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观测星系"化学指纹" 或为外星人存在证据

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学者进行的研究项目利用了一套新的软件和设备用来收集环绕128光年远恒星的行星的首批化学指纹。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称他们距离发现外星人又近了一步,而这一切多亏了一项新研发的技术,使得他们能够对遥远行星进行勘察探测。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学者进行的研究项目利用了一套新的软件和设备用来收集环绕128光年远恒星的行星的首批化学指纹。之前使用的技术只能部分测量该恒星系统最外层的行星,因为恒星发出的光会遮挡探测仪器。

虽然科学家已经证实该行星“非常炙热且大气有毒”而不适合生命存在,但研究合作作者伊恩·帕里(Ian Parry)认为这项技术将有朝一日为我们提供“太阳系外行星上生命存在的首批确凿的证据”。

行星环绕的中央恒星为HR8799,它的亮度是太阳的5倍,产生的紫外线量大约是太阳的1000倍。在过去,这意味着这种令人眩晕的星光——大约是我们行星发射光亮的万万亿倍——严格的限制了天文学家能够观测的距离。

而现在,科学家能够首次透过这些令人炫目的星光获得四颗环绕行星大气层的化学元素的独特光特征。这个1640项目是由剑桥大学的学者与好几家美国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进行的,他们使用了美国加州帕洛马天文台的海尔望远镜。

在此之前,遥远恒星发出的光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望眼镜无法清晰的观测到环绕恒星的行星。但1640项目最新研发的技术使得迅速定义系外行星变为可能,同时还能提供有关行星大气层和表面温度的信息。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本·奥本海默(Ben Oppenheimer)表示,这项新技术能够穿透炫目星光,获得系外行星大气层的数据,就像“从飞机上拍摄纽约曼哈顿的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的单张图片,它既能宏观的显示整个建筑的高度,又能显示旁边人行道上的微小凸起物。”

1640项目主要通过将恒星星光变尖锐和变暗来实现这一点。这种技术进步涉及四台主要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包括世界上最先进的“自适应性光学”系统,它能够对内部透镜进行每秒上百万次微调以实现最佳成像。

这项技术还显示,通过一个小时的观测就能看到比图片中央恒星还要昏暗上千万倍的行星。科学家认为最初研究的某些结果“非常奇怪”,因为系外行星显得“更红”,且与温度相当的天体相比,会放射出更长波长的光。研究人员表示,观测到的这种罕见现象很可能是因行星上方云层造成的。

此外,行星还存在某些化学不平衡性,这些行星要么包含氨或者甲烷,但却不会两者兼备,这与特定大气温度导致的基本化学原理背道而驰。这些怪异的观测结果可以简单的归结为系统中央恒星HR8799异常的明亮和产生的大量紫外线辐射,这将影响行星的整个化学“光谱”,很可能会引起复杂的天气现象,例如密集的碳烟雾。

研究人员仍在继续搜集数据,寻找行星随着时间发生的可能变化,以及同时调查其它年轻恒星。在帕洛马天文台进行的三年调查期间,1649项目希望能够调查距离太阳系150光年范围内的200颗恒星。

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学者进行的研究项目利用了一套新的软件和设备用来收集环绕128光年远恒星的行星的首批化学指纹。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称他们距离发现外星人又近了一步,而这一切多亏了一项新研发的技术,使得他们能够对遥远行星进行勘察探测。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学者进行的研究项目利用了一套新的软件和设备用来收集环绕128光年远恒星的行星的首批化学指纹。之前使用的技术只能部分测量该恒星系统最外层的行星,因为恒星发出的光会遮挡探测仪器。

虽然科学家已经证实该行星“非常炙热且大气有毒”而不适合生命存在,但研究合作作者伊恩·帕里(Ian Parry)认为这项技术将有朝一日为我们提供“太阳系外行星上生命存在的首批确凿的证据”。

行星环绕的中央恒星为HR8799,它的亮度是太阳的5倍,产生的紫外线量大约是太阳的1000倍。在过去,这意味着这种令人眩晕的星光——大约是我们行星发射光亮的万万亿倍——严格的限制了天文学家能够观测的距离。

而现在,科学家能够首次透过这些令人炫目的星光获得四颗环绕行星大气层的化学元素的独特光特征。这个1640项目是由剑桥大学的学者与好几家美国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进行的,他们使用了美国加州帕洛马天文台的海尔望远镜。

