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物理教研组 付祥武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如高效课堂的探索、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新的学生考核机制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等。尤其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新型课堂构建的成败,是保障教师和谐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
我们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应该是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真情投入,以情激励,促进个性发展,完善教育教学。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与学生观。
所谓新型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让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育要从机械的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要从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移,让学生从学知识到学方法,立足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充分证明,主动性学习方式更容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摒弃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疲于应付,提高课堂效率。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学习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不要教授新知识。而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在“满堂灌”中徘徊,他们担心教师不讲学生的成绩就上不去,他们也怀疑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认为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这种只满足于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的做法显然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学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时间一长严重的两极分化就会凸显出来,给以后的教学带来严重的隐患。 我校近年来探索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目标,即课堂由学生预习、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答疑等环节组成,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高效课堂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会什么,不会什么,哪些自己能解决,那些通过学生间交流能解决,哪些需要老师讲解才能解决,对知识的把握有明显的层次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老师的讲解有的放矢,把有效的时间放在最关键的地方,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了教师讲解的针对性,时效性。如果课堂由老师唱独角戏,无论老师把课堂设计的多么完美、讲的多么精彩
到位、津津有味,都无法产生学生亲身体验所达到的效果,就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枯燥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就会因此而失去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始终只能在低效率、低层次的状态下徘徊。
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明确了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对回归师生关系的本质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其次、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往往还是扮演着主体角色。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在教师把控和安排之下,很多教师还振振有词地认为这就是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并冠之以对学校高度负责的美誉。学生只是接受者、执行者、服从者。很多时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新课改下提倡教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缔造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的服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成长中的欣赏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者、是反思者。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近年来多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但我们在转变角色过程中为什么这么艰难、阵痛、尴尬与无奈,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清一个认识:学生的人生究竟是自己创造的,还是教师安排的?
虽然理论上很多人都认为教师角色应该转变,也给出了很多药方,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总是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为什么师生关系极度紧张的事件时有
发生?为什么很多学生在经过艰辛的学习后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学习成果化为一炬?是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不!是他们要跟现在的学习状态决裂!面对这一切,我们教师要深深的思考。是不是我们把学生当作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是不是把学生当作我们教师职称晋级的一个砝码?亦或是我们学校生存的救命稻草?凡此种种,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教师强迫学生学习的烙印!
而这一切现象的背后与教师的名利不无关系。教育一旦带有功利性,师生关系的紧张事件就不可避免会时常发生。
今天,从幼儿园到高中,师生关系的紧张事件频繁见诸报端,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难管,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违纪等等。而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教师的利益因素在作祟。教师角色的难转变,很大程度上受名利的影响。加之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一味的以成绩、纪律为标准等,都会使教师在传统角色的惯性中继续前行,这就与我们课改中教师新角色塑造的要求相距甚远。
转变角色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犯错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成绩好?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切都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我们究竟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有没有在意我们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面对学生的多次过失是否歇斯底里的训斥?是否因自己的名利受损而迁怒于学生?是否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第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理念到实践都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站在课改的最前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今天,学生的入学高峰慢慢过去,教师队伍趋向开放,教师队伍的竞争正变得日趋激烈,教育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将没有立身之地。怎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那就必须在新型师生关系上下工夫。最佳的捷径就是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古代是一种美德,在今天就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超越。只要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就和谐了,我们的整个教育也就和谐了!
字数:2714
发表于《教师报》2014年第113期
浅析新课改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物理教研组 付祥武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如高效课堂的探索、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新的学生考核机制的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等。尤其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新型课堂构建的成败,是保障教师和谐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
我们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应该是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真情投入,以情激励,促进个性发展,完善教育教学。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与学生观。
所谓新型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就是要让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性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育要从机械的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要从传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移,让学生从学知识到学方法,立足于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几年来的课改实践充分证明,主动性学习方式更容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摒弃传统课堂的被动接受、疲于应付,提高课堂效率。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就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学习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不要教授新知识。而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还在“满堂灌”中徘徊,他们担心教师不讲学生的成绩就上不去,他们也怀疑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认为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很少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这种只满足于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的做法显然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学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时间一长严重的两极分化就会凸显出来,给以后的教学带来严重的隐患。 我校近年来探索的高效课堂模式就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目标,即课堂由学生预习、学生讨论、学生展示、学生答疑等环节组成,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高效课堂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会什么,不会什么,哪些自己能解决,那些通过学生间交流能解决,哪些需要老师讲解才能解决,对知识的把握有明显的层次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老师的讲解有的放矢,把有效的时间放在最关键的地方,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了教师讲解的针对性,时效性。如果课堂由老师唱独角戏,无论老师把课堂设计的多么完美、讲的多么精彩
到位、津津有味,都无法产生学生亲身体验所达到的效果,就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枯燥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就会因此而失去活力,没有活力的课堂始终只能在低效率、低层次的状态下徘徊。
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催化剂,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明确了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对回归师生关系的本质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其次、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教师往往还是扮演着主体角色。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在教师把控和安排之下,很多教师还振振有词地认为这就是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并冠之以对学校高度负责的美誉。学生只是接受者、执行者、服从者。很多时候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新课改下提倡教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缔造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的服务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成长中的欣赏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促进者、是反思者。
关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近年来多有论述,在此不再赘述。但我们在转变角色过程中为什么这么艰难、阵痛、尴尬与无奈,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清一个认识:学生的人生究竟是自己创造的,还是教师安排的?
虽然理论上很多人都认为教师角色应该转变,也给出了很多药方,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总是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为什么师生关系极度紧张的事件时有
发生?为什么很多学生在经过艰辛的学习后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学习成果化为一炬?是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不!是他们要跟现在的学习状态决裂!面对这一切,我们教师要深深的思考。是不是我们把学生当作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是不是把学生当作我们教师职称晋级的一个砝码?亦或是我们学校生存的救命稻草?凡此种种,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教师强迫学生学习的烙印!
而这一切现象的背后与教师的名利不无关系。教育一旦带有功利性,师生关系的紧张事件就不可避免会时常发生。
今天,从幼儿园到高中,师生关系的紧张事件频繁见诸报端,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难管,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违纪等等。而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有教师的利益因素在作祟。教师角色的难转变,很大程度上受名利的影响。加之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一味的以成绩、纪律为标准等,都会使教师在传统角色的惯性中继续前行,这就与我们课改中教师新角色塑造的要求相距甚远。
转变角色多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犯错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成绩好?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一切都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我们究竟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有没有在意我们的教学是否真的有效?面对学生时是否公正、真诚、热情?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学生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面对学生的多次过失是否歇斯底里的训斥?是否因自己的名利受损而迁怒于学生?是否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第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新课改要求教师从理念到实践都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站在课改的最前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今天,学生的入学高峰慢慢过去,教师队伍趋向开放,教师队伍的竞争正变得日趋激烈,教育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的素质越来越高,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将没有立身之地。怎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那就必须在新型师生关系上下工夫。最佳的捷径就是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古代是一种美德,在今天就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超越。只要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就和谐了,我们的整个教育也就和谐了!
字数:2714
发表于《教师报》2014年第1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