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浅谈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论文关键词】中药 安全性 合理用药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 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 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

中药是天然品, 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 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 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 无病强身, 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 中药也不能滥用。

1 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

中药较安全是相对的, 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 但不是绝对安全, 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中毒。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 并分为上、中、下三品, 有的“无毒”,不伤人; 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这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中药的毒性, 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此后历代本草著作达数百种之多, 在每个具体的药物项下, 均标注有“有毒、无毒”, 并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使用经验, 并逐渐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直至现行的国家药典, 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外, 仍将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 分别注明“小毒”、“有毒”或“大毒”。 现在我国将27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 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 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 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 2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 这里涉及使用药物的几个方面, 包含着许多内容,

真正的合理用药必须全都做到, 只强调某一方面不算合理用药。

2.1 用药有效是治病的首要目标, 但是安全是其前提。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有时会遭到药物的伤害,如中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2.2 用药的经济性。简单地看是药物的贵贱、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 实际上还有药/效比的问题。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选择, 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物, 应力求使用低价的。如临床上常用党参代替人参 即是如此。

合理用药, 具体一点讲就是应当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年龄、所处地方以及季节因素和药物的四气、五味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同时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剂型和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 并且还要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了。

临床上不合理的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作为医生在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用药物治疗的利和弊, 不应只看到药物治疗的有利一面, 还应注意到药物有害的一面,要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年龄等选择药物,做到“辨证施治、对症用药。”

2.3 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2.3.1 辨证论治, 对症用药。各种中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中医临床用药是通过望、问、闻、切四诊合参, 辨证施治的。药不对症则不仅会加重病情, 而且有引发其它疾病的可能, 因此, 对症用药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 等于火上加油。

2.3.2 恰当配伍, 合理组方。中药方剂按“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遣药。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 如果配伍不当将会引起有害反应,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西药配伍不当, 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抗癫痫药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可加重肝脏损害。解热止痛药与朱砂、巴豆等中药合用, 可致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中药川乌、草乌、附子以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 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

黄连素等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合用, 可增强其对听神经的毒性。中、西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服药期不要随意加服药物种类, 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愈的疾病,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物合用, 以减少不合理的中西药物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2.3.3 如法炮制, 减毒增效。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 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 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研究证明, 乌头类中药依法炮制前后毒性相差达1000倍, 其镇痛作用却无明显变化; 砂烫马钱子可降低毒性成分士的宁的含量; 米炒斑蝥降低斑蝥素的含量。

2.3.4 控制剂量, 掌握用法。同一种药物, 剂量大小和有无毒性反应或毒副反应的强弱程度呈正比关系。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即有“若毒药治病, 先取如黍粟, 病去即止。不去倍之, 不去十之, 取去为度”的记载。服用剂量不当, 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 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 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 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 但过量或长期服用也会引起中毒, 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长期服用人参会引起“人参综合征”。用药途径不当, 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 就很容易发生有害反应。 用药时间过长, 有些中药用药时间过长也不好, 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 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儒门事亲》中即称:“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

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

误服误用:这种情况十分危险, 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 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2.3.5 特殊生理, 勿忘顾及。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受多方面的影响, 如种族、性别、年龄、体重等及个体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如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 、不同时间等。对特异体质高度注意, 密切观察了解病情, 对老年人、婴幼儿、孕育期、及肝肾功能下降患者的用药, 以及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的使用, 都要充分考虑其利弊, 保证利大于弊。

2.3.6 正本清源, 保证名、实相符。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地区往往使用不同的品种;鉴于此,我国已启动中药品种鉴别工作,力求做到一物一名,如药典已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入药。

2.3.7价廉易得, 效专力宏。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可以选择, 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品, 应力求使用低价的, 当地就能找到的。更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想到, 合理用药的经济性应当与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成正比。高额的药费必定给个人、单位及国家造成巨大的开支。这不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 也使得一些药物对疾病的疗效迅速下降。最突出的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全球蔓延。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隐患。

四川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三台分公司

王 衍 春

2012-07-05

浅谈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论文关键词】中药 安全性 合理用药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 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 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

中药是天然品, 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 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 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 无病强身, 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 中药也不能滥用。

1 理性看待中药安全性

中药较安全是相对的, 比起西药来毒、副作用小些, 但不是绝对安全, 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中毒。

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中收载了365种药物, 并分为上、中、下三品, 有的“无毒”,不伤人; 有的“有毒”,要“斟酌其宜”;有的“多毒”,“不可久服”。这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中药的毒性, 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概念。此后历代本草著作达数百种之多, 在每个具体的药物项下, 均标注有“有毒、无毒”, 并记载了各种药物的适应症、炮制方法、使用经验, 并逐渐总结出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等注意事项。直至现行的国家药典, 除一般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药物以外, 仍将有毒的药物按三级划分, 分别注明“小毒”、“有毒”或“大毒”。 现在我国将27种中药列为“毒性药品”,加强了管理。曾有人长期使用含有朱砂的中成药以致使体内汞蓄积而中毒。我国某些名贵的中成药也是有毒的, 使用过量时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 如云南白药、六神丸等。还有的中药可引起过敏, 如牛黄解毒丸、水蛭等。 2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 这里涉及使用药物的几个方面, 包含着许多内容,

真正的合理用药必须全都做到, 只强调某一方面不算合理用药。

2.1 用药有效是治病的首要目标, 但是安全是其前提。只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安全性有时会遭到药物的伤害,如中药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因此药物的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2.2 用药的经济性。简单地看是药物的贵贱、医疗费用高低的问题, 实际上还有药/效比的问题。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选择, 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物, 应力求使用低价的。如临床上常用党参代替人参 即是如此。