在此之前,遥远恒星发出的光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望眼镜无法清晰的观测到环绕恒星的行星。但1640项目最新研发的技术使得迅速定义系外行星变为可能,同时还能提供有关行星大气层和表面温度的信息。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本·奥本海默(Ben Oppenheimer)表示,这项新技术能够穿透炫目星光,获得系外行星大气层的数据,就像“从飞机上拍摄纽约曼哈顿的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的单张图片,它既能宏观的显示整个建筑的高度,又能显示旁边人行道上的微小凸起物。”

1640项目主要通过将恒星星光变尖锐和变暗来实现这一点。这种技术进步涉及四台主要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包括世界上最先进的“自适应性光学”系统,它能够对内部透镜进行每秒上百万次微调以实现最佳成像。

这项技术还显示,通过一个小时的观测就能看到比图片中央恒星还要昏暗上千万倍的行星。科学家认为最初研究的某些结果“非常奇怪”,因为系外行星显得“更红”,且与温度相当的天体相比,会放射出更长波长的光。研究人员表示,观测到的这种罕见现象很可能是因行星上方云层造成的。

此外,行星还存在某些化学不平衡性,这些行星要么包含氨或者甲烷,但却不会两者兼备,这与特定大气温度导致的基本化学原理背道而驰。这些怪异的观测结果可以简单的归结为系统中央恒星HR8799异常的明亮和产生的大量紫外线辐射,这将影响行星的整个化学“光谱”,很可能会引起复杂的天气现象,例如密集的碳烟雾。

研究人员仍在继续搜集数据,寻找行星随着时间发生的可能变化,以及同时调查其它年轻恒星。在帕洛马天文台进行的三年调查期间,1649项目希望能够调查距离太阳系150光年范围内的200颗恒星。


相关文章

  • 高一地理教案
  • 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南昌八中 张悦 [课标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 ...查看


  • 普通天文学期末论文
  • 论文题目: 姓名:周若男 学号:5403212047 专业班级:ACCA121 宇宙的观测和假说 --探索神秘瑰丽的宇宙世界 摘要:宇宙世界神秘莫测,从粒子.宇宙物质.地球.月球.太阳.九大行星到太阳系.银河系.黑洞和宇宙大爆炸,科学家们仿 ...查看


  •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试题(二)
  • [第2期------这是我们比赛的园地,看看谁做的最好,最认真!] 地理竞技园试题第二期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天空上演了"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 ...查看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第1单元 生物的进化 1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 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 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 ...查看


  •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 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第一节 我们的宇宙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九年级资源 1. 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天体,根据它们的体积大小和质量大小,从大到小可以排列为[ ] A 行星 恒星 星团 星系 B 星团 星系 行星 恒星 C 星团 ...查看


  •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科普常识
  • 第三节科普常识 (一)地理知识 ◇区时◇大气层◇海市蜃楼◇极光◇寒潮◇梅雨◇龙卷风◇台风◇厄尔尼诺◇季风◇地球的结构◇地震◇火山◇地热◇四大洋◇岛屿◇海峡◇海湾◇大陆架◇三角洲◇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冰川◇丘陵◇河流◇草原◇沙漠◇湖泊◇运 ...查看


  • 飞鸟号最新发现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各段文字.回答问题 飞鸟号最新发现 宇宙X射线源首次观测成功 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最近宣布了一项发现,他们利用飞鸟号X射线天文卫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观测到了银河系外X射线源.科研小组认为,此种X射线是从遥远的星系中心酷似黑洞的地 ...查看


  • 天文学新概论课后作业(31-35)
  • 天文学新概论(三十一) 1 [单选题] 以下不是弥漫星云的形态的是: ∙ A.发射星云 ∙ B.反射星云 ∙ C.亮星云 ∙ D.暗星云 我的答案:C 2 [单选题]长周期变星占脉动变星的多少: ∙ A.0.5 ∙ B.0.[******* ...查看


  • 光年是怎么测得的?
  • 距地球几万光年的距离是怎么测的? 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说地球在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分别观测一颗恒星对地球的角度,然后以公转轨道半径为基线,算出它距地球的距离对于较近的天体(500光年以内) 采用三角法测距.500-10万光年的天体采用光度法确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