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子与石榴病虫害的关系

  【摘要】通过对本地石榴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石榴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气象灾害更容易造成石榴病虫害的发生,寻找出造成病虫害发生的气象因素,从而根据气象条件趋利弊害,合理做好管理,以防治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石榴;气象因子;病虫害;污染病  元氏县石榴种植园是华北最大的石榴基地。年产石榴8万吨。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石榴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或与气象灾害相伴发生。下面我就气象因子与石榴病虫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1.气象因子与石榴病害  石榴干腐病是石榴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元氏县石榴产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发生年份病果率为6%~14.4%,严重者达31.7%,生产中喷施各种杀菌剂均不奏效。根据干腐病发生的月份。我们取2012年4月未发生月份和6月萌发月份、8月大发生月份,中下旬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1.1气温的影响  温度决定发病的早晚,22℃是元氏石榴干腐病的发病温度。  1.2相对湿度的影响  就湿度单因素而言,它与石榴干腐病的发病没有明显关系。但当温度到达22℃时,干腐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越将大发生。3~5天即可形成核桃至鸡蛋大小的病斑,一般多于萼筒下部及果面贴叶处先发病。  1.3风速的影响  在大发生月8月,24次平均风速基本上都在2.0米/秒以下。行间、冠内果实通风不好,容易造成果面贴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多次形成分生孢子重复侵染。  1.4降水的影响  6月24-29日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造成该病扩展蔓延; 8月份降水量大,且温度适宜,为干腐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果期干腐病大发生。通过分析发现石榴干腐病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多次形成分生孢子重复侵染,一般发病始期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至成熟前为发病高峰期,干腐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温湿度、降雨、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气温在22℃时遇雨即发病,遇阴雨连绵将大发生,3~5天即可形成核桃至鸡蛋大小的病斑,一般多于萼筒下部及果面贴叶处先发病。  2.煤污病对石榴生长的影响  煤污病在石榴生长过程中发生普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对石榴生产威胁极大,应引起足够重视。该病发生主要诱因是昆虫(元氏石榴产区主要为蚜虫和介壳虫)在寄主上取食,排泄粪便及其分泌物。  下面我们就正常月份4月和煤污病发生月份7月、9月上旬到中旬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1气温的影响  气温对病原微生物的发育、繁殖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不相同,从图1可见:煤污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一般在17.5-30℃之间。当气温在17.5度以下时,煤污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2.2湿度的影响  结合图表1和图表2可见,当温度到达17.5℃时,湿度越大,由昆虫分泌物形成的病菌培养基繁殖速度会越快。高温多湿天气持续三天以上,叶面、枝梢上的黑色小霉斑会迅速布满整个叶面、嫩梢。  2.3风速的影响  气流是菌丝和分生孢传播的一种途径,可造成重复污染。但通过图表3可发现,在煤污病易大发生月9月,风速低于2米/秒。风速越小, 果园、树间、树冠间空气流通越差,妨碍叶片的正常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也会引起煤污病和蝇粪病的发生。  石榴煤污病多发低洼积水和田间郁蔽通风不良的果园。靠风力、昆虫或雨水传播,以蚧、蚜分泌物或排泄物为培养基,在上面发育,一年进行多次重复感染。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介壳虫、蚜虫密度同该病害成正相关。雨量大,空气湿度大的年份,也往往导致病害大流行。  3.气象因子与石榴虫害  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食果实在果内纵横穿食为害,或直接蛀入果心,虫道弯曲,充满红褐色虫粪。桃小食心虫在元氏石榴地区每年发生2代,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成冬茧在树冠投影下5-20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大量出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1代成虫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脱果入土结成冬茧越冬。根据桃小食心虫发生的月份。我们分别取5月下旬到8月下旬发育历期和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二个发育盛期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3.1气温的影响  桃小食心虫发育起点温度为20.0℃、适温区在20.0℃到30℃之间。  最适温区(盛期)为25℃-30℃。  3.2相对湿度的影响  整个桃小食心虫的发育历期湿度大部分在50%以上。在桃小食心虫二个发育盛期中,越冬代发育盛期湿度在50%以上,第一代发育盛期湿度在70%以上。由此可见在桃小食心虫整个发育历期中,相对湿度因素也很重要。在到达发育起点温度时,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出土和羽化率越高。  3.3风速的影响  通过分析来看,风速因子在桃小食心虫发育历期中影响不大。这可能与元氏石榴多是果园种植模式有关桃小食心虫发育起点温度为20.0℃,当温度到达25℃以后,当湿度高于50%时,桃小食心虫出土和羽化率最高。  4.桃蛀螟对石榴生长的影响  桃蛀螟是石榴树最主要的害虫,被害石榴内充满虫粪,导致果实腐烂,高的年份虫果率可达90%,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桃蛀螟在元氏石榴地区每年发生2-3代。越冬代成虫始蛾期在5月中旬,盛期在6月上、中旬;幼虫初孵期在6月中、下旬蛀入果内食害;老熟幼虫在被害果梗洼处、树皮缝隙内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在7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7月中、下旬发现第2代初孵幼虫,盛期在8月上、中旬;7月下旬即发现有幼虫老熟化蛹。化蛹盛期在8月中、下旬。根据桃蛀螟发生的月份。我们分别取5月中旬到8月下旬发育历期和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三个发育盛期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4.1气温的影响  桃蛀螟发育起点温度为20.0℃、适温区在20.0到30℃之间。最适温区(盛期)为25℃-30℃。  4.2相对湿度的影响  整个桃蛀螟的发育历期湿度均在40%以上。  在桃蛀螟三个发育盛期中,第一代发育盛期湿度在60%以上,第二代发育盛期湿度在70%以上。由此可见在桃蛀螟整个发育历期中,相对湿度因素也很重要。在到达发育起点温度时,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幼虫化蛹和羽化率越高。而且石榴果被桃蛀螟蛀后,遇高温多湿,蛀洞会使石榴慢慢烂掉,损害率达60%以上。  4.3风速的影响  风影响水分蒸发和湿度,从而间接地影响虫体的热量和水分平衡,而且对昆虫的传播起着巨大作用,它可以帮助一些昆虫飞翔和迁移。但就分析来看,整个桃蛀螟的发育历期风速大部分在1.5米/秒到2.5米/秒之间。在桃蛀螟三个发育盛期中风速都在2.4米/秒以下,特别是第二代发育盛期风速基本上都在1.5米到1.8/秒之间。由此可见在桃蛀螟整个发育历期中,风速越小,桃蛀螟化蛹和羽化率越高。这可能与元氏石榴多是果园种植模式有关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气象因素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在这些气象因素中温度又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病虫害来说,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不可忽视。气象和农作物为病原体和害虫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和物质条件。原生物的繁殖、传播、侵染和害虫的分布、活动、繁殖、蔓延、危害等都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6 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3-25.  [3]费秋英,古建泉,唐国芳等.应用气象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1-17.

