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JournalofNursingScienceJun.201
1
VoI.26
No.11(GeneralMedicine)
www.grain17.com
热气流烘干法用于氧气湿化瓶干燥
李惜珍,林佳玲,黄丽侬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用于干燥氧气湿化瓶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从病房回收的氧气温化瓶120个随机分为自然晾干组30个,烘干器烘干组(下称烘干组)90个。统一消毒冲洗干净后,自然晾干组湿化瓶倒置插于晾干架上。在室温下晾
干;烘干组分3批各30个分别选用46~55℃、56~65℃、66~75℃倒置插于烘干器上烘干。结果自然晾干组干燥所需时间24h;烘干组46~55℃、56~65℃、66~75℃3个温度档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1.5h、1.0h、0.5h,但后者变形率达56.7%;干燥密封包
装后第5、7天烘干组细茵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自然晾干组(P<O.05,P<O.01)。结论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以56~65℃干燥氧气湿化瓶,有效缩短了干燥时间,保障了消毒效果。关键词:氧气湿化瓶;
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干燥方法;
自然晾干;‘细茵培养
DOI:10.3870/hlxzz.2011.11.01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52(2011)11—0010—03
Dryingofoxygen
humidifierbottleswithheatedair-flow//LiXizhen,LinJialing,HuangLinong//(CentralSterileSupplyDe—
HospitalofShantouCity,Shantou515800,China)
oxygen
partment.ChenghaiPeople’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feasibilityofdrying
th仳lsAtotalof
group
120oxygen
humidifierbottlesbyusingair-flowdryerforglass
a
apparatus.Me-
an
humidifierbottlesrecycledfromthewardswererandomizedinto
control
group
of30and
group
airflow
on
of90.Allthebottlesweredisinfectedandthenrinsedwithrunningwater.Thebottlesinthecontrol
group
wereplaced
on
rackswiththeopeningofthebottlesdownwardsanddriednaturally.Thebottlesintheair-flowbarsoftheairflowdryerforglassapparatus,andtheheatingtemparatureswere
wereplacedtheheating
adjusted
to
46—55℃forthefirstbatch,56—65℃
forthesedcondbatch,and66—75℃forthethirdbatchrespectively,witheachbatchhaving30bottles.ResultsIttook24hforthecontrol
group
groupto
drycompletely。andittook1.5h,1.0hand
0.5
hrespectivelyforthefirst,secondandthirdbatchoftheair-flow
ofshape.Afterdrying,allthebottlesweresealedforstorage。
rates
tO
dry.However,56.7%ofthe3rdbatchbottlesbecame
storage
out
and
on
the5thand7th
day。the
airflow
group
hadhigher
oxygen
ofnegativeresultsofbacterialculturethanthecontrol
can
group
did(P<O.05,P<O.O1).ConclusionDryinglengthof
apparatus
humidifierbottles
beshortenedbystaff’Susingair-flow
dryerforglass
which
guarantees
thedisinfectioneffect.
