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人体健康 1

水与人体健康

一、水和生理的关系: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大的组成成分,同样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所有各种组织都含有不同数量的水(人体的每一个器官组织都含有极其丰富的水,血液和肾脏中的水占83%,心脏为80%,肌肉为76%,脑为75%,肝脏68%,就是骨头也含有22%的水分。)。水主要储存在细胞内液(其中62%左右是水)和细胞外液(如血液中90%以上是水,还有淋巴、唾液、皮肤和肾脏分泌的体液等)。年龄愈小,体内含水比率愈高。老人体内含水量只有50%-60%,成人约为60%,儿童则为80%以上。当机体丢失水分达到体重20%的时候,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一)水的功能:

水在体内功能很多,可以说一切生理功能都离不开水的参与。主要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主要介质。水是体内一切生理过程的生物化学变化必不可少的介质,离开水一切生化反应都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

2、运输功能。以水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和组织液是人体内的“运输工具”,它们能将从食物中吸收的各种营养素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送到肾脏和肺,经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

3、调节体温。水的气化散热很大,汗液中每1克水蒸发汽化时要吸收约580卡热。当气温升高或剧烈运动身体产热过多时,通过汗液的蒸发可散发大量热量,从而避免体温过度升高;

4、润滑功能。水以体液的形式在身体需要活动的部位,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泪液可减轻眼球与眼睑间的摩擦及防止眼角膜干燥,唾液可湿润咽喉,关节液可减轻骨端间的摩擦,胸、腹浆液可减轻胸腔和腹腔中内脏与胸及腹壁间的摩擦。

(二)每日所需水量:

机体每日所需水量,因气温、身体状况、工作条件和环境状况而有很大的变动;随年龄、气候和劳动强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人对水的需要量与人的体重、热能消耗成正比,消耗每卡热能需要1毫升的水分,每公斤体重需要30-40毫升的水分。

为维持体内水的恒定,原则上是摄入的水量必须能够补偿经呼吸、皮肤蒸发和尿粪等途径排出的水量,以保持水平衡。一般而言,人体一天所排出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若饮水过少,会使血液浓缩,粘稠度増高,不利于血液循环及营养的吸收。在炎热、高温、发烧和体力劳动量大的情况下,饮水量应相应增加。

(三)补水的来源:

饮水(包括茶水、汤和其它液体)是人体水的主要来源,当气候和劳动对水的需要量变动时,通过饮水可予调节;食物水,即各种食物中所含的水;代谢水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体内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变动范围较小。

合格的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来源。此外,还有纯净水和矿泉水。纯净水经过一定的工艺和吸附,去除了98%以上的矿物质和有机物。矿泉水是来自地下面数百米的是地下水,含有大量的钙、镁、硫、硅、锂、锶、硒、锌等矿物元素以及二氧化碳。尽管人体必需营养素主要来源于食物,但水中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仍不失为人体的来源之一,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

二、水和疾病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自来水的主要消毒方法是加氯杀菌,虽然能去除大量细菌,但也存在着有害物质,尤其是水中的重金属、氯分子和亚硝酸盐等成分。同时输送过程、水塔贮存等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尽管将水煮沸,却无法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过量摄入,能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如:

癌症:亚硝酸化合物,三氯甲烷,放射线粒子。

肝病:工业废水及农药所含的毒性有机物,重金属等 。

结石:高硬度的地下水。

痴呆症:金属铝等。

骨骼病:重金属镉。

心血管病:高含量的无机盐。

内分泌紊乱:毒性有机物,高含量的无机盐,重金属等。

造血系统疾病:重金属。

三、水与养生: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值为7.04,也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的。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变得缓慢,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出,内脏负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反之,当人体处于正常的微碱性状态时,新陈代谢就较为活跃,体内废物容易排出,身体免疫力也较强,不易得病。

要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食物和饮用水是最关键的。平时应多吃一些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牛奶、柑橘、香蕉、马铃薯、黄瓜、香菇、海带、洋葱、萝卜等。不宜吃太多的肉类,因为它们都是偏酸性的。同样,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也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

