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冠心病人群糖代谢异常情况严重

  世界范围内糖代谢异常(其中包括糖尿病前期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经开始逐年增多。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的糖尿病前期人数将升至约5400万,2型糖尿病患者将达4650万左右。

  糖代谢异常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表现,如糖耐量异常(IGT)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糖尿病则因其造成的多种并发症,会导致肾衰、冠心病、卒中、失明甚至截肢等。

  心血管疾病是高血糖重要的并发症与合并症,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目前医学界已基本达成了“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这一共识,其中美国心脏学会甚至发出了“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呼声。那么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流行情况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规范冠心病治疗,科学地提出相应的疾病管理策略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005年6月至9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专家潘长玉教授倡导,经全国多位心血管领域、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在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52家医院心内科开展了“中国心脏调查”研究,来探讨中国冠心病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具体情况。

  这项研究发现:①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80%;②单纯检测空腹血糖,有75%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这一结果与西方研究的结果一致。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①中国冠心病患者群的高血糖比例较西方人更高;②中国冠心病患者群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③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仅检测空腹血糖,故高血糖的漏诊率更高。

  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嘉里中心召开了“中国心脏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三十多家医学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与国内著名的内分泌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专家共聚一堂,对“中国心脏调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项研究反映了中国人群的特点,为今后冠心病的疾病管理与治疗方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将对中国医学健康事业的未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会专家还表示,对于冠心病患者仅检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此来发现大量的餐后高血糖患者。所以,需要进一步联合中国心血管领域与内分泌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尽早发现血糖代谢异常,防治并发症,使冠心病患者与糖代谢异常人群广泛受益。

  同时,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的还有以色列Tel-Aviv大学Sackler医学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Karasik教授。他对“如何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专家们还提出,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医疗资源比较匮乏,“预防为主”是最可行的策略。尽早发现血糖代谢异常,积极控制血糖异常,也将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减轻更多的负担,为中国的继续腾飞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会上,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代表也作了发言,表示作为中国应用于糖耐量异常治疗的口服降糖药物――拜唐苹的生产公司,将继续致力于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造福亿万中国人。

  关注血糖,健康华夏子孙,我们义不容辞。

  世界范围内糖代谢异常(其中包括糖尿病前期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经开始逐年增多。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的糖尿病前期人数将升至约5400万,2型糖尿病患者将达4650万左右。

  糖代谢异常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是巨大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表现,如糖耐量异常(IGT)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糖尿病则因其造成的多种并发症,会导致肾衰、冠心病、卒中、失明甚至截肢等。

  心血管疾病是高血糖重要的并发症与合并症,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目前医学界已基本达成了“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这一共识,其中美国心脏学会甚至发出了“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的呼声。那么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的流行情况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规范冠心病治疗,科学地提出相应的疾病管理策略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2005年6月至9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专家潘长玉教授倡导,经全国多位心血管领域、内分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在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52家医院心内科开展了“中国心脏调查”研究,来探讨中国冠心病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具体情况。

  这项研究发现:①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约为80%;②单纯检测空腹血糖,有75%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被漏诊。这一结果与西方研究的结果一致。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①中国冠心病患者群的高血糖比例较西方人更高;②中国冠心病患者群负荷后高血糖的比例更高;③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仅检测空腹血糖,故高血糖的漏诊率更高。

  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嘉里中心召开了“中国心脏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三十多家医学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与国内著名的内分泌学专家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专家共聚一堂,对“中国心脏调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项研究反映了中国人群的特点,为今后冠心病的疾病管理与治疗方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将对中国医学健康事业的未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会专家还表示,对于冠心病患者仅检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此来发现大量的餐后高血糖患者。所以,需要进一步联合中国心血管领域与内分泌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尽早发现血糖代谢异常,防治并发症,使冠心病患者与糖代谢异常人群广泛受益。

  同时,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的还有以色列Tel-Aviv大学Sackler医学院著名心血管病专家Karasik教授。他对“如何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专家们还提出,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医疗资源比较匮乏,“预防为主”是最可行的策略。尽早发现血糖代谢异常,积极控制血糖异常,也将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减轻更多的负担,为中国的继续腾飞提供更多的人才保障。

  会上,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的代表也作了发言,表示作为中国应用于糖耐量异常治疗的口服降糖药物――拜唐苹的生产公司,将继续致力于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造福亿万中国人。

  关注血糖,健康华夏子孙,我们义不容辞。


相关文章

  • 胡大一:转变理念,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一些思考
  • 冠心病是一种可防可控性疾病.Interheart研究显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只有等到患者出现症状或事件才知去干预,只懂得用技术对决病变,这样的策略是失败的策略,这 ...查看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今后10年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2016-05-12王雪萍心在线5月10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报告指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6 ...查看


  • 个人健康管理报告
  • 个人健康管理报告 Health•Management•Report• • • • •••••••••••••••••••••••••••• ••••••••••••••姓 名 谈启玉•••••••••••••••••••• ••••••• ...查看


  • 代谢综合征(2014-11)
  •   代谢综合征定义及诊断标准 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病理机制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 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杨毅   代谢综合症概念的提出 ● 1960s Mchnert:"富裕综合征"  由肥胖. ...查看


  •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概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遍布全身各重要脏器,发病机制 极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 ...查看


  • 糖尿病是狼,高血脂是狈.docx
  • 血糖升高的祸首为脂代谢异常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仅局限于糖代谢的紊乱,其治疗措施亦侧重于血糖的控制.2001年,班廷奖得主McGarry 教授在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ADA )上提出脂代谢障碍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病理生理改变 ...查看


  •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2)
  •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 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 此标准适用于男 女任何年龄的成人.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常用高血压药物名称 剂量 用法 3.测量血压方法规范 测量血压前应让患者至少静坐休息5分 ...查看


  • 脂质代谢异常
  • 第二篇 代谢性疾病 第四章 脂代谢异常 一. 概述 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质的总称.脂质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 ...查看


  • 业务知识书-中老年人常见疾病
  • 中老年常见疾病知识 名字: 电话: 训导词: 新的一天到来,就是新生活的开始,碰壁越多离成功越近:安泰寡核苷酸是为人类送健康的事业,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超越自我.激励同仁.团结自信.勤劳务实,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我们击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