I
Keywords:oxygenhumidifierbottles;
airflowdryerforglassapparatus;dryingmethodnaturaldrying;
bacterialculture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患者吸氧必不可少的工具,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者可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因此做好湿化瓶消毒和保存至关重要L1]。为加强使用后湿化瓶的消毒处理,提高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综合管理水平,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5年1月开始对全院湿化瓶实行统一回收集中消毒处理,改变了以往对使用后湿化瓶由各使用科室自行处理的模式。供应中心每天集中消毒的湿化瓶少则近百个,多则几百个,我们对清洗消毒后湿化瓶的干燥方法进行了多次试验,发现使用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能有效提高湿化瓶的消毒效果,缩短干燥时间,便于周转与保存。报告如
下。
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型号KQ-B,功率800W,电压220V)1台,备有冷风和热风可供选择,热风温度为40~120℃,该烘干器配置30根空心不锈钢管
(长17~20cm),不锈钢管上套有一塑料环,每根不
锈钢管有15~20个侧孑L。随机分为自然晾干组30个,烘干器烘干组(下称烘干组)90个。1.2方法
1.2.1
操作方法将所回收的120个湿化瓶放入浓
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然后用流动自来水冲洗,再用小毛刷内外刷洗,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瓶口向下让瓶壁水珠流出。自然晾干架使用前用75%乙醇擦拭消毒1次,然后将自然晾干组30个湿化瓶倒置插于晾干架上晾干。烘干器每次使用前同样用75%乙醇擦拭消毒1次,然后打开温度调节器至100~120℃高温消毒不锈钢管(连续使用时仅首次使用前进行高温消毒),10min后让其自然冷却,再将烘干组90个湿化瓶分3批各30个分别选用46~55℃、56~65℃、66~75℃倒置插于烘干器不锈钢管上烘干。然后用消毒的拉口塑料袋密封包装放入贮物柜内干燥保存,随用随取。贮物柜每天用75%乙醇擦拭消毒1次。实验时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从病房回收的氧气湿化瓶120个(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康平医疗器械厂生产.由不耐高温的聚碳酸酯制成)。自然晾干架为我科自制,截取长
14.0
CITI、直径0.5em的不锈钢棒等间距焊接在一
块长64.0cm、宽22.0cm的不锈钢板上.每排10
根共3排。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河南省巩义市予
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广东汕头,515800)李惜珍: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收稿:2011—02—11-;惨回:2011—03—18
护理学杂志2011年6月第26卷第11期(综合版)
1.2.2
评价方法安排专人记录两组湿化瓶干燥所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
需时间,以瓶内壁无残留水蒸汽、水珠为准。观察并描述和x2检验,检验水准a=O.05。
记录湿化瓶变形情况,湿化瓶口不能与氧气装置紧密2结果
衔接和肉眼观察外观萎缩、凹凸不平视为变形。两组2.1
两种干燥法所需干燥时间、变形率见表1。
均于消毒后备用1
d、3d、5d、7
d抽样进行细菌培养,裹1
两种干燥法所需干燥时间、变形率
两组的取样及培养方法一致。取样时将装有培养液的试管塞取下,管口用乙醇灯火焰消毒后将培养液倒入湿化瓶内轻轻摇动至内壁和管芯都浸有培养液后再倒回试管内,消毒试管口后塞好管口;将试管放入振荡器中振荡80次,在无菌操作下取1ml注入培养基内,加入56℃左右的营养琼脂充分摇匀,冷却后于35℃培养48“2J。结果判断以细菌总数<100cfu/ml,且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阴性即合格;细菌总2.2
数≥100cfu/ml,或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阳性即不合
两种干燥法不同时间湿化瓶细菌培养合格率比
格。
较见表2。
衰2两种干燥法不同时间湿化瓶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
个(%)
注:第5天烘干组与自然晾干组比较,x2
2
4.630,’P<o.05;第7天烘干组与自然晾干组比较,x2=9.017、9.017、12.000・
oP<O.01。
3讨论
自然晾干组分别与烘干组不同温度组两两比较,显示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而湿化瓶经烘干器烘干与自然晾干3d内消毒效果相比因此造成医院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L3]。由于氧气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第5天、第7天相化瓶的统一回收集中清洗消毒处理,保证了清洗消毒比,烘干组三种温度的消毒效果均优于自然晾干组。质量,对控制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医院感染有积这是由于烘干组湿化瓶潮湿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可有极意义,同时大大减少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充分体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等的粘附和寄殖¨]。由此可见,现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职能【4J。
湿化瓶经烘干器烘干能有效减少因保存时间短而重该烘干器配置30根空心不锈钢管,每次能烘干复消毒处理的时间,节约了资源,减轻了劳动强度,符30个湿化瓶,空心不锈钢管清洗消毒方便I每根不锈合临床管理要求。烘干器干燥彻底,便于消毒后湿化钢管有15一-20个侧孔,以增加气流量,利于湿化瓶底瓶及时密封包装保存,方便周转供应,又大大减少了及侧壁干燥;空心不锈钢管上套有一塑料环,避免湿湿化瓶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保障了湿化瓶的消毒效化瓶底与空心不锈钢管长时间直接接触而致变形。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医实验时室温均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院感染率有积极意义。
