦。

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______作用被消耗,通过B______利用,而B 又通过C______被消耗。 太阳能;②1.6 200;③呼吸 分解者 呼吸作用

3.总结

从能量传递过程看,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可见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传递率为10%-20%,因为大部分能量用于各营养级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随遗体等被分解者所利用,真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所以,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五个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已减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四)作业

1.识图作答: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将A 、B 、C 、D 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图中:

A .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图中a1代表______。

(3)图中a2代表______。

(4)a3<a2的原因是______。

(5)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上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有______。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______。

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4)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所以a3<a2;(5)10%-20%,五个营养级。

2.思考题:生物的个体数量是否能成为金字塔?答案:略。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较多的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疑点

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

4.解决办法

(1)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讨论交流将知识化难为易。

三、课时安排

2课时:能量流动1课时,物质循环1课时。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多媒体软件及电教设备。

2.电视录像带、放像机。

六、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全部内容。

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4.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课后练习,写小论文。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数量及其作用。

2.以一条食物链为例阐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目的是什么?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言:作为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二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首先学习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讲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

学生活动:观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电视录像片和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看完录像后,师生共同讨论。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为什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这里指的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因为只有绿色植物才能把太阳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所以,流经生物群落中的能量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能不能从动物开始?不能,因为我们通过动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习,知道绿色植物的细胞结构有特殊的叶绿体能固定太阳光能,而动物细胞结构没有叶绿体是无法固定太阳光能的,所以只能利用现有的有机物。

(2)能量流动的数量及作用: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后,就是一切生物生命活动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

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的涵义:

能量流动的起点: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太阳,是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开始的。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光能,就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能在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中进行流动。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途径:通过食物链阐述其能量流动的过程,结合播放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的印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课件看完后,推荐一个学生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第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生产者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即呼吸作用消耗掉了;另一部分能量随着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能量被植食性动物摄入体内。

第二,植物被草食动物吃了以后,一部分以粪便等排泄物被动物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被动物所同化。这样能量由植物流入动物即能量从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另一部分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消费者的尸体、粪便等与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一样,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并通过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其能量释放到环境中去最终消失。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讲述:

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明确提出了“十分之一定律”。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靠吃鱼增长身体1kg ,就得吃掉10kg 鱼,10kg 的鱼则要吃掉100kg 的浮游动物,100kg 的浮游动物要吃掉1000kg 的浮游植物。也就是说,1000kg 的浮游植物才能养活10kg 的鱼,进而才能使人增长1kg 体重。

根据林德曼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图、文、音、形并茂,形象逼真,学生一目了然。

观看后,学生归纳小结如下:

第一、能量流动不是循环的而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营养级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量逐级递减,其传递率为10%~20%,即构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过程中逐级递减,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5)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

问:能不能改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

不能,人们虽然不能改变能量流动的客观规律,但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如,在森林中,最好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中;在草原牧场上,则最好使能量多流向到牛、羊等牲畜体内,获得更多的毛、肉、皮、奶等畜产品。

(三)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思维训练

1.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引导学生根据林德曼能量流动的“十分之一定律”来阐述这个问题,如鱼体重增加1kg ,所需浮游植物100kg 等,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讲解。

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

图中D 表示______。

能量在逐级递减中,传递率按20%计算,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为______千焦,狼获得的能量中,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为______千焦。

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______作用被消耗,通过B______利用,而B 又通过C______被消耗。 太阳能;②1.6 200;③呼吸 分解者 呼吸作用

3.总结

从能量传递过程看,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这些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传递,可见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从能量传递的数量和效率看,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是逐级递减的,单向不循环的,传递率为10%-20%,因为大部分能量用于各营养级自身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随遗体等被分解者所利用,真正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所以,一条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五个营养级,到第五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已减少到不能维持其生存的程度了。

(四)作业

1.识图作答: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将A 、B 、C 、D 各营养级的名称依次写在图中:

A .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图中a1代表______。

(3)图中a2代表______。

(4)a3<a2的原因是______。

(5)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上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只有______。因此,一个食物链一般不能超过______。

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3)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4)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所以a3<a2;(5)10%-20%,五个营养级。

2.思考题:生物的个体数量是否能成为金字塔?答案:略。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高二生物必修三总结
  •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 → 刺激 →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 3.人体的神经中枢: ...查看


  •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 导 学 案装 订线 第 1 页 共 28 页 高二 班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2)构成蛋白质氨基酸 约20种 (3)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他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基不同导致氨基酸种类不 ...查看


  • 高二生物必修1测试题
  • 高二生物期中检测一.选择题(以下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层次的概括中,正确的是:A.分子细胞组织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B.细胞组织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C.组织系统个体 ...查看


  • 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
  •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第Ⅰ卷(单选题,共30题45分) 1.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海水含盐量 D ...查看


  • 高二生物总复习
  • 高二生物总复习 (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生物与环境及保护 一.知识梳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点 ...查看


  • 高二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 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共55分,1-45每题1分,46-50每题2分) 1.下列关于血浆中水的来源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组织液 B.血浆.消化道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淋巴.组织液 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查看


  •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
  •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 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与区域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互不联系 B ...查看


  • 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
  • 高二生物必修3期末考试 审题:王晓玲 命题:舒才有 一.单选题(60分) 1.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 ...查看


  • 高二生物期末考试题
  • 高二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血浆.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