  【摘要】通过对本地石榴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得出石榴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气象灾害更容易造成石榴病虫害的发生,寻找出造成病虫害发生的气象因素,从而根据气象条件趋利弊害,合理做好管理,以防治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石榴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石榴;气象因子;病虫害;污染病  元氏县石榴种植园是华北最大的石榴基地。年产石榴8万吨。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石榴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或与气象灾害相伴发生。下面我就气象因子与石榴病虫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1.气象因子与石榴病害  石榴干腐病是石榴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在元氏县石榴产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发生年份病果率为6%~14.4%,严重者达31.7%,生产中喷施各种杀菌剂均不奏效。根据干腐病发生的月份。我们取2012年4月未发生月份和6月萌发月份、8月大发生月份,中下旬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1.1气温的影响  温度决定发病的早晚,22℃是元氏石榴干腐病的发病温度。  1.2相对湿度的影响  就湿度单因素而言,它与石榴干腐病的发病没有明显关系。但当温度到达22℃时,干腐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越将大发生。3~5天即可形成核桃至鸡蛋大小的病斑,一般多于萼筒下部及果面贴叶处先发病。  1.3风速的影响  在大发生月8月,24次平均风速基本上都在2.0米/秒以下。行间、冠内果实通风不好,容易造成果面贴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多次形成分生孢子重复侵染。  1.4降水的影响  6月24-29日出现连阴雨天气过程,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造成该病扩展蔓延; 8月份降水量大,且温度适宜,为干腐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果期干腐病大发生。通过分析发现石榴干腐病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寄主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多次形成分生孢子重复侵染,一般发病始期在6月中旬、8月上中旬至成熟前为发病高峰期,干腐病的发生早晚、轻重与温湿度、降雨、虫害等因素密切相关。气温在22℃时遇雨即发病,遇阴雨连绵将大发生,3~5天即可形成核桃至鸡蛋大小的病斑,一般多于萼筒下部及果面贴叶处先发病。  2.煤污病对石榴生长的影响  煤污病在石榴生长过程中发生普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甚至引起死亡。对石榴生产威胁极大,应引起足够重视。该病发生主要诱因是昆虫(元氏石榴产区主要为蚜虫和介壳虫)在寄主上取食,排泄粪便及其分泌物。  下面我们就正常月份4月和煤污病发生月份7月、9月上旬到中旬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1气温的影响  气温对病原微生物的发育、繁殖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最适温度不相同,从图1可见:煤污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一般在17.5-30℃之间。当气温在17.5度以下时,煤污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2.2湿度的影响  结合图表1和图表2可见,当温度到达17.5℃时,湿度越大,由昆虫分泌物形成的病菌培养基繁殖速度会越快。高温多湿天气持续三天以上,叶面、枝梢上的黑色小霉斑会迅速布满整个叶面、嫩梢。  2.3风速的影响  气流是菌丝和分生孢传播的一种途径,可造成重复污染。但通过图表3可发现,在煤污病易大发生月9月,风速低于2米/秒。风速越小, 果园、树间、树冠间空气流通越差,妨碍叶片的正常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也会引起煤污病和蝇粪病的发生。  石榴煤污病多发低洼积水和田间郁蔽通风不良的果园。靠风力、昆虫或雨水传播,以蚧、蚜分泌物或排泄物为培养基,在上面发育,一年进行多次重复感染。7月中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介壳虫、蚜虫密度同该病害成正相关。