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教学设计王玉芯

解方程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

二、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作用,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看图列方程并通过天平演示解方程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通过解方程的过程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显得自然,而且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具体的数字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学习方程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定律,以及两三步计算应用题等算数知识,还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方程等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特别有帮助。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并学会检验;

2、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能够区分二者;

3、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解方程要先写

“解:”、方程中的等号要对齐。

四、评价任务

1、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并检验;

2、能正确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定义;

3、能看图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解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

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生协作,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知道,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

指着方框:“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6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67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

1.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 )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解方程 )。

(3)比x多5的数是10。列方程为( X+5=10 )

(4)8与x的和是56。方程为( 8+X=56 )

(5)比x少1.06的数是21.5。列方程为( X-1.06=21.5 )。

(6)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比x多3的数。 X+3

(2)X的1.5倍。 1.5x

(3)每枝铅笔x元,买30枝铅笔需要多少钱? 30x

(4)小明1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 13+x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四.课堂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 验算:

解:X+3-3 =9-3

X=6 =6+3

= 9

=

方程左边= x+3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章《简易方程》 学校:郑东新区白沙大陈毕桥小学姓名:王玉芯

解方程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

二、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作用,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初步体会化归思想。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看图列方程并通过天平演示解方程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通过解方程的过程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显得自然,而且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具体的数字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在学习方程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定律,以及两三步计算应用题等算数知识,还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方程等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会特别有帮助。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比较简单的方程并学会检验;

2、知道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并能够区分二者;

3、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解方程要先写

“解:”、方程中的等号要对齐。

四、评价任务

1、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并检验;

2、能正确区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定义;

3、能看图列出正确的方程并解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出示课件)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克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

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

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师生协作,探究新知

1.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我知道,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

生:100+X-100=250-100

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生:X=150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

指着方框:“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6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

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生:会。

师:请自学第67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X+3-3=9-3(板书:X+3-3=9-3)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生:X=6(板书:X=6)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x+3

=6+3

=9

=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

1.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未知数的值 )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解方程 )。

(3)比x多5的数是10。列方程为( X+5=10 )

(4)8与x的和是56。方程为( 8+X=56 )

(5)比x少1.06的数是21.5。列方程为( X-1.06=21.5 )。

(6)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比x多3的数。 X+3

(2)X的1.5倍。 1.5x

(3)每枝铅笔x元,买30枝铅笔需要多少钱? 30x

(4)小明13岁,比小红小x岁,小红多少岁? 13+x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四.课堂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出示课件)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生:

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

六、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书本图

X+3=9 验算:

解:X+3-3 =9-3

X=6 =6+3

= 9

=

方程左边= x+3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章《简易方程》 学校:郑东新区白沙大陈毕桥小学姓名:王玉芯


相关文章

  •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 "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 ...查看


  • 一元整式方程
  • 21.1 一元整式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元整式方程与高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知道一元整式方程的一般形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引进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过程,理解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它 ...查看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100% 2. 能够根据求某数的简单条件列出以某数为未知数的简单方程,并会判别给定的数是不是方程的解:100% 3. ...查看


  • 五年级上学期解简易方程(1)教学设计
  • 解简易方程(1)教学设计 泗洪县峰山中心小学 张宪成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教科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补充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 ...查看


  •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设计
  • 摘 要:明确概念的核心,以"使学生体会概念.方法的生成过程"为主导思想,设计教学过程.学生自主的运用所学过的等式性质,把没学过的方程组问题转化为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体会消元思想.转化思想.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问题.类 ...查看


  • 解简易方程1
  • <解简易方程> 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2.初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的方 ...查看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走进动物园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走进动物园 集备 -----简易方程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能力目标:能用方 ...查看


  •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
  •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呈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二) 课标分解 知识与技能: 2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问题, ...查看


  •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
  •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学习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会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重难点关键 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