(一)、喝新鲜的白开水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里写道:煮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说:“江水取人远者为上”。现代研究证明,山水含钠、镁离子较少,且很少污染,故最宜饮用。江水则较复杂,矿化度较高,不是理想的饮用水。尤其是城中附近的江河水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致水质污染。故“江河水取人远者为上”的观点是正确的。宋代欧阳修《大明水论》也明确指出:江河之水“众水杂聚,故次山水”。

对现代人来说,每人都喝上纯净的山水显然是不现实的,更多的还是自来水。但凡煮沸后自然冷却的水都叫白开水。白开水不仅解渴,而且最容易透过细胞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白开水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煮开并沸腾3分钟的开水,可以使水中的氯气及一些有害物质被蒸发掉,同时又能保持水中对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喝生水的害处很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水中的残留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导致膀胱癌、直肠癌的机会增加。

新鲜开水,不但无菌,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矿物质。但如果时间过长或者饮用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水,不仅没有了各种矿物质,而且含氮的有机物会不断被分解成亚硝酸盐,同时,微生物的介入会加速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亚硝酸盐有很强的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会妨碍血液正常的运氧功能。

(二)、喝20-30度的白开水

喝水,喝与室温相同的开水最佳,天冷时可喝温开水,以尽量减少对胃肠的刺激。研究发现,煮沸后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凡是习惯喝温、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的活性较高,新陈代谢状态好,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积累减少,不易感到疲劳。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约2.5升),运动量大或天气炎热时,饮水量就要相应增多。清晨起床时是新的一天身体补充水分的关键时刻,此时喝300毫升的水最佳。

(三)、一天中饮水的4个最佳时间:

第一次:早晨刚起床,此时正是血液缺水状态。

第二次:上午8时至10时左右,可补充工作时间流汗失去的水分。

第三次:下午3时左右,正是喝茶的时刻。

第四次:睡前,睡觉时血液的浓度会增高,如睡前适量饮水会冲淡积压液,扩张血管,对身体有好处。

(四)、喝水不当的危害:

“水中毒”是指长期喝水过量或短时间内体必须借着尿液和汗液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但随着水分的排出,人体内以钠为主的电解质会受到稀释,血液中的盐分会越来越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

1 饮水过量表现:

如果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可引起体内水过多或引起水中毒。多见于疾病,正常人极少见水中毒。水中毒时,可因脑细胞肿胀、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更甚者可发生渐进性精神迟钝,恍惚、昏迷、惊厥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2 水缺乏症:

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失水亦称为脱水。根据水与电解质丧失比例不同,分三种类型。

(1)、高渗性脱水:以水的丢失为主,电解质丢失相对较少。

(2)、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水的丢失较少。

(3)、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按比例丢失,体液渗透压不变,临床上较为常见。

水与人体健康

一、水和生理的关系: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大的组成成分,同样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人体所有各种组织都含有不同数量的水(人体的每一个器官组织都含有极其丰富的水,血液和肾脏中的水占83%,心脏为80%,肌肉为76%,脑为75%,肝脏68%,就是骨头也含有22%的水分。)。水主要储存在细胞内液(其中62%左右是水)和细胞外液(如血液中90%以上是水,还有淋巴、唾液、皮肤和肾脏分泌的体液等)。年龄愈小,体内含水比率愈高。老人体内含水量只有50%-60%,成人约为60%,儿童则为80%以上。当机体丢失水分达到体重20%的时候,生命就会出现危险。

(一)水的功能:

水在体内功能很多,可以说一切生理功能都离不开水的参与。主要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主要介质。水是体内一切生理过程的生物化学变化必不可少的介质,离开水一切生化反应都无法进行,生命也就停止了;

2、运输功能。以水为主要成分的血液和组织液是人体内的“运输工具”,它们能将从食物中吸收的各种营养素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细胞,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运送到肾脏和肺,经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

3、调节体温。水的气化散热很大,汗液中每1克水蒸发汽化时要吸收约580卡热。当气温升高或剧烈运动身体产热过多时,通过汗液的蒸发可散发大量热量,从而避免体温过度升高;

4、润滑功能。水以体液的形式在身体需要活动的部位,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例如,泪液可减轻眼球与眼睑间的摩擦及防止眼角膜干燥,唾液可湿润咽喉,关节液可减轻骨端间的摩擦,胸、腹浆液可减轻胸腔和腹腔中内脏与胸及腹壁间的摩擦。