30%~60%,结果发现烘干组干燥所需时间明显比自综上所述,氧气湿化瓶采用烘干器处理效果好,然晾干组缩短,提示烘干器能有效缩短湿化瓶的干燥温度以56~65℃为宜;已消毒烘干包装好的氧气湿化时间,且温度越高,所需干燥时间越短。但目前医院瓶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有效期限应≤7d。防止潮湿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大多数是由不耐高温消毒的材料有利于抑制细菌滋生,在湿化瓶保存期间应重视环境制成,烘干温度66~75℃时,虽干燥所需时间短(o.5的干燥。
h),但变形率高(56.7oA);烘干温度56~65℃时,虽干参考文献:
[1]
张爱萍.杨琼.陈燕.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冲洗液选择及备燥所需时问较长(1.0h),但所有氧气湿化瓶均无变用时间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3);354-
形情况发生;烘干温度46~55℃时。所有氧气湿化瓶355.
虽无变形情况,但干燥所需时间最长(1.5h)。表2中
[2]
刘逸文.李继平.黄浩.湿化瓶的消毒及应用现状[J].护
・12・
JournalofNursingScienceJun.201
1V01.26No.11(General
Medicine)
理研究,2007,21(9B):2366-2367.[J].右江医学,2007,35(6):746—747.
[5]王静,李秀云.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管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0,25(10):94—95.
(本文编辑赵梅珍)
[3]
叶爱群,刘萍,王宏志。等.呼吸病房医院感染痰培养的阈值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44—246.
[4]毛丽莉,梁翠娟,梁亮.氧气湿化瓶集中消毒效果观察
全程护理干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所致血栓形成
鲍爱琴,闻曲’,成芳,刘为红
Preventionof
venous
thrombsisafterPICCplacementinmalignancypatientswith
thewhole
process
intervention//BaoAiqin,Wen
Q甜,C矗engFang,Liu
Weihong
摘要:目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所致的血栓形成发生率。方法将1600例住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管及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防护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38%,P<O.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血栓形成。关键词:恶性肿瘤;PICC;
风险评估;
血栓形成;全程护理干预
DOI:10.3870/hlxzz.2011.11.012
中图分类号:R473.73;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52(2011)11—0012—02
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受损及血流缓慢等血栓易发因素,PICC置管后局部血液循环更加缓慢,加上导管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患者更易发生血栓[1]。有文献报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3%∽]。为降低此类患者PICC所致血栓形成,本研究于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针对临床PICC置管中存在的问题,对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程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监控,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处理,有效保障了PICC置管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组年龄、性别、病情、化疗史、化疗方案、置管部位所选血管及置管导管,置管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遵照PICC适应证行PICC置管,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行静脉炎和血栓的预防处理,即置管后置管局部涂搽喜疗妥或外敷如意金黄散、神灯照射,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及功能锻炼,置管侧肢体出现不适感觉时及时报告,以便早期发现血栓【3]。观察组实施全程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针对性干预措施。1.2.1.1全程风险评估
①PICC置管前评估。在
置管当日,对预置管患者的血管和疾病状况、血液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血管状况:穿刺血管内径、化疗次数或是否长期治疗。疾病状况:实体瘤的大小、疾病分期、上腔静脉压迫情况、血栓病史、心脏支架或起搏器、服用抗凝药情况、是否长期卧床。血液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是否>300
X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1月我
院肿瘤中心住院的1600例患者,男860例、女740例,年龄8~75岁,平均41.0岁。其中肺癌420例,乳腺癌330例,淋巴瘤220例,胃癌210例,大肠癌196例,鼻咽癌162例,骨肉瘤22例,卵巢癌20例,脑瘤16例,肝癌4例。静脉化疗史:未接受静脉化疗950例,已接受650例(1个疗程350例,2个疗程180例,3个及以上疗程120例)。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实施2~6个疗程化疗。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留置PICC