雨量大,空气湿度大的年份,也往往导致病害大流行。  3.气象因子与石榴虫害  桃小食心虫以幼虫蛀食果实在果内纵横穿食为害,或直接蛀入果心,虫道弯曲,充满红褐色虫粪。桃小食心虫在元氏石榴地区每年发生2代,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成冬茧在树冠投影下5-20厘米深的土壤中越冬。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大量出土,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1代成虫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下旬脱果入土结成冬茧越冬。根据桃小食心虫发生的月份。我们分别取5月下旬到8月下旬发育历期和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二个发育盛期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3.1气温的影响  桃小食心虫发育起点温度为20.0℃、适温区在20.0℃到30℃之间。  最适温区(盛期)为25℃-30℃。  3.2相对湿度的影响  整个桃小食心虫的发育历期湿度大部分在50%以上。在桃小食心虫二个发育盛期中,越冬代发育盛期湿度在50%以上,第一代发育盛期湿度在70%以上。由此可见在桃小食心虫整个发育历期中,相对湿度因素也很重要。在到达发育起点温度时,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出土和羽化率越高。  3.3风速的影响  通过分析来看,风速因子在桃小食心虫发育历期中影响不大。这可能与元氏石榴多是果园种植模式有关桃小食心虫发育起点温度为20.0℃,当温度到达25℃以后,当湿度高于50%时,桃小食心虫出土和羽化率最高。  4.桃蛀螟对石榴生长的影响  桃蛀螟是石榴树最主要的害虫,被害石榴内充满虫粪,导致果实腐烂,高的年份虫果率可达90%,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桃蛀螟在元氏石榴地区每年发生2-3代。越冬代成虫始蛾期在5月中旬,盛期在6月上、中旬;幼虫初孵期在6月中、下旬蛀入果内食害;老熟幼虫在被害果梗洼处、树皮缝隙内结茧化蛹。第1代成虫在7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7月中、下旬发现第2代初孵幼虫,盛期在8月上、中旬;7月下旬即发现有幼虫老熟化蛹。化蛹盛期在8月中、下旬。根据桃蛀螟发生的月份。我们分别取5月中旬到8月下旬发育历期和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三个发育盛期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4.1气温的影响  桃蛀螟发育起点温度为20.0℃、适温区在20.0到30℃之间。最适温区(盛期)为25℃-30℃。  4.2相对湿度的影响  整个桃蛀螟的发育历期湿度均在40%以上。  在桃蛀螟三个发育盛期中,第一代发育盛期湿度在60%以上,第二代发育盛期湿度在70%以上。由此可见在桃蛀螟整个发育历期中,相对湿度因素也很重要。在到达发育起点温度时,湿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幼虫化蛹和羽化率越高。而且石榴果被桃蛀螟蛀后,遇高温多湿,蛀洞会使石榴慢慢烂掉,损害率达60%以上。  4.3风速的影响  风影响水分蒸发和湿度,从而间接地影响虫体的热量和水分平衡,而且对昆虫的传播起着巨大作用,它可以帮助一些昆虫飞翔和迁移。但就分析来看,整个桃蛀螟的发育历期风速大部分在1.5米/秒到2.5米/秒之间。在桃蛀螟三个发育盛期中风速都在2.4米/秒以下,特别是第二代发育盛期风速基本上都在1.5米到1.8/秒之间。由此可见在桃蛀螟整个发育历期中,风速越小,桃蛀螟化蛹和羽化率越高。这可能与元氏石榴多是果园种植模式有关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气象因素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在这些气象因素中温度又是影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病虫害来说,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不可忽视。气象和农作物为病原体和害虫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和物质条件。原生物的繁殖、传播、侵染和害虫的分布、活动、繁殖、蔓延、危害等都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1996 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3-25.  [3]费秋英,古建泉,唐国芳等.应用气象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11-17.