(二)每日所需水量:

机体每日所需水量,因气温、身体状况、工作条件和环境状况而有很大的变动;随年龄、气候和劳动强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人对水的需要量与人的体重、热能消耗成正比,消耗每卡热能需要1毫升的水分,每公斤体重需要30-40毫升的水分。

为维持体内水的恒定,原则上是摄入的水量必须能够补偿经呼吸、皮肤蒸发和尿粪等途径排出的水量,以保持水平衡。一般而言,人体一天所排出尿量约有1500毫升,再加上从粪便、呼吸过程中或是从皮肤所蒸发的水,总共消耗水分大约是2500毫升左右,而人体每天能从食物中和体内新陈代谢中补充的水分只有1000毫升左右,因此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喝1500毫升水。若饮水过少,会使血液浓缩,粘稠度増高,不利于血液循环及营养的吸收。在炎热、高温、发烧和体力劳动量大的情况下,饮水量应相应增加。

(三)补水的来源:

饮水(包括茶水、汤和其它液体)是人体水的主要来源,当气候和劳动对水的需要量变动时,通过饮水可予调节;食物水,即各种食物中所含的水;代谢水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体内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变动范围较小。

合格的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来源。此外,还有纯净水和矿泉水。纯净水经过一定的工艺和吸附,去除了98%以上的矿物质和有机物。矿泉水是来自地下面数百米的是地下水,含有大量的钙、镁、硫、硅、锂、锶、硒、锌等矿物元素以及二氧化碳。尽管人体必需营养素主要来源于食物,但水中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仍不失为人体的来源之一,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

二、水和疾病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自来水的主要消毒方法是加氯杀菌,虽然能去除大量细菌,但也存在着有害物质,尤其是水中的重金属、氯分子和亚硝酸盐等成分。同时输送过程、水塔贮存等都造成一定程度的二次污染。尽管将水煮沸,却无法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过量摄入,能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如:

癌症:亚硝酸化合物,三氯甲烷,放射线粒子。

肝病:工业废水及农药所含的毒性有机物,重金属等 。

结石:高硬度的地下水。

痴呆症:金属铝等。

骨骼病:重金属镉。

心血管病:高含量的无机盐。

内分泌紊乱:毒性有机物,高含量的无机盐,重金属等。

造血系统疾病:重金属。

三、水与养生:

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值为7.04,也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的。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变得缓慢,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出,内脏负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反之,当人体处于正常的微碱性状态时,新陈代谢就较为活跃,体内废物容易排出,身体免疫力也较强,不易得病。

要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食物和饮用水是最关键的。平时应多吃一些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牛奶、柑橘、香蕉、马铃薯、黄瓜、香菇、海带、洋葱、萝卜等。不宜吃太多的肉类,因为它们都是偏酸性的。同样,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也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

(一)、喝新鲜的白开水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里写道:煮茶“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又说:“江水取人远者为上”。现代研究证明,山水含钠、镁离子较少,且很少污染,故最宜饮用。江水则较复杂,矿化度较高,不是理想的饮用水。尤其是城中附近的江河水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而致水质污染。故“江河水取人远者为上”的观点是正确的。宋代欧阳修《大明水论》也明确指出:江河之水“众水杂聚,故次山水”。

对现代人来说,每人都喝上纯净的山水显然是不现实的,更多的还是自来水。但凡煮沸后自然冷却的水都叫白开水。白开水不仅解渴,而且最容易透过细胞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白开水不含卡路里,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煮开并沸腾3分钟的开水,可以使水中的氯气及一些有害物质被蒸发掉,同时又能保持水中对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喝生水的害处很多,因为自来水中的氯可以和没烧开水中的残留的有机物质相互作用,导致膀胱癌、直肠癌的机会增加。

新鲜开水,不但无菌,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矿物质。但如果时间过长或者饮用自动热水器中隔夜重煮的水,不仅没有了各种矿物质,而且含氮的有机物会不断被分解成亚硝酸盐,同时,微生物的介入会加速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亚硝酸盐有很强的与体内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会妨碍血液正常的运氧功能。