1
109/L,出凝血时
间是否缩短或延长、白细胞计数情况。②PICC置管过程评估。血管内径、穿刺是否顺利、异位调管次数、PICC导管头端位置。③PICC置管后评估。置管后
24
180例,肘正中静脉穿刺420例。选用美国巴德公
司生产的三向瓣膜PICC导管1110例,管径4Fr,14G置管鞘;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前端修剪式PICC导管490例,管径5Fr,16G置管鞘。使用B超加塞丁格技术置管1150例,传统方法置管450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对照组以肿瘤中心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的800例PICC置管的患者资料,观察组为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的800例患者,两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湖北武
汉.430023)
h内评估1次,以后每周评估1次。评估内容包括
疾病进展情况,导管状况包括有无导管脱出、静脉炎、局部感染、静脉血栓等。每周1次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1.2.1.2全程护理干预措施
①PICC置管前的干
预。观察组置管前肿瘤晚期患者232例,血栓病史5例,长期卧床28例,2次及以上静脉化疗后置管150例,白细胞计数偏高5例。上述患者置管当天遵医嘱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1次/d,连续3
x
鲍爱琴: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通信作者
收稿:201l一02一02;修回:201l一03一14
d。130例患者血小板>300109/L,其中血小板
(300~400)×109/L者置管当天遵医嘱予低分子肝
・10・
JournalofNursingScienceJun.201
1
VoI.26
No.11(GeneralMedicine)
www.grain17.com
热气流烘干法用于氧气湿化瓶干燥
李惜珍,林佳玲,黄丽侬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用于干燥氧气湿化瓶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从病房回收的氧气温化瓶120个随机分为自然晾干组30个,烘干器烘干组(下称烘干组)90个。统一消毒冲洗干净后,自然晾干组湿化瓶倒置插于晾干架上。在室温下晾
干;烘干组分3批各30个分别选用46~55℃、56~65℃、66~75℃倒置插于烘干器上烘干。结果自然晾干组干燥所需时间24h;烘干组46~55℃、56~65℃、66~75℃3个温度档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1.5h、1.0h、0.5h,但后者变形率达56.7%;干燥密封包
装后第5、7天烘干组细茵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自然晾干组(P<O.05,P<O.01)。结论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以56~65℃干燥氧气湿化瓶,有效缩短了干燥时间,保障了消毒效果。关键词:氧气湿化瓶;
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干燥方法;
自然晾干;‘细茵培养
DOI:10.3870/hlxzz.2011.11.01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52(2011)11—0010—03
Dryingofoxygen
humidifierbottleswithheatedair-flow//LiXizhen,LinJialing,HuangLinong//(CentralSterileSupplyDe—
HospitalofShantouCity,Shantou515800,China)
oxygen
partment.ChenghaiPeople’s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feasibilityofdrying
th仳lsAtotalof
group
120oxygen
humidifierbottlesbyusingair-flowdryerforglass
a
apparatus.Me-
an
humidifierbottlesrecycledfromthewardswererandomizedinto
control
group
of30and
group
airflow
on
of90.Allthebottlesweredisinfectedandthenrinsedwithrunningwater.Thebottlesinthecontrol
group
wereplaced
on
rackswiththeopeningofthebottlesdownwardsanddriednaturally.Thebottlesintheair-flowbarsoftheairflowdryerforglassapparatus,andtheheatingtemparatureswere
wereplacedtheheating
adjusted
to
46—55℃forthefirstbatch,56—65℃
forthesedcondbatch,and66—75℃forthethirdbatchrespectively,witheachbatchhaving30bottles.ResultsIttook24hforthecontrol
group
groupto
drycompletely。andittook1.5h,1.0hand
0.5
hrespectivelyforthefirst,secondandthirdbatchoftheair-flow
ofshape.Afterdrying,allthebottlesweresealedforstorage。
rates
tO
dry.However,56.7%ofthe3rdbatchbottlesbecame
storage
out
and
on
the5thand7th
day。the
airflow
group
hadhigher
oxygen
ofnegativeresultsofbacterialculturethanthecontrol
can
group
did(P<O.05,P<O.O1).ConclusionDryinglengthof
apparatus
humidifierbottles
beshortenedbystaff’Susingair-flow
dryerforglass
which
guarantees
thedisinfectioneffect.
