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学生版)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学日期:第 周星期 午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一、朗读课文。

二、我积累的词语

1、从读音上应该重点掌握的词语是

2、从字形上容易写错或难写的词语有

3、从字义上不理解的词语有

三、完成《课时作业本》P46第1-3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可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

一、交流课后练习一。

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文章首先介绍,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接着说明 ,最后说明 。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顺序、

- 1 -

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

3、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后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展示成果,质疑问难】

一、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二、课堂练习。

完成《课时作业本》P47第第1、2题。

【拓展提升,巩固提高】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试题。

①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②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③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④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⑤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试题】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总结说明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归纳总结,全面反思】(此段教师针对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学生针对学习情况写学习反思、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导学日期:第 周星期 午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 2 -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处署:“处”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天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下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二、农谚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例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麻雀囤食要落雪。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一、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1、请你找出文中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语句勾画出来并作批注。

2、动情朗读精彩语段,说说我是的朗读技巧:

二、分组朗读第一、二段,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投影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投影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 - 3 -

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二、合作完成课后练习二。

【展示成果,质疑问难】

一、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二、课堂练习。

完成《课时作业本》P46第5题。

【拓展提升,巩固提高】

一、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三。

二、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三、完成《课时作业本》P48《惊蛰》练习题。

【归纳总结,全面反思】(此段教师针对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学生针对学习情况写学习反思、学习心得)

- 4 -

《大自然的语言 》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学日期:第 周星期 午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发展的推动者。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一、朗读课文。

二、我积累的词语

1、从读音上应该重点掌握的词语是

2、从字形上容易写错或难写的词语有

3、从字义上不理解的词语有

三、完成《课时作业本》P46第1-3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一,可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

一、交流课后练习一。

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文章首先介绍,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接着说明 ,最后说明 。

2、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顺序、

- 1 -

本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为什么?

3、精读课文6~10段,思考后讨论: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展示成果,质疑问难】

一、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二、课堂练习。

完成《课时作业本》P47第第1、2题。

【拓展提升,巩固提高】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试题。

①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②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③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④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⑤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鱼群死亡,渔场外迁;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试题】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总结说明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归纳总结,全面反思】(此段教师针对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学生针对学习情况写学习反思、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

导学日期:第 周星期 午 总第 课时

【学习目标】

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 2 -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小满:麦类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最热的季节。处署:“处”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天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下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二、农谚

农谚是农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例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到;麻雀囤食要落雪。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明确目标】

一、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1、请你找出文中一句或一段精彩的语句勾画出来并作批注。

2、动情朗读精彩语段,说说我是的朗读技巧:

二、分组朗读第一、二段,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

一、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投影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3)精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4)教师提示学生看注释①,问:“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5)学生齐读1、2段,争取背诵。

2、投影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 - 3 -

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二、合作完成课后练习二。

【展示成果,质疑问难】

一、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二、课堂练习。

完成《课时作业本》P46第5题。

【拓展提升,巩固提高】

一、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三。

二、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三、完成《课时作业本》P48《惊蛰》练习题。

【归纳总结,全面反思】(此段教师针对教学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学生针对学习情况写学习反思、学习心得)

- 4 -


相关文章

  • 大自然语言 教学设计
  • 大自然的语言 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估计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 ...查看


  •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材
  • 大自然的语言 一. 说教材 略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 泼的科普儿童诗,全诗共十四个小节,它告诉孩子们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能告诉人们许多的知识.<大自然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自然语言的奥秘,它就像 ...查看


  • 9大自然的语言
  • 9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以.仔.细.察.现.道.泳.妙.习"等9个生字的字音,并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能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以.泳.妙.习"4个汉字. 2.能借助拼 ...查看


  •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和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 ...查看


  • 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
  • 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 邵光华,刘明海 (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摘要: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表达及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


  • 小学语文说课稿
  • 我说课的内容是< >的第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 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 >是( 版本)语文第册第组的第篇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围绕,向我们展现了..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的 ...查看


  • 第四阶段计划
  •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 第四阶段课题计划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有大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确立此课题已经进行到了第四个阶段, ...查看


  • 我说课的内容是[]的第课时,主要从教材分
  • 我说课的内容是< >的第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 作具体的阐述. < >是( 版本)语文第册第组的第篇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围绕,向我们展现了..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的 ...查看


  • 明天不封阳台反思
  •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反思 一.<明天不封阳台>是课标本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教材安排上,它属于第五单元"人与自然",正如单元提示所说,本单元的主题是:请听大自然的呼声,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