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以用法归纳

“于”字用法归纳

1、 介词

(1)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 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比”“胜过”。

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 构成复音虚词“于是”。

(1) 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如: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秦王不怿。

(2) 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在这”“从这”。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 介词

(1)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用(凭)什么身份“”按照“。等。

如: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 引出宾语。可译为“把“。

如:秦亦不以城予赵。

(3) 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4)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相当于“在”“于”。

如: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5) 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如:余以四人拥火以入。

2、 连词

(1) 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 目的关系。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如: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 因果关系。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4) 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余以四人拥火以入。

(5) 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 构成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4、 副词,同“矣”,相当于“已经”。

如:固以怪之矣。

“于”字用法归纳

1、 介词

(1)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 形容词之后,表比较。可译为“比”“胜过”。

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 构成复音虚词“于是”。

(1) 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如: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秦王不怿。

(2) 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在这”“从这”。

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 介词

(1)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用(凭)什么身份“”按照“。等。

如: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 引出宾语。可译为“把“。

如:秦亦不以城予赵。

(3) 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4)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相当于“在”“于”。

如: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5) 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如:余以四人拥火以入。

2、 连词

(1) 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 目的关系。前一个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

如: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 因果关系。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4) 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是后一个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余以四人拥火以入。

(5) 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 构成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4、 副词,同“矣”,相当于“已经”。

如:固以怪之矣。


相关文章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一.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归纳文言知识点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归纳"之","而","以","其"," ...查看


  • 2017考研英语:几个介词的重要用法归纳
  • 2017考研英语:几个介词的重要用法归纳 来源:文都教育 考研英语中分析长难句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前期基础中 的词法也不容小觑.今天文都考研英语辅导靖老师就目前大家碰到的有关介词的问题进行归纳,为大家在基础阶段复习奠定基础. 学生问:句一:N ...查看


  • 情态动词must表推测用法归纳
  • 平凉工作站 王国玉推荐 情态动词must 表推测用法归纳 (744406 甘肃省灵台县第三中学 姚永清) 电话:[1**********] 情态动词must 表推测,意为"必定,准是,很可能".其用法归纳如下. 一.肯定 ...查看


  • 英语知识归纳
  • 新外语教研版 2012 七年级英语上册短语.句型归纳汇总 2013年 月 日 Module 1 My teacher and my friends [短语归纳] 1. good morning 早上好 2. good afternoon下午 ...查看


  • 部分倒装用法归纳
  • 部分倒装用法归纳 部分倒装,即将主语与助动词倒置,其结构与一般疑问句大致相同.英语中构成部分倒装的主要情形有: 1. 含否定意义的词(如 never, hardly, seldom, little, few, not until, not, ...查看


  • 新目标英语知识要点
  • 新目标初中英语教学要点归纳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教学要点归纳: 一.语法知识. 1. 熟练掌握和运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 2. 能熟练进行各种句式转换.(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 3. 能正确使用疑问代词(wha ...查看


  • [游褒禅山记]中"其"字的用法归纳
  • <游褒禅山记>中"其"字的用法归纳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qu ...查看


  • 六年级语文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归纳复习
  • 六年级语文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归纳复习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小学标点符号的用法归纳复习 一.基本用法: 掌握逗号.句号.顿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和分号这十种标点符号.现将这十种标点 ...查看


  • 2016英语中考考点考纲解析
  • 2016年湛江中考考点考纲解读 ●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听力和口试.笔试采用闭卷方式,听力内容至少应占总分的20%:口试内容应占总分的10%.口试时间.方式和实施办法参照<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口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