I
Keywords:oxygenhumidifierbottles;
airflowdryerforglassapparatus;dryingmethodnaturaldrying;
bacterialculture
氧气湿化瓶是临床患者吸氧必不可少的工具,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者可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因此做好湿化瓶消毒和保存至关重要L1]。为加强使用后湿化瓶的消毒处理,提高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综合管理水平,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05年1月开始对全院湿化瓶实行统一回收集中消毒处理,改变了以往对使用后湿化瓶由各使用科室自行处理的模式。供应中心每天集中消毒的湿化瓶少则近百个,多则几百个,我们对清洗消毒后湿化瓶的干燥方法进行了多次试验,发现使用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能有效提高湿化瓶的消毒效果,缩短干燥时间,便于周转与保存。报告如
下。
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型号KQ-B,功率800W,电压220V)1台,备有冷风和热风可供选择,热风温度为40~120℃,该烘干器配置30根空心不锈钢管
(长17~20cm),不锈钢管上套有一塑料环,每根不
锈钢管有15~20个侧孑L。随机分为自然晾干组30个,烘干器烘干组(下称烘干组)90个。1.2方法
1.2.1
操作方法将所回收的120个湿化瓶放入浓
度为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然后用流动自来水冲洗,再用小毛刷内外刷洗,最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瓶口向下让瓶壁水珠流出。自然晾干架使用前用75%乙醇擦拭消毒1次,然后将自然晾干组30个湿化瓶倒置插于晾干架上晾干。烘干器每次使用前同样用75%乙醇擦拭消毒1次,然后打开温度调节器至100~120℃高温消毒不锈钢管(连续使用时仅首次使用前进行高温消毒),10min后让其自然冷却,再将烘干组90个湿化瓶分3批各30个分别选用46~55℃、56~65℃、66~75℃倒置插于烘干器不锈钢管上烘干。然后用消毒的拉口塑料袋密封包装放入贮物柜内干燥保存,随用随取。贮物柜每天用75%乙醇擦拭消毒1次。实验时室内温度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从病房回收的氧气湿化瓶120个(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康平医疗器械厂生产.由不耐高温的聚碳酸酯制成)。自然晾干架为我科自制,截取长
14.0
CITI、直径0.5em的不锈钢棒等间距焊接在一
块长64.0cm、宽22.0cm的不锈钢板上.每排10
根共3排。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河南省巩义市予
作者单位: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广东汕头,515800)李惜珍:女,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收稿:2011—02—11-;惨回:2011—03—18
护理学杂志2011年6月第26卷第11期(综合版)
1.2.2
评价方法安排专人记录两组湿化瓶干燥所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
需时间,以瓶内壁无残留水蒸汽、水珠为准。观察并描述和x2检验,检验水准a=O.05。
记录湿化瓶变形情况,湿化瓶口不能与氧气装置紧密2结果
衔接和肉眼观察外观萎缩、凹凸不平视为变形。两组2.1
两种干燥法所需干燥时间、变形率见表1。
均于消毒后备用1
d、3d、5d、7
d抽样进行细菌培养,裹1
两种干燥法所需干燥时间、变形率
两组的取样及培养方法一致。取样时将装有培养液的试管塞取下,管口用乙醇灯火焰消毒后将培养液倒入湿化瓶内轻轻摇动至内壁和管芯都浸有培养液后再倒回试管内,消毒试管口后塞好管口;将试管放入振荡器中振荡80次,在无菌操作下取1ml注入培养基内,加入56℃左右的营养琼脂充分摇匀,冷却后于35℃培养48“2J。结果判断以细菌总数<100cfu/ml,且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阴性即合格;细菌总2.2
