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课题:古代寓言两则

淄川实验中学

张春华

联系电话:[1**********]

《古代寓言两则》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翻译课文。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法设计:板块式结构,活动化设计

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会讲。(课前三分钟故事会)

请多名同学轮流上台讲寓言故事,并讲出寓意,说说寓言的特点,加深对寓言这种体裁的理解。

活动二、我会读。(5分钟)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塞、遽、父、髀、跛”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活动三、我会译。(8分钟)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2、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3、开展集体评议,教师点拨总结,学生标记重点文言词语,记在笔记本上。

活动四、我会析。(8分钟)

再读寓言,品析课文,教师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智子疑邻》

1、邻人之父劝富人筑墙出于什么心态?

2、对正确意见应采用怎样的态度?

3、宋人为何“智子疑邻”?

4、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概括寓言寓意。

《塞翁失马》

1、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失马——将马——堕马——保人(父子相保)

情节一波三折:

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

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

2、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概括寓言寓意。

活动五:我会演(10分钟)

小组分工合作,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

即兴表演。各组自选一则寓言,模仿人物神态、语气,揣摩人物心理,排演课本剧。全班推荐两组到台前表演。

活动六:我会做(7分钟)

下发学案,当堂检测,讲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暮而果大亡其财(亡: )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

⑶人皆吊之(吊: )

⑷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

⑸居数月(居: )

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

⑺死者十九(十九: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联系你的生活谈谈这两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1分钟)

布置作业:(1分钟)

续写: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

板书设计:

古代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主观武断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将马——堕马——保人---祸福相倚

课题:古代寓言两则

淄川实验中学

张春华

联系电话:[1**********]

《古代寓言两则》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翻译课文。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法设计:板块式结构,活动化设计

学生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流程:

活动一、我会讲。(课前三分钟故事会)

请多名同学轮流上台讲寓言故事,并讲出寓意,说说寓言的特点,加深对寓言这种体裁的理解。

活动二、我会读。(5分钟)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塞、遽、父、髀、跛”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活动三、我会译。(8分钟)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2、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3、开展集体评议,教师点拨总结,学生标记重点文言词语,记在笔记本上。

活动四、我会析。(8分钟)

再读寓言,品析课文,教师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智子疑邻》

1、邻人之父劝富人筑墙出于什么心态?

2、对正确意见应采用怎样的态度?

3、宋人为何“智子疑邻”?

4、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概括寓言寓意。

《塞翁失马》

1、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什么?

失马——将马——堕马——保人(父子相保)

情节一波三折:

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

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

2、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概括寓言寓意。

活动五:我会演(10分钟)

小组分工合作,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

即兴表演。各组自选一则寓言,模仿人物神态、语气,揣摩人物心理,排演课本剧。全班推荐两组到台前表演。

活动六:我会做(7分钟)

下发学案,当堂检测,讲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暮而果大亡其财(亡: )

⑵马无故亡而入胡(亡: )

⑶人皆吊之(吊: )

⑷此何遽不为福乎(何遽: )

⑸居数月(居: )

⑹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 )

⑺死者十九(十九: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联系你的生活谈谈这两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1分钟)

布置作业:(1分钟)

续写: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

板书设计:

古代寓言两则

智子疑邻 主观武断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将马——堕马——保人---祸福相倚


相关文章

  •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 古代寓言二则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习了解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所选的两篇文言学生并不陌生.<郑人买履>在小学人教版十二册原文出现过,<刻舟求剑> ...查看


  • 2016年秋季学期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寓言两则教案1
  • 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这是第十一册的第二篇课文,也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话寓言之旅".本节课包含<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两篇寓言. <自相矛盾> ...查看


  • [郑人买履]教案
  •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这种文学样式,学习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初步掌握"履". "度"."及"."遂". ...查看


  •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受宠的象]优秀教案(精品)
  • <受宠的象>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文章富有个性的语言. 2.从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语言分析入手,揣摩不同动物的不同心态.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朗读.品味文章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述,揣 ...查看


  • 塞翁失马教案
  •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教案 <塞翁失马> 楚江中心小学:盘满英 一.知识目标 1.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亡 善 吊 何 遽 居 将 好 堕 髀 引 十九 以 二.能力目标 1.翻译浅显文言文,把 ...查看


  • 无端崖之辞教案
  • <无端崖之辞>教案 [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查看


  • 寓言故事教案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听写:寓言 叼走 劝说 后悔 盘缠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 ...查看


  • [黔之驴]教案
  • 21.<黔之驴> 柳宗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熟读成诵,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寓言,要掌握真本领.真才干. 教学重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与虚词,了解课文 ...查看


  • 编写寓言故事教案
  • 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叙事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编写寓言故事,学会把道理寄托在故事中. [教学重点] 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编写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展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