相关文章

  • 第三篇 植物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 第三篇 植物病虫害发生预测及防治策略 一.填空题 1.常年预测预报工作的开展是根据有害生物过去和现在的( ).( ).( ).( )等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先进的测报方法,来正确估测有害生物未来发生趋势,并向各级政府.植物保护站和生产专业 ...查看


  • 总结火灾预测
  • 火灾预测预报总结 1.林火预测预报的定义:通过凋查测定某些自然和人为因素,使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对林火发生的可能性.潜在火行为.控制林火的难易程度以及林火将造成的损失等作出预估和预告. 2.选择主要的火险因子进行观测,通过整理计算,编成日常 ...查看


  • 有效积温法则应用论文-中华
  • 有效积温法则以及应用 作者:宁中华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学号:2012013257 [摘要]: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描述温度和生物的发育 关系最长采用的就是"有效积温法则".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 ...查看


  •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 <精确农业>结课论文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崔雪微 学 号:[1**********] 所在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专 业:电子信息工程 中国·大庆 2013年11月 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 ...查看


  • [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 茶 树 栽 培 技 术 教 学 大 2013年3月 林乐全 纲 <茶树栽培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发育规律.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茶树综合技术的应用科学,是茶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茶树栽培学的任 ...查看


  • 森林管护工试题
  •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全部级别) 森林管护工参考试题(全部级别) 单选题: 1.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等省,是我国( )大高原. A .第一 B .第二C .第三D .第四 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太阳高 ...查看


  • 农业气象学
  • 第八章 农业气候 一.名词解释 1. 农业气象资源 答案: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温度.光照.水分.气流和空气成分等条件及其组合是一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称为农业气象资源 2.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答案: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在当地自然的 ...查看


  • SCI收录的25种重要林业科技期刊
  • (1)<Tree Physiology>3 ( 树木生理学) 影响因子: 21052 Website : http//:PPheropublishing. com 刊载有关树木生理学领域的研究报告和技术评论,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 ...查看


  • 昆明行道树现状
  • 昆明行道树现状 李辉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大树营市政府小区北区26栋1单元714号 650000 摘要:城市行道绿化,对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小气候,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适合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口新月异,带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