数≥100cfu/ml,或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阳性即不合
两种干燥法不同时间湿化瓶细菌培养合格率比
格。
较见表2。
衰2两种干燥法不同时间湿化瓶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
个(%)
注:第5天烘干组与自然晾干组比较,x2
2
4.630,’P<o.05;第7天烘干组与自然晾干组比较,x2=9.017、9.017、12.000・
oP<O.01。
3讨论
自然晾干组分别与烘干组不同温度组两两比较,显示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而湿化瓶经烘干器烘干与自然晾干3d内消毒效果相比因此造成医院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L3]。由于氧气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第5天、第7天相化瓶的统一回收集中清洗消毒处理,保证了清洗消毒比,烘干组三种温度的消毒效果均优于自然晾干组。质量,对控制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医院感染有积这是由于烘干组湿化瓶潮湿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可有极意义,同时大大减少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充分体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等的粘附和寄殖¨]。由此可见,现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职能【4J。
湿化瓶经烘干器烘干能有效减少因保存时间短而重该烘干器配置30根空心不锈钢管,每次能烘干复消毒处理的时间,节约了资源,减轻了劳动强度,符30个湿化瓶,空心不锈钢管清洗消毒方便I每根不锈合临床管理要求。烘干器干燥彻底,便于消毒后湿化钢管有15一-20个侧孔,以增加气流量,利于湿化瓶底瓶及时密封包装保存,方便周转供应,又大大减少了及侧壁干燥;空心不锈钢管上套有一塑料环,避免湿湿化瓶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保障了湿化瓶的消毒效化瓶底与空心不锈钢管长时间直接接触而致变形。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医实验时室温均控制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院感染率有积极意义。
30%~60%,结果发现烘干组干燥所需时间明显比自综上所述,氧气湿化瓶采用烘干器处理效果好,然晾干组缩短,提示烘干器能有效缩短湿化瓶的干燥温度以56~65℃为宜;已消毒烘干包装好的氧气湿化时间,且温度越高,所需干燥时间越短。但目前医院瓶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有效期限应≤7d。防止潮湿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大多数是由不耐高温消毒的材料有利于抑制细菌滋生,在湿化瓶保存期间应重视环境制成,烘干温度66~75℃时,虽干燥所需时间短(o.5的干燥。
h),但变形率高(56.7oA);烘干温度56~65℃时,虽干参考文献:
[1]
张爱萍.杨琼.陈燕.氧气湿化瓶消毒后冲洗液选择及备燥所需时问较长(1.0h),但所有氧气湿化瓶均无变用时间的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3);354-
形情况发生;烘干温度46~55℃时。所有氧气湿化瓶355.
虽无变形情况,但干燥所需时间最长(1.5h)。表2中
[2]
刘逸文.李继平.黄浩.湿化瓶的消毒及应用现状[J].护
・12・
JournalofNursingScienceJun.201
1V01.26No.11(General
Medicine)
理研究,2007,21(9B):2366-2367.[J].右江医学,2007,35(6):746—747.
[5]王静,李秀云.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管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杂志。2010,25(10):94—95.
(本文编辑赵梅珍)
[3]
叶爱群,刘萍,王宏志。等.呼吸病房医院感染痰培养的阈值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44—246.