(二)、喝20-30度的白开水

喝水,喝与室温相同的开水最佳,天冷时可喝温开水,以尽量减少对胃肠的刺激。研究发现,煮沸后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凡是习惯喝温、凉开水的人,体内脱氧酶的活性较高,新陈代谢状态好,肌肉组织中的乳酸积累减少,不易感到疲劳。

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约2.5升),运动量大或天气炎热时,饮水量就要相应增多。清晨起床时是新的一天身体补充水分的关键时刻,此时喝300毫升的水最佳。

(三)、一天中饮水的4个最佳时间:

第一次:早晨刚起床,此时正是血液缺水状态。

第二次:上午8时至10时左右,可补充工作时间流汗失去的水分。

第三次:下午3时左右,正是喝茶的时刻。

第四次:睡前,睡觉时血液的浓度会增高,如睡前适量饮水会冲淡积压液,扩张血管,对身体有好处。

(四)、喝水不当的危害:

“水中毒”是指长期喝水过量或短时间内体必须借着尿液和汗液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但随着水分的排出,人体内以钠为主的电解质会受到稀释,血液中的盐分会越来越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会很快被吸收到组织细胞内,使细胞水肿。开始会出现头昏眼花、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痉挛、意识障碍和昏迷。

1 饮水过量表现:

如果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可引起体内水过多或引起水中毒。多见于疾病,正常人极少见水中毒。水中毒时,可因脑细胞肿胀、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更甚者可发生渐进性精神迟钝,恍惚、昏迷、惊厥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2 水缺乏症:

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失水亦称为脱水。根据水与电解质丧失比例不同,分三种类型。

(1)、高渗性脱水:以水的丢失为主,电解质丢失相对较少。

(2)、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水的丢失较少。

(3)、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按比例丢失,体液渗透压不变,临床上较为常见。


相关文章

  • 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 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一. 概念及法律规定 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或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第一百四十五 ...查看


  • 化学与人类文明结课论文,[化学与人体健康]
  • <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论文 化学与人体健康 学 院: 机械学院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 级:学 号: 1208030446 学生姓名: 罗晓宇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2013年12月2日 ...查看


  • 不生病之真法[1]
  • <不生病之真法>一书与中华自然医学之简介 一.前言 为什么人类如此聪明,科学.医学如此发达与进步,营养学.养生学懂得不少,而疾病却愈来愈多,那么动物什么都不懂,岂不是该绝种呢?可是动物却生存得比人类更健康.更自在,倒楣的是,被人 ...查看


  • 浅谈饮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 摘要:茶是我国传统饮品,茶叶中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茶多酚.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还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且人体健康和这些微量元素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饮茶可有效补充这些微量元素.本文从饮茶的营养价值分析入手,研究了饮茶对人体健康的药理作用,并对 ...查看


  • 生产.销售假药罪
  • 生产.销售假药罪 2011-07-13 [编者按: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四川刑事律师网成安律师根据多年的刑事律师办案经验总结了相关知识,为您提供法律帮助,解决疑难困惑.本文并收录了与生产.销售假药 ...查看


  • 食品药品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和接收标准
  • 食品药品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和接收标准 根据<刑法>及<刑法修正案>.有关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经汇总.梳理,常见的食品药品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和接收标准 ...查看


  • 环境于人类健康论文
  • 环境与人类健康 专 业:09土木工程 学 号:2009096093 姓 名: 许 钊 环境与人类健康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查看


  • 铁元素与人体健康
  • 铁元素与人体健康 摘要:铁是一切生命体不可或缺的必需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甚为密切.文章阐述了铁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物学作用及代谢, 分析了铁元素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阐述了补充铁元素的重要途径.及铁缺乏时人体健康的危害,并针对补铁提出 了一 ...查看


  • 硒对人体健康的多样性作用
  • 早在两百年前(1817年),人们就已经发现硒元素,但直到1957年,人们才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硒的营养作用.1973年,美国科学家发现硒是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必要组分,证实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此同时,20世纪70-80年代 ...查看


  • [纽伦堡法典]制定实施的重要意义
  • 一18一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年10月第18卷第5期总第103期 浅论<纽伦堡法典>制定实施的重要意义 王德国 (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13) [摘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人体实验的& ...查看


热门内容