合理用药, 具体一点讲就是应当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年龄、所处地方以及季节因素和药物的四气、五味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 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同时以适当的用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剂型和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 并且还要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了。

临床上不合理的用药包括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作为医生在选药前。首先应全面考虑用药物治疗的利和弊, 不应只看到药物治疗的有利一面, 还应注意到药物有害的一面,要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年龄等选择药物,做到“辨证施治、对症用药。”

2.3 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

2.3.1 辨证论治, 对症用药。各种中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症。中医临床用药是通过望、问、闻、切四诊合参, 辨证施治的。药不对症则不仅会加重病情, 而且有引发其它疾病的可能, 因此, 对症用药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辨证用药不当如给肝阳上亢病人服用细辛、肉桂等, 等于火上加油。

2.3.2 恰当配伍, 合理组方。中药方剂按“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遣药。有些中药相互间可产生化学反应, 如果配伍不当将会引起有害反应,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西药配伍不当, 如山楂、五味子、乌梅等与磺胺同时使用就会引起血尿。抗癫痫药与苍耳子、雷公藤合用可加重肝脏损害。解热止痛药与朱砂、巴豆等中药合用, 可致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中药川乌、草乌、附子以及含有这类药物和生物碱的中成药, 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

黄连素等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合用, 可增强其对听神经的毒性。中、西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服药期不要随意加服药物种类, 能单用西药或中药治愈的疾病,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物合用, 以减少不合理的中西药物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2.3.3 如法炮制, 减毒增效。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会引起有害反应, 如经过炮制后的法半夏没有什么毒性, 但生半夏却是有毒的。研究证明, 乌头类中药依法炮制前后毒性相差达1000倍, 其镇痛作用却无明显变化; 砂烫马钱子可降低毒性成分士的宁的含量; 米炒斑蝥降低斑蝥素的含量。

2.3.4 控制剂量, 掌握用法。同一种药物, 剂量大小和有无毒性反应或毒副反应的强弱程度呈正比关系。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即有“若毒药治病, 先取如黍粟, 病去即止。不去倍之, 不去十之, 取去为度”的记载。服用剂量不当, 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 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 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 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 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 但过量或长期服用也会引起中毒, 如过量服用肉桂就会引起血尿,长期服用人参会引起“人参综合征”。用药途径不当, 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 就很容易发生有害反应。 用药时间过长, 有些中药用药时间过长也不好, 如黄花夹竹桃含有强心苷, 长期使用会发生洋地黄样蓄积中毒反应。《儒门事亲》中即称:“凡药有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 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

中药煎煮不当:一般认为煎煮时间不足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

误服误用:这种情况十分危险, 如把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 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2.3.5 特殊生理, 勿忘顾及。 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受多方面的影响, 如种族、性别、年龄、体重等及个体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如妊娠期、哺乳期、月经期) 、不同时间等。对特异体质高度注意, 密切观察了解病情, 对老年人、婴幼儿、孕育期、及肝肾功能下降患者的用药, 以及毒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的使用, 都要充分考虑其利弊, 保证利大于弊。

2.3.6 正本清源, 保证名、实相符。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地区往往使用不同的品种;鉴于此,我国已启动中药品种鉴别工作,力求做到一物一名,如药典已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分别入药。

2.3.7价廉易得, 效专力宏。治疗一种疾病可以有几种或几十种药物可以选择, 对疗效基本相当的药品, 应力求使用低价的, 当地就能找到的。更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想到, 合理用药的经济性应当与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成正比。高额的药费必定给个人、单位及国家造成巨大的开支。这不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 也使得一些药物对疾病的疗效迅速下降。最突出的就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全球蔓延。这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隐患。

四川本草堂药业有限公司三台分公司

王 衍 春

2012-07-05


相关文章

  • 人类健康与疾病
  • 试论基本用药原则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010440754 胡冬)摘要 纵观2011年,安全用药问题反应在很多方面.滥用药依然是用药安全问题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然而,药物的滥用除了医生的水平问题和患者观念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原因呢?认 ...查看


  • 用药指导 ▎安全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六大注意
  • 今年,继华润三九舒血宁注射液召回事件后,江苏苏中药业近日也被召回3万余支生脉注射液,再次引发业内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关注.事实上,多年来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争议的焦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统计,在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 ...查看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其核心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三甲医院已普遍开展临床 ...查看


  • 临床中成药合理应用思路-赵明昕
  • 第17卷 第6期 2015 年 6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Vol. 17 No. 6 Jun .,2015 DOI:10.13194/j.issn.1673-84 ...查看


  • 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_李家田
  • 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李家田(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江苏徐州221700) 中图分类号摘 要 R969.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2124(2013)10-0938-04 目的:探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 ...查看


  • 中药房工作制度
  • 中 药 房 工 作 制 度 为了保证中药房工作质量,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 中药房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广大病员服务的正确思想,工作认真细致,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保证工作质量. 二. 调配人员根 ...查看


  • 2014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 2015年07月17日 发布 为全面反映2014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编撰 ...查看


  •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 2016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探讨答案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 不属于中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项目内容的是() ∙ ∙ ∙ ∙ A.静脉滴注 B.用250ml~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 ...查看


  • 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 2011年度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陈 士 卉 [摘要] 目的 分析2011年度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 根据2011年底我院药物不良反报表数,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