[4]毛丽莉,梁翠娟,梁亮.氧气湿化瓶集中消毒效果观察
全程护理干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所致血栓形成
鲍爱琴,闻曲’,成芳,刘为红
Preventionof
venous
thrombsisafterPICCplacementinmalignancypatientswith
thewhole
process
intervention//BaoAiqin,Wen
Q甜,C矗engFang,Liu
Weihong
摘要:目的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所致的血栓形成发生率。方法将1600例住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管及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防护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38%,P<O.01)。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血栓形成。关键词:恶性肿瘤;PICC;
风险评估;
血栓形成;全程护理干预
DOI:10.3870/hlxzz.2011.11.012
中图分类号:R473.73;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52(2011)11—0012—02
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膜受损及血流缓慢等血栓易发因素,PICC置管后局部血液循环更加缓慢,加上导管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患者更易发生血栓[1]。有文献报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3%∽]。为降低此类患者PICC所致血栓形成,本研究于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针对临床PICC置管中存在的问题,对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全程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监控,并采取针对性预防和处理,有效保障了PICC置管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组年龄、性别、病情、化疗史、化疗方案、置管部位所选血管及置管导管,置管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对照组遵照PICC适应证行PICC置管,置管后按常规方法行静脉炎和血栓的预防处理,即置管后置管局部涂搽喜疗妥或外敷如意金黄散、神灯照射,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及功能锻炼,置管侧肢体出现不适感觉时及时报告,以便早期发现血栓【3]。观察组实施全程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针对性干预措施。1.2.1.1全程风险评估
①PICC置管前评估。在
置管当日,对预置管患者的血管和疾病状况、血液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血管状况:穿刺血管内径、化疗次数或是否长期治疗。疾病状况:实体瘤的大小、疾病分期、上腔静脉压迫情况、血栓病史、心脏支架或起搏器、服用抗凝药情况、是否长期卧床。血液检查结果:血小板计数是否>300
X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1月我
院肿瘤中心住院的1600例患者,男860例、女740例,年龄8~75岁,平均41.0岁。其中肺癌420例,乳腺癌330例,淋巴瘤220例,胃癌210例,大肠癌196例,鼻咽癌162例,骨肉瘤22例,卵巢癌20例,脑瘤16例,肝癌4例。静脉化疗史:未接受静脉化疗950例,已接受650例(1个疗程350例,2个疗程180例,3个及以上疗程120例)。入院后按不同病种实施2~6个疗程化疗。选择贵要静脉穿刺留置PICC
1
109/L,出凝血时
间是否缩短或延长、白细胞计数情况。②PICC置管过程评估。血管内径、穿刺是否顺利、异位调管次数、PICC导管头端位置。③PICC置管后评估。置管后
24
180例,肘正中静脉穿刺420例。选用美国巴德公
司生产的三向瓣膜PICC导管1110例,管径4Fr,14G置管鞘;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前端修剪式PICC导管490例,管径5Fr,16G置管鞘。使用B超加塞丁格技术置管1150例,传统方法置管450例。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对照组以肿瘤中心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的800例PICC置管的患者资料,观察组为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的800例患者,两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湖北武
汉.430023)
h内评估1次,以后每周评估1次。评估内容包括
疾病进展情况,导管状况包括有无导管脱出、静脉炎、局部感染、静脉血栓等。每周1次行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1.2.1.2全程护理干预措施
①PICC置管前的干
预。观察组置管前肿瘤晚期患者232例,血栓病史5例,长期卧床28例,2次及以上静脉化疗后置管150例,白细胞计数偏高5例。上述患者置管当天遵医嘱予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皮下注射,1次/d,连续3
x
鲍爱琴: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通信作者
收稿:201l一02一02;修回:201l一03一14
d。130例患者血小板>300109/L,其中血小板
(300~400)×109/L者置管当天遵医嘱予低分子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